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北朝帝業 > 1296 宰相請辭

1296 宰相請辭(1 / 1)

推荐阅读:

大內兩儀殿地處乾元殿北,乃是舉行內朝的殿堂,皇帝不禦外朝時,常居此殿視事辦公,並召見大臣商討事情。

近日外朝人事喧擾,除了日常朝會的時候,李泰一般都不往外朝去,而是待在兩儀殿處理一些日常事務。

這一天午後,他剛剛處理完案頭事務,正打算著令內侍前往外朝兩省收取今日奏書,殿外宦者忽然來奏尚書左仆射崔謙殿外求見。

“不見,著令崔仆射暫且歸省處斷事務,無詔不必來見。”

李泰聽到這話後當即便皺起了眉頭,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然而他這裡話音剛落,殿階下卻響起了崔謙的聲音:“今日省務業已處斷完畢,唯有一事需當麵啟奏聖人,臣遂來求見!”

說話間,崔謙已經來到了殿前,還要舉步往殿中行來。李泰見狀後眉頭皺得更深,直從殿中站起身來便要從另一側離殿,結果卻被崔謙上前抓住了衣帶,同時其人還正色說道:“不器之臣,承蒙至尊垂青提拔,忝居宰輔之位。宰相豈可一日不拜聆聖訓?聖人又能避臣幾時?”

“能避則避!你放手……”

李泰垂首看一眼被崔謙死死握在手中的衣帶,轉又抬頭看一看他滿臉堅持的表情,眼見不能抽身,於是便又轉身回到殿中坐定,悶聲不言。

崔謙見至尊返回殿中,自己便也趨行入殿,請殿中侍者將一份奏章呈上禦案,自己也默然垂首站立陛前。

李泰並沒有去看那案上的奏章,沉悶的氣氛又持續了好一會兒,他才有些無奈的歎息道:“表兄這又何必?既然居此勢位,難免為人言臧否,就連朕都長憂時論昏明與否,豈有宰相因畏懼時評便急欲去位!”

近日京中輿情議論甚囂塵上,除了趙彥深等北齊三佞廣受抨擊非議之外,大唐朝廷人事也頗受牽連。

尤其出身博陵崔氏的崔季舒被輿情薄議到了極點,但卻遲遲沒有受到朝廷刑令處罰,於是同樣出身博陵崔氏的宰相崔謙便也遭到了時流的抨擊,被人詬病其人為了保住家族聲譽而用手中的權勢包庇崔季舒。

這樣的爭議並沒有因為崔季舒的橫死而有所削弱,反而變得更加激烈起來。甚至不乏關中時流都加入進來,針對崔謙進行批評,京畿發生這樣的凶案,自然是與宰相用政失調脫不了乾係!

這世上畢竟是失意之人占了大多數,之前眾多北齊遺老抨擊趙彥深等佞臣誤國,關中同樣也有著為數不少懷才不遇的情況。眼見趙彥深之流都被抨擊的以死謝罪,關中時流們的鬥爭情懷也是高漲。其他的在朝高官他們或是不敢直接進行攻擊,但宰相崔謙因為族叔崔季舒的緣故,自然也就免不了非議纏身。

正因如此,崔謙日前朝會結束之後便上表請辭宰相之位,希望通過自己的去職來讓朝廷用政免於再遭受諸多爭議。

李泰日前主動挑起這些輿情議論,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對河北人事進行一個批判和肅清,倒沒想過將矛頭指向自己,尤其是沒想過將宰相去留付於輿情聲討。

這些在野呼聲,朝廷自是可以不必理會,畢竟就連趙彥深這個失勢之人如果就是硬挺著挨罵,輿情也不能傷其分毫。但崔謙態度堅決的要辭職,還是讓李泰有些措手不及。

他既沒有要調整宰相班子的想法,崔謙多年來一直擔任他的政務住手,彼此間配合也是得心應手,在如今各方都需用政統合的時節,李泰當然是不希望崔謙去職,所以便乾脆避而不見,但卻沒想到崔謙也固執的追到內殿中來。

“宰相之位,領袖群臣,聚百官之聲上達天聽,聆至尊之命下宣政令。居此勢位如若不能上下稱允,則天聽為蔽、政令為堵,上下失調,失治不遠!”

崔謙聽到李泰的歎息,便又正色說道:“臣非以壯才而難代,皆因聖眷隆厚而攫顯,今已物議纏身,若仍眷戀勢位而不肯求去,一人之欲,誤國損政,則罪深矣!況今王業大闊,吞張四極,正欲海納百川、賢流並取,豈可因臣一人而損進賢之道!”

講到這裡,崔謙便頓了一頓,接著才又語調低沉道:“臣所受物議,亦並非無妄之災。血脈之情,誰能輕舍?族叔遭此厄難,誠然其身自染、咎由自取,然臣亦不乏周全家聲之想,未有言行以撫慰物議,遂有後事。臣有負聖人恩用,亦深受情義催擾,懇請聖人能允臣彆覓清靜。”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