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文豪1983 > 第57章 登頂“西方文學世界”的真相

第57章 登頂“西方文學世界”的真相(1 / 1)

推荐阅读:

卡門是一個略顯肥胖、長相十分圓潤的中年女性。

如果不是馬爾克斯主動介紹,恐怕餘切很難相信這個穿著斑點襯衫,像極了家庭主婦的女人,竟然是國際出版界一尊巨佛。

她是眾多大師的合夥人,擁有無數西語名著版權。

其中包括略薩、阿連德、哈維爾、卡洛斯、巴勃羅……

這些名字在中國人看來很陌生,卻有多達三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以及更多的“諾獎級”文豪。

卡門是西語世界中最重要的經紀人,有“超級經紀人”的稱號,她手上的財富自然也不用多說。

曾經有美國出版業的商人,眼紅卡門手中龐大的西語作家名單,特地飛到西班牙和卡門進行談判,卡門當然不想賣版權,為了使這個人知難而退,她道:

“你知不知道我們(她手底下那些西語作家的作品)很貴?”

這個美國經紀人回答道:“錢不是問題,我跟美國銀行界很熟,隨時都可以貸款。”

卡門笑道:“如果是這樣,還是讓我用現金來收購你吧。”

馬爾克斯把這個人介紹來餘切麵前,可見他對餘切十分滿意,而且真心想要讓餘切在國際上有個名堂。

由馬爾克斯來做中間人,雙方在波哥大一家普通的咖啡廳進行接觸,這條街是波哥大著名的商業街,街上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商品。

卡門一見到餘切就道:“你是芥川獎的獲得者,富有活力的文學新星!馬爾克斯介紹你之後,我臨時看了你的一些小說……果然寫的很好,但我還希望能看到其他語言的小說。”

馬爾克斯忍不住談到餘切之前給他談論的小說,《美國精神病人》。

他頗為誇張的兩隻手揮起來道:“餘是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他和那些有西方熱的矮個侏儒並不一樣。他並不讚美他們。”

接著,卡門這個西班牙人點頭道,“是的,一個作家,當你寫出諂媚之語的時候,你就已經被這個國度的讀者排除在名單之外。作家需要的是思想上的征服,這是一場徹底壓倒的戰爭!”

卡門這話一說出來,馬爾克斯又附和道:“是的,戰爭,這是一場戰爭!”

要不說拉美人很有活力呢!

餘切和不少人談論過自己的稿子,但他還是第一次遇到氛圍這麼熱烈的時候。

他這一次帶來了自己《美國精神病人》的前十萬字。

這部小說並不長,預計大約四十多萬字,在國際出版業上屬於一個恰當的字數。《阿甘正傳》的原著小說約三十萬字,《美國精神病人》隻比《阿甘正傳》多了一點。

卡門一見到小說隻有個開頭,頓時就有點不開心,馬爾克斯察覺到了,立刻抱了抱卡門,用自己臉頰蹭了蹭她的臉道:“我寫《百年孤獨》時,也隻寫了一半。”

“你對他可真好。”卡門嘟囔道。

馬爾克斯說:“他值得,相信我。”

隨後,卡門就開始看起了稿子。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編輯,她很快意識到這一稿子的賣點——主角貝特曼是一個“精神病人”,雖然表麵上是華爾街的精英,背地裡的精神世界卻搖搖欲墜,瀕臨崩潰的邊緣。

貝特曼是個精神病人,他遲早要表現出來。

書中用了一些細節來刻畫:比如,貝特曼極度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追捧,不斷用誇大的自我形象來掩蓋內心深處的低自尊,他很執著於名片比彆人漂亮,執著於對高級餐廳和對俱樂部的炫耀……而為了維持這些體麵的形象,貝特曼本人已經用儘了全力。

因此,當他遇到有人超越他時,儘管那是在正常人看來無妨的小事情,但貝特曼卻無法容忍,而且生出一種想要毀滅一切的衝動。

貝特曼是早晚要殺人的,隻是如何進行而已。餘切在其中對貝特曼的心理活動描寫的十分細致,就好像有一個進度條一樣,不斷提示讀者進度。

可以說,前期的鉤子就是貝特曼此人何時爆發,以及漂亮國金融業的光怪陸離。

卡門一目十行,很快看完,然後把稿子放下,對著餘切伸出手。

“你確實是有能力的作家,我在其中看到了希望。很高興認識你,我是卡門·巴爾塞斯,感謝上帝,我今天並沒有白來。”

馬爾克斯比餘切還要高興:“你真的覺得這本書寫的很好?”

卡門點點頭。

馬爾克斯放心了,立刻吐槽起來:“不,也有不好的。”

“哪裡不好?”餘切問。

這本書原著發出來後,登上美國暢銷書榜首,一書成名,不應該有致命缺陷才對。餘切還做了些校對,把原著改編後更為精彩的影視片中的部分內容,也書麵化到小說中。

它應當更加精彩才是。

馬爾克斯竟然說:“你把他寫得太好了。”

“誰?”

“貝特曼!”

“貝特曼是個殺人狂魔,加博(西語中的親昵稱呼)。”

馬爾克斯道:“雖然你隻寫了個開頭,在我想象中,我已經知道你要借此來批判資本社會,是這個社會對貝特曼造成了壓迫。”

“但我不相信有這樣天真善良的殺人犯,我相信有的人生下來就流著罪惡的血液。貝特曼就是這樣的美國屠夫。美國有許多這樣的人!”

好吧!

餘切無奈的搖頭。

而卡門卻忽然表現出遺憾的神色:“但這本書並沒有出版的價值。”

餘切大吃一驚,馬爾克斯也懵逼了,追問道:“為什麼?”

卡門說:“我聽說你是頂級大學的經濟係高材生,你們的學校中,有許多人到美國大學進行交流,這些人的地位還要高於華爾街的普通交易員……也許因為這個身份,你知道了很多美國社會尤其是華爾街的弊病。”

“這是你的天賦。”卡門稱讚道。“川端康成並沒有怎麼愛過一個女人,但他卻十分擅長塑造值得愛的女人,然後讓這些女人去死。”

隨即她話鋒一轉:“但是,年輕人,我們這裡談論的是一本書的商業價值,就目前來看,這本書的商業價值難以開發……”

卡門談論起了《美國精神病人》為什麼無法在美國造成影響。

總體而言是這幾個原因:

首先,餘切並非是一個在美國有影響力的國際作家,因此,他的“處女座”難以得到公正的看待。

這種事情在魯迅於日本也發生過,魯迅第一次闖日大大滴失敗……在歐洲引發東方文學熱的沈聰文,也是憑借著一批法國書迷,持續數十年鍥而不舍的吹捧他的小說——才把他的名氣抬起來了。

餘切此書規劃得很完整,探討的東西也較大,顯然他不是想要深耕幾十年攢人品的那種人。

聶華令寫不出有震撼力的英語小說,因此嫁給白人教授,憑借所謂的國際寫作交流來打響自己的名氣,走彎道超車路線。

而餘切卻是想要一力降十會的。

其次,餘切是一個並不被關注的中國人。

無須諱言,在這時候的美國,他們認為自己的山巔之城,是注定的天選之地,其他地區的人都是不如他們的,如果全世界還有什麼地方要比美國本土還要好……那隻能是毗鄰加拿大的阿拉斯加,或者是遠在太平洋的夏威夷。

美國優先論是刻在如今美國人骨子裡麵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中國人寫的批判性質的作品,隻能出口轉內銷,而並不能在美國引起注意。美國人先天對這些有極大的抵觸。

餘切被卡門說得一愣一愣的:難道不是把一本書搬出來,美國人就要跪倒唱征服嗎?

怎麼前置條件如此複雜。

餘切忍不住問:“你認為這部小說很好,但無法產生影響,我能這麼理解嗎?”

卡門重重的點頭。

接著,她討論起了西方世界的拉美文學熱如何發生的:“馬爾克斯,略薩……他們首先書寫了本民族的劇烈疼痛,將那些瘡疤以鮮血淋漓的姿態,挖出來給國際社會看,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然後開始小有名氣……他們開始以一個有良知的國際級作家,出現在主流社會的眼中。”

馬爾克斯在西方世界爆紅之後,他的小說一度在全美前十文學名著中占據四個席位,“他的書像香腸一樣熱賣”,西方人將馬爾克斯捧為拉美文學宗師。

而馬爾克斯很謙遜,他老實的認為,“我並不是其中最為優秀的那個人”。

馬爾克斯說的是老實話,他不能說是最牛逼的。他之所以被認為是最牛逼的,是因為馬爾克斯曾經曆過一次巨大的傳播效應。

前麵提到,馬爾克斯正在被智利政府所通緝,而他被通緝,是因為他寫出了《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

這本小說是在《百年孤獨》之後許多年寫的,當時他還沒有獲得諾獎,像他這種“諾獎級”作家如過江之鯽,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卡在這個地方排隊,直到進入墳墓。

而這本書一寫出來,震驚世界文壇,為他隔年拿到諾獎立下汗馬功勞。

在1951年,馬爾克斯有個兄弟被殺掉了,而後馬爾克斯發揮了自己作為新聞調查記者的天賦,用了足足三十年來調查這一樁事情,慢慢拚湊出當年的真相。

——最終,他把鍋甩到智利的軍政府身上,他認為正是軍政府對人民的長期愚弄,使人們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致使發生了這樣的慘案。

他把小說其名為《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人們像在遊行的日子裡那樣,來到廣場站好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已經有人要殺他……但他最終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喋血當場”。

八十年代,又正好碰到這麼一個事情。智利原先有個民選政府,但這個政府偏左翼,並不和漂亮國合作。於是被漂亮國想辦法推翻了,上台了個聽話的軍政府。

這尼瑪妥妥的開曆史倒車。

漂亮國從此明裡暗裡支持該軍政府,而此政府又無惡不作;一些西方記者把美國支持的證據挖出來了,此事因為過於違反人類起碼的價值觀,而在美國國內造成轟動!

漂亮國的國會為了選票,開始密切關注此事情的內幕,漂亮國的大使去智利派駐幾年後,在國家電視台上公開說“你不會想去那裡,那裡太過黑暗”,隨後記者跟進,報紙和雜誌連篇報道,最終演變為成為國際性大事件。

正在此時,馬爾克斯寫出了《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這小說誤打誤撞成了吹哨人,把智利軍政府的罪惡寫出來了,配合了媒體的輿論需求。小說一經出版,即在西班牙語國家中引起了巨大轟動:阿根廷、西班牙、哥倫比亞、墨西哥、美國的拉美裔社區……等等,兩周內銷售達數百萬冊。

此時,他為了抗議智利軍政府,已經有五年封筆未能寫作(其實有可能去搞情婦去了)。沒想到新寫出來的卻是此等巨作。

馬爾克斯由此從“諾獎級”化身為“諾獎”作者,完成了登頂前的最後一步。

餘切就明白了卡門的意思了:

你要以一個異國嚴肅作家的身份,在美國出大名,要麼你迎合彆人,瘋狂的諷刺本國,混出大名氣。

要麼慢慢攢人品,時間會逐漸使你得到積累。

卡門這番話,甚至讓餘切弄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走出國門的導演和作家,要拚了命的創作傷痕類的作品。雖然是有傷痕可寫,但不至於一輩子隻寫這個吧!

原來是因為,他們在西方世界中的定位就是這個,他隻能做這個角色。一旦他們想要另尋他路,比如寫美國的越戰,寫印第安人如何被剝頭皮……這就要被群體性排斥了。

因為他們既不是自己人,也不是享譽國際的大文豪,他們並不夠格寫這些。

這次咖啡館會談,給了餘切相當大的震撼。

他原先在華人世界順利,而後在文化接近的日本也順利,如今在北美卻吃到了閉門羹。

他自然是絕不可能寫那些小說的,但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餘切冥思苦想,把《美國精神病人》這本書擱置在一旁,開始在腦海裡瘋狂找靈感。總有辦法的,總有其他路可以走。

期間,馬爾克斯仍然邀請餘切去當地的文學沙龍,餘切漸漸都拒絕了。

馬爾克斯覺得納悶:“你應該尋歡作樂,在放縱中尋找靈感。難道你對這裡的混血兒並不滿意?巴西有不少日裔,我請一些人來怎麼樣?略薩有一個女兒……”

“加博,我感到很焦慮。”

“你焦慮什麼?你這麼年輕,我在你這個歲數,隻是個小小記者,而你已經是所在地區的大人物。”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