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1978合成係文豪 > 第413章 《十八歲出門遠行》

第413章 《十八歲出門遠行》(1 / 1)

推荐阅读:

“這位同誌,不可思議啊!”

聽到從維熙的感歎,姚笑愚認同的點點頭,“這一批年輕作家裡,他是最優秀的了。”

從維熙笑了笑,“彆說年輕作家了,我們這些個老同誌,能比得過他的又有多少?隻是”

見從維熙欲言又止,姚笑愚想問又不敢開口,最後還是從維熙自己幽幽道:

“唉,也不是什麼不能說的話題,我是擔心,江弦會走上王濛同誌的路”

“走上王濛同誌的路?”

姚笑愚不大理解,“主編,走王濛同誌的路不好嗎?”

“於他個人自然是好的,於文壇就是一大損失。”從維熙解釋道。

姚笑愚很快明白從維熙的意思。

如今文壇對王濛有句評價,認為他越來越像一個好的編輯家,而不是一個好的作家。

自從王濛成為《人民文學》的主編以後,這種現象就更加明顯。

他擔任主編的這段時間裡,幾乎沒有什麼能夠拿的出手的作品。

而就在短短一兩年以前,王濛還是文壇之中最受矚目的作家之一。

他的精力向編輯工作偏移了太多,於是創作水平隨之下降。

從維熙擔憂的便是這個。

他擔心江弦費儘心思搞出來一本好刊物,文壇卻損失了一名好作家。

“我倒是覺得,您的擔心有點多餘。”姚笑愚輕笑著說,“主編,您可能還不知道,最新一期的《花城》上麵,又推出了一篇江弦的新稿子。”

“新稿子?”

從維熙好奇起來,“什麼稿子?”

“叫作十八歲出門遠行。”

“十八歲出門遠行?”

從維熙思索了幾秒,“怎麼聽起來像一部旅行傳記?”

“這倒不是。”

姚笑愚道:“讀起來有點西方現代主義流派的味道,很像是前不久作家馬原在文壇掀起頗多討論的那篇《ls河女神》。”

“你已經看過了?”從維熙抬起頭看向姚笑愚。

姚笑愚點點頭,“看過了。”

“感覺怎麼樣?”

“反理性,反常識。”

姚笑愚想了幾秒,用這樣兩個詞來表達了自己對《十八歲》這篇的感受,“我打包票,九成以上的作家都寫不出這樣的。

有時很寫實,有時,又好像漫不經心,但是妙就妙在這種漫不經心上,是那種自由地、突然地滑向極端荒誕的感覺。”

雖然說的有些委婉,不過從維熙還是從姚笑愚的評價中,聽出了他對這篇有著極高的欣賞。

要知道,姚笑愚在他們出版社,曾經是出了名的選稿嚴格,社裡開玩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姚判官”,就是說到了他手上的稿子,一般都入不了他的法眼,會被斃掉。

此刻,從維熙見就連姚笑愚這個“姚判官”都覺得江弦這篇《十八歲》寫的不錯,那他的那份顧慮,目前看來似乎是有些多餘。

“老姚,是今年哪一期的《花城》,你找一部拿過來給我。”從維熙道。

“主編,您要看?”

從維熙點點頭,“我不僅是要看,我想,我還可以試著寫一篇文學評論。”

“您寫評論?”姚笑愚吃了一驚。

從維熙是以作家身份聞名的,他重返文壇後,先是以一篇《大牆下的紅玉蘭》突破題材禁區,開辟了新時期文學創作一個新的領域——“大牆文學”。

後來他的近作《遠去的白帆》又在1984年全國第二屆評獎中,以接近全票的票數,獲得了該屆優秀中篇文學獎。

在文學界,他的主要身份是作家,很少寫評論,不過這不代表著他評論寫的不好。

此前,從維熙曾經給江弦的《紅高粱》寫過一篇文學評論《五老峰下蕩輕舟》,說他的新作是“在老題材下開拓出新意”,是戰爭題材下“忽而蕩出一葉小舟”的瀟灑之作。

評的非常漂亮,至今都是文學評論界以及談到《紅高粱》這篇時經常被提起的一篇佳作。

“怎麼?你怕我的文學評論寫不好?”從維熙調侃說。

姚笑愚連忙擺手,“主編,您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從維熙笑了笑,解釋道:“之前我們錯誤的估計了《人民文摘》的銷量,這個事情,江弦他們那邊沒說,不代表他們心裡沒有意見,當然,也有可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過我心底對這件事、對江弦始終是有歉意的,寫這篇文學評論,也是想著,我豁出這張老臉,為他的造一造勢,希望江弦能因為這個,賣我一些薄麵,不要再對雜誌首印量的事情耿耿於懷了。”

“”

聽著從維熙的話,姚笑愚心中忍不住為這位老作家對作家出版社的奉獻感到動容。

不過隨即臉色又變的有些奇怪。

他憋著一句話沒說出來:

興許您老看了這篇以後,寫評論的計劃就從自我奉獻的被動變為按捺不住要寫的主動。

“對了,老姚。”

從維熙又把姚笑愚喊住,“你去選幾篇江弦的代表作,納入到咱們‘文學新星’叢書的出版之中。”

“好的主編。”

這套“文學新星叢書”是作家出版社籌劃,對當下最具代表性青年作家作品的一次收錄出版。

這套叢書的出版,可以說是作家出版社當下的頭等出版任務,能納入這套叢書的,都是經過千挑萬選,選稿極其嚴格,而且其作品必須在80年代文學中有著極強的代表性。

按計劃,全國可能總共隻能夠有十餘名青年作家的作品有資格進入這套“文學新星叢書”。

每一個名額可以說都是極其珍貴。

而從維熙一句話,就把江弦納入了叢書的計劃當中。

在姚笑愚看來,這並沒有什麼問題。

合該如此!

江弦作為當下青年作家的領軍人物,是一定,也是必然要被收錄進入的。

姚笑愚甚至可以這麼說,江弦不需要這套叢書來證明自己的作品有多優秀,而是這套叢書需要江弦的作品來證明這套書籍的選稿有多優秀。

李陀家裡今天來了個穿皮靴、留一頭長發的飄逸男子,光是看著就極有個性。

“你就是馬原啊。”

李陀上下打量一眼這年輕人,隻覺得異常張狂,極有個性。

馬原是不久之前來到京城的,經人介紹,聽說了京城李陀的大名,便決定找他聊聊。

因此有了這場馬原來李陀家裡的拜訪。

“我給介紹一下。”帶馬原過來的朋友謝翔笑著道:“這是李陀,江湖上人稱‘陀爺’。”

“這是馬原,當下最有才華的青年作家!”

“喲,最有才華?你封的啊。”李陀調侃一嘴。

謝翔仍是堅持他的說法,“這是絕對的,你們先聊,你和他聊聊你就知道了。”

馬原行事風格一如他的外表,進門坐下,立即宣稱:

“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是霍桑!”

語氣簡直不容置疑。

李陀皺了皺眉,“這有點絕對了吧”

這貨居然立刻回說:“哼,你根本不懂!”

鬼使神差的,聽了這種話,李陀竟然也沒把他趕出門去。

謝翔這時候提醒道:

“馬原,你不是拿稿子來的?”

“什麼稿子?”李陀問。

馬原說,“我最近寫的,我聽說你有辦法把稿子發行出去,我這篇稿子,你有辦法發出去嗎?”

李陀皺了皺眉,“你拿來我看看。”

“就是這篇。”

馬原拿出一遝稿子遞給李陀,稿子並不厚,約莫七八萬個字。

李陀看了眼第一行的名:《岡底斯的誘惑》。

“我先看看。”

他決定幫馬原看看這篇。

也是出於對這位寫出《ls河女神》的文壇新貴的好奇。

想要看看他在《ls河女神》以後能寫出什麼樣的作品。

至於結交,李陀基本上沒有這方麵的心思。

他在江湖上飄蕩多年,見多識廣,深知馬原這類人物不可深交,或者說難以深交。

這類人沒什麼情商,或者說不屑於人情世故。

他們自負且固執。

你可以因為與他剛好同道而成為短暫的朋友,而當你們之間意見不合,他馬上就會和你成為敵人。

總之,雖然隻是短暫的接觸,李陀卻已經對馬原有了判斷:

“他跟他的一樣無情。”

花了一個多鐘頭的時間,李陀讀完了這篇《岡底斯的誘惑》,寫的是一群漢人進藏的故事。

“你看完了?”正和馬原小聲聊天的謝翔注意到李陀放下手上的稿子。

李陀點點頭,“看完了。”

“你覺著怎麼樣?”馬原問道。

李陀沒有第一時間回答。

老實說,他讀完的第一瞬間是覺得驚豔。

在這篇的開篇伊始,馬原居然開宗明義道:“我翻動這些舊事,無非是想寫一篇什麼的。”

在後麵的敘述中,他又隨時的提醒讀者,我在寫:“我實在不想用倒敘的方法,我乾嗎非得在我的的開始先來一句——那時候?”

這種敘事方式,在國內極其罕見。

李陀見過“上帝視角”、“自敘”、“他敘”但是馬原在文本中任意使用人稱,隨時揉碎時間空間重新處理。

這種寫作視角,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隻一瞬間,李陀便有判斷。

這篇一旦發表,必定又將會震動文壇。

“挺好的,開頭的衝擊力很強,在先鋒這一塊兒,至少在我看來,你這篇能走在最前列的位置。”李陀點評道。

“前列?”

謝翔擺擺手,“陀爺,你保守了,馬原這篇,放眼國內,除了他,你說誰還能寫得出來?”

李陀不理會這貨的話,看向馬原,“你怎麼會想著寫一篇這樣子的?”

馬原撓了撓頭,說了一句非常夢幻的話:

“我希望我能和我的靈魂稍微近一點,能和實在的生活拉開一點距離。”

李陀樂了,“你這回答也太飄了。”

“不是飄。”馬原說,“舉個例子,我們這個嘴巴,天天說話,天天進食、咀嚼,重複來重複去。那麼,希望文學給非物質的那部分生活、給精神、給靈魂,帶來一點補充,光吃飯不夠,光穿漂亮衣服不夠,還得有點彆的。”

李陀笑了,“你這回答倒是讓我想起一篇。”

他賣個關子,端起缸子喝一口水,才幽幽道:“江弦的《棋王》寫的也是這個:人活著還得有點彆的東西。”

“江弦啊”

聽李陀提到這個名字,馬原若有所思,剛才一直將馬原視作第一人的謝翔也安靜了不少。

李陀看著二人,忽然想到個好玩的問題。

他問馬原:“前不久,江弦發了一篇《十八歲出門遠行》你知道麼?”

馬原點頭,“來的時候在火車上看過了。”

“他這篇也是先鋒,和你的《ls河女神》一樣,都有西方現代派的影子,你覺著他這篇《十八歲》寫的怎麼樣?”

李陀一邊問,一邊觀察著馬原的反應。

馬原這個作家絕對是眼高於頂的,他能寫出《岡底斯》這樣的,證明他也有這個資格眼高於頂。

就是不知道在這個文學界的天才或是狂人看來,江弦的這篇又是幾斤幾兩。

馬原沒有直接回答李陀的問題,他轉而講起彆的事情:

“我之前和彆人討論過,我們把如今的文壇,看作是四代作家同台創作。

第一代作家,是王濛、張賢亮、陸文夫、從維熙這些個經曆過20年磨難的作家,這一代人的作品特征是滿滿的赤子之心。

第二代作家,是嗡嗡嗡以後出現的作家,張潔、諶容、劉鑫武、蔣子龍,馮驥才,這一代人,他們不管怎麼寫,哪怕寫一個字,都有社會責任感的痕跡。

第三代作家是知青作家,像是史鐵生、孔捷生、張抗抗、葉辛,他們寫知青生活。

第四代作家就是近兩年才出現的,這些剛湧現出的年輕作家,我把自己看作是這一代,我們這一代寫的很雜、很亂,因為我們的文學創新意識是四代作家之中最強的。”

馬原講完這些,這才提到江弦的名字。

“我剛才沒說江弦,因為在我看來,他是四代作家之中”

講到這兒,他頓了頓:

“最不安分的存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