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1004章我們共同的敵人(上)
英國駐美公使被刺殺這一突發事件,仿若一顆威力巨大的炸彈,在英美兩國之間轟然引爆,瞬間掀起了驚濤駭浪。
原本就因諸多矛盾而緊張的兩國關係,此刻如同一根被拉至極限的弓弦,緊繃得讓人喘不過氣,戰爭的陰雲仿若墨色的風暴,密布於天際,似乎下一秒便會電閃雷鳴,一觸即發。
這突如其來的危機,猶如一記沉重的悶棍,狠狠砸向了一貫秉持親英政策的美國總統,約翰�9�9亞當斯。毫無疑問,這一災難性事件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想象,將美國推到了一個極為危險的邊緣。
在整個美國政壇與民間,所有人都對即將到來的潛在戰爭有著清晰認知。一旦英美戰爭爆發,美國在軍事、經濟等諸多方麵都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英國,作為空前強大的海上強國,其海軍力量曆經數百年的發展與積累,堪稱世界頂尖。那些成百上乾艘威風凜凜的風帆戰艦,在各大洋上肆意馳騁,其強大的火炮火力足以讓任何對手望而生畏。
不僅如此,英國憑借著龐大的殖民地體係,擁有著取之不儘的戰爭資源,無論是武器裝備的製造材料,還是源源不斷的兵源補充,都有著堅實的保障。
反觀美國,建國時間尚短,自身的軍事建設尚處於初級階段,海軍艦艇數量有限,且大多性能落後,尤其是美國最重要的諾福克海軍基地,已經遭遇到英國海軍的毀滅性打擊,無法與英國海軍相抗衡。而在陸軍方麵,軍隊規模較小,訓練水平參差不齊。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外貿易,一旦戰爭爆發,英國強大的海軍必定會對美國實施海上封鎖,切斷美國與外界的貿易往來,這將對美國本就脆弱的經濟體係造成致命打擊。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逼迫下,亞當斯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美國的外交策略。他非常清楚,若想在這場可能到來的殘酷戰爭中增加勝算,必須想儘辦法修複與昔日盟友法國的反英同盟關係。
如今的法國已成為歐洲霸主,其在歐洲大陸上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與廣泛的影響力。與法國重新攜手,美國不僅能在軍事上獲得有力支持,形成對英國的有效牽製,為自身爭取到更多的戰略空間。
想到這裡,亞當斯不再有過多猶豫,他迅速召開了緊急內閣會議。經過一番討論,內閣成員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隨後,這位美國總統決定派出一個高規格代表團,奔赴法國首都。此次出訪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試圖修複,並重新鞏固兩國因種種原因而有所疏遠的同盟關係,為應對可能的英國入侵北美大陸,提前做好戰略布局。
當然,在明麵上,美國依然沒有放棄與英國的和談努力。
從戰略角度來看,和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為美國爭取寶貴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美國可以穩定國內局勢,安撫民眾情緒,避免社會陷入恐慌。
第(1/3)頁
第(2/3)頁
同時,加速軍事準備,擴充軍隊規模,提升士兵訓練水平,加強武器裝備的生產與儲備。
在經濟方麵,積極動員國內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為可能到來的戰爭做好充分準備。
所以,美國在這一複雜局勢下,巧妙地采取了兩手策略,一方麵積極與法國接觸,尋求同盟支持,試圖構建堅固的反英防線;另一方麵,仍在與英國保持著外交溝通,試圖通過談判解決雙方的矛盾與爭端,竭儘全力避免,或是儘可能的推遲英美戰爭的爆發。
……
視野回到歐洲,英國駐美公使安東尼�9�9梅裡被刺案,在美英兩國之間激起了驚濤駭浪般的巨大外交波瀾。
在英國方麵,波特蘭公爵領導的內閣政-府在得知這一噩耗之後,迅速做出強硬反應。外交部緊急召開會議,商討應對策略,隨後向美國發出了措辭嚴厲的外交照會。
在照會中,英國政府不僅強烈譴責美國政府對國內治安的管理不力,還明確要求將刺殺公使的凶手送到倫敦受審,並且毫不掩飾地表示,不排除采取武力,出動軍隊來抓人的可能性。
這一強硬表態,讓美英關係“又、又、又一次”降至冰點,兩國之間的氣氛緊張得令人窒息。
然而,當目光從美英兩國移開,放眼整個廣袤的歐洲大陸,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對於發生在“蠻荒之地的世界邊緣”的這起刺殺事件,在歐洲各國眼中,宛如滄海一粟,幾乎無人問津。
遙遠的北美大陸發生的這起刺殺事件,顯得微不足道。對於歐洲大陸的各國而言,北美大陸那片士地,遙遠而陌生,充滿了未知與不確定性。
在他們傳統的認知中,那裡是未被完全開化的“蠻荒之地”,遠離歐洲文明的中心,無論是文化、經濟還是政治影響力,都遠遠不及歐洲本士的事務重要。
所以,英國駐美公使被刺這一新聞,在歐洲各國的報紙上,充其量隻是占據了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用寥寥數語簡單提及。
多數歐洲人在翻閱報紙時,可能隻是匆匆掃過這則消息,便將目光迅速轉向了更關乎自身利益的歐洲大陸新聞,諸如法蘭西第一執政安德魯的最新動態,“法俄基督教聯軍”對奧斯曼帝國戰爭的最新進展,各國宮廷的權力爭鬥與緋聞軼事等等。
此刻,作為整個陰謀事件始作俑者的安德魯,在聽聞美國那邊再度派出了一個高規格代表團來訪巴黎時,他壓根就懶得理會。
在安德魯看來,美國此前的親英政策對法國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如今局勢轉變便想輕易修複關係,實在太過天真。
第(2/3)頁
第(3/3)頁
於是,他本人直接跑到莫頓基地視察,而且一待就是兩三周。
兩年前,莫頓基地與首都巴黎之間搭建起了一條科技動脈,重塑了信息傳遞與行政指令下達的格局。一條堪稱時代奇跡的“快速鐵路”橫跨兩地,鐵軌在大地上綿延鋪展,猶如一條銀色的巨龍蜿蜒盤旋。
鋼鐵鑄就的列車能以每小時40公裡的最高速度風馳電掣,在鐵軌上呼嘯而過。如今在這條鐵路上,短短兩小時便可抵達,大大縮短了兩地之間的時空距離。
更早的時候,即時電報傳輸係統也在兩地間架起了無形的橋梁。電報線如蛛網般縱橫交錯,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城市與鄉村之間。信號眨眼間便能跨越數百公裡。這一創新技術,讓信息傳遞徹底擺脫了傳統郵政的遲緩與局限。
如今,第一執政安德魯在莫頓基地下達的各種指令,能夠在瞬間傳至波旁宮及其他內閣部門。無論是對軍事部署的緊急調整,還是對新政策的快速推行,都能迅速且準確地送達。
憑借這條“快速鐵路”與即時電報傳輸係統,安德魯對法國和全歐洲的時局把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可以實時掌握歐洲各國的最新動態,軍事調動、外交談判、***勢變化等等,都逃不過他的眼睛。等到決策時,他能夠依據最新信息迅速做出判斷,調整法國的戰略方向,始終讓法國在複雜多變的歐洲局勢中占據主動地位。
在外交部長克拉克呈遞給第一執政安德魯的詳儘報告中,對此次美國代表團的成員構成進行了細致入微的闡述。
此次美國代表團規格頗高,由美國國務卿約翰�9�9馬歇爾親自掛帥擔任團長,負責牽頭各項事務。約翰�9�9馬歇爾在外交領域浸淫多年,經驗豐富,思維縝密;
代表團的重要成員還包括首席法官埃爾斯沃思,他在法律界德高望重,以公正嚴明的判案風格著稱。此次他參與外交活動,足見美國對此次會晤在法律層麵的重視,期望在涉及條約簽訂、權益劃分等法律問題上能夠得到專業的指導與支持。
此外,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派議員代表,默裡與戴維也位列其中,他們代表著美國國會兩院中占主導地位的政治力量。在國內政策製定、政治走向等方麵具有重要影響力,能夠準確傳達美國國會的態度與立場,為此次外交談判增添了重要的政治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