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相府統轄的五萬精銳之中,振威將軍袁綝統轄五千士卒駐守於巴西郡,扼守著漢中南下蜀中的米倉道。
此番出兵,諸葛亮又在白水留下五千精銳駐守。
如此一來,諸葛亮此番北伐出動的軍隊,就是實打實的四萬士卒。雖說比兩年半前北伐的軍隊少了一半,但論及精銳程度和戰力,卻是比兩年半之前上了一個台階。
而此番進兵的軍略,諸葛亮與楊儀、蔣琬、費禕、魏延、吳懿、吳班等人,在數日之間反複研判,最終還是在遝中和武都之間選擇了武都。
原因有三。
其一,遝中離白水屬實偏遠,又遠離漢、魏交戰的主戰場,田土不豐,且無百姓,取之難以自肥。
就算取了遝中,這等遠離白水之地,若不在此留下萬人左右的兵力,是絕難守住的。當下大漢可用之兵一共八萬,白水相府總共典兵五萬,哪裡還有多餘兵力留在此處?
其二,此番孫權主動進兵襄樊,動用了七萬大軍,實屬難得。按照漢、吳曆來的同盟關係,無論是從建安末年開始算,或是從吳國四年前攻淮南而言,漢、吳並無一次同時協調成功的。
此番機會難得,若隻用來攻一處邊角之地的遝中,屬實有些過於浪費了。
其三,上到諸葛亮、下到楊儀、費禕、魏延、吳懿等人,都對此番征魏北伐信心滿滿。
習練戰陣、兵戈甲胄、將領知兵、軍士用武,諸葛亮在白水這兩年可謂嘔心瀝血。楊儀、費禕、魏延、吳懿等將,也紛紛用命。原本用來養十二萬兵的資財,現在用以養八萬兵,當然精銳!
攻武都之事,魏延、楊儀等人都是知曉的,隻有尋常將領不知罷了,這也是魏延今日講述軍略的原因。
魏延最後說道:“遝中與武都二處,遝中近而武都遠,遝中易而武都難,遝中熟悉而武都陌生。但興複漢室,又怎能不迎難而上,怎能畏懼險阻?諸位且思之。”
“丞相。”魏延轉身看向諸葛亮,拱手說道:“屬下已經闡述分明,還請丞相示下。”
“文長說得不錯。”諸葛亮從容環視帳中眾人:“諸位可還有疑慮之處?”
見眾人並無應答,諸葛亮點頭道:“那好,就依此策而行。”
“子遠!”諸葛亮複又點了一人的名字。
“屬下在!”征北將軍吳懿抱拳一禮。
諸葛亮道:“攻下武街之後,由你本部七千人駐守武街,一為大軍阻斷遝中魏兵,二為大軍後援,隨時聽候調遣。”
吳懿當即應道:“屬下遵命!”
……
豫州,許昌。
十月二日傍晚,收到了樊城徐庶處發來的戰報後,曹睿將司空司馬懿、樞密右監劉曄、樞密左監王觀、侍中裴潛四人一同喚入書房之內。
大事開小會,這已經成了太和年間皇帝處理重大事項的標準流程了。而每月一次的大朝會,更多程度上是為了維護朝廷傳統、傳達一些不甚重要的政令,以及禮節性的見一見群臣罷了。
劉曄在坐位前麵站起,將徐庶的軍報與牽招上表述說了一番之後,曹睿輕輕擺手示意劉曄坐下。
“劉卿方才所言,你們也已經聽清楚了。”曹睿抬頭看向四人:“兩件事情,荊州戰局如何推進,以及鎮西將軍牽招上表告老一事。先說一說牽子經吧。”
“你們怎麼看?”
司馬懿率先拱手說道:“陛下,臣子年老致仕,若情況屬實的話,朝廷一般都應準許。牽子經上表稱其體弱難至,慮及他素來忠貞可信,臣以為朝廷當允。”
曹睿也歎了一聲:“去年年末的許仲康,加上今年十月的牽子經,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朝廷竟有兩名大將告老。”
“朕的鎮西將軍,兩年前對蜀作戰之時從未讓朕失望,回到洛陽之後負責武學,去年年底又臨機受命執掌武衛營,此番還拖著體弱之軀,為朕成功解了樊城之圍。於公於私,牽子經都應為諸將之楷模,朕又哪能不準他告老呢?”
“裴卿,為朕擬旨。”
“是。”裴潛拱手應道,轉而走到書房側邊的桌案前了,沾墨提筆,等待著皇帝接下來的話語。
曹睿緩緩說道:“鎮西將軍牽招公忠體國,久禦邊陲,臨危持重,實為諸將楷模。著即準其致仕,罷鎮西將軍號,加光祿大夫之銜,加特進,歸返洛陽統領武學。”
“裴卿潤色一下吧。”曹睿對著裴潛吩咐道:“再額外為朕給牽招寫個條子,一是此番援救樊城之功另算,待此戰了結後再定封賞。二是讓他舉薦一名可以接任他統領武衛營之人。”
劉曄此時插話道:“陛下,臣看其表文中說皆聽朝廷調配,似乎不願舉薦後繼之人。”
曹睿道:“也罷,他既然想安心告老,朕也不再追問於他了。諸卿,你們有何人選?”
劉曄搶先一步答道:“陛下,臣舉薦夏侯康仁。”
司馬懿聽聞劉曄之語,卻在心中斟酌了起來。
太和二年的陳倉之時,陛下曾經病重,身側諸臣之中唯有夏侯獻無甚作為,而後當即被陛下命為安北將軍,攆到了幽州與曾任幽州刺史的劉曄作伴。
不過兩年的時間,太和四年的上半年,夏侯獻在幽州將近兩載,也終於派上了用場。昔日在襄平城中,陛下曾改夏侯獻為虎牙將軍,隨滿寵大軍一同返回河南。
如今此人又要得用了嗎?陛下當時將夏侯獻調回河南,莫不是存了這個心思?或者說劉曄作為樞密右監,更願意用與他相熟的夏侯獻?
司馬懿輕吸了一口氣,隨即拱手應道:“臣以為夏侯康仁甚妥。”
能不妥嗎?眼下除了夏侯獻沒有分派,其餘眾將都各有職司在身,隻有他最為合適。
“裴卿?”曹睿瞥了一眼裴潛。
“臣也以為夏侯康仁可以勝任。”裴卿不假思索的答道。
曹睿卻並未急著應答,開口向王觀問道:“王卿是怎麼想的?”
王觀語出驚人:“陛下,臣舉薦鎮東將軍曹泰。”
司馬懿、劉曄、裴潛三人的目光,幾乎在同一時間放在了王觀的身上。而王觀說完話後,卻微微垂目看向地麵,並不與他們三人對視半點。
“曹泰嗎?朕倒是沒想到他。”曹睿也來了興致,上身微微前傾看向王觀:“說說,王卿是怎麼想到他的。”
王觀這才抬起頭來:“稟陛下,臣並非說夏侯康仁不適合統領武衛營,隻是說曹方成也適合此職。”
曹睿指了指王觀:“王卿有一點不好,在朕麵前總是有些拘束,不知你在畏懼什麼或者擔憂什麼,在朕麵前好好說話,就像你身旁的司空、劉樞密、裴侍中一般,無需顧忌,有什麼便說什麼?”
“遵旨。”王觀得了皇帝指令,也不再猶豫:“臣為大魏樞密左監,也是從大魏整體上來論的。曹方成為故大司馬曹子孝之子,太和元年對吳作戰之時,戰績倒也可圈可點。如今曹氏宗親將領,自大將軍以下,隻有夏侯康仁(夏侯獻)、夏侯俊林(夏侯儒)、曹方成(曹泰)三人統領大兵。而這三人之中,隻有曹方成沒有中軍履曆,素為邊將。”
“臣以為,或許將夏侯康仁放到曹方成的位子上,命曹方成來領武衛營,足以讓其曆練一二,還可讓陛下認真考察其人才能軍略。”
王觀此言一出,司馬懿、劉曄、裴潛三人幾乎同時沒了聲音,又將目光看向皇帝。這些都是熟知皇帝性格、習慣之人,王觀方才之語屬實太有說服力了。
曹睿沉默了片刻,眾人也不敢打擾。直到曹睿重新抬頭看向眾人,這才開口說道:
“王卿之言,屬實有理。曹泰身為宗親將領,也該讓他到中軍曆練一番了。”
“裴卿接著為朕擬旨,召鎮東將軍曹泰回許昌見朕,命夏侯獻即刻南下壽春統領曹泰所部,不得停留!”
“遵旨。”裴潛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