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大漢有活爹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1 / 1)

推荐阅读:

劉徹登船。

一群人跟著登船。

這一次登船,可不是用一條小舢板船拿來充當過河通道,而是專門的懸梯。

因為是鋼骨的原因,船側麵有直接架在鋼骨上的樓梯鐵骨,上麵也是覆蓋了木板。

劉徹踩在船上,絲毫感覺不出晃蕩,感覺跟踩在地麵一樣穩當,於是就往前走了上去。

實際上這種船,應該設計在吃水部位高一點的位置搞一個外開門的船門,用來走人。

不過這個階段,一切都還是以能開為主,沒有研究那麼多。

梯子走到一半,有一個出入口,而梯子還可以繼續往上,劉徹指了指前麵。

羅烈:“這裡麵是蒸汽機,往上走是甲板。”

劉徹挑眉:“哦?去看看,看看和蒸汽火車的蒸汽機有什麼不同。”

劉徹隱隱感覺,兩種東西是不一樣的。

等劉徹進入後,從第一個窗口經過,就傻眼了。

裡麵有一個類似於造紙廠的傳動軸一樣的東西。

隻是這個傳動軸是旋轉的,下麵連著一根杆子,上麵連著一根杆子。

而這根傳動軸,全是鋼鐵的,本身比人還粗!

而這樣的傳動杆是對稱的,眼前一個,對麵一個。

從窗口往後看,一共不知道是八個還是十個。

這!

可比蒸汽機火車的蒸汽機大得多得多得多。

這反而讓劉徹疑惑了。

要知道,蒸汽火車的運力,可不止二百噸四百噸。

這是借水力啊!

不是說水運效率遠高於蒸汽火車嗎?

這船的速度貌似不如蒸汽火車啊!

這個地方因為要散熱,所以兩邊是留的巨大的窗戶。

又因為要防火,所以窗子所在的牆,和外船艙是隔斷的。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巨大的走廊,登船的人都是到了窗口圍觀。

劉徹疑惑:“霍海,為什麼這個蒸汽機比火車的蒸汽機大那麼多,但速度還不如蒸汽火車,運力也不如?”

還真不是!

霍海往前招了招手。

在船上隊伍裡一直等著的兒寬急忙上前。

“你來給陛下說。”

兒寬聽霍海這麼說,就開口:“陛下,其實是……”

霍海一腳揣在兒寬屁股上:“嗯?”

兒寬這才作揖行禮:“陛下,臣兒寬乃是陛下第一次大學考試中中舉的科考舉人,擔任皇家研究院司科。”

“如今擔任輪船項目的初始研究團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劉徹隻知道唐四兒他們,哪兒認識兒寬。

聽到兒寬是主要負責人之一後,又往隊伍裡看了看,然後疑惑:“唐四呢?朕不是剛封了他為鋼鐵俠嗎?撂挑子了?”

霍海小聲:“唐家師徒要去研究槍炮,現在去千乘造船廠,由兒寬帶頭,管理上選的是羽林衛出來的關內侯。”

其實更適合的人選應該是田覺。

田覺在戰前就是校尉,又跟著在長安少尉府衙乾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去戰場又跟著霍去病立功,也是關內侯。

他的管理經驗,遠比羽林衛出來的人強得多。

不過這船堅炮利一事,霍海不想過度參與。

設計上項目發起上參與就行了,管理就不參合了。

劉徹點了點頭:“看來霍武侯很看好你,那就你來講吧。”

兒寬這才開始給劉徹講起了內燃機。

講起了滑輪組。

講起了省力就不能省距離,省距離就不能省力。

講起了扭矩和轉速。

一邊講,兒寬一邊帶著劉徹看實物。

而後麵的人也是一路跟著,一邊聽一邊看。

有的時候恍然大悟,有的時候摸不著頭腦。

講到最後,劉徹思索了起來,雖然這一套東西有的內容聽懂了有的內容沒聽懂,但什麼意思大概是懂了。

也就是說,如果蒸汽機輸出十的動力,輸出在五的轉速的輪子上,那扭矩就是二。

如果輸出十的動力,輸出在一轉速的輪子上,那扭矩就是十。

如果是前者進了水,並不會讓明輪飛速轉動起來,隻會讓明輪齒輪接口卡住,甚至瘋狂打滑。

而後者,雖然速度慢,但力量大,就能讓明輪穩穩地劃水帶著船往前動了。

而蒸汽機放在船上,和放在火車上,效果是不一樣的。

還有一個問題很關鍵。

目前主要的已經通行的火車,就是長安北站往同關、神木、五原走的安五線。

這一條路上,有不少不下客不下貨的小車站。

這些車站站台上堆滿了煤炭。

一旦火車缺少煤炭了,就停下,往車頭運煤,來繼續行駛。

這樣才能保證後車廂的運力。

而船可不是這樣。

船注定了從出發到結束,都是不怎麼能補充煤炭的,如果在內河還好,還可以稍微補充一下。

如果到了大海上,那一個來回,都得不到任何補充。

所以,船的載重量,是把本身燃燒需要的煤炭和蒸汽機的重量刨除之外,的純貨運量。

所以實際上,船前進一千米的煤炭消耗隻有同樣載重量火車的十分之一不到。

甚至如果不全功率前進的話,更低。

劉徹這才明白過來,原來,省的成本在這兒。

不過,貌似這並不劃算:“大漢不多的是煤炭?”

難不成還能挖完不成?

的確,從劉徹的視角看,光是一個同關,煤礦都夠大漢用到下個世紀去了,何況隨隨便便發現的幾個煤礦,個個都比同關還大。

霍海在旁邊小聲提醒:“陛下,去年年底,全大漢一共有三十七台蒸汽機在運轉。”

去年七月,才火車第一次開始行駛,長安城內線和安神線,合起來也就二十四台蒸汽機在運轉而已。

劉徹疑惑:“現在很多?”

“三百七十台?”

劉徹平時隻算錢,你要讓他有時間,從一個廠賺了多少錢來反推,他一定能算出這家廠出產了多少東西。

比如知道了蒸汽機製造廠的出產數量,他一定能算出有多少出產。

但現在乍問起來,他還真不知道。

霍海:“少了。”

劉徹思索了一下,有些驚訝:“這麼快三千七百台了?”

霍海:“再……加點吧。”

劉徹:“???”

霍海也很想疑問,霍海回來後看到報告,都傻了。

大漢這一年半,把人家大英十五年的曆程給走完了。

走完了不說,還遠超。

“六千八百台。”

目前出產的蒸汽機有四種。

一種是火車車頭專用,一種是輪船用。

一種是代替三十個工人人力,一種是代替一百個工人人力。

四種蒸汽機,這一年半,出產了六千八百台了!

要不是鋼鐵廠先配上了蒸汽機,把鋼鐵廠的工人給全體累死,都產不出來這些個蒸汽機。

霍海更害怕的是,大英從第一台改良版蒸汽機到五千台用了十五年,從五千台到十萬台用了五十年。

大漢從一台到六千多台用了一年半,按比例算不會年後就到十萬台吧?!

不過這也不是沒可能。

要知道這個局麵可以說是霍海故意引導出來的。

隻是霍海自己都沒想到這一切來的這麼快。

按理來說,工業萌芽後,一開始應該是大量的工人進入紡織類輕工業工廠,然後等人力逐漸貴起來了,而紡織產品逐漸便宜了之後,紡織廠的商人被迫隻能用蒸汽機代替人力。

但在大漢,霍海一開始就以遠超出市場價的價格使用工人,導致整體人力價格被抬高。

這一方麵是為了快速刺激通貨增長,另一方麵是讓人均資產迅速提升,增加經濟活力。

而這就導致,從一開始,紡織廠邀請工人就是虧本的。

要說邀請部分女工人,特彆是匈奴女工人和難民女工人,那還勉強能乾,但問題是商業發展這麼快,到處都缺人,最不缺的就是工作。

所以,彆人都願意去乾錢更多的工作。

不就累點麼,以前當牛做馬時根本沒錢拿好吧。

所以,紡織廠和成衣廠從一開始就請不到工人。

於是,開設紡織廠的人,就直接開始使用蒸汽機。

這六千台可不是市場需求的極限。

這六千台是蒸汽機製造的速度的極限。

要知道去年生產的棉花隻夠長安的人用,而今年生產的棉花,足夠全天下所有漢人一人三套棉服。

雖然這其中隻有不到六分之一真的拿出來做紡織,但也是個驚天的數字了。

六千台蒸汽機,隻有兩千多台在紡織廠,壓根不夠用。

彆說兩千,就算是兩萬台,現在加班加點的生產,連軸轉一刻不停,到明年新的棉花產出來,也不能把舊棉花用完。

畢竟平均一下,一台蒸汽機也就相當於六十個工人的人力而已。

一百八十萬人去人力紡織,一年時間是做不完七千萬人的衣服的。

因為霍海在大基建投入上動用了太多工人了,所以導致現在人力匱乏。

目前加上羌人工人後,大漢的工人數量已經來到五百萬人了。

這五百萬人抽走的人力,就讓輕工業請不到人。

蒸汽機的需求,是個海量數字。

產能起碼要擴大三十倍,才能趕上市場需求。

要知道,蒸汽機目前每運轉兩千個小時就要停下大修,每一千小時,要停下大檢查一次。

這和電氣化時代插上電線就開乾完全不同。

劉徹知道數字後也是大為震撼,仔細的算了一下,然後才瞪了一眼。

“那豈不是需要五千……”

霍海:“咳咳~!!!”

霍海示意劉徹不要說出來。

劉徹什麼人?他心算,三秒鐘就得出了答案,六千八百台蒸汽機,如果連軸轉燒煤一年就要燒五千萬噸!

而同關煤礦,前年一個季度的煤產量是二百九十噸左右。

去年產量因為運力大大提升,所以產量也大大提升,但也隻提升了一些,達到了一個季度五百萬噸,一年兩千萬噸。

而今年……不說私人燒煤,不說建築用煤,不說彆的,就說蒸汽機,吃掉五千萬噸!!

劉徹都不敢想今年的同關煤礦財報是什麼恐怖的數據。

其實劉徹是算多了的,因為並不是每個蒸汽機都跟火車機頭似的狂吃、狂吃、狂吐煙兒。

不過這數據,霍海也不能讓劉徹說出來。

劉徹要是說出來,十五分鐘後股票交易中心,同關煤礦的股價就能漲到天上去。

劉徹嚴肅了起來。

他以前覺得,同關煤礦那些地表煤炭就可以用好幾十年。

現在劉徹明白了。

同關煤礦再挖他個幾年,地表就要挖完了!

然後就要挖地下了!

挖地下的煤礦,產量肯定迅速就要跌落回一年千萬噸級彆。

這還是同關所有煤礦工人依舊全部在崗的算法。

難怪現在要開發神木。

“目前還有哪兒有地表煤礦?”

霍海小聲:“噓,那是安洛鐵路的利好消息,現在怎麼能往外放。”

劉徹反應了過來。

反正要修通洛陽得到鐵路的,路上遇到煤礦,就得繞一點路過去挨著。

劉徹算了一下,感覺不對勁啊。

這幾千台蒸汽機這麼恐怖,這要是有個十萬台,一百萬台,這還不把煤炭給燒光了?!

“要是煤炭燒完了怎麼辦?”

霍海:“陛下彆忘了電。”

蒸汽機的能量利用效率實在是太低下了,隻有百分之五,而內燃機可以達到百分之四十。

汽輪機和內燃機效率差不多。

僅僅這一項,就可以節約大量的煤炭。

劉徹今年被匈奴公司和西域公司迷花了眼了,已經沒怎麼關注同關煤礦了,現在劉徹才知道,同關煤礦那兒肯定賺死了。

還有,鋼鐵廠這邊,那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還有研究院旗下的蒸汽機製造,也該獨立建廠了不能再掛在研究院了。

這開足了馬力瘋狂生產蒸汽機,那是多少利潤啊?如果打包上市,那能製造多少錢?製造多少工作崗位?

不過回過頭來再想,這船殼太重要了。

試想一下,長安這麼多蒸汽機運轉,要燒多少煤炭?怎麼運到長安來?都用火車運?

那煤都要漲價漲到普通人用不起的地步。

還是得輪船和火車一起。

哪邊近,就運哪邊。

火車可以去那些沒辦法補充煤礦,但是其他條件極好的城市。

而長安這種地方,那輪船就要絡繹不絕了。

現在一想,古河道和漕渠兩條運河的想法太天才了。

主打一個循環。

因為進入長安後河道不容易讓大船掉頭,那就乾脆不掉頭,一邊進一邊出。

加快運貨過程。

劉徹想著想著回頭:“監督一下,在漕渠和古運河兩邊再開兩個碼頭,讓運煤鐵的船,和運普通貨物的船分開一些。”

“現在南麵沒有什麼房子,還可以開個大湖,未來想開都開不了,再照著昆明池再挖一個霸明池。”

這個新湖,毫無疑問是為了避免堵船用的。

萬一某一天某一艘極限大船進入河道,不小心翻船,到時候不會造成完全堵船,到時候古運河和漕渠兩邊的都有一個可以錯車的掉頭場所。

霍海之前倒是沒想到這一點,現在一想,劉徹還是聰明。

這天生人精確實厲害,後世內河道翻船這種事情都很麻煩,在規劃城市的時候能提前解決這種問題,那就先解決了。

再過個千兒八百年,後生看到設計圖,都得誇一句,怎麼這麼機智。

兒寬已經帶著一行人參觀到了真正的鍋爐。

這兒可就太熱了。

不過現在再怎麼秋老虎,畢竟也是中秋都結束了十來天了,雖然熱,但是隻要不湊上去,就還好。

劉徹叉腰抬頭看著大鍋爐,突然心生豪情。

“霍海,你說咱們大漢,最大的船能製造出多少噸的?百米長,千噸?”

霍海:“陛下,剛剛說起過,這船的明輪結構改成螺旋槳後,這個長度的船就能到千噸載重。”

劉徹恍然:“哦對。”

“你百米長的船?”

霍海:“這個我也不知道,按理說那麼長的船,應該比這個寬的多,起碼可以載重千噸吧。”

就算不算蒸汽輪船和煤礦的空間,也得載重個二千多噸了。

劉據想象著那種船的規模,興奮了起來:“姐夫,送我一艘!”

劉徹回頭:“你怎麼老伸手要?”

“你就不能自己出錢讓人造更大的船?太子府錢也不少,不花了不投入科技,未來你哪兒來的錢用?”

劉據有點疑惑,因為劉據聽說現在天下的錢有一半都在自己老爹手裡,自己還去創辦企業,那是不是太貪心了?

不過劉據聽劉徹說讓自己去投資,更興奮了:“好!”

霍海戰術後仰。

劉徹連小孩子都騙!

這分明是劉徹看好了海船的前景,但是現在修建的鐵路太多了,手裡沒錢了,所以準備把太子府的盈利給騙出來,拿出去投資製造海船,投資海上業務。

劉據這傻小子還沒意識到呢。

劉徹看霍海這眼神,捋了捋胡須:那不是跟你學的?

霍海疑惑的眼神兒:我什麼時候這麼做了?

劉徹用腳尖在地上點了點,示意霍海好好回憶回憶。

霍海就想起了上回騙太子把錢埋進土裡然後挖出來被劉徹抓了個現行的事兒,尬笑:“哈哈哈~”

劉據:“姐夫,你也覺得我該投資嗎?”

霍海:“投吧,投資海船穩賺不賠,你投資了,未來收益回來的時候,當然先給你分。”

旁邊的衛長公主偷笑。

劉徹回頭使勁瞪了霍海一眼。

然後開口:“據兒投資所有權當然歸據兒,但是呢,未來回來的錢,還是要統一管理,他現在還要學習很多,包括各種科學技術,哪有功夫去管錢?”

劉據也覺得對,管錢有什麼意思,還不如多上一節機械課。

彆看劉據才十歲,現在研究院的研究員都經常給他講前沿科技了。

當然,實際操作和做實驗時,還是比較低等級的實驗,還在按部就班的學習。

但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就算再笨,見識都比普通機械師高出不止一兩個級彆,更何況劉據在這方麵還挺有天賦的。

看劉據上當了,劉徹:“剛剛兒寬講的,你聽懂沒有?”

劉據興奮:“當然聽懂了。”

劉徹瞥了一眼身後的不少貴族:“他們好像沒聽懂。”

劉據:“那我給你們演示一下省力和省距離之間的關係。”

這兒是船上,而且蒸汽機需要隨時養護維修,各種貨運小車各種拖板到處都是,根本不缺滑輪。

很快劉據就組裝了一對定滑輪,一對動滑輪,然後組裝了一個滑輪組。

“曹家哥哥,你應該力氣不止百十來斤吧?來試試。”

曹襄拍了拍胸脯,回頭跟其他貴族吹牛嗶:“開玩笑,草原上乾匈奴王,我一手摁倆!”

人群後麵高不識渾邪幾人:“……”

能不能換個計量單位?

曹襄來到滑輪組麵前,接過了劉據遞出的繩索,曹襄雙手往後拉動。

繩子拉了五六十厘米厚,另一頭的鉤子掛著的的箱子被拉離開了地麵。

曹襄繼續拉,又拉了一米多,這邊箱子往上被拉離開地麵了二十多厘米。

劉據:“可以鬆開了。”

曹襄鬆手後,劉據把鉤子取了下來,把定滑輪那邊的掛鉤掛在了這個箱子上:“再來。”

曹襄裝逼:“單手就能拉!”

曹襄單手使勁一拽,箱子紋絲不動。

繩子也紋絲不動,一厘米都沒拉動。

曹襄懵了,右手抓了上去,繼續拉。

要說曹襄是真笨,但有三個優點。

第一,聽話。

第二,記憶力好。

第三,力氣大。

好家夥,動滑輪組省力四倍能拉起來的東西,用定滑輪雙手拉,硬生生給扯動了。

但實在是沒起來。

曹襄往前探頭愣了一下,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哎嘿,我今天還不信了!”

“呀嘿!起!”

這一次也隻是拉動了一下,但拉不起來。

曹襄撓頭:“嗯?怎麼又拉不起來了?”

劉據:“拉起來曹家哥哥你就不是曹家哥哥了,是楚霸王。”

劉徹:“拉起來也不是楚霸王,是秦武王嬴蕩,搞不好把自己壓死。”

“剛剛兒寬說了半天,你在第二排聽,是一點沒聽進去啊。”

曹襄尬笑,小聲用隻有前排幾個人聽得見的聲音:“舅舅,留點麵子,袞袞諸公都在呢……”

劉徹:“據兒,你去給大家講一下原理吧。”

現在朝堂上有些老官員和曹襄一樣,把新時代的福利吃的是滿口流油,但卻對新時代一無所知。

兒寬立刻讓人把做計劃表的黑板拉了過來。

劉據在上麵畫圖:“之前科學報,刊登了力學三定律,也就是牛董力學三定律,這個省力不省距離的原理,就要會這個三定律,才能計算。”

劉據說著,人群中的董仲舒往後退去。

石寬石慶父子看著董仲舒往後退疑惑:“董師?去哪兒?”

董仲舒:“我……不想聽這些東西。”

石慶深以為然:“墨家的東西,不聽也罷……”

石寬:“這船倒是可以買一些,做生意用。”

石慶:“你看著辦吧。”

前麵,劉據已經把經典力學三定律給講了,群臣也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光滑的平麵上,拖動一個多重的箱子,隻需要一丁點力就行。

而現在要拖動箱子,對抗的是材料的摩擦力。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地麵東西好拖,有些地方不好拖。

而車輪摩擦力小,所以拖動方便。

而往上拉,就是對抗重力,重力就幾乎等於東西的具體重量。

明白這一點後,不少聰明人就看懂劉據畫的動滑輪組省力圖了。

原來,大量的重力,被滑輪分成了兩條線的方向共同承受。

而多一個滑輪之後,同樣拉十厘米,隻需要一半的力,但實際上拉動那一頭,就需要拉二十厘米的距離,多出一倍,來補償。

理論上,隻要滑輪夠多,什麼都能拉起來。

當然這也是理論上,實際上滑輪太多後,對抗的就不是重物的重力,而是滑輪的摩擦力,是考驗軸承的製作精細度了。

很快,大家明白了省力是怎麼回事。

然後,劉據開始畫齒輪。

把不同直徑的齒輪,的周長看作是力運動的距離,和線對應,大家就明白了。

簡單點來說,蒸汽機,轉起來後,固定的時間內,就是要轉一個圈。

而如果用大齒輪,蒸汽機轉一圈,齒輪也轉一圈,那速率就低,帶動的明輪也是轉一圈,那爆發出的力量就大,但是運動的距離短。

明輪還是那個明輪,傳動的齒輪如果隻有六分之一的距離,那蒸汽機轉動一圈,齒輪就轉動六圈,和齒輪綁定的輪船明輪也就要轉六圈。

這速度豈不是就比大齒輪快了六倍?

但相應的,持續的力量就小,隻有六分之一。

這就是扭力大小,和轉速大小。

劉據:“明白這個原理後,彆說調試蒸汽機輪船了,調試直升機都夠了。”

反正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曹襄:“這個扭力,扭矩,轉速,我是剛搞明白了,那麼……直升機是什麼?”

劉據看了看曹襄:“這是海哥哥給我講的設想中的機器,曹家哥哥你就彆想了,想多了不利於快樂。”

曹襄知道自己被鄙視了,但太子關心自己,自己被鄙視了又如何:“看來以後要爭取生個能搞懂科學技術的兒子,要不然終究要被時代淘汰啊。”

此時後麵的王公貴族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三年前,大家考慮的都是法律條文的法條,現在考慮發力鋼條的發條。

以前大家考慮的都是擊殺敵人的器械,現在考慮機器設備的器械。

霍海看大家都在思考問題,出聲:“研究院最近搞出了一種機械,可以計時,叫做表。隻要上發條,就能搞清楚時間,就和碼頭正在修建的鐘樓是一樣的。”

“裡麵的機芯就充滿了各種齒輪,有興趣的可以去買一個,那可是目前機械最高成就!”

“隻有這麼大,能隨時帶在身上。”

劉徹來了興趣:“計時?”

霍海:“一天時間,誤差不超過一分鐘。”

劉徹愣了一下隨機驚訝:“多少?”

一分鐘?戰爭利器啊!

霍海:“而且,有了鐘樓,用表的人每天都可以校準時間。”

劉徹看霍海那樣就知道,這東西現在肯定很貴,之所以說出來,分明是打廣告。

其他王公貴族也是眼睛一亮。

這年頭你不標榜自己尊重科學不標榜自己思想新穎,你還想賺錢?

就好像中山王和平陽侯,今天在碼頭都放下身段和幾個隻是平民的富商聊天。

這其實就是因為哪兩個富商是搞新科技發財的。

是社會上最近比較流行比較出名的人。

和他們攀談,傳出去就顯得劉勝、曹襄也跟上了時代,顯得劉勝家族和平陽侯家族活力旺盛,還是走在時代前列。

而什麼東西可以彰顯自己尊重科技?把最前沿的機械科技戴在身上,夠不夠尊重?

就算自己去和研究員們談合作,彆人也一看到表就知道自己是懂技術的。

這不就是彰顯身份尊貴和懂科技必備的東西嗎?

而且,霍海都隻是形容卻沒有拿出貨來,說明現在還沒人有這個表。

如果能買到,就跟這輪船一樣,那真就是時代的弄潮兒了。

一群人從中間船艙上了甲板,才看到碼頭上人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人聽說後來看龐然大物來了。

輪船啟動,要往前開一段,讓眾人感受一下。

大船從橋下經過時,大家才搞清楚,原來霍海早就把今天算清楚了。

這船經過橋下還有餘量,分明是故意設計成這樣的。

也就是說建橋的時候,船的計劃肯定就已經出來了,隻是那時候還沒成功罷了。

再看霍海和劉徹在船頭吹風,也不知道他們藏了多少東西。

岸邊,所有人看著劉徹站到了船頭,興奮的揮手。

因為天冷,不少人帶著綸巾,也是取下了綸巾揮動。

船頭的劉徹也是揮手回應自己的百姓。

劉徹:“若有一天能乘坐三千噸的輪船,巡視四海,也不枉此生。”

他嬴政去巡視時,該沒有這個架勢吧?

他嬴政放兩片小舢板去尋仙問道?哪有朕的三千噸輪船找得快?

霍海不知道尋仙問道找的快不快,反正找嬴政派去尋仙問道然後沒回來的人,肯定找得快。

今天試航成功,大量的訂單發去懷朔船廠,而這邊把錢還有太子出的錢都送去千乘,先製造一個四十噸鋼骨船編隊,然後一邊製造鋼骨船南下盯著百越,一邊渡海去島上,一邊再研究鐵皮艦隊!

船頭,劉徹看其他人都不在,轉頭看向霍海:“教育階梯重塑和科考、國考準備好了嗎?”

霍海認真的點頭:“計劃都做好了。”

劉徹:“這麼複雜的事兒,也沒見你動,就做好了?”

霍海:“腹案。”

劉徹上下打量霍海:“腹案?這也行??那既然有腹案,那有沒有可能你也能腹誹朕?”

霍海瞪眼:這不是我的典故啊?這特麼不是那誰的典故麼?

“啊?陛下您也會心算,難道算不出臣的心誠?”

劉徹笑了:“不必算,你是忠臣的事兒不算也知道。”

霍海:“不能誹,陛下這麼英武,哪個腦子正常的人能腹誹陛下?”

劉徹霍海對視一眼,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岸上的人看著劉徹和霍海開心的模樣:“陛下和霍大人為了大漢真是操碎了心啊,如今有了輪船,終於是放鬆的笑了出來。心疼陛下和霍大人!”

“陛下萬歲,霍大人威武!”

岸邊突然就喊了起來。

劉徹也聽到了岸邊突然的齊聲呐喊,心想,四百噸的船就萬歲了,那四千噸的船,怎麼也得萬萬歲吧?

四萬噸呢?

對了,海上有那麼多貨物嗎?不管了,萬一海上能撿到銀子呢?誰說得準?

————

求月票!!投票即可自動參加抽獎活動!1207晚七點半抽獎!獎品多多喲!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