龍頭瀉酒客壽杯,主人淺笑紅玫瑰。
——李商隱,《河陽》(約835年)
一、高鬟桃鬟
義山母親為弟弟聖仆覓得一門親事,親家正好在李家祖籍——懷州河內郡(河南沁陽)。聖仆遷回懷州單獨安家,義山母親也隨之到懷州生活。李義山長安下第後,回到懷州探望母親和弟弟。
上巳節,懷州城有文學主人做東,雅集州內仕子共度佳節,李義山也在受邀之列。當日,李義山到得晚了,他在次席就座後,便自嘲道,家母催婚甚急,行前盤桓了片刻,賓主莫怪。
東主笑道,尊弟聖仆已經結親懷州望族,義山君不妨也看看河內之花。
有鼓舌仕子取笑道,義山兄隻愛女冠仙姑,不喜歡名門閨秀。
東主正色道,詩人以句寄意罷了,不必實有風流。你說呢,義山?
席上賓客說笑正歡,簾後走出二位美豔仙姝,前來向李義山敬酒。為首的仙姝手執白玉酒杯,身頸頎長,麵容白皙,身著粉紅長裙,明眸善睞,隨從的仙姝抱持青銅酒壺,身形瘦削,白玉微瑕,身著紫紅羅裙,鳳眼爭春。
東主向李義山介紹說,義山,這兩位仙姝,是在籍舞伎,頎長者,名叫桃葉,鳳眼者,名叫桃根,兩位仙姝隨母親遊曆四方,近日新到懷州。老夫重金延請,今日來此獻藝。二位仙姝燕地出生,越地長成,健舞軟舞都跳得。義山,你來得晚了,未能一睹仙姝之曼妙,殊是可惜。
桃葉對東主說,東主過譽了。又對李義山說,剛才聽東主說,李郎義山,學仙玉陽山,長安有詩名。妾桃葉與妹妹桃根合敬李公子一杯酒,望他日有緣乞詩一讀。
李義山提杯說,求而不得之仙,若有若無之名,不足道也。二位仙姝願讀義山之詩,改日定糊了詩卷,親自送上門去。今日未能禮瞻霓裳羽衣,已成懷州憾事,就與二位仙姝一杯消愁吧。
桃根為李義山注了酒。李義山與桃葉碰了杯,桃葉淺淺一笑,當即飲下。李義山看到桃葉翹起的嘴唇,像是昂揚的紅玫瑰,不由得心中一動,怕有人看出心緒,他連忙喝下整杯酒。
桃葉飲完酒,說道,今日另有藥商大宴,不能為李郎更舞一曲。明日,妾與妹妹去東城外追看桃花,李郎不妨前來,妾與妹妹在那阡陌之間、桃林之中、桃花之下,舞與君看便是。
桃葉此言一出,席上一片喧鬨與騷動,鼓舌仕子也吵著說,哥哥明日一早,也要出東城看桃花。桃葉和桃根與席上賓客一一敬酒,然後雙雙提裙離去。
東主與李義山對飲,並委婉相勸道,義山,舞伎酒席之言,卻不好當真。
當日席上,李義山為懷州仕子說起朝廷黨爭之事、貢院科考之事,大開本地仕子眼界,更說起樂天之室一日一貫、長安公子叼筆望天,逗得賓主無儘歡樂,李義山也在不知不覺之間,飲下了許多酒。
次日將近午時,李義山宿醉醒來,正在不知所來,也不知所往之際,想起與桃葉、桃根二位仙姝的阡陌桃林之約,哪怕是席中酒話,李義山也想去陌上桃林走一走。
李義山梳洗換衣,又糊了詩卷。他出了東城,來到田間阡陌,隻見阡陌之間,植有千餘株桃樹,正值桃花盛開之時,遊人三兩成團,身著華服,有如繡球,聚集在心儀桃樹之下。
李義山在桃林中走來走去,過了不久就迷失了,不知道身在何處,隻見粉紅無數,俏立在柔枝嫩葉之上。他試著喊了一聲桃葉、桃根,聲音卻被花枝紛紛擋落,他回聽到間歇的人聲和蜜蜂的振翼聲。
一個人的無處追尋,一百團的散遊繡球,一萬種的桃花粉紅,一百萬聲的蜜房羽客,還有一億粒的桃香芳粹,合著四野春光,混了腳下紅塵,一並化作這不儘的懷州風光,冉冉地升騰著。
李義山徜徉在柔美迷幻的桃林中,一直到日已偏西,忽然看見西方田陌之上、桃林之邊,並立著兩位盛妝女子,她們梳著高鬟,踩著木屐,與那桃冠相齊,正是桃葉、桃根二位仙姝。李義山莫名地驚喜,快步趨身上前見禮。
桃根說,姐姐所料不虛,李郎果然是有信義之人,姐姐昨日隨口之言,李郎竟也當真。
桃葉說,妾姐妹今日野遊妝束,此間田土鬆軟,又不能為李郎獻舞了,李郎記賬如何?
李義山奉上詩卷,說道,卻不敢記賬,能與桃葉、桃根二位姐妹一同賞花,義山心願已足。
桃葉笑了,接了詩卷,小心袖藏了,對李義山說道,李郎領妾姐妹到桃林中走一走。
李義山攜桃葉、桃根姐妹步入桃林,二位仙姝在桃林中漫步踏青、賞花聞香,不多一會兒,二位仙姝便放下矜持,開始折枝戴花、驅蜂躲蟲,好不歡樂。
日暮之時,桃花樹下,落英繽紛。桃葉問李義山,昨日席上,聽聞李郎有娶妻之意?
李義山答,義山十七歲下山求仕,轉眼蹉跎了五六年,如今已經二十有三,雖有幸得了諸公賞識,但是三入幕府全不久,四試禮部都下第,眼見年歲漸長,便生了退而結網之念。故不瞞桃葉仙姝,義山如今確有成家之意。
桃葉又問,懷州是秦漢古郡,名門眾多,李郎可曾覓得佳人?
李義山說,李家雖說五世從公,但是家父早逝,又是新近回遷懷州,家中無甚資財,義山不敢攀附名門。
桃葉又問,若是那樂籍賤戶女子,李郎介意否?
李義山說,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義山心中沒有戶籍貴賤之分。
桃葉抬起頭來,直視著李義山的眼睛,說道,李郎以為桃葉如何?
桃根正在繞樹飄蕩,聽到桃葉此言,嚇得當即定住,默默地站到桃葉身後。
李義山說,若桃葉仙姝不棄,義山願娶桃葉為妻。
桃葉說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李郎今日便與妾立下婚書如何?
李義山問,不須父母媒妁?
桃葉答,不須父母媒妁。
李義山說,《唐律疏議·戶婚律》中有規定,卑幼(晚輩小子)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義山與你自立婚書,也是如法的。
桃根聽得十分焦急,忍不住開口道,你們在說什麼,小妹聽不懂?
桃葉牽住李義山的手說,那妾陪李郎去尋一家書肆,就地立約?
李義山說,東城門內,就有一家書肆,去那裡,義山與你寫下婚書。
義山說完,牽起桃葉的手,步出桃林,走上了返城之路。桃根跳著追上,嘴裡嚷道,不是,你們昨日才相識的。——你們是在戲耍小妹麼?
桃葉回頭說道,姐姐今日嫁給李郎,妹妹也是要一起到李家的。
桃根說,妹妹幼時就立下誓言,願與姐姐生死相隨。——你們要做什麼呀?
李義山與桃葉進了東城門,就有一家書肆,書肆主人見到李義山,喊了一聲李解元,請了他們三位堂後入座,奉上春茶。李義山向書肆主人征了筆墨紙硯,揮筆便寫:
《通婚書》
某頓首頓首,觸敘已久,傾矚良深,時候伏維。即此某蒙稚免,展拜末由,但增翹珍重,謹奉狀不宣。懷州李商隱頓首頓首。
到此,李商隱另起一頁——是謂彆紙,他問了桃葉戶籍姓名,到此時,他才知道桃葉真實姓名,他又寫道:
某懷州河內郡李氏第十六男,年二十三,未有昏媾。承賢第女趙燕台(桃葉),令淑有聞,四德兼備,願結高援。若不遺,佇聽嘉命。李商隱,大和九年三月四日。
李義山寫完通婚書,問桃葉道,桃葉,答婚書,需要義山代書麼?
桃葉說,不需李郎代書,妾自來寫。——桃根妹妹,請為姐姐展紙。
桃根一直如墜雲霧之中,此刻仍未清醒,聽了桃葉的話,癡傻一般按住宣紙一角。
桃葉蘸足了墨汁,揮筆便寫:
《答婚書》
某頓首頓首,久仰德風,竟闕披展,忽辱榮問,慰沃逾增,時候伏維。即此某蒙稚免,言敘末由,但增企求深,謹奉狀不宣。涿郡趙燕台(桃葉)頓首頓首。
到此,桃葉另起一頁——所謂彆紙,又寫道:
某自第一女,桃李之年,未閒禮則。承賢第十六男李商隱者,未有伉儷,願存姻好,願托高援。謹回,敢不敬從。趙燕台(桃葉),大和九年三月四日。
桃根流下了熱淚,她哭著說道,姐姐,你今日便嫁了,妹妹真為你開心。
李義山和桃葉又分彆複寫了一份婚書和彆紙,都按了手印,最後邀請書肆主人做個見證。
書肆主人說,沒有父母之命,無須媒妁之言,李解元果然是長安風流才子,開本州風氣之先。今日才子佳人,天作之合,於本書肆玉成,鄙人亦有榮焉,願為二位做個見證。
書肆主人說完,在見證人處簽了姓名,讓二人交換了婚書和彆紙,每人一式一份,又請二人合飲了一杯春茶,李義山與趙燕台(桃葉)正式結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