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自上任原豫章故郡以來,所做與陸遜較為相似,先以呂蒙、淩統等人率精銳親衛外出偵探地形,察知豪強。
此時的豫章郡雖然分為三郡,可形勢卻一點兒都不比會南以及丹陽郡來的輕鬆。
在豫章郡東部,現在的鄱陽郡中,有彭材、李玉、王海等起兵作賊叛亂,襲擾地方,威逼縣城,以及聚眾兩萬餘人。
同時,豫章郡中部,又有山越宗帥尤突舉眾四萬餘人梅嶺一帶,並積極聯合鄱陽湖流域的彭虎等豪強舉作亂。
而在豫章郡的南部,也即是如今新建的贛郡一帶,山越大豪潘臨豫章不服王化,舉兵抗拒漢軍,驅趕漢民以及朝廷官吏。
再加上豫章東部(今上饒一帶),豪強僮芝興兵作亂,如今更自立為廬陵太守,盤踞在當地為非作歹,橫征暴斂。
至於豫章大姓(如南昌塗氏、宜春諶氏)間的私兵衝突,驅逐官吏,那更是數不勝數。
在這種情況之下,諸葛亮進行了分而化之的策略,因病施藥。
他先是將兵力聚集到豫章郡治南昌城中,用以震懾當地大姓。
隨後,諸葛亮選擇了南昌本地聲名最為狼藉的塗氏為目標,發檄文聲討其罪,令其出降。
在遭到拒絕之後,即出兵鎮壓。
呂蒙、淩統等人率領傅彤、霍篤、霍峻等精兵強將,僅僅隻用了半個多時辰,就攻破了塗氏位於南昌城外的塢堡,陣斬一百餘級,生俘一千一百餘青壯。
牽塗氏之族長於南昌城門,獻俘諸葛。
這一舉措,大大震驚了當地各大士族豪強,漢軍強大的戰力和悍不畏死的作風,直接震懾的南昌諸多士族豪強一時失聲。
隨後,諸葛亮又在豫章郡守的配合之下,撫誘並舉,征召南昌劉氏、宜春諶氏等豪強子弟為官,從而成功的安撫住了當地大姓豪族,並從他們手中奪回了部分的治權,同時也將各大豪族的私兵聚集了起來,建成了為數四千餘人的郡、縣兵。
緊接著,諸葛亮飛書江陵,向當地的水軍中郎將蔣欽求援,得其援助一千水軍精銳並戰艦兩百餘艘。
再以這支水軍精銳為核心,輔以豫章本地豪強的水軍一千餘人,由呂蒙親率本部精銳千人,以三千人之軍,夜襲彭虎所部水寨,一戰功成,陣斬七百餘級,溺死千餘,俘獲一萬餘戶,四萬餘人。
彭虎為呂蒙重傷所擒,餘部望風而降。
同時,淩統則率傅彤、霍峻,領本部精銳兩千人,並豫章郡兵兩千人,合兵四千,與尤突正麵決戰,大敗之,陣斬兩千餘級。
隨後,又進戰突襲尤突據點,再破之,霍峻陣斬尤突麾下悍將尤牙,傅彤砍斷尤字大旗,並生擒尤突。
餘眾潰散之後,陸續請降,皆照準。
經此兩戰,豫章中部不服王化的山越、漢族豪強一掃而空,生獲青壯百姓四萬餘人,老弱婦孺七萬。
諸葛亮隨即下令,從中揀選精銳萬餘人,建水軍兩千人。
豪強僮芝見漢軍主力西走,鄱陽空虛,以為有可乘之機,故此率麾下精銳六千餘人出山,企圖偷襲鄱陽。
結果在鄱陽城外,為霍篤所率本部一千精銳所敗,倉皇逃走。
此戰,霍篤陣斬四百餘級,俘虜兩千餘人,僮芝可謂是精銳儘喪,再不複先前之勢。
隨後,諸葛亮休養生息,安撫地方,鼓勵桑農,並積極招撫地方豪族,不再用兵。
周圍叛軍豪強,山越頭領都為諸葛用兵所駭,氣勢大為之沮,叛軍勢力變得低調了起來。
秋收之後,山越叛軍本以為諸葛亮會動兵,卻遲遲不見漢軍動作,眼見天氣漸冷,大雪即將封山,不由長鬆了一口氣,以為諸葛亮今年不會再戰,大為鬆懈了起來。
可諸葛亮卻在入冬之後,悄然出兵。
以水軍為依托,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沿鄱水,自鄱陽出發,兵力六千人,兵鋒直指昌平。這裡也就是後世的景德鎮,周圍皆是山地,漢民、山越混居。
其中彭材、李玉、王海就在此處叛亂,威脅鄱陽。
先前僮芝進攻鄱陽時,他們也想要呼應,隻是因為僮芝誤以為鄱陽空虛,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這才拒絕了彭材等人的合兵之議。
彭材等人在昌平周圍聚攏了兩三萬人,其中既有漢民,也有山越民,就連彭材等人,也俱是混血血統。
僮芝在鄱陽城外慘敗之後,彭材等人擔心漢軍進攻,一直擔驚受怕。
結果直到入冬之後都沒見漢軍動作,自然從上到下就鬆懈了下來。
等到發現漢軍突襲的時候,漢軍都已經出現在了營寨外了。
倉促迎戰,僅僅隻是抵抗了一個時辰後就宣告營門失守,彭材為呂蒙所斬,李玉為霍峻所斬,王海見機得快,請降成功,留得了一條性命。
呂蒙此戰斬首四百八十餘級,俘虜兩萬餘眾,其中半數都是青壯。
而另外一路則以淩統為主將,沿餘水進軍上饒地區,目標正是先前在鄱陽城外慘敗的僮芝。
大敗而歸的僮芝回到上饒地區後,聲望大減,麾下諸多山越小部族有些蠢蠢欲動起來。
好在漢軍沒有乘勝追擊,給了僮芝鎮壓不服,清理內亂的機會。
看著入冬之後漢軍都沒動靜,僮芝也是長鬆了一口氣,放鬆了下來。
就在僮芝想著明年重新舉兵,再戰鄱陽,報仇雪恨的時候,淩統所率的漢軍已經到了他眼皮子底下。
等到漢軍發起攻勢時,僮芝仍然不信。
直到淩統帶著親衛鐵甲士衝到他麵前時,僮芝驚駭之下,竟跪地請降。
僮芝一投降,山越軍的士氣徹底崩潰,士卒非降即逃。
外麵大雪封山,山越人普遍沒有漢軍的越冬準備,這時候即便逃出去了,也是毫無生路。
漢軍能夠如此行動,完全是因為諸葛亮為漢軍準備好了極為充足的後勤補給,以及超額的運輸力,漢軍一路行軍,每到宿營,即是普通士卒都能享受到熱水泡腳的待遇。
正是因為如此,漢軍才能在冬日行軍作戰,而沒有造成大量的傷病減員。
漢軍的大獲全勝,早就在諸葛亮完美的後勤補給上注定了。
這正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也。
因此,接下來的幾天裡,山越人又紛紛從大山中走出,向漢軍請降。
很快,漢軍大勝,生擒僮芝的消息傳了出去,不僅僅是僮芝城寨中的士卒重新跑回來投降。就連整個上饒地區,原本依附於僮芝的漢民豪強、山越部落們也紛紛請降。
七八天的時間內,淩統所部竟收得山越部眾三萬餘戶,近二十萬人,整個上饒地區為之一平。
諸葛亮在收到捷報之後,先後派人安撫眾人,並計劃在開年之後,將他們移往平原,編戶齊民,並派出官吏指導山越百姓耕作桑農。
一時之間,原豫章境內竟為之一清,各地叛軍亂匪,山越豪強悉數為漢軍清剿,隻剩下了最南麵,如今新建贛郡之內的山越大豪潘臨所部。
這並非是因為潘臨太強,而是因為其地處偏遠,又是群山環繞,暫時不易進軍罷了。
如今豫章郡內群豪降服,亂軍儘除,隻剩下潘臨一部,也就顯得格外顯眼了。
可以想見的是,今年開春之後,漢軍肯定會集結主力南下。
到那時候,潘臨要麵臨的很可能是上萬人的漢軍主力精銳。
此時的諸葛亮、呂蒙、淩統等人還不知道南麵賀齊、高順、鄭寶的大勝。
這樣一來,潘臨這數萬人已經陷入了漢軍東、北四五萬大軍的包圍之中。如果再考慮到南海郡和桂陽郡的漢軍,那當真就是四麵合圍,十麵埋伏的死局了。
可見,潘臨雖然暫時還在苟延殘喘,也已經是疥蘚之患,無足輕重了。
若是潘臨知機,趁早投降,那還不失保全闔家老小的機會。
若真是要頑抗到底,那真就是給劉封麾下的諸將們提供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了。
會稽南部的局勢,那是曆史上原有的格局,當地的這些山越、漢民豪強也都是在這個時候舉兵造反的。
這些人並不會因為來的不是孫策,而是劉封就不造反了。甚至因為劉封對漢化、製度化推行力度更大而造反的更為積極。
本質的矛盾是劉封推行改土歸流的措施與當地漢民豪強、山越大酋想要維持統治的目標是截然相反,互相衝突的。
但豫章郡、丹陽郡這一波造反卻是大大出乎了劉封的意料。
雖然這個本質矛盾依舊在,可劉封為了進攻荊州,抽空了揚州本地的精銳武力,境內大部分地區純粹是靠本地的士族豪強以及有限的縣兵、郡兵在維持。
因此,劉封對豫章、丹陽郡的士族豪強,乃至於山越大酋都稍稍放鬆了一些,再加上先前周瑜、賈逵等部也進行過清剿行動。
本以為這些措施是能夠維持到荊州戰事結束的。
可劉封還是高估了這些士族豪強,山越大酋的智商,也低估了他們的貪婪和野心。
這些人是一點兒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甚至還想要趁機擴大自己的權柄。
陸遜、諸葛亮所平定的這些叛亂,原本的曆史上也曾經有過,但發生的時間卻絕不是現在。
可現在卻是一股腦兒的爆發出來,雖然有著不少好鄰居的暗中挑撥,但更大的原因必然是因為這些人對改土歸流的怨恨、厭惡和反抗。
這些人抱團式的反叛,就是想要趁著揚州軍主力西征的機會,掀翻劉封在當地的統治,然後以此來和劉封談判,討要好處,乃至於是自治的幻想。
劉封將諸葛亮、陸遜、龐統三人分派各地,既是希望用他們之才乾平定叛亂,鎮撫地方。同時也是希望他們能夠通過這些考驗,獲取功勳,積攢資本。
現在看來,三人做的都要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好。
其中最為出彩的是諸葛亮和陸遜。
其實這個結果也很符合事實,畢竟這兩位可都是武廟級彆的軍事家。
倒是龐統的表現也很亮眼,完全對得起劉封對他的培養和信任。
想必經此一役,日後越級拔擢這三人,應該也沒有多少人會不服了。
諸葛亮的奏報上與賀齊、陸遜一樣,除了彙報事情經過和戰果外,還談到了增建縣邑的事情,
就以豫章為例,上饒、昌平等地依舊地廣人稀,完全可以再拆分幾個新的縣邑出來。
曆史上上饒地區這裡也有貴溪、弋陽、玉山等縣分屬,可見僅僅以上饒一縣管轄,的確還是太過鬆散了。
對於諸葛亮、賀齊、陸遜等人的所請,劉封是極為讚同的,但他並沒有立刻決斷,而是將權力下放給了諸葛亮等人,允許他們先行勘探,有了結果之後,上報幕府裁決。
賀齊、諸葛亮、陸遜、龐統四人的捷報,大大減輕了劉封以及整個揚州州府、左將軍幕府的壓力。
同時,他們的大勝,以及對地方勢力的清剿,無疑也會大幅度的增強揚州州府、左將軍幕府對地方實權的掌控。
這些掌控可不是毫無意義的,這些掌控就意味著更多的錢糧,更多的人力,更多的物資。
肉眼可見的是,今年揚州的賦稅一定會上升一個台階,僅以劉封自己保守估計,錢糧方麵恐怕最少也能上漲整整一成。
更彆說這些人大勝,還斬獲了為數驚人的錢財、糧食、珍寶了。
光是賀齊所部,就封存了數十萬石糧食,這些糧食原本都是洪明等人的軍糧,如今悉數落入了賀齊之手。
同樣,諸葛亮在豫章的行動也是一般。
打完之後才發現,除去消耗外,竟然還血賺了許多,光是糧食又淨收入了數十萬石,這還不算其他的皮毛、木材、財帛等等物資。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因為地方勢力對地方權柄、賦稅的竊取。
這些原本是國家的賦稅,結果全部流入到私人的腰包,甚至成為了他們豢養私兵,對抗國家,保存自身非法權力的資本。
如今對抗失敗,這些物資自然也會重新為國家所掌控了。
不過這種橫財也隻能發一次,畢竟如此數量的糧食、錢財、各類物資,也是這些地頭蛇們辛辛苦苦幾十年,甚至是幾代人積攢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