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西遊記》這事兒還得從78年說起。
那年,日本電視台播放了一部由中國名著《西遊記》改編的電視劇。
這部劇中,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被完全顛覆,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被“魔改”了。
彆的不說,就說唐僧,日本那邊居然彆出心裁的弄了個女唐僧出來!
總之,國內很多影視行業的佼佼者看過日版《西遊記》後,都十分憤慨,認為中國的經典之作,不應該被外國人糟蹋得麵目全非。
於是,為了能讓大眾正確了解中國四大名著,加上王扶林給央視提議,國內影視部門開始策劃翻拍四大名著。
先確定的項目就兩部:《紅樓夢》、《西遊記》。
1981年,彼時的央視副台長召開了一項重要的大會,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導演幾乎儘數出席到場。
在會上,除了宣布由王扶林導演《紅樓夢》之外,還決定了劇版《西遊記》的拍攝權。
最終是楊潔導演接下了拍攝任務,成了《西遊記》的總導演。
央視大手一劃,給《紅樓夢》和《西遊記》共同批款300萬。
嗯,300萬是兩個電視劇共用的。
“300萬,這可是大任務啊!”江弦驚歎一聲。
楊潔的愛人王崇秋冷哼一聲,“聽著多,可是你細算一下,拍電視劇,搭設內景需要的材料物品,都特彆的昂貴。
還有外景拍攝的路費,以及一些景點的門票錢,對於劇組來說,這都是很大的開銷。
300萬看似很多,我們用起來一點兒也不寬裕,全劇組隻有一台攝影機,同一段戲的近景遠景都需要反複拍攝,同樣的內容演員兒得反複演好幾遍”
楊潔氣憤的拍拍手背,“我們不可能是遊山玩水,我們連吃都儘量省著,劇組人均每頓飯隻給5毛錢的預算,在廣東拍攝的時候,那邊兒物價很高,我們讓五個工作人員一塊兒吃兩塊五一份的餃子,每人分到嘴裡頭的時候才隻有四、五個。”
“”
江弦聽夫妻倆訴了半天苦,才疑惑道:“我都聽明白了,可是你們來找我乾什麼?”
“唉。”
楊潔又歎一口氣,“調查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雖然啥也沒查出來,不過台裡也不給我們批錢了,說是都給了《紅樓夢》那邊兒了。
這次過來,我也不怕您笑話,我是來化緣的。”
“化緣?”
江弦懵了,“我這兒可沒錢。”
他的確賺了不少稿費,可拍《西遊記》動輒需要幾百萬的數字,他哪能支付的起。
“您誤會了。”
楊潔道:“您不是有個雜誌叫《人民文摘》麼?我們想請您幫忙給刊發個廣告,給我們《西遊記》劇組拉點兒投資。”
“原來如此。”
江弦明白了,楊潔這是想請他給打廣告,還不想給錢。
對他們這個窮劇組來說,如今拿出一分錢都困難。
而以《人民文摘》如今的價值,在上麵打個廣告,哪怕比不上《中青報》的3萬塊,也得有個1萬塊左右。
這1萬塊,對於楊潔來說,幾乎是三分之一集的製作成本。
“京城大大小小的刊物、報紙,能拜訪的我們都去拜訪了,能寫信的我們也都寫信了,有幾家答應了,有幾家給我們否了。”王崇秋道。
“您看您能不能”楊潔一臉期盼望著江弦。
“成。”
江弦答應下來,他的確記得《西遊記》有這麼一個拍攝階段,最後是製片副主任李鴻昌找到了錢,他找到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第十一工程局的局長是個西遊迷,很痛快的就投資了300萬給《西遊記》,這才把這電視劇給拍完,因此,在片尾的錄製單位名錄中,赫然可見“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十一局也成了全國唯一一家拿過飛天獎的建築施工企業。
“現在央視不給你們批錢,你們自己出來找錢,那後麵的版權能不給央視麼?”江弦問。
“我問過台裡這個問題。”
楊潔道:“台裡特彆不好溝通,副台長阮若琳說了,我們就是央視的,那拍出來當然就是央視的,我也沒跟他深究,總之現在能找著錢,接著拍下去就行,這比版權什麼的重要。”
“那可不一樣。”
江弦道:“彆人投資進去,最後版權都撈不著,那能行麼?你們應該把版權這一塊兒重視起來,得跟台裡商量清楚。”
“”
楊潔抬頭看一眼他,這話聽著倒是有道理,就是不知道江弦這麼關心這個乾啥?
想了想,楊潔也沒想通,估摸著就是熱心腸吧。
給留了個文案,商量了下廣告,夫妻倆便站起身,感謝著告辭。
“真不知道怎麼感謝您,要是您願意,來片裡客串個妖精得了。”楊潔道。
江弦笑笑。
“再說、再說吧。”
妖精?有他這麼帥的妖精麼?!
給楊潔夫婦送到大門口,恰巧撞見朱琳從片場回來。
楊潔瞥見朱琳,登時眼前一亮。
“喲,這是朱琳同誌吧!”
本人比照片還漂亮!
她職業習慣打量起朱琳的臉。
典型的鵝蛋小臉,額頭還特彆飽滿,這一點就非常合楊潔的審美。
此外,那雙眼睛,水杏一樣明亮,一張臉五官搭配得可謂是恰到好處,看上去既有成熟女性的韻味,又不失純真可愛。
既有女性的溫婉魅力,又帶著點小女生的俏皮情態。
“白骨精?”
“不對、不對。”
楊潔見獵心喜,腦海登時閃過無數個角色,鐵扇公主、萬聖公主、蜘蛛精、老鼠精、女兒國王、玉兔精
哎呀,總有一個適合朱琳去演。
“我給介紹一下。”江弦喉頭微動,內心狂喜,隻覺這是個曆史性的會麵,“這是央視電視劇製作中心的楊潔導演,這是她的愛人王崇秋同誌。”
“楊潔同誌,王崇秋同誌,你們好。”朱琳落落大方的打聲招呼。
楊潔是個顏控,容忍不了自己的戲裡出現不漂亮的女角色,這是她對古典審美的追求。
這會兒見著朱琳,就呲著牙跟個癡漢似得對她笑笑。
“聽說你參演了《紅樓夢》?”
“是,不過戲份少,已經快演完了。”
“想演《西遊記》不?”
“《西遊記》?”
朱琳愣了一會兒,腦海裡第一時間閃過些山精野怪,有些迷糊。
這叫我去演什麼?
不過嘴上還是很客氣。
“楊導要是能看得上我,我就願意去試試。”
“好的、好的。”
楊潔坐在王崇秋自行車後座上,一步三回頭的走了。
江弦則是詳細的給朱琳介紹了下《西遊記》劇組的事情。
“反正秦可卿的戲份少,殺青以後,你不如再去演演《西遊記》?”
“我去演《西遊記》?”朱琳眨了眨眼睛,“我還想休息一段時間,好好照顧年年。”
“那邊兒人物也沒多少戲,又演不了師徒四人,一般的角色就一集的戲。”
“回頭再看吧。”
眨眼到了1984年的12月底,文代會眨眼過去五年,新的一屆作代會在京召開,出席代表約800餘人。
江弦自在此列,作為京城作家代表出席會議。
這回的作代會,主要任務是選舉巴金同誌,接替茅盾同誌,成為中國作家協會的新一任主席。
另外就是中作協領導班子的重新規劃了。
丁淩、馮沐、艾青、劉白羽、沙汀、光未然、陳荒煤、賀井之這些文壇大拿當選副主席。
和江弦整天卿卿我我的王濛同誌,也終於邁出了新的一步,當選為新的副主席。
江弦緊隨其後的被選舉為第四屆理事會的236名成員之一。
領導班子組建完,接下來就是討論作協工作了,江弦這個《人民文學》的副主編,終於是被拿到會議上正式的談。
“我是讚成的。”
惜春派陣營還沒表態,偏左派的幾人倒是先聲奪人,“江弦同誌雖然年輕,不過工作能力強,思想覺悟高,團結同誌,思想端正,工作積極。”
“由他來擔任這個副主編,我沒異議。”
“我也沒有異議。”
“”
光未然冷眼看著這一幕,忍不住歎一口氣。
即便到了如今,他也仍為江弦去辦《人民文摘》這個副刊的選擇感到可惜。
他輕咳一聲,作為惜春派的領袖之一,表明立場:
“我也讚成王濛同誌推選江弦同誌為《人民文學》副主編的提議,江弦同誌在《人民文摘》的工作乾的還是非常出色的。”
“是啊是啊,我聽說一發行,就受到了讀者們的熱情歡迎。”
賀井之笑的那叫一個開心,他側身看向王濛,問道:“發行量有多少了?”
王濛頓了頓,才回答道:
“到現在為止,創刊號已經發行了106萬份了。”
“看看,已經106萬份奪少?”
賀井之反應過來以後,迅速傻眼。
他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又轉過頭看向王濛,重新確認這個數字。
“106萬份。”王濛再次說了一遍。
噝。
反應過來的眾人,不禁都倒吸一口涼氣。
距離聽說江弦要辦這個刊物,這才過去多久?
半年?
不到半年!
《人民文摘》創刊號是1984年8月的刊物,也就是說,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裡,這部刊物就突破了百萬的發行量!
106萬。
足足比《花城》創刊號76萬多份的發行記錄多了30萬份!
並且,這個記錄還沒到極限,還在繼續刷新。
“哈哈。”陳荒煤笑了笑。
江弦這小子還真有點東西,當初答應他破百萬,就真的破了百萬。
這輛伏爾加沒白給這小子配。
其他人也都是麵麵相覷。
百萬的發行量,已經是頂尖文學期刊的發行水準了。
《人民文學》每期的發行量不過就一百多萬份。
而《人民文摘》隻是《人民文學》的一本副刊。
一些有心之人不禁在想,若是這部刊物能再持續的熱銷下去,或許有一天,它的發行量真會超過《人民文學》。
副刊的發行量超過主刊,那可真是倒反天罡了。
當然,江弦的事情隻是作代會的一小部分,這次會議上還有兩件事值得注意。
一是在李清泉的“學曆委員會”來回奔走之下,魯迅文學院的學員,以及從魯院畢業的前幾任學員,如果同意,將轉入北大中文係,組成一個北大作家班,在兩年之後,這個作家班的成員將獲得高教部承認的北大的本科學曆。
而不願意再讀兩年的同學,魯迅文學院會頒發一個魯迅文學院的大學畢業證,由中國作家協會通知各省作協,承認此學曆。
這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曾幾何時,就一直有人在吐槽,我們國家的作家學曆水平不夠,小學、初中比比皆是。
如今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北大,這座象征中國最高教育水平之一的高等院校,向作家們敞開了大門。
饒是江弦,心中也忍不住一陣激動。
他作為文講所的老學員,當然有資格轉入這個北大的作家班。
而對於前世就是個學渣來說的他,有機會拿到北大的學曆,這絕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另外,他媳婦兒朱琳可是高材生,手握研究生學曆。
有時候江弦不免會想,等以後,他閨女長大一點,一問,媽媽是研究生,爸爸呢?
爸爸是初中生!
哪個男人能受得了這個?
雖然這是時代的原因,把江弦的學曆給異化掉了,可跟一個小孩兒又怎麼去解釋這些。
除了北大的事情,第二件值得注意的事兒,就是中國現代文學館即將竣工。
由巴金設想,江弦挑頭,無數同誌前仆後繼、來回奔走,共同努力下,這座承載著五四以來全部文學成就的場館,終於要建成了。
就在這次的會議上,莊嚴宣告了中國現代文學館正式成立。
第一任館長的人選,又成了討論項目。
有人推選巴金,但巴金以年紀大了,處理不了詳細的日常事務婉拒了眾人的推薦。
“江弦同誌怎麼樣?”
孔羅蓀提議說,“江弦同誌為了這座場館,也付出了不少心血,不管是地皮,還是館內每一處細節,都有江弦同誌的付出。
由他來擔任第一任館長,我相信不管是館裡同誌,還是在座的各位,都不會有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