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那些年在香江的口碑還在蔓延。
如果說剛開始大家看,隻是覺得那些年點中了大家的淚點,讓大家回憶起了從前。
那麼。
在接下來。
一眾看過了那些年的影迷,他們終於行動了起來。
“阿雅,還記得我是誰嗎?”
“肖俊,是你嗎?”
“你怎麼知道是我?”
“猜的。”
“這些年,還好吧。”
“還好,你呢?”
“我啊,也差不多。不過幾十年過去了,有的時候想起當年的事,感覺蠻好笑的。”
“是啊,我也時常會想起讀書那段歲月,你坐在我後麵不是嗎?”
“對,我時常拉你的馬尾巴。”
“嗬嗬,現在沒有馬尾了。”
“沒事,我一直記得就是了。對了……”
“怎麼了?”
“其實一直想跟你說一句,我喜歡你。”
“其實我知道。”
“你知道?”
“是啊。”
“那你怎麼不跟我說。”
“是你不跟我開口,我怎麼對你說。”
“現在還來得及嗎?”
“都是兩個孩子的媽了。不過,很高興,幾十年之後,終於聽到你這句。雖然我知道不可能了,但還是很高興。”
“我也很高興,終於說出這句話,我也釋然了。”
……
現實不是童話。
並不是幾十年之後的表白,他就能夠成功。
幾十年過去,什麼都變得不一樣。
這樣的表白,大都是不成功的。
但是。
哪怕不成功。
那些埋藏無數人心中的話,他們卻徹底憋不住了。
他們開始瘋狂的尋找起以前心動的對像。
有的找到了。
有的不知道去哪。
但哪怕不知道。
一眾網友也是用儘了一係列的辦法,從同學的同學那裡,要到了當年那位女孩的聯係方式。
他們大聲的,向女孩說出高中那時想說的話。
當然。
也有一些比較遺憾的。
幾十年過去。
他們想找曾經的那位女孩,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於是。
在香江的互聯網平台上,你會看到:
“阿欣,我喜歡你,你在哪裡?”
“鄭子紋,我喜歡你,你能看到嗎?”
“紅紅,如果當初我說出我喜歡你,我們會在一起嗎?”
“王雪,我是謝明輝,還記得我嗎,我的電話……”
“張平,其實一直記得你,你記得我嗎。如果有緣,我想,我們還會見麵的。”
“……”
不知道什麼時候。
這麵留言板,成為了萬千香江網友表白地。
甚至。
誰也沒有想到。
在這樣看起來並不真實,隻是人們寄托願望的一個網絡虛擬平台。
在萬萬千茫茫人海當中。
還真有那麼幾對,聯係上了彼此。
雖然這個時候已經過去了不知道多少年。
可是兩人當年的那份情義,卻沒有散去。
不但沒有散去。
反而。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對於雙方的思念卻更為的濃厚。
有人貼出了他們在一起的照片。
有人甚至曬出了結婚證。
有人。
他們可能並不想做這一些。
那麼。
他們便將無儘的思念,放到了那一部《那些年》當中。
1000萬。
《那些年》在香江強勢登頂。
同時。
1000萬的票房,也創造出了內地在香江最高票房記錄。
這還隻是3天時間。
也就是說。
那些年……仍有著無限的潛力。
……
“陳導,那些年在香江破1000萬了。”
“陳導,您真是太恐怖了,那些年破1000萬票房,登頂內地在香江票房第一。”
“陳導……”
這個時候。
哪怕是之前不怎麼關注香江票房的朋友,此時,也將把注意力放到了香江市場。
香江市場雖小。
1000萬票房也不算什麼。
但他卻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娛樂圈的方向。
而就在這一天開始。
幾乎每天開拍的第一句,劇組一眾演員都是一句:“陳導,昨天那些年票房又刷新了記錄。”
“呃,現在多少了?”
“您沒看?”
“沒。”
“您真是沉得住氣。”
“我就是沉不住氣,才不看的。”
陳誠不是聖人。
他哪會不在乎呢。
這部片子可以說是自己真正的第一次獨立導演之作。
誰不想他有一個好票房。
誰不想他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力。
可陳誠還是忍著。
他怕每天關注,影響他拍戲。
“那我告訴你吧。”
“彆告訴我,等下架之後,再告訴我吧。”
說真的。
陳誠現在是即期待,又有一些不敢看。
有一些像當年高考一樣。
無比期待的想看自己的高考成績。
可真到了那時,又無比的忐忑。
他怕考得不好。
又怕發揮失常。
總之。
一係列的情緒都有。
“好吧,陳導,我們幫你默默關注吧。”
眾人都是圈內的。
也明白陳誠是什麼心情。
彆說是身為導演的他了。
哪怕就是演員。
當自己主演的片子出來之時,還不是這樣無比的激動。
隻不過。
他們克製不住自己情緒,幾乎過個一段時間,都想去刷新下罷了。
“2000萬了。”
“不,2300萬了。”
“不,2400萬。”
2400萬這樣的成績看起來也很小。
可是。
如果放在前幾年。
說不定這是香江票房冠軍。
哪怕就是放到08年,也都可以排到前3的存在。
至於在《那些年》前麵的。
第二名是畫皮,在香江的票房是2500萬。
值得說一下。
畫皮的監製,也是陳誠。
第一名,則是星爺的長江七號。
目前這部劇在內地還沒上映,香江則是提前上映,票房達到了5100萬。
但很快。
兩個星期之後。
那些年的票房已經破了5200萬。
……
“陳誠,明天開始,給你放一個星期假。”
劇組。
韓三坪突然對陳誠說道。
“啊,放假?”
“對。”
“放啥假?”
“難道你不想放假?”
“我是想,但……進度還沒拍完呢。”
“我知道,不過,你可以先休息幾天。”
“為什麼?”
“嗬嗬,你小子難道不知道那些年票房是多少了?”
“多少?”
“真不知道啊。”
陳誠點頭:“其實我很想看,但每次想看的時候,我都關掉了網頁。”
“好吧,那我告訴你。那些年現在票房達到了5200萬,並破了星爺《長江七號》在今年創出來的記錄,問鼎冠軍。”
韓三坪的話讓陳誠一愣。
雖然早就有期待。
可當真實的數據出來時,陳誠仍是有一些全身發抖。
這樣的一個數據,對於內地來說,絕對是前無古人。
至於後是否有來者。
陳誠不知道。
但以陳誠後世的眼光來看,至少在2024年之前,這個記錄內地還是沒有人打破的。
“另外,我再告訴你的是,那些年……還有一個星期的上映時間。”
看著陳誠。
韓三坪這會兒比之陳誠還要來得激動。
一方麵激動的是。
那些年,他們中影也投了。
但這不是最為讓韓三坪激動的。
雖然中影投了,但香江的票房稱死也就這。
他們分不到多少錢。
哪怕能分一大筆,韓三坪激動的也不是錢。
韓三坪激動的是,這樣的票房記錄,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這也更進一步證明了,內地電影已然崛起。
這個崛起不隻是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更證明的是內地電影質量的崛起。
韓三坪都已經想好了。
在今年末的述職大會上,他得狠狠的誇一誇《那些年》。
誇《那些年》不是真的誇。
這是韓三坪傲驕。
誇《那些年》,等於是在誇他自己。
“所以,現在知道《那些年》的票房,你還有興趣拍片子嗎?”
韓三坪拍著陳誠的肩膀:“加油,還有一個星期,我想看一看,那些年最終的潛力。”
……
“誠哥,下個星期您要不要去一趟香江。”
張偉激動的向陳誠說道。
這些天裡。
他可是激動的不行。
對於他來說。
《那些年》在香江5000多萬票房,第一受益的就是他飾演的男主角。
雖然粉絲不是內地的。
但沒關係。
內地香江都是一家。
在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的今天。
香江那邊的轟動,早就傳回到了內地。
“不用了。”
陳誠搖頭:“現在《那些年》在香江已經很火了,我再去也沒多大作用,還不如你去。”
陳誠笑道。
導演誰認識啊。
對於粉絲來說,男主角才是他們最愛。
不。
男主角未必是粉絲們的最愛。
最愛的是飾演沈佳宜的吳青青。
不過吳青青與陳誠一根筋,她就呆在北電不出來。
哪怕很多人說,你在香江火了。
但吳青青就是不管。
陳誠倒是給吳青青發了一條信息。
得知。
吳青青在碼字。
一問碼的是什麼。
得。
就是之前陳誠向她傳授的**經驗。
據說。
吳青青目前在一個網絡平台裡麵寫了一本**文,小小的火了一把。
她的編輯跟她說。
現在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拚,叫她每天更新1萬字。
陳誠聽後也是咂舌。
暗歎那個編輯真會洗腦。
不過也沒事。
不去就不去。
《那些年》在香江可以說是徹底火了。
至於能到什麼地步。
能否真正的創出香江票房記錄。
那就看命了。
……
時間過得很快。
轉眼,那些年最後一周上映周期來到。
相對於前三周。
第四周,《那些年》的票房已經逐漸的進入頹勢。
但第四周的第一天,《那些年》仍然收到了200萬的票房。
目前那些年在香江的總票房,已經達到了5400萬。
“最後一周的第一天竟然還有200萬票房。”
“還剩下6天,那豈不是意味著,那些年要打破星爺04年保持以來的香江電影票房記錄?”
“我不知道,或許不能夠吧。”
這會兒不隻是陳誠。
無數的人,都盯著香江票房。
在這裡麵。
有香江本土的。
也有內地的。
包括寶島的。
甚至包括東南亞其他地區的。
香江雖小,但當年香江電影的輻射範圍那可是整個亞洲,甚至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哪怕現在衰退了,仍然代表著一定的方向。
“5600萬。”
第四周的第二天。
“5800萬。”
第四周的第三天。
“6000萬。”
第四周的第四天。
“星爺功夫多少來著?”
“6120萬。”
“我……”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知道。
破記錄,不在今天,就在明天。
“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
香江一些有眼見的經紀人,說道。
最先反應過來的自然是與陳誠交好的英皇。
他們派出了謝挺鋒。
謝挺鋒與《那些年》沒有關係。
不過。
謝挺鋒卻與《那些年》的導演有過接觸。
麵對著媒體采訪,謝挺鋒說道:“其實早就認識陳導。十月圍城片子裡,陳導就是聯合導演。在那兩個月的劇組拍戲當中,陳導教了我許多演戲技巧,甚至還教了我功夫。”
接著是雙胞胎裡麵的蔡卓研:“和陳導有一麵之緣,大灌藍劇組,陳導就來了探班,我還和陳導握了手。”
還有任達樺:“和挺鋒一樣,和陳導認識是在十月圍城。我以為,要破記錄的話,可能會是這一部十月圍城。但沒想到,那些年……橫空出世。”
在媒體這一邊說的最為詳細的,還要是劉德樺:“大家好,我是樺仔。《那些年》剛剛看完,看得眼淚都流了出來。我記得當年發了一首歌,叫做十七歲。雖然不一樣,那個時候我想拍戲唱歌,而那些年講的是青春校園。但不管如何,這都是我們一段美好的回憶。”
“與陳導認識是在《三國誌之見龍卸甲》,嗬嗬,這部片子票房並不高。那時對於陳導還不是特彆熟,之後的投名狀,我才真正的佩服起陳導。在片場,陳導不僅處理了大量的拍攝日常,更為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當時我和聯傑拍戲,大家都知道,聯傑氣場很強,我飾演的趙二虎是二哥,氣場並不如大哥龐青雲。但陳導卻跟我講了一晚上的戲,後麵的戲份,大家也看到了,我飾演的趙二虎被鐵鏈鎖住那一段戲,就是我領悟之後表演出來的。”
也不隻是英皇。
還有其他一係列香江經紀公司,以及演員。
如甄仔丹。
對著媒體,他就說:“什麼陳導,我和誠哥很熟的。”
“咦,不是傳聞,你和陳導打過架嗎?”
“切磋,知道什麼是切磋嗎?我拍的本來就是武戲,和導演切磋一下不是很正常嘛。”
“是嗎?”
“難道不是。偷偷的告訴你,誠哥監製的另一部作品《葉問》,我是主演。大家可以不相信我,但一定要相信誠哥。”
這種蹭熱度,又能狠狠的宣傳自己一把,一眾演員深得其道。
……
“小師弟,您現在倒好,韓總都給你放假。”
劇組。
陳凱哥帶著張國粒……幾位重量級的演員來到了陳誠辦公室。
陳誠坐在電腦前,刷新了一下票房數據。
然後給兩位大佬倒水。
“國粒老師,大師兄……你們今天沒戲啊。”
“是沒戲。”
陳凱哥笑道:“我就是來看看你。”
“我有什麼好看的,你們看,我現在啥也不想乾,就隻坐在電腦前。”
“哈哈哈……我也來刷一下。”
陳凱哥很興奮。
拿過鼠標:“諾,你看,6050萬了。”
“還有50萬。”
兩人也是無比的激動。
他們知道。
見證曆史的時刻即將來到。
“我也來刷新一下。”
張國粒也是刷新了一下:“6058萬。唉,怎麼漲得這麼少。”
張國粒一拍大腿。
好像這部劇是他拍的一樣。
當然。
陳誠也理解兩人的心情。
那些年雖然與他們沒關係。
但這個時候。
那些年這部劇,已經有一些代表了內地電影的形象。
一但那些年打破記錄,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風向標。
隻要是國人,都會無比的激動。
更加不用說,還是圈子裡的從業人員。
“已經不錯了。”
陳凱哥說道:“陳誠,你退出,我來刷一下。”
陳凱哥將陳誠趕到一邊,又是刷了一下。
這次是6065萬。
正要繼續刷時。
陳誠的電話突然響起。
一看來電。
竟然是張藝某。
“張導。”
陳誠向張藝某打著招呼。
“陳誠,那些年票房多少了?”
“剛才凱哥師兄刷了一下,是6065萬。”
“哦,快了,還有幾十萬就破記錄,叫凱哥再刷一下。”
陳誠一愣:“張導,你不是可以用電腦查嗎?”
“我也想查,可沒條件啊。跟你說,這個電話也是奧組委的,我的私人電話都被收起來了。”
“這麼嚴格。”
“那可不,早知道讓你陪我了。”
“彆彆彆,張導,這是坐牢啊,我呆不住。”
“哈哈哈,對,就像坐牢。你放免提……”
陳誠點開免提。
張藝某說道:“凱哥,刷新了沒。”
“刷了,刷了。”
“多少了?”
“6080萬。”
陳凱哥報出了數字:“我說老某子,你在搞奧運開幕式還這麼關心票房啊,又不是你拍的,你刷新啥啊刷新。”
張藝某也不惱:“凱哥,好像是你拍的一樣。”
“那不一樣,陳誠是我師弟。”
“我難道不是北電的嗎?”
“呃……”
陳凱哥有一些糾結。
差點忘了張藝某也是北電的。
……
同樣關注著票房的,還有一係列香江迷。
這些喜歡那些年的朋友,他們與陳誠一樣。
幾乎一有空,他們也是刷新著票房。
隻是到底離破記錄還有幾十萬,倒還要等一會。
但這時。
已經有等不及的粉絲。
他卻大聲一吼:“媽蛋,等不及了,老板,我要包場。”
“啊?”
“聽不懂人話嗎?我說要要包場,你們電影院今天所有場次,我全包了。”
……
“快點刷新啊,我隻有幾分鐘通話時間了。”
張藝某繼續在電話裡摧了起來。
陳凱哥一樂:“幾分鐘,那你掛電話吧。估計,破記錄還得1個小時呢。”
“不行,你再給我刷下。”
“好吧。”
拿張藝某沒辦法,陳凱哥再次刷新了一下。
戲劇性的是。
原本離破記錄還有幾十萬。
可現在。
陳凱哥這一刷新。
那些年票房數字,卻是瞬間飆到了6130萬。
漫天的喜報發出。
星爺的《功夫》在2004年創出的票房是6127萬。
那些年,票房6130萬。
這也代表著。
那些年……打破了04年星爺《功夫》保持的票房記錄,問鼎香江第1
或者。
換一個說法。
那些年,打破的是,至香江電影誕生以來的100多年票房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