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性之後則是理性了。有了自己獨立的利益,自然就要求主體優先為自己的獨立利益著想了。而這就是理性。
高翰文在講座時強調了,理性與聰明與否無關,與知識多少無關,甚至與是否被騙也無關。隻需要在可認知的信息環境中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就行了。
這裡的利益,自然包括短期利益,也包括長期利益。既包括名也包括利。複雜點還包括對風險收益的權衡。
這一點年輕人倒沒什麼質疑的。隻是胡應嘉心裡一陣反胃。
如此明目張膽把追求利益變為道德,把斤斤計較變為道德的,也就高翰文一家了。
虧得先前自己還在琢磨獨立性的事情,原來都是為了自己獲利著想。
也是,胡應嘉一下子心中了然,隻要全體百姓沒有獨立利益,不就沒有利益衝突了嗎?那麼就不是一個自利的社會而是一個利他的社會。
想到這裡,胡應嘉瞬間也眼前一亮,保戶良民的獨立利益太困難了。但抹殺百姓的獨立利益,讓大家榮辱與共,似乎並不麻煩。
先前太祖的戶籍製度不就是很好的開始嗎?
虧得以前還不明白,原來太祖皇帝超前了那麼多。
隻要有計劃地將百姓分門彆類地規定好戶籍,每個人製作規定的事情,那麼自然各戶籍百姓就成了相互依賴的利益整理。朝廷在其中將每個戶籍單位的多餘利益收集起來再不同的戶籍之間重新分配就好了。
這樣,大明百姓自動就成為相親想起的一家人了。天下為家原來竟然如此簡單。
至於分戶籍,完全可以按照當前各個作坊種植行當區分出來就行了。這並不是一個多複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