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如今的情況,太過複雜,是在那些送給你的密信上,說不清楚的。”
老人捧著茶杯,感受著掌心的暖意,看著府衙正堂外那斜照進來的陽光,緩緩說道:
“你南下之後,幕府大概還是按你一開始定下的方針在施政,編戶齊名、開田重農、軍製改革與興修水利之類,不同的衙門著力於不同的事情,總體來看,如果不考慮南邊的朝廷,隻把北境當成一個獨立的國家,那麼國力無疑是在這一年的休養生息中翻了幾番的。”
顧懷品了品,知道盧何還有話沒說完:“後麵想必還有一個但是。”
“但是,北境的底子太差,”盧何說,“北境並不貧瘠,在過去的很多個朝代是相當富庶之地,不過魏遼的國境劃在這裡,再加上這幾十年來遼國的南下跑馬,這才導致北境徹底成了個爛攤子,一年的休養生息,頂多也就是讓大部分流民得到安置,過冬餓不死,但想要以一地之力北伐,還差得很遠。”
顧懷略微皺眉:“我當然沒有想過要以一地戰一國,我走了一遍大魏,還是能感覺出來大魏的戰爭潛力沒有完全開發,或者說大部分魏人都習慣了北境發生的戰爭隻是這一塊地方的事情,這樣不好,我之所以要把天子帶來這裡,也是要得到朝廷毫無保留的支持。”
盧何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所以,你到底在哪些地方留了後手?”
“西夏會響應北境的攻勢,毫無保留的那一種,”顧懷坦然道,“蜀地多糧,但運到北境損耗太大,所以我又走了一趟江南,倭國那邊的事情我在信上說過,如今開辟一條從北境到江南的水路再無隱患,蜀地江南北境三地可以從水路就此連接起來,整個大魏的國力都可以運用在這一場戰爭上。”
盧何沉默片刻,喝了口茶:“這樣一來確實是把局麵盤活了,河北西北兩麵攻勢,蜀地江南提供後援,難怪你會對北伐這麼有信心。”
“還不止,”顧懷笑了笑,“這一趟走了近一年,當然不會隻拿到這麼一些東西,實際上最大的好處,還是在於拿到了對河北發展最為有利的東西,國子監的士子被我挖來了一部分,現在應該還在北上的路上;至於官吏我會讓天子下詔,從朝廷抽調一批來北方任職,而最要緊的兵員,重新整編後的西北邊軍不用守西北的國門,那些精銳的騎兵自然就可以來這片土地上廝殺,就連河北缺人的問題都有了解決的辦法和倭國的戰爭並不是毫無意義,私掠成風之後大批倭國奴隸江南能消化一部分,但河北肯定能拿到大頭。”
他說:“有了這些底蘊,我才有底氣往北打,打下來的地方越多,戰線往北推得越深,河北才能徹底穩固下來,那些一開始定下的有些好高騖遠的前景,才能真正實現。”
盧何眼神古怪地看著他:“你是打算把朝廷徹底搬空?”
顧懷頗為無賴地一攤手:“那也總比占著資源看戲強吧?河北在打生打死,他們坐著指點江山,這世上哪兒有這種道理?”
“我就不和你討論你這種把朝廷當自家庫房的態度到底合不合適了,”盧何歎息道,“隻是你有沒有想過,戰爭固然是最好的催化劑,能讓休養一年的北境再次用最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可押注押得太多,就會徹底失去退路和底氣,萬一要是輸上一場,那就真的再無翻身的機會了。”
“我當然知道,”顧懷平靜說道,“但這世上從來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北境守不住,偏安南方的大魏注定也要被遼國滅掉,既然都是這樣的結局,那我寧願趁還有籌碼上桌的時候,和遼國賭一場國運。”
哪怕是已經主導了整個幕府一年來的運轉,比顧懷這個不稱職的北境之主更像此地真正主人的盧何,此刻也不由為這種洶湧而來的大勢而暫時加速了呼吸。
誠然如顧懷所說,這一戰是避不開的,這是當初那場國戰的後續,是兩國國運的正麵碰撞,魏遼之間注定隻能有一個活下來,之前所有的艱難作戰,所有的休養生息,都是在為這一刻做準備。
百餘年來,從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會徹底決定兩國接下來的命運,幾年之後,到底會是個什麼光景?
盧何沉思許久,略帶遺憾地搖了搖頭,他想象不出來,或者說是因為操持得越多,反而越悲觀,對於大魏要把遼國一戰打崩這件事,他遠沒有顧懷那麼有信心。
“既然大勢如此,那麼就更該注意一點細微之處了,”盧何說,“在開戰之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顧懷坐直,認真地聽著。
“首先是經濟,雖然番薯的推廣讓百姓們有了餘糧,能安置更多流民,但三年免賦讓官府的壓力太大,而且改製、水利通通都是耗錢的大頭,為了防止官員貪腐,你把官員的俸祿也定得較高,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現在還隻是過了一年,剩下兩年,很難熬。”
缺錢啊。
這是個無比現實的問題,地方世家大族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當初顧懷上任磨刀霍霍,崔氏帶頭投靠,這才從地方世家大族手裡掏出了一筆錢,可放眼河北這一年來的政策,哪個地方不需要花錢?更要命的是為了安穩流民免了三年稅賦,還有軍隊改革支出的一大筆軍費,雖然都起了很好的效果,讓河北得以快速恢複,而且邊軍戰力煥然一新,但這也意味著這三年內官府隻能靠朝廷和世家大族撐著,稍微傷筋動骨可能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去了。
顧懷揉了揉眉心:“還有呢?”
“還有就是官吏,或許你還沒有意識到,當初和世家大族的合作,帶來的不僅是便利,還有隱患,”盧何歎息道,“河北的讀書人都去了南方做官,重用世家子弟,的確是撐過了最艱難的那一段時間,但這也導致官場出現了旗幟鮮明的派係,幕府自行提拔的官員,比如你當初提上來的司法署長農政署長,就與世家大族派係之間產生了明顯的隔閡與摩擦,雖然因為你我的存在讓政令仍然可以毫無阻礙的推行,但這兩派之間早晚會因為爭權奪利而分裂。”
“而且,世家大族也還趴在如今的河北身上吸血,這甚至不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所謂地方大族,為了維持自己的存在,必然會壓榨百姓,聚集資產,你挑選的司法署長,那位前戶部侍郎鄔弘方,確實鐵麵無私,也正是因為有他在,世家大族才有些收斂,但戰爭一來,情況就難說了。”
“甚至就連軍中也有了派係,比如如今守著國門的李易與陳平,他們是你從江南一手帶出來的,又直麵遼人,地位天然遠高於其他北境本地將領,軍中從來都是劃分山頭最鮮明的地方,而將領又往往與官吏、世家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這樣一來,軍中人心紛雜,為了軍功、補給鬨起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再說到之前你定下的那兩個特區,陸陸續續過萬的戰俘已經在那地方修建了一年,基本的架子是有的,但你之前說過的工業基礎、海運規劃,還沒有像樣的起步,這個需要你親自看著,我沒有辦法越俎代庖。”
“還有,關於軍隊的改製”
一樁樁一件件,盧何輕描淡寫極有條理地說著,但卻讓顧懷的眉頭皺得越來越深,他離開北境一年,確實沒想到這些隱藏在水麵下的問題居然已經積累到了這個地步,看來盧何說河北情況複雜還真是沒一點水分,他之前還比較樂觀,總覺得這次回了北境就有餘力北伐了,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多問題等著他解決。
盧何一邊說著,一邊讓崔茗去將那些堆積的折子拿過來,堆滿了半張桌子,顧懷瞪大眼睛,卻發現崔茗完全沒有停手的意思,一來一回去了十幾趟,等到折子都堆到了地下,崔茗一身香汗,他才瞠目結舌地說道:
“這麼多?”
盧何冷笑一聲:“這還隻是之前耽擱下來,需要你親筆批複的,你這次回來,老夫總算不用天天看折子看到深夜了,以後折子從府衙過一遍,老夫和幕府的幕僚隻會給一個象征的意見,北境的事情,終究還是需要你做主。”
老人這話透著無比的辛酸,仔細想想遇到顧懷這廝他才是真的倒了大黴,官場沉浮幾十年,看皇帝不順眼回了老家安安心心教書,本以為晚年也就這樣了,結果硬是被顧懷請出山,明明不在幕府任職連工錢都沒有卻操著最大的心,最可氣的是顧懷一走就是一年,把所有事情都丟給老人家,害得盧何七老八十了天天晚上頂著燭光看折子看得老眼昏花,一年下來瘦得感覺都快要隨風而去了。
顧懷有些心虛,或許也是怕老人真撂挑子不乾,趕緊走到盧何身後親自給老人家揉起肩膀,卑躬屈膝地說著好話,看得一旁的崔茗眉眼都略彎起來。
她倒是沒見過顧懷這一麵。
享受著大魏正經的藩王給自己按摩,出了些氣的老人這才改口,總算是沒讓顧懷也被天天困在府衙看折子,但說起剛才那些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盧何的語氣還是嚴肅起來: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北境好不容易才有今天,千萬不能讓這些細微之處影響了大勢,你要北伐,和遼國度國運,我不會阻攔,但這些問題,必須要有一個妥善的處理方式,在不傷筋動骨的前提下,讓北境成為一個穩固的後方。”
顧懷坐回椅子,輕輕點頭:“清池那邊,我已經有了想法,我的夫人已經提前北上先一步過去,我需要聽一聽她的想法,工業區的話,在國子監的士子和造作司到達北境之後,我會親自過去看看。”
“至於世家大族”他停頓片刻,一聲歎息,“說句實話,那麼多隱患都和他們沾邊,這一次就算我不想和他們撕破臉,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他看向崔茗,若有所思:“隻是這第一刀,該從誰身上下手呢?”
崔茗微微低頭,沉默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