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定價的邏輯
第399章 定價的邏輯
性價比的本質在於,商品的真實價值遠超價格。
這幾年,無論是智能手機也好還是新能源汽車也好,一旦開發布會,發布會上動輒就是性價比,手機拿蘋果做參照物,新能源車拿特斯拉做參照物。
在某一方麵能夠和其相提並論,就足夠發布會上的主持人手舞足蹈地鼓吹自己的產品多有性價比。
但這種戲碼看多了之後,觀眾們已經審美疲勞了,大多更相信線下體驗後的真實感受或者來自一線論壇的用戶點評。
華國的消費者逐漸明白,不是說參數一樣,體驗就一樣。
性價比這玩意也越來越變得不再提及,在各種發布會上最多提一句,不再會有誰把性價比當成最大的宣傳亮點。
但今天,在一個標價五百萬的玩意上,所有直播間的觀眾腦海中儘然都閃過了三個字:性價比。
商業航天就跟過去的智能手機、半導體、新能源車一樣,隨著行業的發展,大眾對它的認識也是越來越普及的,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太空旅遊這玩意就不是普通人能消費的起的。
但五百萬的價格,一般人努努力,有生之年是有可能的。
雖說定價是五百萬還是五千萬,對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無非是把概率從十萬分之一提高到了千分之一,但這終究是大大放大了概率。
一時間整個直播間的彈幕都跟爆炸了一樣。
“光神牛逼!”
“臥槽!”
“這價格是真實存在的嗎?”
“秒沒,這回是真秒沒”
“如果能轉賣請私聊!”
彈幕全部在抒發看到這玩意定價之後內心由衷的欽佩。
陳元光看到已經沒貨了之後說:“我看到大家已經搶完了。
我接著說一下定價吧,因為天宮號不全是光甲航天的,前身是華國航天建設的,我們負責了後續的改造工作。
因此天宮號的商業化運營,所有利潤都是需要分給華國航天的。
五百萬的定價,一年三百個遊客,也就是說15億rb這個價格真的是史詩級低價了。
我們預計它能運營30年時間,和國際空間站一樣,那總共的營收大概在450億。
考慮到建設成本、改造成本和日常運營成本,然後刨去給華國航天分成的錢,這個定價我們是要虧損的,這是一個虧損運營的項目,甚至不單單我們要虧損,連帶著華國航天都要跟著虧,因為他們是分紅,不是說買斷。
我們內部高管在開會的時候,大家最開始都是聊的我們是要定1個億還是五千萬。
因為天宮號空間站不僅僅是對華國人開放,它也對全球遊客開放,因此30年一共一萬五千名遊客,哪怕定價在1個億,也是能消化完的,定價五千萬就更不在話下。
有國際空間站8800萬美元的價格在前,因此我們定價無論是五千萬還是一個億,都很有性價比,對於一些計價單位用美元或者歐元的潛在客戶來說,這個價格不算什麼。
因此當我說五百萬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大家當時說的是這個價格彆說他們沒有辦法接受,華國航天那也沒有辦法接受。
這是一點利潤不留,甚至還要倒虧的節奏。”
陳元光說的很起勁,林甲已經扶額了。
直播間裡的觀眾都很感動,這確實是實實在在的讓利。
“覺得感動的兄弟們刷一波!”
“確實虧了,光是天宮的建設成本當時說的是80億美元,哪個時候的80億美元就已經超過500億rb了,這運營三十年才賺450億,這是真虧本。”
“光神太為兄弟們著想了,這一下就燃起了要努力賺錢的passion”
林甲接過話來:“sa的局長在電話裡直接說元光瘋了,因為他們那邊計算的最低價格都不能低於五千萬。”
“但最後我頂住了壓力,我之所以堅持要定這個價格,不是說有多高尚或者說多想給直播間的家人們爭取福利。
而是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如果定五千萬甚至更高的價格,那哪怕是光甲航天的高管,如果不考慮期權和之前財產如何的情況下,他們在光甲航天工作的薪酬都不可能支撐他們體驗一次最基礎的太空旅遊項目。
更不用說廣大基層員工了,他們可能在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公司工作,每天做的都是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工作,但卻這家公司最基礎的太空旅遊項目一輩子和他們無緣。
這樣的未來真的是我想看到的嗎?
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商業航天發展嗎?
如果定價是五百萬,那麼我們的員工靠自己的努力,哪怕是基層員工也能慢慢成為中層,在退休之前買一張去天宮上看看的門票。
當然這不僅僅是在為光甲航天的員工們考慮,同樣也是為所有人考慮。
一個和99.99的人都無緣的旅遊項目,這真不是我們想要的,起碼不是我想要的。”
直播間裡滿屏彈幕上刷過的都是:
“淚目”
這話甚至都感動到了直播大廳裡光甲航天的員工們了。
“光神還是太善良。”
“這定價確實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咬咬牙也有可能能夠到。”
“說的太好了,換我來我可能就隻說得出三二一上鏈接,家人們我們給你們爭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機製。”
“我估計藍色起源、spacex、波音這些也做太空旅遊項目的公司眼前一黑,我們這定價,他們怎麼定價?哪怕把單位從rb換成美元,他們也回不了本啊。”
剛剛說的是一部分原因,或者說是能夠公布的原因。
陳元光見過四百年後的未來,在四百年後,人類確實已經實現了火星殖民,但火星和人類有關嗎?和普通人有關嗎?
在阿爾法主導的未來裡,哪怕火星建設的再好,和普通人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陳元光如果做出和阿爾法一樣的選擇,航天技術發展對普通人來說和不存在一樣,那他又和阿爾法有什麼區彆呢?
陳元光接著說:“除了剛剛提到的這點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最近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大家提的越來越多地一件事就是,未來會不會像賽博朋克一樣,是巨企的時代。
由2077裡的荒阪公司來管理一切,人類城市就像是一個龐大而死寂的鋼鐵森林。
人類是否會邁向這樣的未來,因為人工智能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人類得以作為人存在的意義在不斷減少,我不想看到這樣的未來。
我希望通過這樣的價格來給普通人一些希望。
未來不一定是巨企的未來,也有可能是個體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因為個體也能利用人工智能來做到原本可能需要公司需要組織才能做到的事情。
我們會有更多元的未來,更加強調自我滿足和個人發展的未來。
我希望這樣的定價能夠幫助人類社會往我所希望的未來發展起到一點點微小的貢獻。”
這下輪到直播間的觀眾們淚目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關於未來是否會出現像荒阪公司這樣的龐然大物然後接管一切,外國人很擔心,你能經常在海外的主流媒體上看到阿爾法威脅論。
但華國人其實是不太擔心的,因為他們覺得這不可能,華國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公司。
不過華國人仍然擔心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另外補充一下,因為這個價格特彆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隻要天宮號的旅遊項目有國人購買,那麼我們就不會考慮對外出售。
也就是前一年會集中出售來年天宮號旅遊項目的門票,這一輪集中出售隻針對華國人,如果有多,我們才會在來年麵向全球發售。
不過我估計以華國的消費能力,應該不存在賣不完這回事。”林甲補充道。
“好了,回到今天的對接,長空號還在飛行過程中,它應該很快要進入到光甲號所在軌道了,元光,關於航天器的對接,我相信很多觀眾都是缺乏概念的。
因此需要你來給我們講解一下,哪怕是我,我也隻知道我們現在要怎麼做,而不清楚過去是怎麼做的。”在這場直播中,林甲更多是一個主持人的身份。
陳遠光則是作為專家類嘉賓的角色。
“航天器的對接需要兩個航天器能夠長時間保持在同一個軌道上。
這最早是1965年的時候被提出,當時的nasa認為我們需要讓航天器具備在太空中完成對接的能力,然後就有了雙子座項目的誕生。
從技術研發的角度來看,雙子座項目為人類太空項目對接起到了探索作用,它是阿美利肯第二個載人航天計劃。後來最著名的阿波羅登月還處於早期規劃階段。
但從宇航員的角度,這是一場悲劇,因為它導致三名宇航員在該計劃的訓練期間喪生。
簡單來說,雙子座在那個年代執行了足足14天的近地軌道飛行任務,足足比往返月球所需的8天時間還要長,進行了大量出艙活動,並且實現了與另一艘航天器交會和對接。它是後來阿波羅登月賴以成功的基礎。”
在看直播的觀眾們很感慨,光是看航天技術發展都有種滄海桑田的感覺,阿美利肯在1965年就進行了太空出艙行走,華國第一次出艙要等到2008年的神舟七號,雙方足足差了四十多年。
現在國際空間站出現生死存亡的危機,居然需要華國人的航天器跑上去救援。
恍惚之間時代變遷感浮現在很多觀眾的心頭。
“那個時候應該是手動對接吧?”林甲問。
陳元光回答道:“半手動半自動,因為一邊是雙子座的飛行器,這裡麵是有機組成員在的,另外一邊是被命名為安吉拉的飛行器,這個飛行器是無人駕駛的。
二者的對接是需要機組人員手動操控,甚至是出艙行走完成對接。
有意思的是,第一次完成對接的機組人員中,就有阿姆斯特朗,也就是後來的登月第一人,他和大衛·斯科特一起,駕駛著雙子座8號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第二次太空行走和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的飛行器對接。
那次的對接過程非常驚險,因為當時不像現在,通信能力嚴重不足,在對接的時候地麵指揮中心和雙子座8號一度斷開連接。
在完成對接後,安吉拉飛行器突然開始旋轉,一開始阿姆斯特朗他們以為問題出在安吉拉的控製係統上,但卻沒有辦法定位具體問題,因為他們在雙子座飛船上。
哪怕是用了雙子座的軌道姿態控製係統,也沒有辦法組織安吉拉的旋轉,雙子座連帶著跟著一起旋轉。
最後他們選擇了和安吉拉無人駕駛飛行器脫離,脫離後雙子座仍然在旋轉,速度甚至達到了每秒一周的誇張程度,導致整個計劃中斷,不得不提前回到地球。
他們最後降落的位置也不是原本的預定位置,而是大西洋的一處落點。”
林甲補充道:“所以任何時候的先驅們都是需要冒著非常大的風險。”
陳元光點頭:“沒錯,那次是因為人類第一次對接,所以後台的研發人員們意識不到飛行器在對接後就要看成是一個整體。阿姆斯特朗他們是完全按照訓練步驟做的。
地麵的失誤導致整個計劃隻成功了一半。”
林甲聽完後捏了一把汗:“所以這個意思是地麵訓練步驟是錯誤的?”
陳元光回答道:“是的,後來指揮中心的負責人金·克蘭茲公開承認過,他們地麵的訓練步驟考慮的不全麵。”
“所以如果我作為宇航員,在太空中發現地麵上模擬環境下的訓練是錯誤的,我這個時候是仍然按照錯誤步驟來,還是說按照我自己理解的步驟來?”林甲好奇道。
“以剛剛阿姆斯特朗的例子來看,我們假設正確的操作步驟可以得100分,那麼地麵模擬的錯誤操作步驟最後得了60分,好歹人沒事成功回來了,那他自己思考的操作步驟可能在0到100分之間波動。
這個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阿姆斯特朗運氣好,地麵模擬的錯誤步驟是60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