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地混亂不堪,征伐不斷。
其根本原因。
就在於緬王莽應龍,一生征戰不斷。
他的確從形式上,統一了緬族,征戰了四方,就連強大的暹羅國,都不是敵手。
但毫無疑問的是。
緬地內部,也是混亂不堪的。
特彆在緬地的北部。
“北方土司孟家降而複叛,故此我父帶兵前去征討,不曾與大慶的天兵接觸。”
莽應裡叩拜在地,回答道。
秦風眉頭輕輕皺起。
沒想到。
竟還有如此漏網之魚。
“孟家土司,當屬我大慶之地,何時是你緬人的臣屬了?”
秦風目光幽冷。
大慶在南洋之地。
所控的版圖極大。
隻不過大多都是以宣撫司,宣慰司的名義。
但在名義上。
也是屬於大慶的地盤。
大慶南部的諸多土司,便是如此,大多都是由慶皇冊封的,地方上由當地土司自行治理。
至於最高的,則是宣慰司的官員們。
也是用這種方式,一直治理著與這些小國接壤之地。
然而……
從這莽應裡的口中。
那些本該臣屬於大慶的土司們。
竟然臣服於了緬王莽應龍?還降而複叛,這是何等的可笑?
此時。
彆說秦風了。
就連慶皇都坐不住了。
南洋之地的事兒,慶皇本不想多管,覺得交給老六即可,未來老大跟老六一起治理就行了。
可如今,這些南洋附屬之國,竟然在侵占大慶之土。
最可怕的。
是他這位大慶皇帝,竟然還不知曉?
百官都是死的嗎?
乾什麼吃的?
“瀾滄王呢?”
慶皇沒忍住,終於開口。
在緬地與暹羅之間,有一瀾滄國,為大慶朝廷親自冊封,臨近大慶邊境,待大慶如父,素來恭敬。
慶皇對那個瀾滄王,還是有些印象的。
當年開朝之時,瀾滄王率先派遣使者朝貢,十分恭敬,讓慶皇印象還是蠻深的。
隻是慶皇開口後,四下卻是一片安靜。
無人敢出聲?
慶皇眉頭輕皺。
“瀾滄王呢?”
慶皇的聲音忍不住加重了幾分。
這時,暹羅國王忍不住叩拜在地。
“回陛下,瀾滄國已被莽應龍所滅,如今陛下冊封給瀾滄王的印綬,應當也在莽應龍的手中。”
慶皇聲音赫然變冷。
“何時滅的?”
“四年前。”
慶皇向側麵看去,立即有大學士冒汗走出。
“回陛下,這些年瀾滄國朝貢一切如常,朝廷的注意力都在北方,不知南洋之事,也屬於正常。”
慶皇冷哼一聲。
唯有慶皇最為清楚。
以往南洋番邦等諸多朝貢事務。
都是李相李山長在處理。
在慶皇對朝廷上下官員進行清理之後。
大慶上下治理的更加順暢了。
可對這些番邦的掌控力,毫無疑問的變弱了。
也就如今,趁著這次大壽,萬國來朝的機會,慶皇準備重新鞏固大慶在附屬國的統治地位。
也得虧老六的兵,將南洋諸王都抓了過來,才讓慶皇知曉了如此多的南洋內幕。
“瀾滄王為朕親自冊封,那莽應龍卻敢不尊朕的號令,私動乾戈,這是將朕完全不放眼裡嗎?”
固然北胡已滅。
可隔著南洋終究太遠。
南洋諸國內,無論怎麼打,慶皇都不在意。
但讓慶皇憤怒的是。
大慶南麵,冊封的諸多土司,目的就是為了鞏固大慶疆域,以免出亂。
卻不曾想。
就連他親自冊封的土司,都被迫降了緬王莽應龍,成為了兩麵三刀之臣。
北方那些,一麵交好大慶,一麵交好北胡的人,慶皇還是能理解的。
大慶得罪不起,北胡也得罪不起,在夾縫中生存,如此之臣,倒也能網開一麵,放過了。
可南方那群土司。
竟去降了區區一緬王。
還自稱為白象王!
以此蒙蔽朝廷,這是欺君大罪!
慶皇相當憤怒。
他不怕南方出戰事,就怕如同瞎子聾子一樣,最南麵出了什麼事兒,他都不知道!
那與被臣子給架空了,又有什麼區彆?
“遼王。”
“兒臣在。”
“朕要那個莽應龍親自來京請罪,給朕一個交代。”
慶皇懶得搭理下方的南洋諸王,直接對秦風下令。
也代表著。
麵對南洋諸國的諸多事務。
皆由秦風暫理!
隻因為遼人的海軍,可以輕易抵達南洋諸國的近海,騎兵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南洋諸國內橫掃。
而大慶南方的兵馬,麵對那些多山林之地地方,並不好打仗。
當年始皇帝南征百越,百越靠著山林,都讓一統六國的秦軍吃了大虧!
南洋諸國內,最為難征。
好在。
秦風的戰無不勝,給了慶皇足夠的信心。
唯有靠著秦風,才能完全震懾住這群南洋諸國的蠻夷!
而且。
秦風足夠的年輕,身體很好,比秦標好了很多很多,京都的醫者們都說遼王有長壽之相!
隻要秦風還在。
至少可以震懾南洋諸國一甲子!
若老六能活得更久,那麼整個南洋,怕都會徹底化為大慶的州府,納入到大慶的統治之下!
如此。
倒也算是另外一種開疆拓土,遠比招撫強。
最為關鍵的。
是秦風不惜名,可以保證在占領那片土地的同時,解決掉多餘的那些土著。
以確保那些地方,都會成為慶人可以耕種生存的土地。
即便未來那些地方再度叛逃、割據。
上麵生活的人,也將都是慶人!
這。
反而是慶皇最為看重的地方。
反觀若是朝廷臣子去治理,欺瞞不欺瞞不說,那些臣子總會惜名,不會將事情做得太過。
既如此。
還不如讓秦風,放開手腳,徹徹底底的治理個幾十年。
也將南洋諸國的一些臭毛病,全都給改掉!
“兒臣遵旨。”
秦風自知曉慶皇的意思。
也沒想到。
南洋,那片屬於大慶後花園,往往從南洋吸收無數糧食的地方。
慶皇竟然會用自己,去進行震懾與威懾,並且用最高的統治權力。
但毫無疑問的是。
南洋人口眾多,遼地所需礦產,都能從南洋獲得。
就比如暹羅國內,就存在著大量的錫礦,相當有用。
“兒臣定當將那莽應龍,請到京都來,給父皇當麵請罪。”
秦風瞥了莽應裡一眼。
“就是死的活的,兒臣難以保證。”
慶皇笑了一聲,淡淡吐出兩字。
“無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