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一個個罷免!(1 / 1)

推荐阅读:

雲墨染的眼神如同寒潭般深邃,她朱唇輕啟,吐出一個字:“準。”

這簡單的字眼,卻仿佛驚雷般在金鑾殿上炸響。

百官們麵麵相覷,皆從彼此眼中看到了震驚之色。

崔洪老臉一僵,似乎沒想到女帝會答應得如此乾脆。

還未等他回過神來,戶部尚書李茂才也顫巍巍地站了出來,拱手道:“臣,李茂才,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懇請陛下恩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準。”雲墨染的聲音依舊波瀾不驚。

緊接著,太傅趙普,吏部主事王倫……

一個個平日裡位高權重的老臣,如同排練好一般,紛紛站出來請求告老還鄉。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原本就凝重的氣氛更加壓抑。

雲墨染將這一切儘收眼底,心中冷笑。

這哪裡是告老還鄉,分明是逼宮!這些人,以為她年輕,便可隨意拿捏?

她鳳目微抬,目光掃過殿下群臣,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準,準,準!爾等為國操勞多年,朕心甚慰。既如此,便都回去頤養天年吧,莫要辜負了這大好時光。”

說罷,雲墨染拂袖而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陛下這是…同意了?”

“莫非…莫非陛下打算妥協?”

大臣們竊竊私語,心中皆是疑惑不解。

他們不明白,為何女帝會如此輕易地答應這些老臣的請求。

而那些告老還鄉的大臣們,則一個個得意洋洋,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他們心中篤定,女帝過不了多久便會來挽留他們,到時候,他們便可趁機提出條件,鞏固自身的勢力。

……

雲墨染回到禦書房,心中的怒火卻難以平息。

這些老狐狸,真當她是三歲孩童不成?!她倒要看看,他們究竟能玩出什麼花樣!

她揉了揉眉心,隻覺得一陣疲憊。

新政推行,阻力重重,朝中局勢動蕩不安,她這個女帝,當得著實不易。

“來人,上茶。”雲墨染吩咐道。

她需要冷靜下來,好好想想對策。

然而,還未等她喝上一口茶,一個侍衛便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顫抖著說道:“陛下…不好了!十萬火急!滄州發生天災!洪災!洪水…洪水已經淹沒了半個城池!”

雲墨染臉色驟變,手中的茶盞應聲落地,摔得粉碎。

“你說什麼?!”

她猛地站起身來,聲音急促,“怎麼會發生洪災?汛期…汛期不是還沒到嗎?!”

“回陛下…據滄州知府來報,連日暴雨,導致河水暴漲,衝垮了堤壩…如今…如今滄州城內一片汪洋,百姓…百姓死傷無數…”

侍衛的聲音帶著哭腔,顯然是被這突如其來的災情嚇得不輕。

雲墨染冷笑一聲,纖細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

“原來如此,”她低喃道,語氣中帶著洞悉一切的嘲諷,“這群老狐狸,還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滄州突發洪災,按理說,朝廷應當撥款賑災,解黎民於倒懸。

然而,國庫空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往常,雲墨染會讓江南的皇商捐款,以解燃眉之急。

但如今,那些告老還鄉的老臣,祖籍大多都在江南,與那些皇商盤根錯節,沆瀣一氣。

這突如其來的洪災,與其說是天災,不如說是人禍,是他們逼她妥協的籌碼。

“嗬,”雲墨染怒極反笑,眼眸中閃過一絲狠厲的光芒,“既然你們不仁,就休怪朕不義。”

她手中握著一份名單,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那些貪官汙吏的罪狀,觸目驚心,令人發指。

“既然你們不準備給,那就準備抄家吧!”

與此同時,秦羽的事情還在持續發酵,如同烈火烹油,愈演愈烈。

無數落榜的學子聚集在孔子廟前,群情激憤,義憤填膺。

他們高舉著寫滿“嚴懲秦羽,罷黜八賢王”的旗幟,聲嘶力竭地呐喊著,仿佛要將心中的怨氣傾瀉而出。

其中一個身材瘦削,麵色蒼白的學子,站在高台上,揮舞著手臂,慷慨激昂地演講著:“諸位同窗,我等寒窗苦讀十載,隻為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然而,秦羽私自改了科考,讓爾等才華橫溢之輩名落孫山,豈非天理難容!我等今日齊聚於此,就是要為公道討個說法,為天下學子討個說法!”

他的話語瞬間點燃了學子們心中的怒火。

他們紛紛響應,高呼著口號,聲浪震天,響徹雲霄。

在他們看來,秦羽被剝奪皇城司指揮使的職務遠遠不夠,他們要徹底將他打入塵埃,永世不得翻身。

這一刻,他們似乎忘記了,當年秦羽也曾南征北戰,保家衛國,立下赫赫戰功,是他們口中的“八賢王”。

孔子廟前的喧囂,如沸騰的油鍋,潑進了一瓢冷水,驟然炸裂。

一個身形瘦削的學子,竟不知何時,將那莊嚴肅穆的孔子像,硬生生從廟中抬了出來,一路踉蹌著,直奔府衙而去。

這舉動,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演說都更具煽動性,人群頓時如潮水般湧動,裹挾著那尊可憐的聖人像,浩浩蕩蕩地朝著府衙的方向奔湧而去。

府衙前的守衛,哪裡見過這等陣仗?

平日裡趾高氣昂的官兵們,此刻如同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被洶湧的人潮衝得七零八落,叫苦不迭。

人群中,有人開始叫罵,有人開始推搡,有人乾脆撿起地上的石塊,朝著府衙的大門砸去。

一時間,府衙門前,如同菜市場一般喧鬨,叫罵聲、哭喊聲、砸門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府尹大人,本在後院品茗賞花,悠哉遊哉,忽聞府衙前如此喧鬨,嚇得手中茶盞險些落地。

他匆匆趕到前堂,隻見府衙大門已被砸得坑坑窪窪,搖搖欲墜,心中不禁暗罵這群刁民膽大包天。

然而,他也深知“法不責眾”的道理,更何況,這些鬨事的,皆是讀書人,自古以來,讀書人的地位便高人一等,若是處理不當,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風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