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 > 第一百零九章偉大的民族,爸爸媽媽(2/3)

第一百零九章偉大的民族,爸爸媽媽(2/3)(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沈三通看向劉曄:“我要給你的陸劍雄加戲。”

“讓陸劍雄貫穿劇情的始終,隻是沒有感情戲。”

“薑淑雲會死,但是陸劍雄會帶著一顆子彈殼,在萬人坑中幸存下來。”

“在電影正片裡,他也會死去。”

“但電影結束後彩蛋部分,給出他活了下來。解放後,踏上建設邊疆的旅途。”

“彩蛋會介紹,陸劍雄活下來後的經曆。”

“在家國沉淪的絕望之下,去了延安,在一次次戰鬥中奮勇殺敵,為在南京死去的人,向鬼子索命。”

“這部戲是黑白色彩,我想要在最後有個彩色鏡頭,邊疆紅日初升的太陽。”

“對應我們腳下的土地走向光明,國家迎來了光明。”

沈三通強調道:“陸劍雄這個人物的安排,是和現實曆史呼應。”

“大屠殺是發生了,但是中華沒有滅,從低穀走了出來。”

“大屠殺五年後,42年,本子隻能龜縮在碉堡,侵略野心完全破產。”

“而37年到07年,七十年的時間,我們中華民族更是從深淵中走出,前途、命運無限光明。”

“一個偉大的文明,一個偉大的民族,不是強大時上升期多麼煊赫,多麼風光,而是可以從每一次低穀中走出來!”

“毫無疑問我們中華文明是偉大的民族!”

劉曄道:“導演,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說的太好了!”

範偉也表態道:“說的好,我們是偉大的民族啊!”

陸釧執導的時候,劇組情緒非常消極,尤其是中方團隊。

日方嘻嘻哈哈,不受影響。

沈三通將主創積極性調動了起來。

《南京》原版最大問題是本子視角一以貫之,有血有肉,突出人性,還有懺悔,中方視角細碎。

改動針對這兩個,把角川視角打散,陸劍雄視角貫穿始終。

其他方麵不做改動。

原版“小妹”的一段越劇小曲明顯敵不過日軍鼓點陣陣的跳喪舞,打著麻將的金陵女子更無法匹敵跳著“田樂能”的日本男人。

這種對比不對,女對男,心態上把本子擺在了強勢地位,擺在了雄性地位。

沈三通很不喜歡這種心態。

本子是在上升期,遇到了中華民族的下墜期,還是西方聯合撕咬的近代史低穀。

換個上升期,哪怕是封建王朝的中前期,也能把窮鬼帝國主義的本子湊出屎。

不能因為暫時的失敗,把整個民族原罪化。

上升期的野蠻,也許能暫時戰勝下墜期的文明,撕下一塊肉來,但不可能永遠勝利。

但是背景是大屠殺,哪怕本子是趁虛而入,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沈三通沒做改動,記住這種感覺。

撕裂般的痛苦。

現代人要做的是絕不讓曆史重演。

原版把懺悔刪掉的話,放眼影視行業,水平、立場沒太大問題。

甚至能說的上正劇。

就算不刪掉,也是很好的反麵老師。

不從正常人角度看,原版在文藝領域,已經很難得。

《南京》劇組拍攝進度越發順利。

11月28日。

提前結束天津戲份,轉戰長春。

陸釧為這部戲付出很多。

斥資3000多萬,耗時半年在長春農安縣龍王鄉太平池搭建起一座“南京城”,複原出800畝的廢墟城池。

影片中的新華門、教堂、金陵女子學校等重要場景均包含其中。

設計圖紙中曾經的南京城結構、大小比例、房屋位置等均被清晰標明。

選擇在長春而非南京搭建,是因為70年前的南京冬季氣候寒冷,還有雪景,景觀和東北相似。

影片拍攝周期長,當南京氣候轉暖周圍景色變綠後,會影響片中場景需要呈現的肅殺氣息。

陸釧回來了,盯著沈三通:“我不能讓你把我的戲毀了。”

挺尷尬。

劇組離開他之後,運作的更好。

他也不敢聲張,《尋槍》時候他是新人,要是現在傳出去劇組被沈三通奪權,丟死人。

沈三通道:“你不給日軍找人性,我扭頭就走。”

陸釧後續拍鬼吹燈,鴻門宴,能看出來,和賈章科、漏液不一樣。

就說原版《南京》,電影開始時,鏡頭分彆給了日軍攻城和**內訌,是紀錄片風格的電影。

劉燁扮演的陸劍雄就義時,突然高喊“中國不會亡”,陸釧煽了一把情。

江依燕扮演的小江等人自告奮勇去給日軍當慰安婦那場戲,煽情更是不遺餘力。

說明陸釧自己代入了,沒法克製。

中方視角磕磕絆絆,本子視角一以貫之,也是因為作為導演的陸釧,代入了中方視角。

所以產生很多痛苦掙紮,拍起來斷斷續續。

本子視角是脫離的,所以才那麼淡然。

給角川最後懺悔自殺,大概率也是陸釧情緒到了,必須讓他死。

陸釧其實是仿照《辛德勒名單》。

他很喜歡“借鑒”。

《尋槍》是薑聞的,另一部《可可西裡》抄紀錄片《我和藏羚羊》。

問題是辛德勒有原型,得國也跪了。

不僅是跪了,德銀裡麵,猶影響力很大。

德國做生意也有意讓著猶。

本子呢?

沒原型,也沒跪。

結果《南京》這部片子虛構了一個辛德勒出來。

整體視角過於“冷靜”了,冷靜的更像是個日裔的導演。

這也是當下文藝領域的問題。

沒有立場,刻意回避立場,不願意維護本國利益。

沈三通有一個荒誕,但是可能接近於事實的猜測。

正常人來看,陸釧是美化了日軍。

但是本子右翼在阻止這部戲拍出來。

同時,對於一些人來說,陸釧是美化的不夠。

《南京》這部戲,最初是米國投資方,看過《可可西裡》,想要出資由陸釧拍攝一部亞洲版“辛德勒名單”。

要求是是劇本由米方提供,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拯救中國人的故事。

可想而知這劇本是什麼成色。

陸釧查閱大量曆史資料後,決定拍一部自己心目中關於南京的電影。

這個選擇,陸釧拒絕了米國投資,也就是拒絕了走賈章科、漏液的路線。

然後中影主控,拉來了譚洪,才有了這部戲。

那麼,對於一些人而言,陸釧做的就是政府的宣傳片,是命題作文。

一些人根本不願意有人來談這件事,不符合外務省給他們的任務。

還有一些,覺得角川所代表的本子形象過於頹廢,不符合武士道精神。

陸釧就成了夾心餅乾。

正常人不滿意他,無中生有,弄了本子版辛德勒出來。

反的,覺得陸釧不夠反,迎合了政府需要。

在當下,沈三通不得不承認,陸釧是進步力量。

情況就是這個情況。

要等到更多新力量起來,陸釧才會被淘汰。

12月1日。

沈三通發布了《生快2》最終預告片,也發行了第二首推廣單曲,抄的李榮昊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

足夠我在這年代奔波

足夠我生活

劇組收工。

韓三瓶領著一老頭:“三通,我給你介紹,陸老哥,著名作家,一級編劇,也是陸釧導演的父親。”

陸天名揶揄道:“哪什麼著名作家,沈導才是著名導演。”

沈三通意外的看了陸釧一眼。

打不過叫爸爸?

陸釧窘迫道:“爸,你怎麼來了?”

陸天名沒好氣道:“我不來給你撐撐場子,你要被欺負成什麼樣?”

韓三瓶把沈三通拉到一邊道:“把劇組交給陸釧吧,我告訴你,你這個劇組,有內鬼。陸天名就是人家叫過來的。”

“關鍵是退出的本子導演,還有演本子兵的留學生,向一些部門反應你的問題。”

“這部戲之前遭遇有關部門的否決,經過很長時間溝通才通過的。”

“我知道你不滿意劇情,但是現在要解決有無問題,有總比沒有強。”

查完資料發現,陸釧在當時確實是進步力量,雖然離譜,但事實就是這樣。

群友建議不改《南京》,我分析之後覺得也沒法改。

這部戲在那個年代,能立項,部否決後通過審核,還真就是陸釧和譚洪遊說,不僅需要精力好處,還有一些保證。

能上映也是因為拍的一般,情緒特彆激烈,很難上。那個時候還想著中日韓自貿區。

而且原版從電影來說很差,但是電影之外,客觀上,讓大家去討論,反向激發了記憶了,讓大家記住這段曆史。也算有積極意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