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對待士燮也絕不能與劉繇、郭貢等人一般處理。
須知劉繇如今還軟禁在郯城,真正入朝的唯有和劉封、劉備交好的郭貢。劉表要不是跑的快,又得了曹操的接納,此時此刻多半也應該在郯城,而不是洛陽。
蒯越擔心劉封有所忽略,故此不遺餘力的提醒,這也贏得了劉封不小的好感。
劉封最喜歡的臣子,可不就是諸葛亮這樣鞠躬儘瘁,死而後已,萬事謹慎小心,不遺餘力的忠臣嗎?
蒯越願意這麼做,劉封自然樂得開心。
“如今士燮何在?交趾局勢如何?”
劉封點頭示意了解後,又繼續詢問道。
那使者趕忙回答道:“蒯將軍以蒯祺文書為使,護送士燮登船北來,同時又以麾下親衛分出,護送士家諸位賢達上任內郡。另外,他還上表,奏拜中護軍魏延為交趾都尉,都交趾諸軍事。另奏請左將軍儘快委任交趾太守,上任坐鎮。”
劉封點點頭:“都可照準,至於交趾太守,就以任廖化出任,令他即可上任。”
處理完交州事務之後,劉封繼續南下。
很快又撞上了南平來使。
這使者亦是來報捷的。
在去年秋末,賀齊再度聯手高順進戰山越大豪。
這一次,賀齊的目標正是會稽南部最大的幾個部落。
為了能夠抓住對方的主力,賀齊玩了一手減灶增兵之計。
明麵上假意聽從交州蒯越的調度,不斷的從前線將高順所部精銳後撤,然後走海運運往交州。可實際上,卻是白天撤軍,晚上借著水路偷偷又潛返回前線。
山越大豪洪明、洪進、苑禦、吳免、華當、吳五、鄒臨等七人盟約,共抗漢軍。
雙方本劍拔弩張,可隨著賀齊、高順減兵增灶之計後,屢屢退讓,引得山越士氣大漲,行事逐漸更加猖獗起來。
洪明、洪進、苑禦、吳免、華當此五將領各率萬餘人在漢興一帶形成重兵集團,威脅南平郡郡治南平。
同時,他們又派出吳五率本部六千人屯大潭防守,又派鄒臨也率本部六千人屯駐大潭南麵的蓋竹,以鉗製威脅建甄新城。
賀齊、高順一改先前強硬策略,反而龜縮至城池之中,僅依托水路聯係,陸地交通幾乎為山越切斷。
賀齊、高順的百般忍讓,換來的是山越諸將的愈發猖狂。
洪明等山越諸將判斷賀齊、高順是真的缺兵少將了,主力顯然被抽調去了交州。
於是,山越諸將碰了次頭,當即決定發動一場戰略進攻,以建甄、南平為核心,想要攻克這兩座城市,並據此來抵抗隨後而來的漢軍反撲。
不得不說,他們的想法並非空中樓閣。
彆說建甄了,就是南平也是山越勢大。
若不是劉封一口氣投入了三四萬人的兵力,漢軍想在建甄、南平站住腳跟,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即便如此,賀齊、高順也是連打了好幾場惡仗,才算是在兩地站住腳跟,但周圍山區之內,依舊是山越的天下,漢軍深入二十裡後,就會變得非常困難起來。
如今漢軍兵弱,山越勢強,漢軍的掌控區域又縮回了城池周圍,甚至連較遠一些,靠近山區的平原地帶都已經出現了山越兵馬的身影。
局勢可謂是惡劣到了極點。
可縱然如此,漢軍依舊沒有增兵的跡象,海運離開的漢軍一去不回,這無疑大大增強了山越諸將的信心。
於是,在兩個月前,最後一次會盟之後,洪明等人掀起了新的大戰。
洪明親帥洪進、苑禦、吳免三人,聚兵馬五萬餘眾出兵建甄,將建甄新城圍的水泄不通,插翅難飛。
又以華當率領本部人馬一萬餘人南下南平,彙合吳五、鄒臨的一萬兩千人,合兵兩萬餘眾,將南平外圍的各處要點悉數占據,切斷了南平和東冶之間的聯係。
隻等建甄一下,主力南下後,一並破城。
平心而論,洪明等山越諸將這一番布置可謂是相當成熟,有圍城的,有阻援的,有掌控外圍的,有負責攻城拔寨的。
七八萬人的大軍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可謂是相當不俗。
隻可惜,他們撞上的是劉封麾下的精銳大軍,指揮這支漢軍的又是山越克星賀齊,以及陷陣大師高順。
賀齊以主力藏於南平城中,以高順率精銳四千人鎮守建甄。
賀齊先是將驕敵之計貫徹到底,同時也加入了疲敵之計。
以高順一部四千人守衛建甄,竟硬生生的在近六萬人的圍攻中堅守了整整十四天。高順的成功堅守,等於是摧鋒於狂瀾,硬生生的將士氣高漲到的山越軍給打蒙了。
沒等山越洪明等諸將反應過來,調整舉措,他又再次發動,以鄭寶的水軍自東冶長驅直入,裡應外合,大破華當所部兩萬餘人,並生俘華當、吳無、鄒臨三人。
隨後不顧四散而逃的山越潰兵,賀齊又親率精銳萬人,並鄭寶水軍精銳四千人,馬不停蹄,舟不靠岸,走水路直抵建甄城外,再次上演裡應外合的戰術,與高順一起聯手,再度大破建甄城外的山越軍,當場俘虜洪明、洪進、苑禦三將,吳免一人僅以身免。
僅僅一夜之間,賀齊、高順、鄭寶三人聯手,大破八萬山越軍。
七大山越豪雄當場被俘六人,逃走的吳免在進入山區之後,看著身邊麵無血色的零星護衛,長歎一聲,掉頭出了山區,向漢軍請降。
至此,整個南平地區隨即平定。
“好!好!好!”
劉封連續三個好字,可謂是道儘了他此刻的心情。
沒想到賀齊、高順、鄭寶三人竟然聯手給他獻上了這麼個大禮,當真是意外之喜。
山越遭受如此重創,必然實力大損。
雖然山越人這八萬人並非都是精兵,其中大部分其實都是青壯,但饒是如此,也極為嚇人了。按照一比五的比例來計算,這八萬青壯可是足足四十萬人部落才能湊的出來的。
這可幾乎占了山越總人口的一成多了。
可以說這一戰不但徹底剿滅了南平地區的山越勢力,更大幅度的重創了南平周圍,包括上饒、浦城、建寧、廣昌、寧都、南城、永安等地的山越勢力。
料想以賀齊、高順等人的戰略眼光和戰術素養,此時應該在謀劃打擊周遭地區的山越部落了。這些部落都遭遇到重創,此時正是惶恐之中,若是能夠撫剿並舉,想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果然,劉封打開賀齊的奏章,上麵除了報捷,以及詳細敘說了一遍戰事過程,隨後來的就是請求赦免洪明等七大山越名將的奏請,顯然賀齊、高順的思路與劉封很是相似。
劉封當即應允,並全權放權,希望賀齊能夠為他取得更大的成果。
自去歲冬日起,至今不過一年有餘,賀齊、高順聯手已經平定了六七十萬山越,占了山越總數的六分之一。
可見賀齊這個山越克星還當真是名不虛傳。
除此以外,劉封還給了賀齊先斬後奏之權,讓他放心大膽進取。
隻要賀齊如曆史上發揮的那般出色,整個南會稽就算是安定下來了。
這不但能夠多出一筆賦稅,更能為劉封聚集起一兩萬人的山越精銳。
這些山越精銳作戰悍不畏死,且擅長弓矢,尤其精擅山地作戰,未來不論是入蜀,還是經略並州、關中之地,都是極為有用的特種兵。
況且這些山越精銳裝備了漢軍軍械後,即便是平地作戰也頗具戰力,雖沒法和摧鋒、挽瀾這等王牌軍相提並論,但實不會遜色於一線軍團。
最重要的是,這些山越士卒死了也不心疼。
當然,來自後世的劉封多少還是沒那麼冷血,對他而言,但凡忠誠勇敢的山越戰士,自然也會一視同仁,同時還會給與這些人加入漢籍的機會。
至於不願意的加入的,他也不會勉強,畢竟隨著同化開始,這些人的後代最終也一樣還是會被融合的。
劉封還不至於對有功之臣下毒手,至少他的良心上有些過不去,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
劉封當即晉賀齊、高順為裨將軍,鄭寶為中郎將,其麾下有功將士具名奏拜,各有拔擢封賞。
此外,劉封還特地給賀齊、高順、鄭寶三人送去了名刀寶甲,賀齊生性喜好奢侈,故而劉封對其多予饋金,高順性格內斂,敏言納行,故而劉封贈其衣食,鄭寶好大喜功,又是後來之人,故此劉封饋其親筆讚詞。
料想三將收到禮物之後,定然會欣喜不已,正可謂是投其所好。
最後,劉封還在書信中與賀齊商量該如何新建縣治。
如今會稽南部已經為賀齊所平定,為了鞏固統治,擴大政府的影響力和統治力,那麼眼下的縣治顯然已經不敷使用了。
因此,必然要在影響力不足的地方建立新的縣治。
原計劃中第二批次,甚至第三批次的縣邑都可以開始預備起來了。
隻要賀齊覺得時機成熟,即可進行增設。所缺人員、物力、糧食等資源,自然可以同劉封提出。
再繼續往南走,剛過了長江,就又接到了捷報。
這捷報還一式三份,分彆來自江北龐統處、丹陽陸遜處、豫章諸葛亮處。
龐統深入大彆山,以梅家父子為說客,招撫並用,說得大小一十三家,共一萬七千餘淮泗蠻族來投,同時大小四戰,打破六家寨子,戰俘一萬一千餘眾。
彆看龐統這戰績似乎不如賀齊、高順甚多,可大彆山裡的荊蠻也遠遠不如山越來的多,更何況龐統麾下也不過四千士卒。
能有這樣的戰績,的確已經相當出色了。
隻是比起另外兩份報捷文書來,龐統就又略遜一籌了。
先一份是丹陽陸遜來的報捷文書。
陸遜半年多前剛剛上任丹陽郡都尉時,就撞上了丹陽豪強山越反叛起事。
這次叛亂集中在黟縣、歙縣兩地。
其中山越頭領歙帥金奇,率萬戶山越民屯守安勒山;另一頭領毛甘率萬戶屯守烏聊山;更有黟帥頭領陳仆、祖山等率兩萬戶屯守林曆山(黟縣南)。
這三座山脈中,尤以林曆山最為凶險,其山四麵懸崖絕壁,高數十丈,山路危狹,僅容一人,叛眾居高臨下,難以仰攻。
陳仆、祖山兩位山越頭領憑險扼守,臨高下石,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陸遜抵達丹陽之後,並沒有著急用兵,而是一邊集結部隊,一邊勘探兩地地形。
陸遜帶著十幾個勇士親赴黟縣、歙縣兩地,不懼危險,親自察看地形。
同時又以金帛引誘當地獵戶老人,詢問各種山間隱蔽緣道。
等到探查清楚之後,先請張英率本部人馬大張旗鼓正麵施壓,而陸遜則帶本部精銳抄襲小道,繞道林曆山後,精選輕捷、勇猛之士卒,乘夜以鐵戈斬山為梯潛爬上山,再用垂布以援下。
士卒兵勇攀援而上,乘其不備偷襲,且四麵俱鳴鼓角,呼號雷動。
陳仆、祖山深夜突聞鼓角喊聲,驚懼慌亂,不知所措,放棄扼守的山道,逃歸山頂大營。
陸遜正麵布置的大軍隨即登上山頂向敵營寨猛攻,一舉殲滅盤踞林曆山中的陳仆、祖山叛眾,當場斬首一千餘級,俘獲青壯兩萬餘,老弱婦孺十餘萬。
歙縣的金奇、毛甘此時已經陷入張英和陸遜的前後包圍之中,又恐懼陳仆、祖山二人的慘敗。心驚肉跳之下,兩人商議之後,決定率部眾降。
陸遜此番大獲全勝,僅僅半年,就平定了整個黟、歙地區,成功的將左將軍幕府的影響力和統治力深入到了整個丹陽南部,須知這裡常年都是山越酋長、渠帥、豪強的天下。
此戰總共斬首僅千餘級,可俘獲卻高達四萬餘戶,二十餘萬之眾,僅僅青壯就有五萬餘人。
陸遜上表報捷,與賀齊、龐統一樣,請求劉封能夠從這些山越青壯中揀選精銳,編練成軍,用以征戰中原。
劉封看的暗自咋舌,心中暗自歎息,龐士元雖足智多謀,所向披靡,也取得了豐厚的戰果。
可同陸遜一比,著實黯然失色了許多。
隨即,劉封又翻看起了第三封報捷文書。
這份文書,自然是來自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