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操控祖宗:從楚漢爭霸創千年世家 > 第52章 梁王入京,太後窺權

第52章 梁王入京,太後窺權(1 / 1)

推荐阅读:

晁錯聲音恢弘,一字一句的將自己的思想如數說出,而不管不顧在場其餘眾多大臣的想法和諸多地方藩王心中的想法。

他像是一個孤勇者一樣。

而事實上,在他和景帝的心中,或許他就是這樣子的一個孤勇者。

所有人都不敢說的話他說,所有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他做。

這不就是孤勇者嗎?

一旁的陳雲、陳熙等人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像是沒有聽到晁錯勇猛的發言一樣,父子兩人都閉著眼睛閉目養神,一個比一個能修身養性。

周圍的其餘大臣看到了這父子兩人的樣子,心裡暗罵一聲。

這陳雲年紀大了,能夠修身養性了,能夠倚老賣老也就算了,畢竟經曆的事情多了,就會成熟了——可是陳熙這小子是怎麼回事?

不應當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嗎?

怎麼也這麼一副行將就木的老朽模樣?

朝堂上亂上了一鍋粥。

反對的、支持的,既支持又反對的,所有人都像是要打起來了一樣。

景帝坐在最前方眼眸中帶著些許的笑容,他穩坐釣魚台。

但下一刻臉上的笑容就微微收斂了不少。

他發現自己的魚塘中有兩條魚不上鉤——陳熙和陳雲這父子兩人坐在那閉著眼睛都快睡著了!

當即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

諸多大臣聽到皇帝的聲音也都暫時停止了爭執,而看向坐在那裡的皇帝。

景帝卻隻是將目光看向了陳雲父子,臉上帶著些許肅穆和謙遜的神色,畢竟在他父皇臨終前曾經說了,讓陳氏監國輔政。

“官渡侯對此事如何看?”

陳雲在景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的時候,便緩緩的睜開了眼睛,等聽到景帝的話語後,又緩緩站起身子來,神色同樣謙卑。

“陛下,老臣愚見,此時大張旗鼓削藩,是否有些太誇耀了?”

他委婉的表述著自己的意見。

中央朝廷的權力修正才沒有幾年,這個時候這麼大張旗鼓的削藩,真的不害怕諸王謀逆嗎?

還是說,皇帝正是想要借著這次謀逆的事情來做些什麼文章呢?

陳氏這艘大船,可不能在陰溝裡翻了。

景帝還沒說話,晁錯卻十分勇猛的開口了,他開口便是說道:“丞相此言差矣,某削藩之說,難道不正是為了天下黔首嗎?曆來天子行霸道之舉,此為綱常。”

“諸藩王若依舊是大漢的臣子,當自覺獻上城池才對,如何能夠反對陛下呢?”

“因此,堂而皇之的削藩,才是正舉!”

陳雲聽了晁錯的話 ,隻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而後坐回自己的位置上,直接不搭茬,閉目養神了

你問我意見,我說了,你不聽。

你不聽就不聽吧,關我屁事。

陳雲閉上眼睛,一點麵子都沒有給晁錯——要是皇帝他還會給點麵子,或者開國功臣的後代,也就是他的後輩,他或許也會給點麵子。

這滿朝文武,有幾個能讓他給麵子的?

周勝之那個廢物?還是陳平那個蠢貨兒子?

至於蕭韓張三家的後嗣?

這三家的後嗣早就老老實實的在大漢做第二梯隊的世家了,這會壓根不往這件事情上湊。

晁錯鬨了個沒臉,但卻也不敢說什麼。

於是隻能夠繼續朝景帝說道:“陛下!臣以為,當行霸道之舉,行削藩之策!”

不少臣子都隨之附和。

景帝裝作略微猶豫的樣子,便直接應了下來。

他同樣覺著,不過是削藩而已,難道諸王還敢做什麼事情嗎?

景帝會有這樣子的感覺,其實也是因為當初的漢文帝也就是他的父皇行了太多的削藩之舉,但那些藩王都沒有什麼動靜,反而上書哭訴自己的行為傷到了皇帝的心,從而請罪。

他見到的削藩太過於輕鬆愜意了,太過於舉重若輕了,所以他就認為,皇帝削藩便是這麼輕易的。

可是他不會想到另外一件事情——他不是他的父親,也沒有他父親那般心黑手辣的手段。

此時,陳熙睜開眼睛,提出了自己的“收回鑄幣權”的措施。

景帝沒有多疑,便直接同意了。

他認為,陳熙此舉不過是代表著陳氏的“低頭”——先前陳雲不是反對削藩嗎?可此時削藩之策定下來之後,陳氏不照樣是想辦法支持嗎?

景帝的心裡浮現出了些許快意。

他父親一輩子都沒有能夠讓陳氏低頭,但他方才上任便做到了讓陳氏低頭,這是多麼厲害的一件事情啊!

於是便乾脆利落的同意了。

不僅同意了,他還順勢在這個時候報了一個仇。

即:處置了當年的鄧通。

而處置鄧通的理由也很簡單——當初文帝就是因為這個家夥才下放的鑄幣權,雖然最後給鄧通的鑄幣權被阻止了,但給諸王的卻沒有阻止啊!

這一切都是因為鄧通,都是鄧通的過錯!

畢竟文帝是一個仁德聖明的君王啊!這樣的君王怎麼可能會犯錯呢?若是犯錯了,也一定是被奸佞的下屬所蠱惑的。

比如鄧通這個喜歡拍馬屁的奸佞。

當然了,這其中包含了景帝的一點點私心——當年鄧通這個家夥給他的父親吸儂瘡,搞得他也不得不去這麼做。

他什麼時候受過這種苦啊!

都怪鄧通!

於是,一個小人物在不經意之間,便被處置了。

先皇不是準備給鄧通鑄幣權以及一座礦山嗎?景帝做出的裁決就是,將鄧通拴在那座礦山中,讓他看著那堆銅礦去活生生的餓死!

皇帝的小動作沒有人發現,因為在削藩之策傳出去之後,天下都開始了些許的動亂。

諸王蠢蠢欲動。

但更令人難受的事情是,太後召見皇帝,說了許多的事情,並且還表示讓皇帝將梁王詔入京城,皇帝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一方麵是因為孝道,另外一方麵是因為如今造反的諸王都是南方的,梁王處於朝廷和諸王的中間,是一個天然的屏障。

所以梁王在這種情況下,入京了。

長安城外

梁王看著這高額聳立的城樓,眉宇中帶著些許的慨然之色。

“本王還是回來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