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說什麼?”
廖小琴丟了一套衣服過來。
“少廢話!去換衣服!”
我隻得先去船艙裡換衣服,等換完衣服出來,瞅見廖小琴正躺在甲板上,嘴裡叼著一根狗尾巴草,手當枕頭,閉著眼睛,也不知道有沒有睡著。
艄公老頭回頭瞅了她一眼,老臉儘顯慈愛和擔心,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對我說:“靚仔,去幫忙拿一床毯子給小主蓋上,晚風太冷,彆著涼了。”
小主?
啥年代了,竟然還有這種稱呼?
我轉身進船艙,拿了一條毯子,走到廖小琴身邊,直接甩下去,將她蒙頭給蓋住了。
“小廖,彆著涼了!”
廖小琴一聽我竟敢叫她小廖,騰地一下從甲板上坐起,火冒三丈,掄起旁邊棍子就朝我甩來。
“倒反天罡!”
我側身讓過。
棍子砸到了一邊。
她沒再理會我,嘴裡繼續叼著狗尾巴草,抱著被子,閉目養神。
我問她:“到底怎麼回事?”
她沒吭聲。
我再問:“你說一句話,啞巴了?”
廖小琴睜開眼,盯著我,一副有種你再逼叨的神情。
我趕緊離開了。
再問下去,她絕對要朝我動手。
我來到船艙旁邊,發了一支煙給艄公老頭。
“老伯!”
老頭手握方向舵,朝我努了努嘴。
我將煙塞進他嘴裡,替他點著。
他抽了兩口,對我笑嗬嗬地說。
“小主的脾氣就這樣,你彆再問她了,我來給你解釋吧。”
“老伯您太仁義了!”
聽完他的解釋,我徹底傻了眼。
走腥船裡有金蠶蛻交易之事,其實是我哥故意放出來的假消息,他目的就是為了引沈醉山等人和廖小琴同時上當,前八溪湖參加屍王廟祭活動。如此一來,養蠶廠就徹底變空了,沒有了九幽堂的人和廖小琴盯著,我哥就可以乘此空隙去找老杜問情況。
好一招調虎離山!
老伯見我愣在原地,鼻尖呼出兩條長長的煙線。
“阿尋,你不要擔心啦,小主早就有安排的。”
我咽了一口唾沫。
“什麼安排?”
他笑而不語,專心開船。
船靠岸之後,三人迅速離開,來到一輛桑塔納旁。
老伯開車,風馳電掣一般直奔養蠶廠。
汽車穿高速、走國道,本來要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在老伯凶猛的車技之下,兩個多小時就已經趕到。
養蠶廠一片漆黑,隻有值守室內一個老頭正在打磕睡。
值守老頭被刹車聲給吵醒,打著手電從裡麵出來。
“喂!今天養蠶廠放假,你們大半夜找誰?”
果然!
黃方不僅將養蠶場的精乾力量調去八溪湖參加屍王廟祭圍逮我哥,而且對外還宣稱放假,隻剩下一位毫不知情的老頭在守門。
我問:“杜師傅在嗎?”
老頭眉頭皺起。
“怎麼又來一個找老杜的?他平時倒是住廠裡,但老板放假讓他去探親,白天就走了呀。”
看來黃方也有預防方案,特意讓老杜去探親,避免人員空虛之時哥來找他。
像這種守株待兔局,他又不能將老杜盯得太死,否則容易讓人發現端倪。
可其實不管是哥、還是嫂子,對沈醉山在養蠶廠的布局,全都一清二楚,唯獨我一個人傻乎乎的。
我問:“前麵來找老杜的人走了多久?”
老頭回道:“半個小時吧。”
廖小琴頭探出車窗,衝對方笑了一笑。
“謝了!”
車迅速離開。
廖小琴對老伯吩咐。
“三叔公,孟川在八溪湖布好局之後,趕到這裡的時間隻比我們早了一點!”
“老杜唯一的親戚是他姐姐,在鄰縣十裡鋪街麵開了一家早點鋪,孟川現在必然也去了那裡,朝十裡鋪開!”
三叔公聞言,點了點頭,將車轉向,往前疾速開去。
一個多小時之後,來到鄰縣十裡鋪一家早點鋪,幾人迅速下車。
廖小琴去敲門。
我坐在車上,感覺自己心跳在加快。
一位身披睡衣的婦女開了門。
“你們找誰?”
“請問杜師傅在嗎,有點急病想找他。”
“奇怪了!十幾分鐘之前來了一個人,也說有急病,帶他走了。”
“去哪兒了知道嗎?”
“不知道,要不你們在家裡稍等一會兒?他應該很快回來。”
“不用了,謝謝!”
她重新上了車。
三阿公將車開到一個隱蔽處,下車打開後備箱,從裡麵拎出來一個鳥籠。
籠子用一塊大黑布蓋著,掀開之後,裡麵竟然是一隻通體發黑,唯獨眼睛猩紅的鴿子。
我驚道:“陰鴿?!”
這玩意兒極為罕見。
選取特殊品種的信鴿,自小鴿子出生之後,一直關在黑漆漆的屋子內,喂食腐肉,且進行各種黑暗中聞味辨向的殘酷訓練,待馴成,拿它用來下墓、尋人、找物,妥妥盜墓或偵探行的寶貝!
三阿公拿出了一件衣服,放在陰鴿嘴甲旁,讓它嗅了幾下。
這是老杜的衣服!
不知道廖小琴上次啥時候偷來的!
敢情她的早有準備,就是指這個!
陰鴿聞完衣服,撲棱著翅膀飛空,先在天上盤旋了數遍,爾後,它朝著東南角方向快速飛去。
我們再次上了車,甚至都沒亮車燈,追著陰鴿往前開去。
過了十來分鐘,陰鴿在一家小旅社的門口停下,它朝著二樓一間屋子的窗戶,輕輕啄了幾下。
老杜就在這個房間!
哥也極有可能在那裡!
幾人迅速下車。
夜色迷蒙,四周一片寧靜,偶有幾聲布穀鳥的聲音傳入耳。
廖小琴俏臉冷冽,轉頭對我說:“如果你想知曉全部內情並見到他,就老實在下麵等著,防止他跳窗而跑!”
我點了點頭。
“好!”
她與三阿公身影猶如狡兔,第一時間往上衝。
我立即轉身離開,朝著西北角暗處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快步走去。
月光若隱若現。
一位修長而熟悉的身影,背對著我,抽著煙,月色將他影子扯得好朦朧。
我喉嚨發緊,聲音有一些哽咽。
“哥,好久不見。”
布穀鳥之音,從小我倆在大山裡砍材或捉迷藏,為防止互相走丟,約定的暗號。
未想到,再一次聽到這聲音,竟然時隔多年,相差萬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