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1994:菜農逆襲 > 第163章 記得跑快點

第163章 記得跑快點(1 / 1)

推荐阅读:

徐聞香手裡拿著信簽紙,慢慢的看了起來。

在此之前,他對陳菜農的印象已大為改觀,也頗為期待他的建議。

隨著開始閱讀,信簽紙上的內容讓她很快沉浸了進去。

書寫和排版很工整,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菜農之手。

一共有兩套方案。

都寫得很詳儘,她仔細看了兩遍,才總結出陳菜農的大概意思。

方案一:稻菜輪作。

6~9月種一季水稻,其餘時間進行葉類蔬菜生產,或者乾脆空閒休息兩三個月,在8月中上旬趕早秋播。

這套方案很好理解,就是針對江心菜場的建議。

方案二:重新選址。

如果單獨這麼看,好似平平無奇,但有很多細致內容值得深究。

在選址條件上,寫得很詳細。

土地肥力、租金水平、交通條件、給水排水、周邊環境等因素分析邏輯性很強。

隻是這個,徐聞香就看得出陳菜農很有水平。

但真正值得讓人思考的是另外五個因素。

一、反季節種植

近年內,國內蔬菜有一個名詞經常被提及:南菜北運。

利用的是南方冬天溫暖如春的氣候,在冬春季節,有計劃的在南方發展蔬菜生產,調供北方市場。

比如湛江和茂名,每年冬天都有火車專線把番茄、黃瓜、青椒發往北方。

那有沒有地方能夏季種出高品質的葉類蔬菜呢?

花城夏季因為高溫多雨,不適宜葉類蔬菜生產,那有沒有夏季氣候冷涼、乾燥、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呢?

如果能找到一個土地、租金、交通、水源等各方麵條件都合適的基地,又能同時滿足夏季全方位生產各類葉菜的氣候,那麼可以說隻要腦袋不生鏽,賺錢是分分鐘的事。

這種地方顯然不好找。

所以有了第二點。

二、同期品質對比大。

找不到夏天能種葉菜的地怎麼辦,那就找同期種植蔬菜品質好的地區。

蔬菜怎樣才能品質好?

一個通用的的常識是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降雨量不多。

在蔬菜品質上來說,氣候條件的影響比種植方法上影響要強得多,不是簡單一句不用化肥農藥種植就可以解決的。

所以要在花城周邊找一個氣候相對更好的地區。

接下來的三個因素也很有用,相對目標銷售地有優勢、勞動力、民風民俗。

還特意拿民風民俗舉了例,一些民風彪悍的省市,你搞不好關係就彆想運出去一根蔬菜。

蔬菜基地選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像土壤、水源、電力、交通等常規理論所有人都知道,但更多秘密在常規之外。

一個要點做對了,可能就會讓你笑著數錢。

在方案二的最後,陳菜農也舉了例,其一是徐聞香很熟的東升農業。

其去年開始就在花城東北部的從化籌建菜場。

另外還有一家大型港資企業:從玉菜場。

兩者都是上千畝的大菜場。

“從化~”徐聞香問徐和:“你去核實過了嗎?”

徐和點了點頭:“找人打聽了,東升在從化計劃建設2000畝的菜場,從玉則是3000畝,但好像是地方主動引進的,給了很大的政策支持,除了水、電、路、通訊,還連續5年給300元畝的地租補貼。”

“政策力度這麼大?”

“嗯,從化前兩年發動農民種菜,但品種、技術、銷路都沒有解決,農民種出了菜又陷入了失望和埋怨,有一年春天直接把蔬菜倒在了市政府門口~”

徐聞香默然。

“你找誰打聽的?”

“一個農辦小組的朋友。”

“你覺得陳菜農是怎麼想的?”

“他可能更傾向於第二種方案,寫得很詳細,怕我們不信,還特意舉了東升和從玉的例子。”

“從化隻是一個例子,他肯定還有其它意向選址沒有說。”

徐聞香沉吟道:“而且,寫了兩套方案,我感覺他更傾向於兩種結合。

他寫的第三點:相對目標銷售地有優勢,這指的就是番禺等城郊地區。”

徐和撓了撓頭,“那你打算怎麼辦?”

“不知道。”

“不知道?”

“感覺更複雜了。”

“我們還是缺專家。”

“我也找過農科院了,也是建議夏天要麼閒置,要麼種水稻,相比專家,我們更缺執行的人才。”徐聞香沉吟道:“有時間再約陳菜農來喝茶。”

徐和說:“他可能不太願意。”

“聊天而已,看能不能從他嘴裡套出更多東西。”徐聞香揮了揮手中的信箋紙,說道:“我感覺寫得很好,很有啟發,回頭給其他人也看看。”

這東西不是一般人能寫出來的,即使是農科院專家,也更注重常規理論要素,相對忽略市場要素。

陳菜農明顯更偏向於實際市場,簡單說就是如何賺更多的錢。

隻是,就第二套方案而言,他也隻給出了從化一個選擇,何況從化已經有了東升和從玉兩個先入駐的港商。

如果要重建基地,要麼和東升、從玉競爭,要麼重新選址。

相對而言,留在江心菜場更簡單一些,夏天空閒兩三個月,這多簡單省事?

隻是冬春菜價低,城郊的地租、人工等等成本漲得又快,現在還能維持經營,但再過兩年呢?

可能這也是東升往更遠郊的從化轉移的原因。

看了看如獲至寶的徐聞香,徐和想說點什麼。

一個酒店的總經理,老摻和這些事乾什麼?

最後也隻能搖搖頭,除了酒店有江心菜場股份,堂姐還想參與更多夫家的生意,難說好與不好。

說回來,陳菜農也有點本事,才見了幾次麵啊,就贏得了她的信任。

在種菜這件事上,陳菜農仿佛總能輕易獲得他人信任。

一抹斜陽悠悠雲窗,陳家誌緩緩起身,隻見李秀抱著小豆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醒了呀,家誌。”

“嗯~”

“二姐熬了綠豆稀飯,有豇豆肉沫,你洗把臉,先過去吃點東西。”

一到豇豆出來的季節,家裡總少不了豇豆肉沫這道菜。

因為好吃下飯,也因為簡單省事,搭配提前放涼的稀飯,迅速就能填飽肚子。

吃了飯,陳家誌又回了房間,抱了會兒娃後,又拿出昨晚寫的稿紙,增添了幾筆。

李秀湊上來瞧了兩眼,說道:“家誌,你要不還是去地裡看看,聽二姐說工人收菜有點浪費,很多看著還行的菜都沒要。”

“沒事,是我早上讓他們這麼采收的。”

“哦~”

李秀很明顯舍不得。

陳家誌說:“不要怕浪費,現在品質最重要,你安心在家裡休養,我出去看看。”

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一批又一批青菜都在快速生長。

在26號地,一批7月10日播種的菜心正在采收。

生長期差一兩天,間苗手法也不太乾淨,導致有較多小苗。

如果是以往,夾雜在普通菜心裡就賣了。

現在統一采收精品菜心,這些不夠粗度的小苗就留了下來,不要。

也就是二姐和李秀說的浪費。

但其實這是正常現象。

也隻有小菜農才這麼在意,不管大小一起采收進去,產量有了,但給買主的觀感很差。

陳家誌想做精品,又暫時不好實行分級,便隻有舍棄一些東西。

躬腰收菜的菜工也都看到了他,戚永鋒問道:“誌哥,菜收的有問題嗎?”

“沒有,挺好的。”陳家誌笑了笑:“隻是這塊地下茬可能還得播菜心,打整地的時候,剩下的菜頭要拔掉,統一找一個地方堆著吧,腐爛了還能當肥用。”

原地轉了一圈,陳家誌又說:“堆到原來的苦瓜絲瓜地吧,大骨青種子還有一段時間才成熟,到時候一起整地。”

“要得嘛。”

那是敖德海的管轄範圍。

天氣很熱,早晚都得澆水,12個菜工除了8個在收菜,還有4個在淋水。

陳家誌挨著走了一遍。

除了西蘭花有點慘淡外,其它的都還能入眼,這茬反季西蘭花估摸失敗了。

不意外,但也很失落。

弄得他現在不敢試種大利生菜,損失反倒成了小問題。

也不打算再折騰,安穩度過最後一個月‘打穀子’行情就是階段性勝利。

七月最後一天淩晨,56號檔口比前一天更為火熱。

時風小三輪一到,頃刻之間,一車蔬菜就會被搬空。

菜價比市場均價高5毛,但絲毫沒有阻礙它的銷售速度。

55號檔口和57號檔口多次見證了來得晚的買主在通道口懊惱的拍大腿。

這種火熱又持續到了八月。

采購們來得比前一天更早,菜隻有那麼多,有人歡喜有人憂。

為了搶菜,好幾次都差點爆發衝突,也有人明明昨天就沒拿到菜,但依然來了。

一連三天,陳家誌和易龍都隻享受到了一瞬間的快感,就仿佛‘咻’一聲,便結束了。

1號早上,易龍在短暫而急促的忙碌後,開口道:“舅舅,你要是菜再多點,那該多能賺錢!用我老漢兒的話說,你這就是不持久。”

“小孩子懂什麼,我這才是持久。”陳家誌笑道:“我要不持久,早沒菜了,你去哪裡賺每天8塊錢的工資?”

“好像也是哈。”

“你爸三天兩頭就沒菜了,你覺得他持久嗎?他隻是菜不好賣,每天賣得久,這不是持久!”

“我等會兒給我爸說去。”

“記得跑快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