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朝會,劉徹看著報告。
自從衛伉要攻打活祭之城開始,劉徹就在思索拿下北美能對經濟產生多大的推動力。
現在的報告上,就是收集過來的各種資料。
劉徹看著報告一邊低聲呢喃一邊沉思著:“煙草……有毒……少量成癮……大量暴斃……”
這玩意兒在東海上的島嶼上試驗了好幾年了,成癮後,煙的嗆可以控製血流和心跳的節奏,有時候可以舒壓,有時候可以增加刺激。
在心理上,對人的作用特彆的大。
這東西一看就是好東西。
現在大漢的工人缺口其實非常大,因為快速發展中,各種行業擴張的都非常快。
工人缺口大,就意味著具體到工人個體,就非常勞累。
毫無疑問,煙草是一種能舒壓的好東西。
而且很賺錢。
缺點是,長時間吸入後會損害人體健康,導致其他類疾病生病率提升。
同時,這種成癮的東西,會非常賺錢,一本萬利。
如果推廣,美洲那邊可算就找到事兒做了。
不過劉徹還要多方思考一下。
劉徹又翻了一頁報告,看到了下一項:“可可脂,咖啡……”
劉徹看完後迅速的判斷了一下,可可脂,就是一種全新的中端乾果替代品,因為做法的問題,會導致它口感還在大部分乾果之上,也能給人提供大量的油脂,屬於零食類,同時也能在危急時刻補充能量。
很明顯,如果作為軍品,那必然是非常強悍的。
可以極大地提升大漢的後勤補給效率,繼續對蔥嶺以西的國家,形成巨大的壓製。
而如果全麵推廣的話,應該就一個作用,極大地豐富普通百姓的物質生活,俗稱讓老百姓吃香的喝辣的。
好處是,經濟結構越複雜,產品種類越多,抗風險能力越強。
如果是現在的大漢,鐵路行業出變故,大漢得完蛋。可如果物產比現在豐富一百倍後,就算鐵路行業出點什麼問題,最多元氣大傷,也不會直接橫屍當場。
除了可可脂,還有咖啡。
咖啡,在劉徹看來,就是低端茶葉替代品。
茶葉這種東西,貴,死貴,特彆是在深入內陸的區域在吃肉之後,不喝茶,整個人都會不好。
從幾年前茶葉推廣開始,就一直是求大於供,茶葉價格也是逐年攀升,特彆是市場上已經迅速出現了好茶壞茶的區彆,目前最好的茶葉比最爛的貴出幾百倍不止。
而咖啡,明顯可以代替最低端的茶葉。
也就是說,如果開始大規模生產咖啡,就可以讓茶葉價格起飛了,徹底變成奢侈品。
劉徹點了點頭,雖然這東西也成癮,但危害比煙草小得多,可以大規模推廣。
“這美洲可真是寶貝地方,不知道羅馬所在的那片大陸,會有什麼樣的產物。”
霍海也在看同樣的報告。
看完隻感覺葛三他們組織的專業探索隊效率還挺高。
這麼快就在南美那邊都深入叢林考察了。
甚至因為地理位置原因,葛三他們明確的發現了地震,大漢這邊雖然也早就有記載了,但一般大點的這種地質災難都發生在無人區,很少感覺得到,所以每次記載的都是比較大型的。
而葛三他們在南美的太平洋沿岸,那感覺到的可是頻率極高的各種震感的地震。
除了地震,葛三他們甚至還發現了大西洋風暴。
不過也隻是匆匆記錄了一下,畢竟他們過去的人還不多,觀察頻率還不高。
劉徹指了指煙草:“看來,這一批發現的作物,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了。煙草。”
霍海擺頭:“當務之急,是花生。”
劉徹有點意外,回頭:“嗯?”
說實在的,早在五年前,霍海就應該讓葛三他們全力尋找花生的。
但是霍海一是喝酒喝得少,二是當時長安有菜籽油,霍海就把花生給撇在一邊了。
如今,第一批種植的橡膠,都已經非常大了,再有一年,就可以開始割膠了。
但花生,卻還沒登陸。
霍海解釋:“菜籽油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問題的,目前植物學家農作物學家在積極地選種。但這東西在黃河中下遊種植,還是不好,產出來的油,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是吃不了的。”
劉徹當然知道這個情況。
長安什麼油都不缺,但劉徹開始研究經濟後,那叫一個農作物交易精通,市麵上農作物什麼價格,什麼情況會導致他們價格波動,劉徹一清二楚。
他當然很清楚菜籽的種植範圍。
其實目前菜籽油的問題是芥酸,實際上芥酸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是這玩意兒吧,對食用影響挺大的。
在前世現代,幾乎整個東部都不吃菜籽油,而是吃花生油。
既然有解決方案,霍海也沒必要把目光一直放在研究院。
劉徹聽了之後馬上反應了過來:“你是說,花生能榨油?”
霍海:“花生其實就是一種堅果,堅果,基本上都能榨油。隻是,花生這種堅果,產量把核桃什麼的吊起來打。”
劉徹明白了:“你是說用花生解決黃河下遊油攝入不足的問題?”
黃河下遊這邊,實際上人食量特彆大。
現在工人熱潮起來後,各地統計了一下,現在的人,飯量是十年前的翻倍!
要知道這是統一算的重量,各種食物不區分,直接算質量。
如今飲食結構裡麵,特彆是工人的飲食中大量都是肉類,結果吃的比十年前多一倍!
這其中固然有一日兩餐變成一日三餐帶來的提升。
但也說明,巨大的體力勞動,對食物需求的提升。
而油脂,可以提高熱量攝入,大幅度降低食物需求。
未來工人越來越多,而每個人油攝入提高後,其他食物比重降低,在整體上,整個地區的食物總量就不會有太多變化。
這一種作物,就能抗住整個工業化浪潮的食物問題。
劉徹知道花生能榨油後,也是立刻嚴肅了起來。
的確,花生才是這一批作物中最重要的,什麼巧克力,什麼咖啡,那都反而不重要,甚至煙草都要往後稍一稍。
張湯:“陛下,有個問題,這花生,要允許中央之國種植?”
在上一個議題,劉徹提出了煙草可可這些東西,不要在本土種植,就在美洲種植。
都是需要立法規定的。
而現在,花生如果拿回來,就例外了。
劉徹點頭:“三大營養素包括其他提供微量元素食用的食品,可以拿回來種植,彆的東西,不是全民需求的,能放在外麵就放在外麵吧。”
“現在城市化已經開啟,今年各地上報新開的煤礦達到了一千四百多家,瞞報的還不知道有多少,需要這麼多工人,就不要增加農業人口比例了。”
劉徹好說的瞞報,和前世霍海了解那種瞞報還不同。
而是開煤礦需要報備,需要申請,很多人程序還在走,但是資金到位了,人也到位了,一天不開礦就虧一天,所以有些人眼看申請沒問題,馬上就要拿到證件了,就提前動工了。
實際上大漢現在的新開煤礦快三千家了。
就算平均隻有三百個工人,那都是上百萬煤礦工人。
這些工人的增加,是大好事。
以前航船可是大部分時候在用風帆隨著洋流溜達,現在這開礦量,馬上就可以所有的船都滿功率過太平洋了,兩邊來回時間將會大大縮短。
因為競爭關係的原因,煤炭價格即將暴跌,或者說,煤炭價格不變,其他物品價格暴漲,而工人工資也迅速上漲。
兩種情況是一樣的。
總之,便宜能源正在大量誕生。
等這些煤炭挖掘徹底的穩定下來,霍海的電力工廠,就該鋪開了。
目前全國的蒸汽機數量其實不太好統計,畢竟蒸汽機很容易損壞,有些活兒過重的原始型小型蒸汽機,壞了之後就被淘汰了。
但到目前為止,一共製造了多少台蒸汽機,大家都是有數的。
在最初的一年半,全國一共製造了六千八百台蒸汽機。
當初霍海很擔心一件事情,因為工業革命時期的大英從第一台改良版蒸汽機到五千台用了十五年,從五千台到十萬台用了五十年。
而大漢從一台到六千多台用了一年半,霍海擔心按比例算,年後大漢蒸汽機就會超過十萬台?!
不過事實證明霍海想多了,現在四年半過去了,
全國一共製造過八萬四千台蒸汽機!
這八萬四千台蒸汽機,很大一部分在輪船上。而幾乎處於一周隻開一兩天,其他時候船都在隨波逐流的狀態。
實際上,之所以沒有滿十萬台,不是因為大漢人力突然夠了,而是因為水力機。
當初霍海在造紙廠布置了一套水力機,這套水力機也是很多需要能源的地方爭相模仿的,隻是因為不如蒸汽機耀眼,所以好很多人沒注意到。
但實際上,大量的工廠,位置都是大江大河邊,用水力機就能減少煤炭開支。
但問題是用水力機,就沒法長期保持機器運轉,所以紡織業用不了。
但紡織業用不了,還有很多行業需要能源啊。
所以水力機大量的代替了蒸汽機。
這就導致,整個大漢,實際上就和工業革命時期的英法德混合一樣,而不是單走了一條路線。
恰好關中地區走的大英的路子,往洛陽方向沿河走的是高盧的路子,而更下遊到了挖煤的大山東西,走的就是德意誌的路子了。
因為地方夠大,人口夠多,按道理應該重蹈宋明覆轍的。
但是霍海暴力發展基建和建築行業,占據了大量男性工人。
這就導致,工人缺口飛速增加,比工業革命時期的英法德的工人缺口還大!
結果就是,蒸汽機發展的非常迅速。
而現在,便宜煤炭即將到來,意味著……工業產品數量要開始暴漲了。
當務之急就是開拓更大的需求市場,否則,物價就要下跌。
目前除了各地都在積極地把隱藏在山間的蠻族、四境的土人納入工業時代生活之外,最關鍵的,恰恰是南下的路。
整個大漢附近,有兩個地區有人口市場。
一個是安息,一個是天竺。
大漢距離安息,還有一個大月氏大夏沒拿下。
距離天竺走北線很遠,但是……南下走通了。
經過這幾年的不斷探索,南方海軍基地,終於把天竺南北的航路給全部探查清楚了。
與此同時,從蜀郡方向修建的道路,也延伸到了緬,轉道通到了天竺。
這可是蜀郡這邊的全工業產值,全部砸下去,從夜郎,滇國,瘋狂的招募工人,參與修路。
這條公路,可是修在山頂,修在山間的公路。
甚至光是發工亡、工傷撫恤金,就發出去幾十個億!
不過,對於夜郎和滇國的人來說,這麼多錢,足夠吸引他們了,就算有一定的生命危險,他們也願意。
以前加入軍隊,還不是有隨時死亡的風險?而大家加入軍隊,就是為了吃口飽飯。
現在給大漢當工人,死亡概率遠不如加入軍隊,而賺的錢不隻是自己能吃飽飯家裡人吃飽飯,剩下的錢還能購買衣服,購買鹽,鐵,各種工具。
不說彆的,光是成都產的一把剪刀,以前夜郎國內,王室都沒有,現在花十幾大錢就能買到。
他們當然甘於冒風險。
本來八年前開始,成都就在往南修路,修到金沙江就斷頭了。
六年前滇王投了,大漢就組織修這邊的公路了。
北方搞出來圍堰法之後,成都這邊也是在第一線學習。
費儘力氣,終於把兩邊公路給連上了。
那座橋,花了成都三個月的全部收益!
但是,成都現在不通陝西,賺的錢就必須花掉,所以張騫也不心痛,幾乎是砸錢修的這條路,這要是換成在長安,這麼多錢都夠再修一條通往同關的火車線路了。
三年前開始,海軍在緬區的沿岸建立了幾個基地,路上的人探索過來後通過定位法,確定了最短最優公路路線。
但是這三年修建過程中,整個道路修建工程,遭遇了四次泥石流,兩次爆雨災害。
中間停工長達六七個月。
最終,三年過去了,這條路,還是通過夫甘都盧,修到了天竺南邊境。
摩揭陀國人都傻了。
他們幾年前在西麵,見到了大漢商人。
如今,在東麵,又見到了大漢商人。
在摩揭陀國這幾年的世界觀中,世界已經被大漢包圓了,他們被包圍了。
他們是沒有什麼爬山的能力,他們要是從佛陀的故鄉翻過高山,就能發現北麵也是大漢的騎兵基地。
他們也沒有往南的能力,沒有治療致命的痢疾等問題的手段,不敢南下。
否則他們會發現,大海邊緣,也是大漢建立的港口基地。
大漢從四個方向已經把天竺,或者說摩揭陀國給包圍了。
大漢對摩揭陀國的商業市場開發,勢在必行。
劉徹看著文件上的名字,拚讀了起來:“這個,可啊ka哢了啊啦,卡拉哦卡王……你上次是不是說想唱卡拉ok?這個卡拉哦哢王,是不是很會唱跳?”
霍海一口水噴了出來。
神他媽卡拉ok王。
“咳咳,陛下,那個ka不讀做卡拉,讀作伽羅,後麵那個也不讀歐克,讀作嗖玉,如果連起來讀的話,讀作伽羅阿育王。”
劉徹指了指:“哦哦,這個伽羅阿育王可以利用,找一波人,以傳佛的思想,要求重回聖城,讓現在的那個什麼極薄陀螺王讓位。”
霍海:“那個讀作薄陀羅伽王。”
劉徹好奇:“這個薄陀羅伽是什麼意思?”
霍海:“梵語裡麵,陀羅是導師的意思,羅伽是世界的意思,薄伽是對佛陀的尊稱。”
劉徹點頭:“那這個天竺現任國王的名字就叫做世界導師老仙對吧?他連讀省略了幾個字,那就該翻譯成界導老仙。”
霍海哈哈大笑:“好像……是這麼回事兒。”
不過雖然這名字很有三哥特色,但神他媽戒導老仙,這是人名兒嗎?這不妥妥的戒色吧貼吧老哥?
正經翻譯不如翻譯成天師老仙。但既然劉徹欽點,那界導老仙就界導老仙吧。
還有,那邊玩兒人名夾帶私貨,從這個時代就開始了嗎?
霍海就記得前世那個手勁兒巨大的老仙,名字是‘人+因陀羅’梵語裡因陀羅是天帝的意思,所以那名字就是人中天帝,或者人皇的意思。
也就是說,那位叫人皇老仙。
他們是真不怕背不住名字給壓死啊。
不過三哥那邊也對,背不住死了就死吧,反正生的多,總有背得住的,人皇老仙不就背住了麼。
司馬相如:“陛下,這天竺,咱們到底用什麼策略對待?總不能西麵一直打,東麵又尋求做生意吧?”
劉徹:“為什麼不可以?”
這給司馬相如問住了。
本來司馬相如也年紀一大把了,現在腦子不如幾年前霍海剛認識他時靈光了,加上老來得子,孩子折騰的厲害,被折磨的夠嗆,現在腦子就轉不過彎兒來。
在被劉徹一反問,給整懵逼了。
張湯:“西方開戰,東方做生意,東麵越來越富,日子越來越好過,西麵親近大漢的自然就會往東走。”
“而西方一定要打,願意打的就往西走。”
“時間久了,自然就分裂掉了。”
本來摩揭陀王國的巽伽王朝一開始就處於分裂狀態。
他的上一個王朝孔雀王朝當時是暴力一統的。
而巽伽王朝分裂後又因為婆羅門教,逐漸黏合了起來。
現在屬於,又廢又不能打又鬆散的狀態。
很容易撕裂。
從一開始,霍海就想要把這個地方人工分成兩部分。
畢竟有經驗在的。
看完地圖,司馬相如反應了過來:“陛下您的意思是,在西北麵建立一個佛國,在東方,保留這個婆羅門國度,讓北麵和東麵天然對立,無法合一。”
劉徹點頭:“這東麵,做生意做久了之後,要靠穀梁學儒生去改變他們的觀念。”
這其實不難,因為婆羅門教的主要教義,幾乎全用在製造森嚴的等級製度。
而穀梁學也是乾這個的。
直接把原來那一套抽出來,無縫銜接進去。
甚至名字都不用改。
儒生直接宣傳劉徹就是天子就完事兒了。
婆羅門教的人反抗,穀梁學儒生:“對對對,你說的都對,但劉徹陛下是天帝之子。”
在婆羅門教裡麵,三大主神三位一體,構成了一個體係。
在大漢目前的神係裡麵,天地人三大主神構成了三一體係。
這個婆羅門三大主神三合一是天帝的理論,是可以被三一大神的天一大神給覆蓋掉的。
目前婆羅門教還不是後世那種有嚴格設定的狀態,很容易乘虛而入。
現在的穀梁學儒生,可是經過了專業的培訓的,以他們加強了入侵性,可以說是變種,對內穀梁對外公羊。
如果貿易徹底開始,他們必將在很短時間內殺出成果。
而北方,打起來更簡單,如今劉徹提出的是建立佛國。
本來按照他們現行的婆羅門製度,就很容易物理上征服,而這個政策刺激的整個天竺剛烈的人全去西方戰線送。
剛烈的勇敢的送光了,剩下的是什麼?在巨大的戰爭摧殘中,人變得平和,重新拾起佛學,那也是順理成章。
等時間久了,等佛也有金剛怒火再次點燃世,佛國天竺和婆羅門天竺就徹底的分開了。
現在的問題是,要賣什麼給他們。
“這個地方似乎天氣終年炎熱,用不著紡織品。”
霍海:“石膏,模具,倒模神像,所有神像必須嚴格設計,既有神性,又穿衣服。”
“然後宣傳,賤民才不穿衣服,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都要穿衣服。”
劉徹思索了一下後開口:“真的要放棄首陀羅?天竺人口最多的可就是首陀羅。”
司馬相如:“這個隻能放棄,他們賣不起布匹的。”
劉徹也隻能作罷,點頭:“行吧,那就這麼決定吧。”
對待天竺的方針已經敲定了。
西方打,推動建立西方佛國。
東方洗,洗出穀梁學婆羅門教。
這婆羅門,就是祭司,祈禱之人,執禮儀之人的意思,表現為學者和僧侶,翻譯成漢語,不就是儒麼?
所以,婆羅門儒教是一家就對了。
小朝會結束後,霍海才拿出自己的事情:“陛下,今年是時候嘗試電力架構了。”
劉徹這才想起,當初提出信用貨幣,就是為了把銅給解放出來。
雖然海外運輸了很多金屬回來,已經讓所有人徹底的相信大漢的銅多到遠不如大錢值錢了。
但當初這麼做是為了製作電線,如今電力研究持續了好幾年了,卻一直沒有開始對普通民眾公開。
如今似乎是時候了。
銅,幾乎不缺了。
在大漢境內,嘉州,宛城以南,趙國等多個地方正在瘋狂開采銅。
在東海上的島嶼,在北美,都在開采銅往大漢運輸。
如果不趕緊把銅利用起來,那銅價就快要崩了。
劉徹:“如果一開啟,可就沒有回頭路了。”
那玩意兒一個蒸汽機,要占據一個巨大的廠房。
而一個電機,就一個箱子那麼大。
兩個東西之間體積差距巨大。
製造成本也差距巨大。
最關鍵是,使用維護費用差距也巨大。
一旦電機出現,蒸汽機就要慢慢開始淘汰了。
當然,現階段用蒸汽機的廠肯定不會換。
但不會再有新的廠買蒸汽機了。
以前這幾年製造八萬多台蒸汽機的巨大工業鏈,就要全體轉型去乾彆的機械了。
隻有少部分留下,繼續製造火車、輪船用的蒸汽機。
這是巨大的改變。
劉徹當然有顧慮。
霍海:“從信用貨幣出來的時候,就沒有回頭路了,早就沒有了。”
“陛下不要覺得蒸汽機停產後這麼多機械工人會失業,未來的機械會越來越多,今年一年,新發明的各種機械,都有上千種,其中能大規模投產的使用的機械有近百種,根本不會讓他們失業。”
不說彆的,自行車的研究正在瘋狂的進行,縫紉機早就出現了,現在在迭代。
光是這兩個玩意兒,就能把蒸汽機產業上的機械師全部吃掉,還不夠缺口的。
以後的內燃機,能等多久?
就算隻是單缸機出現,搞出拖拉機,搞出最簡單的摩托車,搞出個什麼來,都會需要無數機械師。
時代往前走,不會讓人缺少工作,隻會讓人口缺口越放越大。
因為一切的基礎就在於霍海搭建這個體係之初,故意抬高薪水,暴力提高工人地位導致消費力比正常發展的工業化時代高得多,商品需求十倍英倫,人口十倍幾十倍於英倫。
量變引發質變。
看霍海這麼堅定後,劉徹:“聽說研究院正在研究電燈,目前已經搞出了可以點亮二十天以上的電燈?”
霍海點頭。
那是竹炭絲做成的。
竹子本身不導電,竹絲當然也不導電。
而炭化後,就跟碳棒一樣導電了。
這個東西能亮多久,就完全看卷工藝了。
目前研究院正在研究其他的材料,但目前,就是碳化竹絲最靠譜。
劉徹:“那就在……股票交易中心,辦一場晚會,到時候燈一亮,全場都會震驚。”
劉徹發現,自己現在一想到辦大型活動,也是想著股票交易中心、碼頭一類的公開場合,而不是皇宮了。
霍海:“那就讓研究院的人獨立一個電力公司出來,開始建立火電廠,鋪設電纜電線。”
大漢之前大量種植了杜仲,現在杜仲膠產量很高,完全可以搞高壓電纜。
當然,高不到那兒去,但比普通電線要稍微好一點。
這樣就可以把火電廠放在下風口,而不是城區了。
雖然要多費點時間,但是對未來規劃有好處。
霍海把整個流程講了一遍。
小朝會上的三公九卿都點頭認可這種方案。
劉徹看其他人都沒意見:“那就這樣辦吧,不過既然要展示,那乾脆把電機也展示一下。用電機乾點什麼好呢?”
霍海提出了備選:“電風扇,打穀機。”
劉徹拍板:“其他的就不要多放了,最好多做點安全警示。”
霍海:“電線燒活牛,燒完順便祭給高祖老人家,讓他也知道大漢發明電能了。”
劉徹比了個大拇指:“行!再加隻羊加隻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