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廠裡,大量的工人正在執行各種操作。
近幾個月以來,這些加入船廠的工人,簡直成了千乘郡乃至附近千裡內,最受人尊崇的人。
雖然新時代突然來臨,大量的人都成為了工人。
但無論是運輸工人,還是普通海員,還是裝運工人,還是煤礦工人還是鋼鐵廠建材廠工人,都不如船廠工人來的直接。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千乘之所以被時代選中,之所以成了富饒之地,就是因為船廠。
是需要有船廠,才需要有這些廠的。
如果船廠沒了,那彆的就都沒了。
如果有船廠在,那彆的就都有。
這就叫龍頭企業,帶頭大哥。
所以,能進入船廠的,大量都是本地這兩年本身就學習過新學,學習過科學的人。
這些人對於新事物接受度高,轉變起來非常快。
而且,以大漢目前的人口結構,想要古板都古板不起來,現在刨除出生就夭折的嬰兒,平均壽命也就四十來歲,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口根本沒有思想固化的風險。
而其中這些接受度高,有衝勁的人,進入船廠後,半年時間個頂個都成了熟練工。
甚至其中有將近三成,一邊頂著高強度工作,一邊繼續深造。
說他們是船廠工人真的描述不準確,準確的說這百分之三十的人,是機械師。
在霍海來到千乘開始,船廠就開始大規模製造四百噸的貨輪。
之前,兒寬權限不夠,資金也不夠,不敢生產規模太大,都是把錢投入了研究裡麵。
而現在霍海來了,可就不是這麼管理了。
那四百噸的船,一艘一艘的從船塢下水,售賣出去。
所有工人都在瘋狂的製造四百噸的蒸汽輪船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
就是這樣的經驗,加上這船廠巨大的規模,大量的新技術迅速的被上報上來。
今天這個工人發現了螺栓擰緊的缺陷,建議螺絲尾部打個孔,然後用有彈力的鋼卡子卡住。
明天又有另一個工人提出,三角鋼太容易變形,同樣的材料,做成工字鋼強度更高。
這邊工字鋼剛開始生產,又有工人提出,工字鋼雖然強度更高,但是鑽孔鏈接後,連接口的強度就下來了,應該把工字做成岡字,螺栓直接從x的位置跟另外的鋼件兩麵鏈接,無論是拉還是壓,強度都更高。
各種技術瘋狂的往上報。
於此同時,訂單如同雪花片一樣飛到造船廠來。
大量的運輸公司需要船隻。
彆看四百噸的船在長安那邊不好開,但是在黃河下遊,在長江下遊,那是隨便開。
各大運輸公司本來苦於逆水行舟需要太多人力,現在風帆加蒸汽機,各種型號的新船都可以在黃河下遊暢遊無阻。
運輸一趟賺頭那麼大。
幾乎不到一年就能把船錢給賺回來,這還是包括了蒸汽機檢查維修的費用之後的數字。
這等於買一條船跑一年,那就回本了,接下來跑多少年,那就賺多少年。
這種敘事之下,彆說大運輸公司了,大量的黃河沿岸的普通富戶,都開始湊錢準備買船了。
這還看不到商機,那活該吃不上新時代的大米。
千乘造船廠突然有了成為千帆城的架勢。準確的說應該是千機城,因為這兒的大部分船不靠船帆,靠的是蒸汽機。
從霍海過來開始,第一個月每天都有船賣出去。
第二個月,每兩天賣三艘船出去,第三個月,每一天賣兩艘船出去!
就這,訂單都已經排到後年了!
霍海一挑眉:我成雷軍兒了?欠了一屁股船?
不過,好消息是,霍海來的第一個月,就給船廠籌夠了再修一個同等規模的船廠的錢。
第二個月就籌夠了十倍於兒寬拿來研發的經費。
第三個月,新修的船廠在霍氏借條的加速下,已經落成,開始招工了。
而這三個月,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
不隻是船上用的技術,造船用的技術也在瘋狂的更新。
鋼鐵腳手架,被發明了出來!
腳手架一出,造船效率暴增!這也是第三個月開始一天能出兩艘船的原因。
就算是後世最瘋狂的船廠,也沒有這麼下水的。
不過這一方麵對於後世來說這隻能算小船,第二是整個產業鏈上,附近千萬人口在為這一件事情服務。
兩相結合,才締造了這樣的奇跡。
第三個月,終於,鐵皮船原型開始嘗試下水了。
這會兒鐵皮船勉強可以說是鐵甲艦,它還保留了木板結構,隻是在木板外麵蒙了鐵皮,用的方法是鉚接。
但是這些技術為後麵的真正的鐵甲艦積累了技術。
同時,它的兩旁,不再是明輪。
螺旋槳,被攻克了!
輪船在這個世界,光速成為了過去式。
不對,準確的說,現在還要大規模生產明輪船,用在河道中。
反正不下海,明輪不會出現一邊輪子碰不到水導致效率減半的問題,四百噸的運輸量,也足夠現在這個時代使用了。
又不是每一艘船都非要運輸一千噸貨物。
而這樣的船可太適合河裡用了,關鍵,便宜。
讓他們馬上改用最新科技但更貴的鐵皮船,他們還不願意呢。
……
長安,劉徹看著報告。
“還在千乘。”
本來劉徹覺得,就算霍海再重視千乘的船廠,在千乘停留三個月已經夠了。
在霍海待在千乘的第三個月,劉徹看到了報告,大量的黃河流域的運輸公司開始購買蒸汽輪船。
蒸汽輪船迅速在船上開了起來。
而蒸汽輪船的速度……如果全程燒炭啟動蒸汽輪去運行,從千乘跑到洛陽,僅僅需要兩天!!!
要知道,以前從千乘這個地方運送鹽到洛陽,抵達時,已經是出發的半年後了!
兩天!
這個效率實在是恐怖。
甚至於,最先搞船的魯王,搞了一批海鮮,兩天時間運送到洛陽,又從洛陽快馬加鞭,用了三天送到了漕運,然後在漕運那邊轉輪船一天到了長安。
花了六天時間,運送了一批海鮮到長安!
雖然運送過來的時候,九成都已經死了,但是畢竟還有一成活著!
這直接驚動了全長安的百姓都去圍觀。
長安城的百姓很快知道了一個道理,洛陽那邊的港口,將會修建火車,直接通長安,也專門有貨運班車通漕運。
這樣一來,未來從千乘送貨到長安就會固定在一周。
這個時間足可以讓長安很多有錢人都吃上海鮮!
就算是次一級的富人,至少能吃上冰凍的冰鮮。
當然,再往後就不行了。因為便宜不了。
目前,一般的輪船還處在大部分時候順風順水,就揚帆起航的狀態,逆風同時還逆流,才開蒸汽機航運。
所以一般來說從千乘運送貨物運送到洛陽,實際上大部分船需要十多天。
這就不太可能送活的東西。
但是運輸的行為就是保利潤的行為,如果長安海鮮價格穩得住,一直有人要貨,那就一定會有人長期蒸汽機全開去運輸,無非就是運輸費高很多而已。
那天,活著的海鮮送到長安,是引發了轟動的。
全長安的人都看到了活海鮮,雖然活力已經不太行了。
在那個時候,劉徹還對霍海的進展很滿意。
兒寬他們畢竟魄力不夠,拿著權利不敢用,去了千乘小半年,研究進度不大,船廠也沒盈利,千乘雖然發展的很快,但是比起劉徹的想象差遠了。
而霍海一到千乘,僅僅三個月,就生產出了前半年生產的六倍的輪船。
訂單接到手軟,還把船廠規模擴大了一倍,同時新式輪船的原型也已經出來了。
劉徹還深刻的記得,霍海說過,隻要螺旋槳這種結構一實現,輪船就能真正的脫離風帆的影響,無論是在河上還是在海上,那都可以無時無刻不開著蒸汽機航運。
彆看阿拉斯加距離大漢萬裡之遙,三周就能到。
劉徹是最會享受的人了,他當然知道,隻要螺旋槳一出來,加上安洛鐵路修建成功,自己以後每天都能吃著活海鮮。
他秦始皇牛嗶,不也就是自己坐車去海邊吃過海鮮?他在長安吃過活海鮮嗎?
他沒吃過!
劉徹很滿意霍海的進度,對於霍海留在千乘三個月的舉動,也非常認可。
但是接下來,霍海依舊沒有挪窩的打算。
霍海在千乘,就像一顆超級心臟,雖然其實沒主動乾什麼,但無時無刻不在心跳脈動讓血液瘋狂在四周運轉,養料瘋狂的送到四周,各種需要的資源又從四周瘋狂的運輸到千乘。
霍海在千乘的第四個月,千乘縣城區域,擴大了兩倍,新建的小區,剛剛開建,房子就已經賣的差不多了。
四周海岸線的產物,瘋狂的送往千乘。
千乘的人也開始過上了‘上流’生活,有錢人也開始養牛羊喝奶。
千乘的豬狗雞鴨消費量也是翻了七八倍。
附近眾多區域的農戶也開始自己喂養豬狗雞鴨,不是自己吃,就是衝著賣錢去的。
在霍海在千乘的第三個月時,一共有八家有資格在長安的股票交易中心上市的企業。
霍海在千乘的第五個月時,這個數字飆升到了五十八家!
霍海在千乘的第六個月,田覺統計在冊的人口,已經突破到了七十萬。
其實半年前圍繞著千乘上班的人就有不止七十萬,但戶籍人口隻有不到八萬。
短短這麼點時間,四十多萬人下定了決心留在千乘發展,開始買房挪戶口。
田覺的登記處,雇了十五個人天天登記新戶口,都忙不過來,那些想要帶著財產去長安過日子的富豪,還得找關係,才能找到人在下班時間幫他們提檔案開證明。
而在霍海在千乘的第六個月,大漢官方的四百噸級海船,增加到了一百三十一艘。
本來前半年所有產量都給海軍了,也才幾十艘船。
這半年,大部分產量賣給運輸公司了,結果服役的船反而變多了。
田覺這邊,招募的良家子海軍,數量已經超過了兩萬五,和會稽郡還有南越國那邊的合在一起算,大漢海軍已經達到了四萬人。
這是良家子,不是海軍總人數,良家子是有心來立功的。還有大量花錢雇傭的人這人數達到了二十萬。
霍海的到來,仿佛就是在告訴周圍所有人,千乘的地位很重要!
千乘之於沿海,就像長安之於大漢。
無數人接收到了這種信息,來到千乘工作。
第六個月,大漢往北探索的第七個船隊出發了。
按道理,這種大規模的瘋狂探索,應該要虧本才對,國庫起碼得掏出很多錢來辦這件事情。
但事實上,這些錢全是千乘財政上的錢,光是賣船的利潤,支持七支船隊,還有養護七個船隊需要的後勤保障,還能剩下大半!
這樣瘋狂的發展態勢,也讓劉徹反應了過來。
霍海天天上書說什麼公主暈船,要多適應一下才能南下,都是扯淡。
霍海就是故意待在千乘,給千乘的發展提供動力,就跟他當初在長安做的事情一樣。
隻是,難道這六個月的高速發展還不夠?
霍海為什麼這麼看重海洋?
就因為名字裡帶一個海字?
在劉徹看來,趕緊搞定南越國,然後回到長安,讓霍海繼續坐鎮長安,加大往西南探索的力度才對啊。
如今霍海一直不回來,怎麼辦?
劉徹立刻找到衛青,問衛家要人。
衛家的小兒子衛青的弟弟衛廣入仕。
衛廣入仕就是鎮南將軍,直接前往蜀郡前沿。
劉徹忍不住要對滇國動手了。
這個滇國,準確的說目前大漢官方叫他們昆明國,昆明國的國王是一點逼數沒有,如今昆明國國內大量的人都開始學漢學,大量的人都湧入蜀郡尋求做官了。
而昆明國的國王,一點投降的想法都沒有。
所以,蘇武這個校尉,也正式被抬成了征夷將軍。
同時劉徹任命衛青屬下一個很有才乾的青年,任安,成為這一次的假司馬。
所謂假司馬,就是代理司馬的意思,就是他的級彆還沒到可以做司馬的程度,但是又需要有這麼個乾事兒的人,就讓他代理著,如果做得好,就是司馬。
任安是司馬遷的好朋友,大軍出征的時候,司馬遷還親自去送行了。
隨著這支大軍的出發,長安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也是瘋狂的湧入天竺公司。
而等錢都到了天竺公司,長安日報才公布了新聞《李廣擊破右穀蠡王五萬大軍》的新聞。
轟然間市場就爆炸了。
西域公司的股份再次飆升。
要知道馬上就是西域第一次種植棉花的收割日子要來了。
西域的棉花長得好的有多驚人,連長安城的研究學者都驚訝。
他們多次發研究報告在科學報上,講述西域那邊棉花的生長狀態的喜人。
如今工業行業的主心骨就是紡織工業,棉花對於紡織工業有多重要不需要誰來說,大家也都一清二楚。
而現在西域適合種棉花被證實,西域公司的股份價格本來就要開始漲了。
畢竟年末持有大股份,還有分紅呢。
但實在是糟不住朝廷要對昆明國動手的誘惑,大量資金去了天竺公司。
現在呢,大捷捷報來了!
西域公司的棉花種植麵積即將翻倍!
可以說一旦拿下右穀蠡王,就等於整個西域全部到了大漢手中。
也就等於西域公司在建設之初的設想全部實現了!
這個節骨眼,西域公司的股份要漲的多誇張?!
股價飆升。
劉徹在裡麵稍微運作了一下,賣了點前段時間收購的股份,加上自己本來持有的股份丟出去,就籌夠了單獨從洛陽修建一條鐵路到宛城的經費。
這筆錢很快就到了項緒的賬上。
項緒修建鐵路都已經大半年了,安洛鐵路難度雖然大,裡程雖然大,雖然全過程有上百萬工人需要調配,其難度不亞於大兵團作戰。
但項緒有條不紊的推進著一切。
現在劉徹還來個活兒,讓建立一家宛洛鐵路,還務必和安洛鐵路同期通車。
這活兒給項緒壓的不輕。
不過項緒還是接了,劉徹的活兒,沒法兒不接。
這條新的鐵路,早就在勘探了,地也早就買好了。
就是招募人手,然後運輸材料過去,然後開建。
修一條鐵路的同時,順便還能再旁邊附送一條公路。
一隻羊也是放,兩隻羊也是放,那就放吧。
鐵路公司建立起來,不過本來項緒要在年底前建成安洛鐵路的,這下多個活兒,並且還要求鐵路要並聯,這一下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說是安洛鐵路上增加一個宛洛鐵路的短程鐵路線。
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安洛鐵路是長安到洛陽,然後鐵路不是到洛陽城,而是延伸到黃河邊的港口。
而現在宛洛鐵路也不是洛陽到宛城城裡。而是延伸到距離宛城比較近的漢江渡口!
這說白了,就等於是直接修建了一條鐵路,經過關中和宛城的地理盆地地帶,從黃河連通長江。
這彆看這一節路短,耗費的人力物力比安洛鐵路平均值大得多。
但是這條路上的幾乎所有有能力做工人的勞動力都已經被吸引到鐵路上了,根本就不可能分出來人。
要繼續修建,項緒隻能削減人力,然後在辭退工人的桌子旁邊,放一個宛洛鐵路招工的台子。
鐵路內部,本來很多年輕人脾氣就比較衝,看到項緒居然安排這種事情,就惱了,非要舉報項緒。
然後搞清楚宛洛鐵路屬於劉徹、霍海私人後,他們就不出聲了。
舉報自己的院長副院長?關鍵是跟自己的皇帝和新商改的引領人舉報,而皇帝和新商改引領人就是他倆。
那不是‘堂下何人為何狀告本官麼?’
這事情項緒處理完之後。
劉徹視線放到了南麵。
昆明國方向,幾乎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不隻是國民,他們本地的其他貴族也都投了。
準確的說是都跟蘇武表達出了非常強烈的不想打仗,他們想要努努力勸降國王的想法。
而昆明國的國王嘗羌也是要瘋了。
“大漢還沒出兵嗎?”
“大漢怎麼回事?怎麼還不出兵?”
“啊?投降?不是,他都不出兵,我怎麼投降啊?!!!”
原來在昆明國或則滇國的人的意識中,是沒有不戰而降這種可能性的。
就是但凡打不過,對方大軍出動,哪怕剛出城門,隻要出動,那就觸發了可投降的條件。
就好像lol前十四分鐘不能投降一樣,滇國也不存在不戰而降這回事兒。
而lol是設定的前十四分鐘不能投。
滇國是……他們本地語言就沒有不戰而降的可能性,在他們的語言體係裡就明說了投降叫做‘向軍隊投降’。
換句話說,他們的語言體係表達出的認知體係中,就隻認為自己能投降的對象是軍人。
就算大漢在這兒搞事情,搞的滇王兩年前就想投了。
但軍隊一直不來,一兵一卒都不越過邊境進入滇王統治範圍內,滇王就投不了!
而大漢呢?
大漢這邊現在推行的是王道。
也就是說出兵必須要有理由。
沒有理由,就不能出兵。
所以,滇王明知道自己贏不了,早就想投了。蘇武知道自己現在在滇國區域掌握的權利比滇王本人還大,但就是沒理由出兵。
雙方陷入了死循環。
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
語言不通害死人!
雖然如同張叔一樣的滇人都在學習大漢的語言,但是他們也在接受大漢的思想。
他們接受大漢的思想後,就全盤否定了自己以前的原始思維。
所以他們從思維上就沒有認知到國王不投降是因為國王不知道可以直接投。
在大漢的思維體係裡,這叫‘負隅頑抗’或者也可以叫‘強硬’。
雙方在這個大烏龍裡麵瘋狂的轉圈。
終於嘗羌聽到了天大的好消息。
大漢派遣的大軍從長安來到了蜀郡,馬上就要到滇國來了。
隻要他們一離開大漢蜀郡邊緣,就等於戰爭開始,戰爭開始,自己就可以投了!
嘗羌想哭,媽的自己本質上就是個鎮長,附近千裡的人非要跟我效忠讓我當王。
他們又不給我交稅,名義上認我當王我能怎麼辦?
大漢一千個鎮的人口組成的大軍就蹲在邊境上。
他們又不打我,就嚇我,嚇了兩年!
“你們拷打了我三天三夜讓我老實回答問題,你們倒是特麼問啊!!快問啊!!!”
嘗羌已經急不可耐的讓使者等在邊境上了。
隻要大漢的軍隊越過國境線一米,使者馬上就上前投降。
然後嘗羌馬上就從後方趕到前線親自按照大漢的規矩送上降書。
衛廣帶領大軍到了之後,選擇了更適合進攻滇國的位置,從金沙江西側一條支流開始渡河。
蘇武的人,從金沙江南端的另外一條支流開始渡河。
從北滇往中部進發。
船隊剛剛出發往對岸走,蘇武就在望遠鏡裡,看到對岸有人舉白旗。
蘇武臉一黑。
到了岸上,蘇武就拿到了降書。
降書原原本本寫清楚了滇國的由來。
一百五十多年以前,楚將莊礄率軍到達滇池地區,其目的是征服當地滇人歸附楚國,後因歸路被秦國所斷,就留在滇池地區,遵從當地習俗建立滇國。
而後,所有滇人就認滇王為主。
但是滇王並沒有維持軍隊,而是融入了滇的生活習慣,活成了一個鎮長。
一百五十年後,戰勝了秦軍的漢軍終於來到了這裡。
於是滇王選擇投降。
蘇武立刻詢問:“既然投降,以前為什麼不投?”
使者:“將軍,你們都沒派兵攻打,我們怎麼投降?”
蘇武聽出了貓膩,繼續詢問,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然後蘇武想了半天,憋出一句:“當初張騫太守往南探索的軍隊被你們阻擋,你們當時為什麼不投?”
使者瞪大了眼睛:“將軍你在說什麼笑話,就算我們滇國軍隊再少也有兩千多,你們來倆人,我們就投了????”
蘇武:“所以我現在帶著兩萬人來了,你們就投了?”
使者:“對啊!我王在趕來的路上。過幾天我王親自遞上降書給大漢的皇帝,我王願意對大漢的皇帝效忠,不求封侯,封個十來等級的爵位就行。”
蘇武:“……”
這件逆天的事情的情報送去長安的路上時。
劉徹還在觀望千乘。
霍海!還在千乘!
千乘各方麵的框架體係全都搭建出來了,霍海還是沒南下。
不是劉徹質疑霍海,霍海是根本不可能黑在千乘這個地方不走了的。
難道千乘的人還能跟著霍海反大漢?
不可能。
但霍海為什麼還在千乘?
到了這個時候,劉徹終於反應過來了。
霍海留在千乘,絕對不是為了發展千乘本身。
而是為了新式輪船!
自己分析錯了!
一開始,劉徹認為,千乘的經濟大發展,加上千乘能夠吸收四周的養分過來,形成循環,讓經濟發展起來,工業規模化,物產變多,人口變多,更多人口參與航海。
這樣才能刺激航海業的發展。
所以霍海留在千乘的目的是發展千乘的經濟。
但是霍海沒這個意思。
的確,劉徹分析的很對,千乘的發達,是大漢航海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大漢大規模通往新大陸掌握新大陸的關鍵。
但!千乘的發展其實不需要霍海的提速或者增加光環。
資本的力量市場的調配會主動讓千乘發展成一個發達的地區。
霍海留在這裡的確加速了這個過程,但這不是霍海留下的目的,隻是霍海留在這裡引發的變化而已。
霍海看中的,恰恰是螺旋槳鐵甲艦本身!
這個時代的人驚訝於明輪輪船的厲害,比起以前的船,簡直是劃時代的產物。
但是霍海知道,明輪輪船不夠穩定,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國家給學去。
但螺旋槳輪船,將會是彆的國家的人根本看不懂的存在。
隻要不拿到設計圖,任他再聰明的人,看到輪船,也不可能腦補出它的動力係統,根本無從模仿。
這樣才能從技術上杜絕其他國家學習的可能。
隻有有了螺旋槳輪船,大漢才是真正的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其他國家的神。
終於,中秋都過了,已經是九月份了。
新的鋼骨鐵甲艦,終於下水了。
新的鋼骨融合了大量這一年才開發出的新技術,整條船長達九十米,寬達到了三十二米。
整條船取消掉明輪之後依舊如此之寬。
這條船刨除三千公裡直線範圍內要燃燒的煤炭,以及船員與他們的生活物資之外,還擁有七百噸載重量!
如果鋼鐵鉚接技術再進一步,真正的千噸級鐵甲艦就來了!
霍海終於鬆了一口氣!
“八艘。這種船需要八艘,三艘往北,三艘往南,長江一條,黃河一條。”
“再多就不要發展了,全力攻堅下一個難關,全鐵甲艦!”
兒寬聽到霍海的命令後也是鬆了一口氣。
螺旋槳船終於試水成功了。
不過,武侯大人居然不讓大規模生產這種船隻?
霍海深深的看了兒寬一眼:“私人暫時禁止擁有這個級彆的船隻。”
這個級彆的船隻,要是搞來成都那邊最新研製的炮,他特麼能把黃河給堵住,在黃河上就打下洛陽城。
這怎麼可能讓私人擁有?
所以才要限製數量。
而且通往新大陸暫時隻能讓官方來,所以近海和內河的運輸公司,用四百噸明輪船就夠了。
等有了全鐵甲艦後,再把包鐵皮的鐵甲艦出售給運輸公司們也不遲。
兒寬接下任務後有點憂心忡忡:“武侯,以前我不懂管理,都是瞎管理,但是現在跟您學了之後,懂了,我發現船廠有很多問題。”
霍海:“有什麼問題?”
兒寬:“我發現,船廠內部的員工之間,迅速地鐵板一塊,成了一個新群體,他們互相之間的親密度遠超過和千乘其他行業甚至鋼鐵公司碼頭工人之間的關係。”
“這意味著,以後船廠招工的人如果也加入了之中,那也許十年二十年後,船廠新人,全都是現在老人的孩子。”
霍海擺頭。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無法避免的。
兒寬:“這樣一來,有本事的人進不來,沒本事的人憑借關係就能拿到位置,這樣問題可就大了。”
霍海擺頭:“這種現象無法避免的,如果要避免,那就需要多修建幾個分廠,隨時準備換廠址,但是依舊不能完全避免。”
兒寬:“難道就允許這種可能?”
霍海:“對於有功的人,允許子承父業吧。”
“但是,未來工人們一家有幾個孩子,我們隻要最好那個,而不是讓他們把最差那個留在船廠,最好的去自謀生路。”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兒寬恍然大悟。
霍海:“時代在變化,以後船廠效益沒那麼好了,也許工資沒那麼多了,不那麼吃香了,就沒有那麼多人了。所以這種子承父業的現象並不會那麼的多,但依舊會存在。”
“可如果這個行業還有必要,那朝廷就會不停地建立船廠。”
“到時候消失的不是造船業,而隻是千乘船廠而已。”
“這種可能,你需要讓每個工人都知道,讓他們自己知道。”
這個問題其實無解,如果發展停滯,那這個問題就很嚴重。
可如果一直發展下去,那這個問題就不算什麼嚴重的問題。
霍海要統攬全局,沒有辦法為這種小問題出謀劃策。
……
葛三的副手抵達岸邊,直接跪下感謝老天爺。
田覺看他那麼激動,就等他感謝完。
等他感謝完後,立刻起身:“田將軍,聽說武侯大人在港口!現在還在嗎?我帶來了最新消息,咱們找到新大陸了!我送回了一批種子!一堆神奇植物的種子!”
田覺:“……”
“你早到一天就好了,武侯的船,昨天剛剛出港,南下南越國了。”
葛三的副手:“那能不能派遣一艘船去追?”
田覺:“武侯乘坐的鐵皮巨輪,是現在船速度快出小一倍,怎麼追?”
葛三的副手震驚了:“什麼?又有新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