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1年,高歡率領著從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手中獲得的六鎮軍民離開晉陽,進入河北,不久後便在信都建義,率領六鎮鎮人與河北豪強們起兵反對爾朱氏,由此拉開了高氏一族統治河北的序幕。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信都也可以稱得上是高氏的龍興之地。因其地處河北腹心之地,在高氏於河北建立起統治以來,便鮮少受到戰爭的騷擾。可是現在,戰火又再次蔓延到了信都。
在盧正山兄弟們主動作為內應配合之下,高樂輕取廣宗城,在廣宗稍事休整之後,便率領麾下人馬直向信都而去。
此時的信都城中,任城王高也早已經從潰退歸城的軍士們口中得知高孝瑜與魏軍遭遇並交戰不利的消息,忙不迭下令修繕城防,並且向左近諸方遣使求援。
高樂此番從鄴城向北進軍雖然隻有五千精騎,但是除了這些作戰的將士之外,所配給的隨軍參謀數量也是不少,而且多是關東世族出身,除了盧思道之外,還有清河崔氏、崔之子崔瞻,以及同樣出身隴西李氏、李泰的堂兄李倩之等等。
這些人雖然上陣殺敵的勇力並不出眾,但是在彆的方麵卻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諸如盧思道的勸降書文招降盧正山兄弟們,而他們這些世族成員們之間的關係往往盤根錯節,平日裡未必有什麼共同的利益或是牢固的聯盟,可是在這種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時刻,哪怕隻是瓜葛牽連,去遊說統戰起來也能事半功倍。
高孝瑜在廣宗城中被擒獲後仍然態度頑固、不肯配合,但盧正山兄弟們態度卻很積極。他們在投誠之後才發現城外隨軍的不隻有堂弟盧思道,還有表兄李倩之,而且李倩之已經被唐王委任為冀州刺史,隻待攻拔信都之後即刻便可上任行政、鎮撫地方,他們心中自是大喜。
李倩之早年也在北齊擔任過官職,後來才又前往關西,因此與盧正山兄弟們也並不陌生,見到他們後便笑語道:“唐王今遣義師驅逐賊虜、複治河北,前入鄴城不見諸親友來迎,心中已經深感失望。幸在賢弟等如今總算不再一意孤行,勇於匡正歸義,我會進告唐王你等日前多有身不由己,但諸賢弟也要助我平複冀州人情、穩定域內局麵!”
“前遭亂眾裹挾,未能居城靜待王師,心中已是懊悔不已。表兄如今執義而來,我等自然勇為先驅,期望能夠儘快平定冀州!”
盧正山兄弟們聞言後也都連連點頭稱是,心中的確是有些懊悔。之前他們這一係的族人因為自覺得與高氏關係密切,留在河北要更有發展,因此在盧叔虎一家西行的時候沒有跟隨。
此時又聽李倩之說因為沒有留在鄴都,致使唐王心生不滿,他們心中自然不免更加的後悔,隻想在之後的行動中有所表現,從而獲得唐王的諒解與賞識。
不過儘管盧正山等人很想再有所表現,可是接下來可供他們發揮的餘地卻實在不大。他們這些關東世族得以立足於北齊,主要還是以清流貴幸大的麵目,早已經脫離鄉土久矣,而且真正掌握冀州鄉情勢力的也另有他人。
高樂在率軍抵達信都城下的時候,部伍規模也有所增長,除了在廣宗城所受降的高孝瑜所部人馬之外,沿途也有其他豪強率領部曲投奔而來。
須知高樂所出身的渤海高氏也曾經可以稱得上是河北豪強之首,尤其在高歡信都建義的初期,在高乾、高敖曹兄弟們帶領之下的渤海高氏更是享有著河北豪強宗主一般的地位。
不過隨著高氏兄弟先後亡故,同輩中唯一剩下的一個高仲密儘管在西魏仍然榮居高位,但是也已經離鄉久矣,對鄉土的影響力也是銳減。
同樣出身渤海高氏的高德政早年間雖然深得高洋的信任而在朝身居高位,但也一直希望能夠重返冀州鄉土重新經營其鄉土勢力,但最終而是未遂而亡,使得渤海高氏無論在朝在野的影響力都是斷崖式下跌。
不過高樂這一次作為魏軍這一支人馬的主將率軍頗為強勢的姿態重返冀州,還是讓許多人重新回憶起了渤海高氏舊年在鄉裡的榮光,再加上出於各種趨吉避凶的判斷,所以也有很多鄉裡豪宗率領部曲投入其麾下。
信都城中守軍不多,因此高也隻能困守城中,不敢主動出擊,眼睜睜看著城外的魏軍不斷的吸納周遭豪強部伍,隊伍規模越來越壯大,一時間也是不免心急如焚。
高倒也並非一無是處的庸才,雖然自身並無把握擊退城外的魏軍,但是對於局勢也有著自己的一番分析,他召來府下冀州司馬封詢說道:“鄉人多愚昧、寡見識,趨利避害,鮮少遠見。
今魏國使高司徒族子來伐,所貪無非鄉人因循鄉義、畏懼時艱而從賊助亂。司馬一族亦地表雄族、鄉裡首望,今若為其所毀,日後恐怕難容鄉裡!今我固守信都,請司馬速奔鄉裡,為我請封渤海為援。若能挫敵城下,則君一族必為保全河北之首功!”
渤海高氏衰落之後,取而代之的便是渤海封氏,也不能說是取代,講到鄉情勢力的掌控,封氏本就不遜於高氏,不過高乾早年間聞名洛下、高敖曹則以武功蓋世,才使得渤海高氏早年壓過封氏一頭。
封氏雖然低調,但卻更加的紮實,無論與關東世族還是與晉陽勳貴們都交情頗佳,至今在河北仍然擁有著不可忽視的鄉資勢力。雖然之前有封子繪戰死淮南,但是眼下還有其弟封子繡擔任渤海太守、宰牧鄉裡。
高自知指望周邊諸州派遣人馬救援有些指望不上,但如果渤海封氏肯於出麵救援的話,起碼能夠驅散許多聚攏在魏軍周邊的那些河北豪強們。
這些豪強或是不滿於被鮮卑人欺壓,或是本身就貪亂樂禍、想要投機,本身也沒有太強烈的鬥誌,一旦遭到威懾而四散開來,一定能夠大大挫敗魏軍的威勢,或許他就能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地方豪強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存在,如果單純的跟他們講家國大義,他們未必能聽得進去。可是如果講鄉土傾軋,那他們的警覺性就會拉滿。
渤海封氏也未必就真的對北齊朝廷忠誠不二,魏軍的到來對他們而言也未必就是多麼恐怖的事情,打不過那就加入就是了,就如同當年渤海高氏與封氏聯合將高歡迎入信都城中。
可是如今高樂作為西魏主將率軍殺回,卻讓封氏不得不懷疑其人會不會仗著西魏的撐腰大肆破壞這些年由封氏所主導形成的鄉情秩序?
城外魏軍由於兵力所限,並不能將信都城完全包圍起來。因此封詢便在高的安排之下,速速潛逃出城,返回鄉裡,將高的意思傳達給封子繡。
封子繡在聽完封詢的講述後,便也皺眉說道:“河北諸族荷恩之重豈有過於高氏?高敖曹枯骨朽儘,猶得封王,我父兄俱死王事,所得中人之禮而已。高氏子一朝權欲不張便投身西賊,今更播禍鄉裡,屬實令人不齒!若唐王當真得擁天命,我亦難阻,但高氏子若以為可以附尾欺我,那是做夢!”
口中雖然說的凶狠,封子繡卻也不敢直接出兵救援信都城。因為他知道一旦有所行動,那麼性質可就不再是鄉勢鬥爭了,他的敵人也絕不是高樂這個重歸故裡的遊子,而是其背後的唐王與西魏巨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