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我不是曹睿 > 第27章 人之常情

第27章 人之常情(1 / 1)

推荐阅读:

聽聞使者帶來的訊息後,徐庶回身對文岱囑咐了一句:“文將軍且上馬,隨我一同去迎牽鎮西。”

文岱愣了愣神:“隻有徐公和在下二人?”

“你我二人足矣。”

說罷,徐庶翻身上馬,竟直接朝著牽招所部的方向馳去,文岱見狀也連忙騎馬跟上。

數裡之地,須臾便至。

徐庶策馬向前,抵近牽招軍陣之時,直往軍中將旗的方向馳去。

“牽將軍,彆來無恙。”徐庶一邊勒住馬韁,一邊高聲招呼著。

“年初許昌一彆,卻不曾想元直也來領兵了,你我二人竟在荊州鄧縣相見。”牽招坐在馬上也豪邁的笑了起來:“見過徐將軍。”

徐庶伸手指向了側後方的文岱:“這位是偏將軍文岱,故後將軍文仲業之長子。夏侯將軍去了江夏後,命他率著江夏一萬外軍增援樊城。”

文岱也隨即下馬躬身行禮:“見過牽將軍。”

牽招一邊下馬,一邊長歎了一聲,向著文岱回禮道:“早在許昌聽聞仲業兄身體欠佳,今日聞得喪訊,戰事忙碌,恕我不能親去致哀。”

文聘為將多年,雖是邊將,朝中也總是有些人情在的。

文岱朝著牽招連連致謝,眼中還擠出了幾滴眼淚來。

對他來說,父親遺留下來的些許人脈,就是他日後為將的全部依仗了。以偏將軍領萬軍,本就是超格配置。

而從將領來論,荊州有趙儼趙都監在,趙儼與徐庶日後定會隻留一人。其父文聘所統的兩萬五千軍隊,他能統領這支萬人軍隊,就已經算燒高香了。若要如願,在此番作戰中立下殊勳,成了文岱惟一的機會。

牽招、徐庶二人騎馬並行在前,文岱在後,引著身後的武衛營繼續向不遠處的鄧縣進發。

“元直素知荊州軍事地理,又在鄧縣待了多日。還請透個實底,這回到底要如何擊退吳軍?”

徐庶歎了一聲:“若論樊城之圍,想要解圍倒是不難。可論儘數將吳軍逐出襄樊之地,恐怕極難。”

牽招挑眉:“難在何處?”

“難在水軍。”徐庶緩緩說道:“荊州水軍本就不佳,曆來在漢水之上被吳軍所逐所敗,甚至不能南下到宜城之處。前些時日,荊州水軍在襄樊之間的營寨又被洪水所毀,一半留在了蔡陽,和吳軍比起來還不夠看的。另一小半則是在樊城外被吳軍毀了。”

牽招蹙眉道:“這麼說來,難的不是在樊城,而是在襄陽了?”

徐庶點頭:“正是。不過襄陽城高且堅,內有趙都監和牛金萬人駐守,相持半年倒是無虞。不僅是有襄陽一處,還有襄陽東麵,漢水之上的魚梁洲。”

“這魚梁洲,到底是何情況?”牽招一時不解。

徐庶道:“魚梁洲乃是一水中沙洲,隻不過麵積極大,足夠一、兩萬人駐守。”

眼見離著鄧縣越來越近,牽招想了許久後這才說道:“若依著元直言語,大魏水軍不行,若是依著最好的情形,隻能隔著漢水與吳軍對峙了?魚梁洲與襄陽全都無法?”

徐庶略略聳肩:“牽兄,你我這裡無法,但不代表大魏也無法驅逐孫權。我已給陛下傳訊,請陛下令揚州陳司徒處進攻吳國,迫使孫權回軍。”

“哎,那也隻得這般了。”牽招道:“不論如何,樊城之圍總是要解的。元直可有良策?”

徐庶捋須道:“吳兵圍城之軍,以我估計約有三萬之數。加上左近吳軍,堪戰的或許更多、能到四、五萬之數。你我二人若要解圍樊城,除了正麵接戰再無他法。若我隻領著新野的八千州郡兵和江夏的外軍萬人,此事是斷不能為的。不過牽兄帶著武衛營來此,我便可以放手一試了。”

“四、五萬嗎?”牽招沉默了幾瞬:“吳軍不善陸戰,你我近三萬之兵,若隻是驅逐吳軍,或許能為。具體要如何去做,還是要在陣上見真章的。”

“對了,元直先前是從鄴城直接來荊州的吧?武衛將軍如何了?”

徐庶答道:“許將軍自從致仕之後,今年春日從洛中來到鄴下居住,含飴弄孫倒也無憂,不過身子卻是日漸差了。我在鄴城見到過他一麵,許將軍……給我的感覺,或許就在這一二年間了。”

牽招長歎一聲:“莫說許將軍漸衰,元直,你且看看我的麵孔。頭發漸白,膚容已馳,就連牙齒也開始鬆動了。打完這一仗,恐怕我也要步許將軍的後塵,向陛下和朝廷請辭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應時而動,又何苦傷感?”徐庶的神情卻比牽招輕鬆了許多:“且儘力而為就是了。”

牽招笑了一聲,不再糾結這個話題,轉而問道:“我既已至鄧縣,依照朝廷詔書,當遵元直的調派。何時出兵?”

徐庶道:“那就歇息一晚,明日再出兵破圍吧。十一年前,徐公明在此擊破關羽重圍、長驅直入,明日我同牽兄一起建功!”

牽招捋須應了一聲:“正是此理。”

……

太和四年的九月下旬,戰爭的大幕正在大魏與東吳、蜀漢雙方綿延數千裡的邊境線上拉開。

地理最中的襄樊之地,樊城、襄陽兩座城池被吳國所圍。衛臻到達陳倉,與曹真一同籌劃進兵與糧草之事。而從許昌派出的使者,也抵達了位於淮水南側的重鎮壽春,見到了監揚州諸軍事的陳群陳長文。

司徒府中,一名三旬左右的年輕使者,將手中的文書雙手呈向坐在堂內正中的陳群:“陛下有言,請司徒接了書信後,一個時辰內將所選軍略答複使者。”

方才從使者口中說出的情況,讓此刻堂中的陳群、蔣濟、馮平三人,儘皆嚴肅以待。馮平起身站起,走了幾步從使者手中接過書信來,轉呈到了陳群手中。

陳群深吸了一口長氣,又逐字認真將文書讀了一遍,這才抬頭看向使者:“還請尊使去堂外稍待,自會有人照應,待我與蔣刺史、馮長史共議過後,再將抉擇回報。”

“遵命。”

使者小步退走之後,陳群用手將文書整齊的放在桌上,看向蔣濟、馮平二人:“一個時辰就要決策,陛下催得屬實有些急迫。方才使者說得詳細,你們二人也都聽到了,覺得哪個選擇更好些?”

“各有優劣,卻都不能立竿見影。”蔣濟表情凝重的搖頭說道:“陛下與樞密院的意思,不就是讓我們在揚州吸引吳軍注意麼?這個道理倒是無錯,可若是隻顧建城,那仗是打呢、還是不打?”

“軍事上可不能這般兒戲!”

“咳咳。”陳群略顯無奈的看向蔣濟:“子通且注意些言語。既然朝廷都定下來要我等選擇,那就絕非兒戲,而是中樞裡麵正經認定的安排了,我們隻管執行就是。”

蔣濟明顯有些不滿,身為揚州刺史,修城的事情最終都會落在他的頭上,而不是陳群和馮平身上。

若按著朝廷說法,在濡須和七寶二山之間修兩城,濡須塢邊上再修兩城,這是要征調多少民力財力,數年內揚州屯田所得,豈不都要浪費在這個上麵了?而且還看不到戰果!

蔣濟轉而說道:“陳公就不能再和朝廷爭取一下了?”

陳群表情漸冷:“既然陛下是這般說的,那身為人臣,我等就要如此去做。我知道子通為難,但眼下朝廷各處也為難,非止揚州一處。河北今年發兵的耗費、中原的水災、關西的旱災……”

或許是上了年紀的緣故,又或許是十分清楚自己這個職位的分量,和蔣濟一相比較,倒顯得陳群持重得多。當然,這世上總是做事的人多抱怨些,領任務和分劃的人,倒是落得輕鬆。

蔣濟無奈搖頭,轉而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了起來。馮平看見蔣濟如此神態,帶著一絲不滿又看向了陳群。可陳群回複馮平的,隻有一個細微的搖頭動作。

那就等吧!建城這種事情,還是需要蔣濟這名刺史來牽頭組織的。

約一刻鐘後,蔣濟才緩緩從座位上睜開眼睛。清了清嗓子後,蔣濟目光凝重的望向陳群:

“陳公,若是三日後開始推行此事,州裡能動用民夫七萬。若延長到十日,則最多能征調十八萬人。若是再多,州中就難以作為了。”

陳群等的就是蔣濟這句話,帶著讚賞的點頭道:“民事由子通來全權負責,軍事上的事情,那就都由我來決策。”

“伯營。”

“屬下在。”馮平站起身來,朝著陳群微微欠身行禮。

“我意選擇信中所言的第一則計策。修築四城,直抵濡須!伯營為我傳訊壽春左近各地,命明日一早從各營出兵,沿淮水集聚至壽春後,後日向合肥進發!傳訊合肥張虎處,命其率五千步卒,接令後即刻開拔前往東興,不得有誤!”

“謹遵都監將令!”馮平神情嚴肅的應道:“稟陳公,下蔡、陽泉、安風、西曲陽等處或許明日能到,駐在義成的軍隊或許要再晚一日。”

陳群眯眼看向馮平:“不等了!讓他們隨在大軍身後單獨走,晚一日便晚一日吧。軍情如火,我這裡並無時間等著他們。”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