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

第144章 安慶要修墓(1 / 1)

推荐阅读:

既然胡嶽的父親都是支持的,那小皇帝還能說什麼。

於是第二天他又叫來胡嶽,問他想去哪裡。

“陛下,臣想去西北邊疆。”胡嶽回答道。

去西北邊疆,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聚集,大明在這裡主要是羈縻統治。

比如關西七衛,又稱蒙古七衛,因為七衛的首領皆是蒙古貴族,不過,其內部並非是單一民族,而是多個民族在一起生活。

這樣做,有好也有壞。

好處是減輕了朝廷的國防壓力,使朝廷可以將國防防禦力量集中起來對付蒙古的瓦剌和韃靼。

壞處是在政治上表現出了朝廷戰略消極的一麵。

因為七衛與大明之間的政治隸屬關係帶有明顯的羈縻性,朝廷對其管轄不像內地衛所那樣嚴格,故而關西諸衛有時會做出違背朝廷意願、甚至有損大明國體和利益的事。

比如,關西七衛為了得到財富,有時會截殺大明使臣和各地貢使。

再比如,關西七衛有時不服從朝廷指揮,哪怕是皇帝的命令,對他們也沒有用。

小皇帝就算答應了胡嶽的請求,但也不會把胡嶽放在關西七衛。

“嗯,既然你早就有了想法,那就去肅州衛吧。”

“那裡也屬於西北邊疆地區。”

肅州衛都指揮使司,領左、右、中、前、後、中右、中中七千戶,隸屬陝西行都司。

將領士兵基本上都是漢人,皇帝的命令在這裡相比於關西七衛還是很管用的。

胡嶽去了,安全也能有所保障。

“謝陛下!”胡嶽聞言,行禮感謝。

“嗯,這幾日你就在家多陪陪家人,過幾日再出發。”

“一應所需之物,我都會給你準備好的。”

小皇帝說道。

“謝陛下!”胡嶽再次感謝。

“感謝的話,就不用一直說了,常來信就好。”

小皇帝抬起手,看著胡嶽道。

“臣會的。”

“嗯。”

……

數日之後,胡嶽要出發了。

他來到皇宮之中與小皇帝告彆。

看著一身戎裝的胡嶽,小皇帝忍不住認真打量了一番。

還彆說,嶽弟身著戎裝的樣子挺好看的。

“嶽弟,此番離京,路途遙遠。”

“西北不比京師,到了那裡,一切都要靠自己。”

“為兄就算是想幫你,也鞭長莫及。”小皇帝拍著胡嶽的肩膀,道。

緊接著,他又拿出一麵王命旗牌放到胡嶽的手中。

“這麵王命旗牌,你拿著,關鍵時刻拿出來保命。”

“另外,西北幾衛的軍餉,你這次也一並押運過去。”

“我抽調了三百精銳騎兵,由你統領。”

“你的官職,我也給你升到從五品副千戶,方便你統領這三百騎兵。”

小皇帝不舍的交代道。

“陛下…”胡嶽心中流淌過一股暖流。

小皇帝如此待他,他真不知該如何報答才好。

“你我兄弟,多餘的話就不必說了,你懂,我也懂!”

小皇帝看著胡嶽的眼睛,抓著後者的手,輕輕拍了拍。

“臣必不負陛下期望。”

“陛下,臣…走了!”

胡嶽最後一抱拳,轉身快步離開。

京師外,胡嶽與那三百騎兵會合,他最後回頭看了一眼京師。

下令道:“出發!”

金陵工部。

安慶悄悄來這裡,找工部尚書。

“見過大長公主!”金陵工部尚書得到下屬的通稟,快步走來,躬身行禮道。

“不必多禮。”安慶道。

接著,她便表明了來意。

“本宮已經老了,該考慮修墓之事了,此次前來,是想請工部能夠找人為本宮修一下墓。”

“一應花銷,由鎮國公府承擔。”

“沒問題,不過此事鎮國公可知?”金陵工部尚書道。

“不知,本宮現在還不想讓鎮國公知道,你也不能讓鎮國公知道本宮今日來找過你。”安慶說道。

“是。”金陵工部尚書心裡有些苦。

為大長公主修墓這麼大的事,怎麼可能不讓鎮國公知道。

儘管鎮國公已經下野了,但也不是他一個金陵工部尚書能得罪的起的。

隨後,安慶又跟金陵工部尚書說了自己對於墳墓的要求,以及,在哪裡修建。

金陵工部尚書一一記下,最後送走了安慶,才長長鬆了口氣。

但這件事要不要和鎮國公說,他很為難。

說了,得罪安慶大長公主,不說,得罪鎮國公。

想來想去,他決定向小皇帝上一道折子,說一下這事兒,看看小皇帝是怎麼個態度。

同時,他也做好準備,讓鎮國公能通過其他渠道得知此事。

他是答應過安慶大長公主不告訴鎮國公,但是鎮國公從其他地方知道了,那就跟自己沒有關係了。

……

陽春三月,柳樹抽出了嫩芽。

氣溫也已經回暖。

楊軒、安慶他們打算就在這幾天前往南昌。

去年小十七來信,說是想再見見他們,這個要求,怎麼也得答應。

要不是藩王不能離開封地,恐怕小十七當初早就跑京師去看他們了。

這次前往南昌,小師妹也會去。

畢竟小師妹當初出家的十多年時間就是在江西,此次過去,也是重遊一下故地。

交代好府裡的事情,楊軒一行人就離開了金陵。

京師。

小皇帝看到金陵工部尚書的奏疏,當即做出批示。

命令金陵工部,不修墓了,直接修陵,其規模和規格也要與皇陵同等,而且所有花費,由朝廷承擔。

在古代,隻有皇帝或皇族成員的墓地才可以被這麼稱,這象征著權力與地位。

公主雖然也是出身皇室,但一般情況下墓地是不會被稱為陵的,但這也是有例外的。

就比如唐中宗李顯第七女永泰公主李仙慧和其駙馬武延基的合葬墓被尊稱為“陵”,並且其規模和規格與帝王同等。

小皇帝報答不了老祖的恩情,那就從其他地方彌補。

當小皇帝的旨意來到金陵工部的時候,金陵工部尚書對此也是感到極其震撼。

大明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公主的墓地能以這種規格來。

而這道旨意,也在金陵六部之間掀起了不小的震撼。

不過當事人這個時候,早就離開了金陵,正在前往南昌的路上。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