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韓王之威(1 / 1)

推荐阅读:

養了二十年的豬,終於知道拱白菜,劉婉的高興溢於言表。

“兒子,你喜歡的是哪家千金,我這就去找官家給你賜婚。”

看著老娘激動的就要站起來去找趙恒,趙衻一把將她按回了座位上。

“娘,您彆急著高興,我喜歡的那姑娘,您可能不會喜歡。”

劉婉一怔,隨即保證道:“不可能,隻要是你喜歡的姑娘,娘肯定也喜歡。”

這話趙衻肯定是不信的,趙盼兒曾是樂籍女子,這樣的身份,她娘如果能喜歡才有鬼了。

趙衻無聲歎了口氣,轉頭看向楊淑妃、曹賢妃、李宸妃三人笑了笑:“三位姨娘,你們看這時辰也不早了。”

三人秒懂。

儘管她們對趙衻喜歡的女子很好奇,但還是很識趣地告辭離開了。

等到三人一走,趙衻才開口道:“娘,我喜歡的是一個平民女子。”

“平民女子?”劉婉眉頭微微一蹙,隨即又笑道:“沒事,隻要你喜歡就好,你也老大不小了,早點成婚,早點給我生個大胖孫子。”

以她兒子如今拉攏到的勢力,已經不需要靠姻親增強實力,儘管她想讓兒子找一個娘家有勢力的媳婦,可沒辦法,她兒子不喜歡那些簪纓世家的女子。

趙衻觀察了一下母親的神情,隨即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她曾淪落過樂籍。”

“什麼?”

劉婉大驚,噌的一下站了起來,趙衻按都按不住。

她死死的盯著趙衻,似乎想從趙衻的神情中看出,這隻是一句玩笑話。

可事實卻是,她兒子竟然真喜歡上了一個樂籍女子。

“不行!”

趙衻就知道會這樣,討好的笑道:“娘,她曾經也是……”

話才剛剛起了個頭,劉婉便滿臉怒容地打斷道:“我說不行就不行,我不同意。”

她曾經也是樂籍女子,自然知道樂籍女子是什麼情況,說的好聽叫樂籍,其實就是賤籍,表麵上看似風光,實際上連尋常百姓都瞧不起。

她兒子可是堂堂王爺,豈能娶一賤籍女子,哪怕如今已經是良人,也不絕對不行。

“娘……”

“彆叫我娘。”劉婉怒喝一聲,拂袖而去。

趙衻很清楚,他娘雖然曾經也是樂籍,讓她同情一個樂籍女子很容易,可要讓她答應讓一個樂籍女子當兒媳婦,非常非常困難。

彆說為妻,做妾都很難。

所以趙衻在來之前便做好了心理準備,也做好了攻堅的打算。

接下來幾天,他除了去見過一麵參加和談的官員,以及找老爹趙恒聊過一次之外,其他時間都在慈元殿,對老母親噓寒問暖。

那殷勤獻的,看得劉婉既心疼,又氣惱。

堂堂皇子,文武雙全的少年將軍,竟然為了一個賤籍女子,做起了奴仆才做的端茶倒水。

時間轉眼過去七八天,劉婉實在受不了兒子如此放低身段,態度終於有所緩和。

“你就那麼喜歡那個女子?”

趙衻嗯了一聲:“喜歡。”

聞言,劉婉沉默許久,才歎了一口氣:“娘也不是那種棒打鴛鴦之人,既然你喜歡,娘同意了,不過你父皇那裡,他未必會同意。”

趙衻很清楚,他娘所謂的同意是什麼意思,於是訕訕地笑道:“娘,我是想娶她為正頭娘子,不是做妾。”

“你瘋了?”

劉婉的聲音陡然拔高了八度,足見其態度。

“娘,她真的很好,我發過誓,今生非她不娶。”

劉婉氣急,緩了好幾口氣,才怒道:“你是想氣死我嗎?”

“娘,我是真心喜歡她。”

劉婉沒有說話,就那麼看著他,趙衻也沒再開口,一臉堅定。

許久之後,劉婉敗下陣來:“她叫什麼,具體是什麼人?”

“她曾經也就官宦之家,後蒙冤受害才淪落為樂籍女子,至於叫什麼,以及其他情況,我不能跟您說,除非你答應我娶她為妻。”

趙衻又不傻,他娘可不是什麼心善之人,若說出趙盼兒的具體情況,他敢肯定,今日趙盼兒就會遭遇刺殺。

劉婉哼了一聲:“我答應你沒有,你的婚事,要官家答應才行。”

“父皇會答應的。”

趙恒都不嫌棄劉婉曾經是樂籍女子,立了劉婉為後,趙衻有信心說服趙恒。

“你……”

一時之間,劉婉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好在這個時候外麵傳來了一聲喊聲。

“娘娘。”

劉婉一下就找到了怒火的發泄口,橫眼瞪了過去。

“何事?”

劉公公先是行了一禮,才說道:“皇後娘娘,黨項李氏派來的使團到了,官家召殿下去紫宸殿議事。”

“嗯,本宮知道了。”劉婉點點頭,看向趙衻,氣道:“你去吧,那姑娘的事,以後再說。”

“那兒臣先告退了。”

跟著劉公公一路來到紫宸殿,在進門的第一時間,趙衻便感受到了一道道怨毒的目光。

他微微扭頭看過去,咧嘴笑了一下。

就這一笑,在對方眼裡好似惡魔的微笑一般,不少人都被嚇得打了個顫。

趙衻沒有管他們,來到左邊上首的位置。

說起來也是挺有意思的,北宋是以左為尊,可是官員被貶謫又被稱為左遷。

今日隻是來拜見趙恒,打個招呼,用書麵語言就是遞交國書,具體的商談要等到之後,等到兩方談判結束,朝廷還要辦一場宴會,才算是走完整個流程。

不過,趙衻可沒有興趣和黨項人談判,所以在黨項人遞交了國書之後,便站了出來。

“父皇,兒臣以為,我大宋與黨項人沒什麼可談的,他們要戰便戰,我大宋男兒頂天立地,豈是黨項族的貪生怕死之徒可比?”趙衻傲然立於大殿中央,朗聲道:“邊關異族隻配在我大宋鐵蹄之下苟且偷生,兒臣願意領兵出征,滅掉定難軍,收複河西失地。”

此話一出,瞬間獲得了一部分武將的支持。

“殿下此言有理。”

“不錯,區區定難軍,我大宋彈指可滅。”

“官家,末將願充當殿下麾下先鋒大將,滅掉黨項李氏一族。”

“滅掉黨項李氏一族……”

一時間,一眾主戰派的老將和文臣群情激憤。

見此,趙恒也有點懵。

他倒是知道趙衻會鬨這麼一出,先給夏州的使團一個下馬威有利於後麵的談判,可他卻沒料到趙衻會帶動武將,將聲勢搞這麼大。

好在,趙衻帶動的武將雖然不少,但並非所有的武將都是主戰派,再加上主和派的文臣,很快就將主戰派的聲音都壓了下去。

各種引經據典,表示不宜與定難軍開戰。

本來還有些被嚇著的黨項使團,看見大宋朝堂主和的人更多,瞬間底氣十足。

“開戰便開戰,就是不知道你們宋人能否擋住我黨項數十萬大軍。”

此話一出,眾人隻覺眼前一花,趙衻已經閃身到了開口的黨項人麵前。

然後,他伸出右手,一把掐住對方的脖子。

“在我大宋朝堂之上,豈有你一個異族人開口的餘地。”趙衻語氣淡漠,右手開始緩緩用力,將其舉了起來。

隨著他的發力,對方的呼吸開始不暢,臉色逐漸變紅,雙腿一個勁兒蹬著。

“住手。”

趙恒大急,趙衻卻恍若未聞,右手猛地一用力,硬生生扭斷了對方的脖子,然後像是扔破布一樣的,扔出了紫宸殿。

一時間,整個紫宸殿針落可聞。

不管是黨項使團,還是朝中的朝臣,全都呆愣在了原地。

過了一會兒,眾人才回過神來,其中黨項使團的主使當即怒喝出聲。

“趙衻,你……”

趙衻一個眼神掃過去,讓他後麵的話硬生生憋了回去。

這人趙衻也認識,是李德明麾下的牙將王旻,之前在邊關打過不少交道。

“王旻,你也想死?”

麵對趙衻的喝問,王旻屁都沒敢放一個,因為他很清楚,趙衻那是真會動手。

“說說吧,你們來我大宋要談什麼?”趙衻是明知故問,因為黨項人要提的條件,他一清二楚。

總結起來,大致就是三點。

第一,廢除之前簽訂和平條約,取消歲貢。

第二,歸還前兩年占據的兩州之地。

第三,反向索要歲幣。

至於具體要多少,趙衻倒是不知道,他隻知道這種喪權辱國的條件根本沒必要談。

王旻一看趙衻的架勢,他哪還敢說出自己一方提出的苛刻條件,支支吾吾道:“這……這……”

“這什麼這,本王讓你說。”

王旻一臉為難,可他心裡也很清楚,不說不行。

於是,王旻省掉了最後一條,隻將前兩條說了出來,而且言辭相當委婉。

大致意思就是他們現在已經歸順大宋,屬大宋治下,不應該是額外給予歲貢,而大宋作為天朝上邦,應該給與他們支持,所需要的支持便是那兩州之地。

聽過王旻的條件,主戰派態度緩和了不少,趙恒和主和派的官員更是十分滿意的,畢竟天朝上邦這個稱謂,實在是說到他們的心坎上去了。

唯有趙衻一臉嗤笑,淡淡道:“回去告訴李德明,他是什麼心思,本王一清二楚,每年的朝貢隻會增不會減,更彆說免掉朝貢。

彆以為你們暗中聯係遼國,本王不知道,本王是什麼樣的人,你應該清楚,你們若是敢聯合遼人入侵我大宋,本王拚得放棄抵抗遼人,也要先滅了你們夏州。

回去告訴李德明,他若膽敢再覬覦那兩州之地,本王不介意再去邊關吃兩年苦,到時,本王要的就不是兩州之地,是讓你整個黨項一族雞犬不留。

大宋沒有給異族狗崽子的飯食,帶上你的人,滾!”

聽到帶著濃濃侮辱之意的滾字,王旻沒有絲毫怒氣,反而長鬆了一口氣。

“是,殿下之言外臣一定帶到。”

言罷,他又朝趙恒行了一禮,才帶著其他人退出紫宸殿,卻不想被趙衻給叫住了。

“本王說的是滾。”

一個使臣實在受不了了,色厲內荏道:“韓王殿下,你彆太過分,我……”

“你想死嗎,閉嘴。”王旻低喝一聲,一臉諂媚的笑道:“韓王殿下,我們這就滾,這就滾。”

然後一行五人,真就滾出了紫宸殿。

這一幕,讓趙恒和朝堂眾臣震驚不已。

他們都知道趙衻邊關大敗定難軍,把定難軍嚇破了膽,但沒有親自見到,終究難以體會,而此時他們終於感受到了什麼叫做韓王之威。

突然,殿外爆發出了一陣歡呼。

緊接著,就是激動的喊聲。

“韓王殿下威武。”

殿外的興奮情緒,也感染了殿內的朝臣,雖然沒有想禁軍那般大吼大叫,但每個人都流露出了激動的笑容,哪怕主和派的官員也一樣。

趙恒高坐堂上,看著下方的兒子,滿臉的驕傲,隨即神情一斂,責問道:“韓王,朕讓你主持談判,是讓你這樣談嗎?兩國交兵都不斬來使,你此舉置我大宋顏麵於何地?”

“父皇,您就說爽不爽吧?”

“爽,當然……咳咳。”趙恒趕忙以咳嗽止住後麵的話,有些擔憂道:“他們不會真聯合遼人出兵犯邊吧?”

真慫啊。

趙衻歎了口氣,無語道:“父皇,您放心吧,李德明不敢,要不是他最近兩年老實,您又不敢對他出兵,血衣軍都已經將定難軍滅了。”

趙衻的話仿佛有魔力一般,一下就讓趙恒懸著心安定下來,笑罵道:“你小子,怎麼跟朕說話呢。”

趙衻嗬嗬一笑,沉吟道:“西北邊的黨項人現在不足為慮,倒是遼人那邊有些麻煩,李德明敢明目張膽派使團前來我大宋打劫,恐怕遼國那邊會有動作。”

如果說黨項人隻是疥癬,那麼遼人就是心腹大患。

朝野上下,大部分人都對遼人充滿了畏懼。

所以趙衻這話一出,又讓趙恒和主和派官員憂心起來。

而這時柯政站了出來,給大家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官家,老臣以為,遼人暫時不會撕毀盟約,不過以防萬一,老臣願往邊境鎮守。”

趙衻正要說話,卻被趙恒搶先了一步:“愛卿老成持重,確實是合適的人選,朕允了。”

早就對柯政厭煩了,現在柯政自請去邊關,趙恒自然樂得順水推舟。

不過柯政是文人,讓一個文人鎮守邊關實在不像話,所以趙恒又挑了一位主戰派的老將,商議了一番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犯邊一事,才宣布散朝。

這次趙衻沒有再去慈元殿,而是跟著柯政和一眾武將出了宮。

皇宮外,雙喜和劉晟已經在車架旁等著了。

他們不知道趙衻什麼時候出宮回府,所以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宮外守著。

早上來,晚上回去。

“見過諸位大人。”

二人先是給諸位朝臣行了一禮,才轉頭看向趙衻道:“殿下,咱們回府嗎?”

“不回,去悠然居,給老師和折老將軍踐行。”

沒錯,搶到鎮守邊關的,是折氏一族的人折禦銨,是天波府楊家折太君的族兄。

眼下,楊家將是抵禦遼人的主力軍,與楊家有著姻親關係的折家人坐鎮邊關,是最合適的人選。

除了柯政和折禦銨兩位上了年紀的之外,還有楊家的楊文光,以及曹家的幾位年輕人,也會去邊關。

所以從宮裡出來的時候,趙衻提議大家一起去悠然居聚聚。

畢竟此番一彆,沒有個三年五載,隻怕難以聚首。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