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本王早就考慮到了,課堂上隻有師生,沒有官職。”
“就連皇子皇孫上課的時候也要向夫子行禮。”
“按照你說的,衍聖公在課堂上比夫子還大?”
楊軒看著孔家族老問道。
後者聞言連忙否認。
這要是認了,豈不是說你衍聖公比皇子皇孫還會擺譜?
“小人沒有這個意思,課堂上自然是夫子最大。”
“你看,你也覺得本王說的沒問題。”
“衍聖公在國子監,隻會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學生,出了國子監,他才是衍聖公。”
“當然,本王也知道,你想說你們孔家自己教導衍聖公就可以了,是,你們孔家底蘊深厚,學識不輸大儒者不在少數,可國子監的夫子,學識也不低,教導一個十四歲的少年足夠了。”
“往後,待衍聖公回到孔家了,你們想怎麼教導,就怎麼教導,學無止境嘛!”
話說到這個份上,孔家族老知道自己不能再拒絕了。
再拒絕,就是不給楊軒這個攝政王麵子。
所以,明知楊軒是想讓衍聖公留在京師作為人質,卻又不得不接受。
“王爺說的是,能在國子監學習,是我孔家的榮幸。”
說著,孔家族老又給衍聖公使了個眼色,後者反應不慢,當即便對楊軒表達了感謝。
並且表達了對國子監的向往。
楊軒滿意的點點頭,順勢說道:“國子監本就是為國家培養棟梁的,能得衍聖公如此稱讚,不勝榮幸。”
“本王建議,以後每一代的衍聖公,都要有國子監就學的經曆?”
“不知你二位覺得如何?”楊軒麵帶微笑的看著兩人。
沒完沒了了是吧?……孔家族老真的很想罵人。
“王爺的建議甚好,我孔家沒有意見。”孔家族老捏著鼻子道。
他不敢拒絕啊!
明知道楊軒這個老不死的用心險惡,可他隻能忍下。
憋屈,實在是憋屈!
可以想象,一旦傳出去衍聖公都在國子監讀書,覺得國子監的教育水平高,那麼孔家在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會下降。
這也是楊軒的用意所在,孔家被捧的太高了。
借此機會,正好可以削弱一下孔家在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
讓國子監成為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
畢竟國子監是由朝廷所掌控的。
“好,既如此,那你出宮之後就可以寫信給孔家,讓他們挑選人來照顧衍聖公的起居。”
“衍聖公遠離家鄉,身邊還是要有自家人照顧得好,這也能緩解一下思鄉之情啊!”楊軒笑著說道。
“王爺考慮周到!”孔家族老道。
“嗬嗬,應該的!”
接著又扯了幾句沒有營養的閒話,孔家族老便帶著衍聖公出宮了。
萬萬沒想到,此次入京,不僅沒能達成所願,還把衍聖公給賠進去了。
簡直虧到姥姥家了!
孔家族老真的是欲哭無淚!
孔家族老和衍聖公離開之後,楊軒便讓人將國子監祭酒叫了過來。
首先交代了對方衍聖公即將入學國子監的事,其次便交代對方,要在衍聖公在國子監學習期間,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忠君愛國。
俗稱——洗腦。
真以為他把衍聖公留在京師隻是當人質的嗎?
聽著楊軒的教導,國子監祭酒認真應下,同時心中還很興奮。
他已經想象到,衍聖公入學國子監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會給國子監帶來多大的好處。
而到時候作為衍聖公老師的他們,在士林中的名望會提升到何種地步,簡直不敢想象。
等他回到國子監,將這個消息告訴一眾博士,恐怕都要爭著搶著要教導衍聖公。
這就像文官們都爭著搶著想要教導皇帝。
爭的不僅僅是一個帝師的名頭,還有政治前途。
成為衍聖公的老師雖然無法和成為帝師相比,但帶來的名望,卻是難以想象的。
無數人想要這樣的機會,都找不到門路。
現在,楊軒將機會給了國子監,給了他們。
這可是大恩啊!
國子監祭酒恨不得當場就對楊軒掏心掏肺。
不過楊軒覺得他這樣實在是太血腥了,讓他不要這麼激動。
當然,國子監祭酒還是對楊軒表達了一番感謝,還有忠心。
有好處,攝政王是真給啊!
國子監祭酒回到國子監之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手下的眾人,不出意外,眾人都很激動。
顯然都是想到了帶來的巨大好處。
不過,國子監祭酒告訴手下眾人這個消息的目的不是讓他們高興的,而是要他們將這個消息散布出去。
提升國子監的影響力。
…
八卦是人們的天性,京師人口眾多,消息的流通速度是比較快的。
孔家族老的信還沒有傳出去,就聽到了這個消息。
他暗中咬牙切齒。
老不死的東西就這麼迫不及待嗎,這是根本不給他們一點反悔的餘地啊!
但一想到如今形勢比人強,他也就隻能暗地裡罵上一罵了。
“老不死的,你的險惡用心休想得逞,等你死了,衍聖公還是會回到我孔家的。”
楊軒什麼時候死他不知道,但是衍聖公入學國子監已成定局。
這個消息不僅是孔家族老知道了,還不等下值,朝廷的一眾大員就知道了。
剛剛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是錯愕的,不少人都愣了好一會兒。
在他們看來,孔家底蘊深厚,衍聖公怎麼也輪不到來國子監求學吧?
但隨即就聽手下人說衍聖公今日見了攝政王。
得,這下不用猜了,肯定是攝政王的主意。
也隻有攝政王才能做出這樣的事。
搞清楚狀況之後,他們就羨慕嫉妒起了國子監的眾人。
教導衍聖公,成為衍聖公的老師,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這種事就應該讓他們來做啊!
一群書呆子能教什麼?
再說了他們憑什麼啊?
都說文人相輕,果不其然。
一眾大員心中極為不平。
國子監眾人能看出教導衍聖公對名望的提升,他們又豈能看不出來?
於是紛紛結拜去求見攝政王楊軒。
不能讓國子監眾人白得這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