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工資(1 / 1)

推荐阅读:

易龍還真去找了易定乾。

今天易定乾、李明坤和郭滿倉也都有菜,台風後搶種的空心菜。

在廣東,暴雨後搶種空心菜等生長期短的蔬菜,是非常有效的彌補損失的措施。

運氣好,就能趕上一波市場行情的尾巴。

四五月時,陳家誌多次靈活利用這種方法,度過了起步階段的艱難。

如今,易定乾三人也學會了這種方法想,現在正是上市期。

菜價比不上高峰期,但批發價能賣到每斤1元左右,也絕對有不錯的利潤。

易定乾才剛到市場呢,然後就見自家兒子跑了過來。

“咋了,小龍?”

“沒咋。”易龍笑了笑:“就是菜已經賣完了,來和你打個招呼。”

一時,李明坤和郭滿倉也紛紛投來問詢的目光。

“這麼快?!”

“我們才剛到啊!”

易定乾咽了咽口水,開口道:“家誌這快槍手的名號怕是擺不脫了。”

易龍笑了笑,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

“舅舅說他不是快槍手,這種每天有菜的才叫持久,你們三天兩頭沒菜賣才是快槍手,隻是賣得久而已,就好比妓院攬客,半天沒人來……”

“混小子,你和誰學的?!”

沒等易定乾發飆,易龍就率先往後跑了幾步,不過易定乾剛起身就停住了。

“家誌,是不是你教的,都教的什麼亂七八糟的的東西。”

陳家誌走路過來的:“我教什麼了,還不是你們天天在那裡發表涉黃言論,被他聽了去。”

“我們可沒說妓院~”

陳家誌來回打量了下幾人,不似作假,攤手道:“我也沒說過這個。”

眾人又打量了下易龍,一個月時間,就變化了許多,臉上多了肉,身高好像也長了一截。

李明坤幽幽說道:“可能是晚上雞叫了吧。”

他這話一出,陳家誌、易定乾和郭滿倉就聽懂了,隻有易龍沒反應過來。

“什麼是雞叫了呀?”

“雞叫沒叫你自己不知道?”

“我也沒養雞~”

“哈哈……”

易定乾和郭滿倉也都在笑,陳家誌感覺這樣不太好,便喊道:

“走了,小龍,帶你調查市場,和這三個老不正經的呆久了對你沒好處。”

“哦。”

兩人圍繞著市場走了一圈,陳家誌打量著各家檔口的菜,也時不時問價,和檔口老板聊兩句,偶爾也和易龍說兩句這麼做的緣由,算是把‘雞叫’給含糊了過去。

時間確實還早,才兩點左右,一個市場的調查也沒代表性。

陳家誌便帶著易龍再度去了增搓路,在江南、越秀、東旺三個大市場裡也做了番市場調研。

在這裡他不是熟麵孔,和各商戶就聊得更開了。

從一個蔬菜品種聊到另一個蔬菜品種,不止聊今年的,還時常把話題扯到去年和前年,各種信息紛亂複雜。

等聊完一個後,就把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

很多年的時間裡,陳家誌都是不做市場調查的。

自己能種什麼就種什麼,自己想種什麼就種什麼。

如果要問一個種菜小白,哪類蔬菜最好種?

茄果類、根菜類、葉菜類選一個,大多會選擇葉菜類。

因為大家都覺得葉菜生長期短,種植技術相對簡單,實際上種葉菜的學問也大著呢!

後世一年當中,絕大多數時候行情都一直低迷,不是賣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人要的問題,很多葉菜都是滯銷的重災區,菜賣不出去,最後隻能用旋耕機打到了地裡當肥料。

都說大的經濟環境不景氣,都說蔬菜供求信息不對稱,都說種菜的人太多了。

可事實是,即使在這樣的環境裡,還是有人賺到了錢。

陳家誌雖然是小散戶,但也一直是賺錢的。

靠的就是分析菜價規律,把握上市時間差,而不是完全憑感覺播種。

為此他常年關注本地幾大批發市場的菜價,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菜價走勢,然後再仔細分析。

隻是後世不用自己去跑。

他給種菜的侄子、朋友發微信或者打電話,一個城市的菜價信息就有了。

數據分析放在現在也是有效的。

他隻記得8月有台風,年末有寒潮,中間還有一次高溫乾旱,但隻知道大概時間。

具體到哪天就不行了。

能明確記住的高價蔬菜品種也隻有一個,寒潮時的荷蘭豆。

而配合市場調研,就能推測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也能發現更多和後世市場的差異。

比如國慶。

他和一個檔口老板聊了後,才想起現在國慶節隻放兩天假。

但在後世很多年當中,國慶黃金周都是一年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行情時段。

不僅價格高,銷量也高。

然而,現在沒這個概念,但以後這會是很好的切入點,陳家誌又記下了一筆。

兜兜轉轉走了許久,易龍也很疲倦了,陳家誌這才往回走。

路上吃了點東西,快到菜場時,天色已經大亮,一道人影在窗戶前走來走去。

停下車,陳家誌進了屋,李秀接過了挎包。

陳家誌笑道:“去其他市場轉了轉,回來晚了點。”

“嗯,你昨晚說過。”李秀說:“今天該發工資了,工資我還沒算出來。”

陳家誌說:“等會兒我回來算吧,我先去地裡看看,早上該播芥蘭種子了。”

天空中飄著幾朵烏雲,可能要下雨,工人們早早就把遮陽網蓋上了。

菜田裡一片黑。

隻有幾塊空地上還有人在忙,一眼就能看完。

本也就沒幾塊空地。

一組有兩塊完整的空地。另有兩塊地各空了一半,其一先前堆了發酵豬糞,另一半是西蘭花;其二是堆菜頭的地方,另一半是留種的大骨青。

其餘都是芥蘭。

二組全是菜心,隻有一塊空地。

三組主要是芥菜和豇豆,但下一茬也播種了一批菜心。

陳家誌又回顧了一次地裡的情況,結合早上的信息,接下來的種植計劃就更明了了。

此前的判斷是正確的,八月末九月初會有今年最後一波葉菜行情。

但要想利益最大化,還得多種菜心,時間更短,銷量也更大。

絲瓜留種地如今成了菜頭堆放地,散發著一股腐臭的味道。

巡田後的晨會便換了位置。

陳家誌今天選在了26,也是二組唯一一塊空地,昨天才采收完菜心。

“永鋒,這塊地收了多少菜心,你記過嗎?”

“應該是74件。”戚永鋒想了想,說:“主要還是損耗太大,產量才不及預期。”

“已經很好了,74件也就是2220斤蔬菜,產量算不錯了。”頓了頓,陳家誌才笑道:“不過這塊地要抓緊整出來,過幾天還得播種菜心,先提前曬一曬和消下毒。”

戚永鋒:“我爭取今天就打出來,然後蓋網。”

“嗯~”

蓋了網後再下大雨,地至少不會被打板結,種子才能更快播下去。

陳家誌又看向敖德海和敖德良:“8月份芥蘭和芥菜的播種也會適當減少,把更多地留給菜心,所以該間苗就儘早間苗,不要拖。”

“曉得咯。”

“嗯~”

“德海,西蘭花找個時間拔了吧。”

“安,不要了嗎,老板?”

“不要了,及時止損。”陳家誌說道:“不怪你,溫度太高,種子也不行,剩下沒死的也很難結球,結了球也容易散花,拔了先把地整出來備種。”

“好吧。”

“你們還有啥想說想問的嗎?”

“沒了。”

“我還有一件事,挺重要的,和你們所有人都有關。”

一時,除了三個組長,在拔菜頭的黃娟三人也都看了過來,氣氛莫名有些緊張。

陳家誌笑道:“早上收工記得來領工資。”

“哈?”

“哎呦喂,陳老板,你還挺會賣關子,嚇我一跳。”

“哈哈哈,發工資,我最喜歡了。”

和幾人說笑了幾句,陳家誌才又回家算七月份的工資,也順帶回顧七月的成績。

此前已做了些準備,因此隻算了一個多小時,陳家誌便把所有數據都理清楚了。

七月采收了各類蔬菜35011斤,總的毛收入94萬元。

蔬菜均價高達268元斤,即使剔除洪安的影響,均價也在2元斤以上,可以說是一直在天上飛。

這主要得益於博中了7月台風行情,以及6月暴雨後的行情尾巴。

6月末時,個人存款26萬元,到七月末時,存款是66萬元,多了4萬元。

麵積也擴大到了30畝。

陳家誌盤算時,李秀也在一旁看著,臉上的喜色藏不住。

等他放下筆,李秀說道:“家誌,差不多可以去看車了吧,等這批菜再賣七八天,錢應該夠了,你的駕照也應該快下來了。”

“差不多吧。”

“家誌,你好像沒有特彆高興?”

“沒有呀。”

“我感覺你就是想的太多了。”李秀靠在床架上,笑道:“你想想,這才幾個月,我們就攢下了這麼多錢,要換以前,我做夢都不敢想!

我知道你有野心,想法多,但凡事都要慢慢來嘛,你彆每天都隻盯著菜田和市場。

有時間也要多休息,彆把身體弄垮了,你以前瞌睡挺多的,現在一天才睡幾個小時啊,身體會吃不消的!”

“怎麼你還關心起我來了。”

陳家誌見她瞪眼,趕緊說道:“我曉得了,以後會注意的。”

盤算完,便是數錢準備發工資。

從買了化肥後,便一直沒去存過錢,期間大的支出也隻有李秀去醫院生產。

期間收入也沒斷過,最少時都有300多塊。

家裡的現金攢了有12萬,發工資綽綽有餘。

基礎工資12元天,9個人滿勤31天,潘大成、黃山、張衛東出工20天。

提成也是2分斤,三個組長1分斤。

提成看似有點低,其實是菜價不正常。

計算有點複雜,但陳家誌圖簡單省事,算得比較粗,隻會多不會少。

最後12個人,工資獎金發出去了7000元。

第一梯隊自然是三個小組長,每個人的月工資都超過了700元。

最早跟著他的,地最多,出菜也最多的敖德海拿了最高的800元,其妻子趙玉也拿了600多元。

最少的也有360元。

工資一發下去,又是皆大歡喜的一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