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並,自古以來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大明朝通過攤丁入畝,改稅製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但終究隻是治標不治本,土地兼並的問題依然存在。
地主,有功名的士紳是其中的主力。
哪怕朝廷提高了對於地主的收稅比例,也無法改變這個問題。
其中一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糧食產量的提升。
以前一畝地收獲一兩百斤的糧食都算是好的。
現在四五百斤是常態,風調雨順,田地伺候的好了,一畝地收獲六七百斤也是可以的,最好能到八百斤。
這是水稻、小麥的產量,玉米、紅薯、土豆這些粗糧不算。
若是按照以前的產量,一畝地按照一半的比例收稅,最後下來能剩個一百斤左右,賺的少了,地主們自然會有顧慮,兼並土地的意願也就沒那麼強烈了。
但按照現在的糧食產量,就算還是按照一半的比例收稅,那剩下的也比以前一畝地的產量還多。
彆看稅交的多了,但對他們並沒什麼影響。
甚至賺的更多了,他們兼並土地的意願自然強烈。
這麼看的話,楊軒幾十年來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培育糧種,提高糧食產量,好像不是什麼好事。
但事情不能這麼看。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糧食是國家富裕的最直觀體現。
糧食產量提升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就提高了。
哪怕針對普通百姓的田稅降低了,可收上來的糧食卻變多了。
百姓的手中也能攢下不少的糧食,改善生活質量。
如果下到民間走一走,就會發現,現在的百姓過的比洪武朝,永樂朝要好。
換句話說,這就是生產力的提升所帶來的好處。
楊軒轉過身,從牆上的暗格之中拿出了一封情報。
這是錦衣衛交上來的,記錄了清丈田畝期間所發現的事情。
清丈田畝一早就開始了,但這不是一件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事,而且楊軒還叮囑了,不要讓他們為了交差而糊弄,要仔細仔細再仔細。
所以,進度其實並不快,但同樣的,暗中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
錦衣衛報上來的就是關於土地兼並方麵的。
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大明有功名的讀書人也越來越多了,他們有著免稅的特權,選擇往他們名下掛靠土地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僅僅是河南一省,就有許多土地收不上稅來,問就是老爺們的,免稅。
照這麼下去,再過個幾十年,朝廷還能收上來稅嗎?
雖然糧食產量提升了,國家一片欣欣向榮,可最後錢沒有進到國庫之中,那進了誰的腰包呢?
擁有免稅特權的官紳階層。
到時候朝廷缺錢了,要麼打百姓的主意,要麼打商人的主意。
可人口會越來越多的,那時候擁有自耕田的百姓還能有多少?
天下的田稅幾乎都會壓在他們的身上。
民間一片怨聲載道!
楊軒一想到那時候大明有糧食,可百姓卻餓著肚子,骨瘦如柴,賣兒賣女等景象,就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幼年時的那些經曆。
“不能這樣下去了,官紳階層免稅的特權必須收回!”楊軒心中下定決心。
同時,對於沒有免稅特權卻依然不擇手段兼並土地的小地主,大地主,予以堅決的打擊。
儘管楊軒心中清楚,遏製兼並土地的最優解就是土地國有化,可他心中也清楚,在這個時代,想要強行將土地國有化,這是不可能的。
新朝的王莽已經用親身經曆告訴了後人這麼做的後果。
在楊軒看來,或許隻有等到帝製結束,待天下大同時,才能徹底落實土地國有化。
他現在隻能通過迂回的手段,以皇莊的名義進行國有化。
但這並不足以將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國有化了。
想要遏製土地兼並,還需要其他辦法。
按照持有土地的規模,提高稅收比例,直到種地徹底成為一個虧本的買賣,同時對地方地主豪強進行嚴厲打擊。
對於擁有自耕田的小農,也要降低他們身上的負擔,儘可能的避免他們賣田賣地。
還有就是律法方麵,也要跟上。
這一刻,楊軒腦海中的想法很多,他坐了下來,拿出紙張,將腦海中的想法全都寫了下來。
期間有人要來彙報事情,但楊軒都沒有見,讓他們在外麵等著,直到楊軒寫滿了十幾張紙之後,才停了下來。
接著,他又檢查了一遍寫下的內容。
這上麵,不僅有遏製土地兼並方麵的想法,還有接下來對於軍隊,吏治等方麵的想法。
並且,楊軒還根據輕重緩急,標出了先後順序。
做完這些,他將這些紙張都收了起來,存放於暗格之中。
隨後,才召見外麵等候多時的官員。
首先就是去錦衣衛和東廠打探情況的官員。
據了解,被抓的學子和讀書人隻是在街上說了幾句朝廷的壞話,被錦衣衛和東廠的人聽到,然後就被抓了起來。
“他們是不是還罵本王了?”楊軒問了一句。
彙報的官員沒有敢回答。
見此,楊軒就知道肯定是罵了。
“年輕人,一腔熱血,喜歡評論朝局這很正常,我大明也沒有因言獲罪這個規矩。”
“至於罵本王,本王這個年紀早就不在乎這些了,不說他們,就朝中這些官員,背地裡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罵過本王。”
“對了,你有沒有罵過本王?”楊軒忽然看著對方問道。
後者心中一凜,連忙道:“沒有沒有,下官豈敢!”
“就算罵了也沒關係,反正本王也沒有聽到。”
“你再跑一趟錦衣衛和東廠,告訴他們,被抓的學子和讀書人,關上幾天就放了吧!”
“雖說我大明沒有因言獲罪的規矩,但也得讓他們長長記性,知道什麼叫禍從口出!”
楊軒吩咐道。
他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小心眼的。
絕大多數讀書人,一輩子都沒有進過大牢,錦衣衛和東廠的大牢,可比刑部大牢等地方官府的大牢要恐怖的多。
隻要在裡麵待上幾天,想來他們這輩子都不想再進去了。
既然說了沒有因言獲罪的規矩,乾嘛不現在就放了,看來王爺的心眼兒也不大啊,嗯,以後我可得小心點兒,不能得罪了王爺……這名官員心中想著,行禮領命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