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再見小十七(1 / 1)

推荐阅读:

楊軒他們並不趕時間,或乘馬車,或乘船,一路走走停停,差不多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到達南昌。

不過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前往寧王府,而是先遊玩了幾天,然後在客棧好好休息了一下,養足了精神,才前往的寧王府。

寧王府在南昌的名氣可不小,稍一打聽就知道路了。

來到寧王府大門前,楊軒下了馬車,和門口的下人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後,後者便進去通稟了。

表明身份,速度最快,也不會節外生枝。

不過這樣一來,等下見到小十七了,就得讓他幫自己這一行人保密一下行程。

楊軒可不想見南昌的一眾官員。

他此次出來,就是帶著安慶和小師妹放鬆的,再就是看看故人。

聽到下人通稟的小十七沒有耽擱,第一時間就出來了。

他來到門口,看著站在外麵的幾人,整個人直接就愣住了。

隻見那一男兩女皆是白頭發,男的身子微微佝僂,不再似當年的勇武。

女的雖然看起來還精神,但也掩蓋不了歲月的痕跡。

他認出了自己的姐姐安慶和姐夫楊軒,不過另一個女子他並沒有認出來。

“姐姐,姐夫。”他出聲道。

楊軒聽到動靜,回過了頭,當即就露出了笑容:“小十七。”

朱權快步從台階上走下來。

“姐姐,姐夫。”他躬身行禮。

“一家人,何必如此見外!”楊軒笑道。

身旁的安慶也是微笑頷首。

“姐姐,姐夫,這位是?”朱權看向小師妹,問道。

二人雖然見過,但已經過去幾十年了,認不出很正常。

“已故中山王的小女兒,徐妙錦!”安慶介紹道。

“原來是……妙錦妹妹,幸會幸會。”朱權一時間沒想到怎麼稱呼合適,最後乾脆按照年齡叫了一聲妹妹。

因為他是洪武十一年出生,小師妹是洪武十三年年出生。

這樣叫也沒有錯,徐達和老朱是結拜兄弟,如果拋去君臣之禮,互稱兄弟姐妹沒有錯。

“見過寧王。”小師妹施了一禮。

“不必拘禮,請起。”朱權笑道。

“姐姐,姐夫,妙錦妹妹,快請進府。”

朱權邀請道。

“請。”

一行人進去穿過大門,進入寧王府。

楊軒並沒有忘記叮囑一下朱權幫自己幾人保守一下行程。

朱權對此也是笑著答應了下來。

他也不想讓人打攪他們姐弟團聚。

再次見到姐姐姐夫,他心中是既高興又唏噓。

高興是相隔二十年,終於再見了。

唏噓是二十年過去,姐姐姐夫都已經老了。

畢竟,就連他現在也快七十了。

一行人來到客堂,朱權連忙招呼讓自己的大孫子朱奠培奉茶伺候。

同時,向自己大孫子介紹楊軒和安慶,以及徐妙錦。

“見過姑奶奶,姑爺爺。”

“見過徐奶奶。”

朱奠培行禮道。

“好好好,快起來。”安慶笑著說道。

當初朱奠培跟隨朱權離開京師的時候,還很小,這麼多年沒見,都已經長成一個大小夥了。

一旁的楊軒也是微笑頷首,同時心中也是有些唏噓。

現在的朱權,完全是把這個大孫子當成自己的繼承人培養。

正統二年,他的嫡長子去世,享年四十三,妥妥的白發人送黑發人。

這就是人生啊,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哪一天到來。

楊軒沒有主動挑起朱權的傷心事,拉著他閒聊了起來。

對於朱權這些年在封地的經曆,楊軒都是清楚的。

畢竟他也不清楚朱權的心中到底還有沒有怨氣,人心難測啊!

不過這麼多年下來,朱權好像真的沒有什麼想法。

畢竟與原曆史不同,朱棣在位期間,依然讓其帶兵,數次出征,也都有朱權的身影。

就算是最後就藩,朱權也是風風光光,帶著無數賞賜去的封地。

能給朱權的基本上都給了,這樣要還是化解不了朱權心中的怨氣的話,那就沒辦法了,為消除隱患,隻能從物理層麵上消滅,並斬草除根。

好在,就楊軒所掌握的情報來看,最壞的情況並沒有發生。

朱權就藩南昌之後,就開始修身養性,寄情於戲曲、遊娛、著述、釋道,結交道家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友善,拜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

彆號涵虛子、丹丘先生等。

他多才多藝,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

且戲曲、曆史方麵的著述頗豐。

此外,他還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

並且在茶道上也有不小的成就,他將自己的飲茶經驗和體會寫成了《茶譜》。

所以,就算是不去領兵打仗,朱權在其他方麵也能取得不小的成就,青史留名是肯定的。

眾人聊了好大一會兒,下麵的人也來稟報膳食已經準備好了。

朱權起身相邀:“姐姐,姐夫,妙錦妹妹,膳食已經備好,還請移步膳廳。”

“好。”楊軒飲完杯中剩下的茶,起身和安慶、小師妹朝客堂外麵走去。

朱奠培在前方帶路。

一行人來到膳廳,剛落座,婢女便端來了淨手的水和漱口水。

洗完手,漱完口,楊軒這才認真看起桌上的美食。

看見菜中那紅彤彤的辣椒,楊軒有些擔憂的看了一眼安慶和小師妹。

小師妹吃不了辣,安慶由於年齡大了,現在也不能吃辣了。

進入江西的這些天,就一個吃飯問題,楊軒每次都要加錢讓人做一桌清淡的。

好在他們並不差這點錢,遊玩的心情也沒有被破壞。

說起來,自從辣椒被鄭和引入大明之後,很快就在民間風靡了起來。

北方諸省,還有雲貴川地區,以及江西的種植麵積可不小。

對於大戶人家貴族來說,辣椒隻是一味調味料。

但對於民間的百姓來說,辣椒能下飯,還能禦寒,好處多多,性價比非常高,所以大多百姓,都喜歡在自家房前屋後種上一點。

自打辣椒引入以來,民間已經研究出了不少的新菜,甚至有些菜提前了兩三百年出現在了這個世上。

朱權所準備的這一桌美食,就有不少當地新研究出來的菜。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