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亮與他孫女孫曉丹對劉傻子說,在埃及神話中,作為奧西裡斯之遺腹子的荷魯斯,乃人間的國王,他被描繪為一個由其母親伊西絲女神哺乳的嬰兒,或坐在伊西絲膝上的男孩。伊西絲女神也成為愛情和忠貞之妻的象征,她懷抱著荷魯斯的形象,就像哺乳聖母的形象相似,更往往被認為是後來基督教中聖母馬利亞懷抱聖嬰耶穌之形象的原形。
華夏旅遊協會會長陳耀說,波斯宗教的末世論和最後審判說,對基督教有過影響。基督教早期流行的&bp;“千禧年”之說,即可找出某種淵源關係,而波斯宗教中有關救主掃希安特的傳說,也對形成基督教的救主耶穌觀念產生一定影響。
劉傻子教授說:&bp;“這裡所談及古埃及宗教神話&bp;,大體為公元前二十五世紀至公元四世紀,&bp;在埃及各地曾流行的宗教觀念和神話。埃及宗教起源於氏族圖騰崇拜,各地的保護神,多為動物形象,其後發展成天體與動物崇拜結合起來,從而,使日、月、光明諸神具較高地位。”
夏青教授說,埃及宗教與巴比倫不同之處,在於它信仰神對死者的審判和死人複活,相信死者靈魂要進入陰間接受審判,&bp;並將有來世的生活,這些觀念曾為基督教的末日審判與地獄之說,提供了素材。
峨眉山掌門王新說,關於死後審判的詳情載於《生命書》,而在《死者書》&bp;中也常有這種冥國審判的插圖,它描繪墓地神安努畢斯牽連受審者進入奧西裡斯的審判法庭,被判為義人之魂。由奧西裡斯及其子荷魯斯迎入死後王國,享受冥世福樂,被判為不義者,則連人帶心都被等候在旁的惡獸吃掉。
夏青教授說,這類景象反映了埃及人對來世、死後生活、地獄與處罰、善惡報應的認識,基督教中的來世生活、末日審判、天堂地獄、靈魂得救等宗教觀念在此已見端倪。
程萍博士說:“古代波斯流行的宗教,為瑣羅亞斯德教,該教主張善惡二元論,認為世界一切光明與黑暗、善與惡、幸福與痛苦的鬥爭,都可歸結為光明的神與黑暗的神的鬥爭。”
劉媛媛編輯說,人有自由選擇的意誌,鬥爭的結果為光明的神得勝利。隨之,根據死人生前的言行進行審判,通過“裁判之橋”而決定&bp;,受害者上天堂或下地獄。
於張喜文史作家說,波斯宗教記載主要見於其聖書《阿維斯陀》,古經除了記述伊朗的宗教神話、讚歌、禮儀、戒律外,還包括其民族起源、曆史、民間傳說、英雄史詩等內容。
劉傻子教授說,波斯宗教中對天使、魔鬼的描述,&bp;以及其末世觀念和末日審判等之說,無疑都對當時的猶太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更為基督教所繼承。
夏青教授說,至於波斯宗教發展第三階段的摩尼教,對基督教更有直接的影響,羅馬帝國後期的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前就一度信奉摩尼教。基督教中有關&bp;魔鬼或蛇的論說,在某種程度上亦取材自波斯宗教的魔鬼論。
青城山掌門邱山說嗎,據說,魔鬼乃黑暗之神阿格拉曼尼所造,稱“黑暗之子”,魔鬼以阿格拉曼尼為首領,下屬六個大魔頭,統率各路鬼群。總之,波斯宗教的世界末日、最後審判、死後複活、救主降臨等觀念皆大大影響基督教教義,而波斯宗教的魔鬼論,則在基督教中演化成人的原罪、塵世邪惡的說教。
莎白公主說,而根據聖嚴法師的分析,猶太人魔鬼的觀念,是受到古波斯襖教的啟發,襖教主張光明&bp;之神與黑暗之神不斷在鬥爭,這種觀念後來演變成為上帝與魔鬼的鬥爭,而基督教的魔鬼撒旦,其名則取自古埃及的惡神沙特。
夏青教授說&bp;,基督教的受難、複活之說&bp;,也有古巴比倫傳說的痕跡。基督教中的&bp;“受難”觀念,亦受到古巴比倫中的宗教風俗影響。在古巴比倫有一種風俗,每年選一已定罪的犯人,使他穿上國王禦袍,坐在寶座上,行樂五天後便將他剝去衣服,加以鞭苔,&bp;然後木框貫體處死。
劉傻子教授說,這種情況,使人想起彼拉多兵士給耶穌穿上紫袍,當作猶太國王,然後拉到十字架,這種作為被殺犧牲,在古代社會是十分普遍的。
陶景山院長說,古代社會領袖享有社會權力及與其承擔責任緊密相連,具有“受難”意義的是,遠古這種活人被殺祭神,在&bp;古代往往是社會地位最高的人,如酋長、巫師。隨著階級社會及統治者權勢的增大,這種風俗遂出現戲劇性轉變,即找一位替代者看作國王,然後將之犧牲處死。這樣,國王&bp;享受著一個巫師長的各種權力,而不需負他的責任。
劉傻子教授說,我從小經常去天主教堂,我知道基督教中耶穌受難故事,表麵上與上述古巴比倫風俗最為接近,基督教藉此強調耶穌乃為世人贖罪。聖嚴法師在分析原始人類的宗教儀式時,也指出原始種族存在贖罪觀念&bp;,他們自感身體汙穢不淨,以沐浴、&bp;灌水等儀式來潔淨身體,這些儀式對耶穌的贖罪思想也產生影響。
夏青教授說,複活觀念,在基督教中也得到有機結合,古巴比倫宗教,紀念青春之神杜木茲複活&bp;之風俗,亦影響基督教。據傳&bp;,每年一當杜木茲要離近,閃族男女皆為他舉行哀典。但春天一到,杜木茲重返人間,枯死的大地又充滿生機。這種“迎春節”,發展到後來,遂被基督教改造成“複活節”。
武當山掌門慕青說,我在國外旅遊,導遊告訴我說,在古埃及,奧西裡斯死而複活神話廣為流傳,對基督教的複&bp;活觀念也影響深遠。相傳&bp;,奧西裡斯,原為埃及之王,其弟塞特為爭王位&bp;,而陰謀將之&bp;害死,並切屍十四塊,扔到埃及各地。奧西裡斯之妻伊西絲將分散碎屍找回拚合,結果感孕生子荷魯斯。荷魯斯長大後,為父報仇,打敗塞特。交戰中,荷魯斯失去一目,後來為了救活奧西裡斯,荷魯斯又把奪回的此目,讓其吞下,從而使他死而複生。
高級導遊、南海旅行社總經理徐蘭說,奧西裡斯複活後,不願再留人間,往冥府稱王,成為陰間主宰。為此,古埃及人每年都要舉行&bp;長達十八天的祈祝盛典。還有一種傳說,為奧西裡斯死於公元前&bp;3000&bp;年阿太爾月&bp;17&bp;目,&bp;其複活之日,則為此後第三天,他的信奉者尊他為“西去另一世界的人們之中為首的一&bp;個”。
黃梅導遊說,這種說法,與後來基督複活之說極似,如《哥林多前書》就言及“基督已從死裡複&bp;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由此可見,奧西裡斯的複生,便是基督複活的先兆。
劉傻子說,在古埃及,也曾流傳過關於救世王降臨之說。據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bp;古埃及預言記載,當一地區遭受災禍役,就會有人預言,將會有一個大能的國王來臨,&bp;他將開創一個幸福、和平、正義的時代,從這種救世王降臨之說,到猶太教的彌賽亞觀&bp;念和基督教的基督再臨論,當可見出一條伏線。
歐陽旭副教授說,波斯古經上還有對複活的描寫,如《耶斯特》第十九章提到了來世,據說,在那兒,死者將複活,不再有舊時代,不再有死亡,&bp;不再有**邪惡。《布達希施》第三十章,則說是救主掃希安特帶來了複活,複活後,&bp;不再有等級。
華夏武術協會會長林正說,《伽泰》&bp;中也談及,人們在複活後,將得到永生的靈糧。希伯來人是一個&bp;宗教成份很重的民族,它本身沒有哲學的根基,基督教的神學,是借助了希臘人的哲學建構而成。希伯來人的宗教和希臘的哲學思想,碰撞在一起,得到有機的結合,成為基督教神哲學的基石。
科普作家李任惠說,畢達哥拉斯強調“靈魂輪回”說和數字神秘主義,他認為“靈魂&bp;”不朽,可以轉變為彆種生物,在對“數”的認識上,他指出“萬物都是數”,從而,構成了具有抽象推理之哲學意義的數字主義。
劉傻子教授說,西方思想傳統中數學與神學的結合始於畢達哥拉斯,它乃爾後&bp;基督教哲學特征之一。正如羅素所言,有一個隻能顯示於理智而不能顯示於感官的永恒世界,全部的這一觀念,都是從畢達哥拉斯那裡得來的,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會認&bp;為基督就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學家就不會追求上帝存在與靈魂不朽的邏輯證明。
楊揚導遊說,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的哲學,在其理念觀、回憶說、靈魂不滅論和世界等&bp;級模式諸方麵,都影響到基督教的觀念體係。柏拉圖認為,理念是獨立於個彆事物和人&bp;類意識之外的實體&bp;,這種神秘而永恒不變的理念&bp;,乃是個彆事物的“範型&bp;”,而個彆事物,則為完善事物之不完善的“影子”和“摹本”。理念世界真實而完善,而現實世界乃不真實及不完善,在理念世界中,善的理念&bp;,是一切理念的泉源,是邏各斯,即宇宙的目的。
劉傻子說,柏拉圖認為,物質和**均不完善,它們乃靈魂的重負,力求靈魂從中解脫才是人生目的。柏拉圖還有一套“世界等級模式”:世界分為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理念世界以世界靈魂為最高主宰,它布滿世界,乃世界完美秩序的根源。
沈明貴問劉傻子:“你總是滔滔不絕,你能夠告訴我,人的靈魂分為哪三個部分?”沈明貴以為難住了劉傻子,誰知道,劉傻子教授侃侃而談,人類靈魂又可分“理性”“意誌”“**”三部份。若要得救,就需發展理性,訓練意誌,克服**。總而言之,柏拉圖把世界二元割裂,基督教的彼岸世界觀即與之相似。而現象世界則反複無常,&bp;卑微低下。在神秘而不可見的最高神之下為創造世界者,由它造出現象世界,從靈魂等級來看,造物主之下為天體靈魂,其次,為人類靈魂,最低者為動物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