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旁邊觀望的,正好路過瞧見的,剛才還在書店看書的,還有好奇的,三三兩兩都湧了過來。
“喂,小夥子,給我也來一份嘗嘗,不要錢的吧?”一位老大姐站在攤前問。
“嗯,真不錯,留幾個帶回去給家裡人嘗嘗。”一位中年老大哥瞅了瞅剩下的幾隻蝦,覺得這麼好吃的東西勢必帶點回去跟老婆分享,看得出在家肯定也是個好好先生。
“哎,哥們,再來幾隻吧,我給錢的……”一個小年輕意猶未儘道。
……
就這麼一個多小時功夫,五十斤蝦就這麼沒了。
“不好意思啊,沒了,今天就到這兒,大家想品嘗的,明天早點來,還是免費。”請客容易送客難,楊一木好說歹說,好不容易才哄起圍著的一群人。
正要幫著收拾東西時,一個小夥子轉身又回來問了一句:“哎,哥們,你們明天什麼開張?”
楊一木微微一笑道:“晚上六點。”
“行。”一夥子撒開步子,去跟已經走遠的同伴。
第二天依然太陽未落,楊一木、老張、方強三個還在來的路上。
大街上,隻見不少人飛快地往新華書店方麵跑,搞得其他人莫名其妙,連忙拉著問個究竟:“哎,哥們,出什麼事了?”
這年頭,打架鬥毆是常有的事兒,一些半大小子、小年輕總愛哪兒熱鬨往哪兒湊。
“嗨,不是打架!”被拉住的人一臉興奮:“新華書店那邊有個免費試吃小龍蝦的小飯攤,去晚了可就搶不著啦!”
問話的人一愣:“小龍蝦?那玩意兒又不稀罕,有那麼好吃嗎?”
“你是不知道,昨天不少人嘗過了,真絕了!今天免費,走走走,邊走邊說,快點,時間來不及了”那人反手拽住對方就往人群方向跑。
等楊一木三人推著三輪車趕到時,現場景象讓他們倒吸一口涼氣——昨天擺攤的位置早已被裡三層外三層一大群人圍著,還有幾個半大小子甚至爬上了書店門口的石獅子往這邊張望。
“讓一讓!攤主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嗓子,人群頓時如潮水般分開。
昨天問時點的小夥子踮著腳喊:“哎,哥們,你咋才來呀,我一下班就跑來了,可得給我留一份呀!”
老張手忙腳亂地支起爐子,楊一木提著裝蝦的木桶,就往鍋裡倒。
方強有點撓頭了,蹲了過去,低聲道:“哥,這咋弄呀,大夥都衝咱們來的,這個給,那個不給,會不會把我們攤子給掀了?”
楊一木望著你推我搡的人群,突然想起富平一句老話:這人要是走運,連河堤都擋不住,就趕緊跳上桌子喊話:“大家排好隊!今天準備了五十斤,每人限量十隻,免費……”
話音未落,書店一個姑娘滿頭大汗地擠進來:“喂,我說同誌,我們經理說能不能往邊上挪挪?這都堵著大門了!”
楊一木笑嘻嘻地對姑娘道:“哎,得罪得罪,影響你們營業了。”
姑娘看楊一木態度還是蠻誠懇的,又是義賣捐資助學,也掛不下臉來教訓,隻得扯起嗓子喊道:“這是市裡文化重地,大家都是文明人,請配合一下,都排好隊。”
年輕的姑娘發話了,小夥子們哪好意思啊,隊伍就這麼不情不願地排了起來。
楊一木都沒怎麼動彈,手快有慢手無,就這麼不到一個小時,五十斤小龍蝦賣了個乾乾淨淨。
越是如此,不少後來的人越覺得今天非吃上小龍蝦不可。
有脾氣臊的開始發火了:“拿我們當猴耍吧,我們是有愛心的好市民,對教育事業非常關注。今天這蝦非吃不可,我給錢!”
楊一木交待方強從板車上拿來厚厚一撻子紙,自己折了兩包煙,一邊散一邊打招呼:“不好意思啊,沒想到大家這麼捧場,也感謝各位對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本來,明天恢複原價的,這樣吧,明天來的一律打五折,需要的跟工作人員領愛心助學券。”
來之前,楊一木早已印好了。
鋼板、鐵筆、蠟紙、油墨、滾筒、紗網這些幾乎是每個老師教學生涯中常用的幾大件,除了上課、備課、改作業,其它時間都在刻印卷子,一次下來,滿手黑乎乎油墨。
晚上回到汶中,楊一木幾人一統計發出去的券,好家夥,六百三十三斤。
方強瞅了眼老張,笑著建議:“要不,我們明天再多備一點。”
“嗯,就按一千斤備。”老張也點頭附議。
楊一木的淡定自若,讓他們兩人的膽子也變大了。
聽說鄉裡中學蓋新校舍,附近不少有孩子在學校上學的人家還是趕來幫忙了。
各村支書也派人派工,有些村裡有拖拉機就派拖拉機,沒拖拉機的也要想辦法派幾輛大騾子車來,說白了都是白儘義務,根本就沒提雇工、運費。
方校長跟楊一木一商量,兩人都拉不下這麼大的臉占便宜,這時候農村正在割麥子,所以隻要是來幫忙乾活的都管飯,安排在學校夥房,滿滿坐了四大桌,有酒有肉,連在學校就餐的學生也沾了葷腥。
大家都說幫忙應當應份,誰家沒個孩子在這兒上學,都是自家人,太客氣了,真沒必要準備這麼豐盛。
後麵砌牆的時候,各村各戶麥子已經收了,如鬆土、施肥和灌溉這些田間管理也忙完了,秧苗要到七月初才插,正好有空檔期。
人多乾活就快,學校夥食足,凡是來幫忙的都是實心實意賣力乾。
這階段,一傳十,十傳百,楊一木的小飯攤出名了,每晚的出貨量都有一千斤上下。那些來吃過的,免不了要在某些場合顯擺一番,八卦的力量是強大的,有人已經把富平小龍蝦作為走親訪友、朋友聚會的必備品。
出門全憑兩條腿,衣食住行需要票,家中人多養不活,可市裡大部分雙職工家庭,真心不差這幾塊錢的龍蝦錢。
一些做涼粉、小吃生意的攤主也開始往新華書店這條街靠攏,儼然有美食一條街的發展勢頭。
方強是真的激動壞了,不管是利潤還是出貨速度,比在富平販蝦可出息多了,收蝦送蝦都有人挑剔啊。
生蝦成本一毛,賣九角二,這裡麵就有八角二的純利,這還沒有算上賣啤酒賺的外快。
就這幾天功夫,吃小龍蝦喝啤酒,一種新的飲食文化開始在市裡流行起來了。
按照楊一木的交代,方強跟附近一家代銷店談成了合作,一瓶金陵啤酒可分得五分的利潤,雖說利不大,可架不住量大啊,一晚上一千多瓶呢,每天也有七八十塊的純利呢。
“小東,火再旺些!”老張頭也不抬地喊道。
林東往柴火灶裡又塞了幾把乾柴,火苗“呼“地竄上來,映紅了他憨厚的臉。楊一木、林芳和方強則在一旁手忙腳亂地剝著蒜,指甲縫裡塞滿了蒜皮,辣得幾人時不時地甩甩手。
這是他們推出的蒜蓉小龍蝦,麻辣味再香,也有吃膩的時候,依楊一木的意思後麵每周都要增加一個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