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壽春待了五六日,李元徽跟鄭善道除了商議屯田的事,也從壽春的武庫之中撥出不少軍械,把老朱的淮南兵全副武裝起來。
隨後才率眾,南下走陸路前往合肥。
幾日後,李元徽和麾下幕僚以及兩部兵馬合計兩千餘人到達了合肥新城。
遙望不遠處的城池,李四問道:“眼前這座,就是張文遠以八百鐵騎大破孫仲謀十萬大軍的合肥城?”
來迎接的校尉殷拱解釋道:“此處是新城,張文遠拒孫仲謀的合肥是舊城。而這座新城是後來魏國名將滿寵營建的,舊城在城東三十裡處。”
“原來如此。”
合肥,最初是周王室所封廬子之國,後來廬國從屬於舒國,舒國又從屬於楚國。
由此可見,廬國不過是個小國,合肥也不過是個小城。
到了後漢建武年間,光武帝封鑒譚為合肥侯,成為了合肥侯國,才開始稍有營建。
後經曆戰火喪亂,直到漢末揚州刺史劉馥單馬營造合肥,從廢墟之中再度營造城池,修建城壘,成為一座軍事要塞。
這座合肥城也就是張八百大破孫十萬的地方。
後來滿寵提議,在舊城以西三十裡處修建新城,南臨淝水,也就是古施水故道,西鄰雞鳴山、將軍嶺,主要作為軍事用途,平時駐軍四五千人,最多能夠容納七八千。而舊城作為居民區和商業區,僅派少量部隊駐守。
兩城並立這樣的格局,一直持續到大燕。
不過原本新城駐紮的大軍,卻沒有必要,如今合肥隻有一千五百餘駐軍,分屬兩個校尉。
殷拱,周本。
合肥的規模並不大,當其本身占據高崗,周邊又有施水極其支流,巢湖和周邊的眾多小渚為掩護,因此城池雖小,卻易守難攻。
李元徽在城外的時候,就開始根據地勢,籌算如何用兵。
這樣的城池,想要完全包圍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地形複雜,水流縱橫,這讓許多地方都根本沒法駐足。
如果相距過遠,幾萬人馬拆分出去,彼此都不能形成呼應,甚至是包圍作用都起不到。
“真不愧是讓孫仲謀望而興歎的險地啊。”
眾人聞言都隨之發笑。
提到合肥,這個淮南重鎮,有兩個根本繞不過去名字。
張八百,孫十萬。
雖然眼下這座城,並不是他們當年交鋒的那座舊城。
但孫權第五次進攻合肥,就是被這座堅城抵擋,最後無奈退兵。
合肥新城有三座城門,東側門和東中門,以及西門。
其中東中門算是主城門,又名征東門,李元徽率眾從此處入內。
合肥在曹魏時期,特彆是於東吳對峙時期,很長時間內都是征東將軍治所。這座始建於滿寵的征東將軍府,也就成了李元徽的平南將軍府。
這座府邸雖然是很久沒有居住,但因為李元徽年前就定下了要把這裡作為治所,所以淮南太守鄭善道在上任之後就派了人過來修繕。
如今已經煥然一新,足以安置整個平南將軍府辦公,並作為李元徽本人的居所。
而將軍府周圍,也修建了不少的民宅,以供僚屬家眷居住。
李元徽對這些準備很滿意,因為舟車勞頓,將各部安置好後就去休息了。
第二日,才正式在自己的平南將軍府內召集各部將領以及僚屬議事。
參軍李青蓮、謝巽、張撫、長史曹策,彆部司馬朱興宗,校尉馬得意,王統,殷拱等。
將軍府中庭,大纛高懸,李元徽高坐帥位,身後擺放著節杖。
等一眾僚屬參拜之後,議事開始。
李元徽也沒搞虛的,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是讓原本就駐紮在合肥的校尉殷拱,負責收集大賊郭鳳凰的軍報,拍出哨探斥候打探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