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趙儼拽過身後侍立著的一名參軍,沉聲說道:“去將隱叔平請過來,速去,勿要耽擱!”
“遵令!”參軍接令後跑步而行,不多時,隱蕃就匆匆上了城頭。
“見過趙公、牛將軍。趙公可有事尋在下?”隱蕃從容問道。
趙儼還沒開口,性子更急的牛金便直接說道:“叔平,吳軍陣中為何會有發石車?你從孫權軍中而來,知道此事嗎?”
隱蕃苦笑著拱手回道:“將軍,在下居在吳國的時間不過數月,哪裡能接觸到這種事情?能知道孫權大體上的動向、知道東吳官員將領細情,已屬不易。”
牛金咂了咂嘴:“那就奇怪了。曆來隻有大魏用過發石車,上一次在戰例中聽到發石車這三個字,還是張征西前年在秦州攻諸葛亮的時候。”
“諸葛亮?”隱蕃皺眉問道:“將軍是說,王師在太和二年攻蜀之時用過發石車?有沒有一種可能,蜀軍得了大魏發石車的樣子?”
“這我如何得知?”牛金剛要解釋,一旁的趙儼伸手攔住了牛金,開口說道:
“此事老夫知曉前後細情。樞密院文書中寫的清楚,張郃在赤亭河穀中攻諸葛亮之時,蜀軍一路敗退,不應得了大魏的發石車。”
隱蕃搖頭道:“蜀國與吳國結為同盟,但吳國從未用過,而最近一次見過大魏發石車進攻的,就隻有蜀國的諸葛亮了。”
“此人智謀機巧之名,武昌城中人人皆知。許是諸葛亮仿照著大魏發石車的功能,自己在蜀地造了出來,並將製造方法給了孫權?”
趙儼微微搖頭道:“以老夫來看,事情說不得就是叔平說得那般。此前數日並未聽說過吳軍起發石車,逯式在樊城中駐守,恐怕要愈加難了。”
襄陽城中的趙儼、牛金、隱蕃三人,隔著一條漢水,三言兩語之間竟將事情推算得八九不離十。
不錯,發石車的製造方法,正是由諸葛亮新製而出,由使臣蔣琬作為禮物,從白水帶給孫權的。此前數日攻樊城並無太大進展,逯式抵禦的也儘職儘責,多虧是儀提醒,孫權這才記起此事。
“城頭危險!將軍勿要上去了!”樊城之內,參軍孫恪拽住了順著台階走向城牆的逯式。高聲說道:“吳軍石彈齊發,城頭正是被攻的緊要之處,萬萬不要閃失了,全城將士的性命,可都係於將軍一人身上!”
此人雖也姓孫,卻和富春孫氏毫無乾係。魏國也有姓孫的臣子,現任兗州刺史孫資、中軍將領孫禮就是例子。
逯式冷冷的回頭看向孫恪:“若我為將軍都不敢親上城頭,士卒們如何敢守?我的命是命,他們的命就不是命嗎?鬆手,勿要再說了!”
孫恪看著自家將軍的一臉凶相,無可奈何的鬆開了手,隨即說道:“今日還要再燃烽火嗎?前幾日每日巳時都燃,卻一直沒有等到救兵來到。”
“接著燃!”逯式惡狠狠的說道:“申耽小兒居在新野,十餘日了,就算他爬也能爬到了,卻還不來救。我且看他要拖到什麼時候!”
就在逯式心態大壞,親冒矢石站在城牆上鼓舞士氣,以免吳軍趁虛而上時,北麵十五裡處的鄧縣城中,徐庶終於等來了從江夏至此的文岱部。
文岱所部萬人,皆是大魏外軍,戰力比申耽手中的州郡兵要強上許多,而這就是徐庶在鄧縣坐守等來的援軍,也是一支可以改變樊城戰場形勢的軍隊。
伴隨著不斷查探消息,整個戰場的形勢在徐庶眼中,已經漸漸清晰了起來:
從襄陽上遊的山都,到襄陽回彎處的魚梁洲,百餘裡的河道儘在吳軍的控製之下。此外,吳軍還在淯口處修建塢堡以逸待勞,樊城之外的吳軍還在猛攻城池之中。
黃初三年,大魏數萬軍隊由曹真、夏侯尚、徐晃率領攻江陵,朱然借著五千人尚能在城中堅守半年。雖說樊城小了些、破了些,城外吳軍也多了些,堅持二十天總是沒有問題的。
沒錯,徐庶心底裡給逯式的期限,就是二十天。若逯式領著五千兵,連二十天都守不住,那此人之無能,可以活該去死了。
這個期限,是徐庶在計算了使者來往所需後,得到的許昌牽招部到來的時間。而文岱的外軍萬人,卻可以讓徐庶胸中的謀畫,早幾日開始實施了。
“文將軍,還請節哀。故後將軍是國之乾臣,想來朝廷定會撫恤諡封,使其生榮死哀。”徐庶在鄧縣城外初見文岱之時,肅容躬身行了一禮。
文岱知道,徐庶此禮不是行給自己的,而是行給剛剛故去的大魏後將軍、文聘文仲業的。身為文聘長子,文岱當即跪地拜了一拜:
“勞煩徐公垂問,夏侯將軍已在江夏全盤操持軍務,特遣屬下率外軍萬人至此。”
“快快請起吧,信使早與我通報了這些,你我也就不必贅言了。”徐庶將跪在地上的文岱扶起,當即問道:“你部萬人可堪一戰?如若不用歇息,當下便與本將同往樊城解困!”
文岱起身後,從懷中摸出統轄這一萬外軍的兵符來,如同當初遞給夏侯儒的那樣,又恭敬的雙手遞給徐庶:
“是戰是守,屬下悉聽徐公分派!”
徐庶沒有半點扭捏,伸手接過兵符後捏在手中,直接說道:“既然如此,再過半個時辰,全軍向樊城進發!文將軍,我與你四千兵士,在東側為大軍左翼。”
“謹遵徐公之令!”文岱拱手行禮。
“申將軍,”徐庶轉頭看向一旁站著的申耽:“你領六千士卒,在西側為大軍右翼。你部所剩兩千士卒,據守鄧縣為大軍退路。本將自領六千外軍為中軍。”
“遵令!”申耽微微拱手,再不多言。隻有八千軍隊的時候,守在等閒還能說得過去。如今又增了一萬援軍,若再不進發,屬實有些過分了。
徐庶看著兩人的神情,開口說道:“今日本將率軍至樊城外,並不欲與吳軍主動交戰。若吳軍來攻,則於平地據守。若吳軍不攻,傍晚大軍再回鄧縣,知曉了嗎?”
文岱有些不懂,開口問道:
“徐公,若不攻城池,又將如何來救城中守軍呢?豈不讓城中守軍意沮?”
徐庶微微瞥了文岱一眼:“牽鎮西所領的武衛營,再過兩日就可到達鄧縣。其實在本將眼中,你們二人所帶的軍隊,對上吳軍並無太大勝算,須要牽鎮西至方可正麵擊敵。”
“牽鎮西要來?”文岱驚呼了一聲,神態反倒更加輕鬆、更加釋然了:“武衛營若至樊城,則大事無憂矣!”
……
午後時分,樊城西側圍城的吳軍步騭所部,接到了斥候傳來的消息,即刻手書一封短報,派人速速送往魚梁洲孫權大營處。
樊城西邊的碼頭,距離魚梁洲的距離也不過十多裡。走舸順流而下速度極快。大約半個時辰,大營中的吳王孫權本人,便知曉了魏軍來援之事。
“孤在此處等了半月,終於見到一支來援的魏軍了。”孫權將手中軍報遞給了全琮:“子璜看一看吧,可有什麼想法?”
綏南將軍全琮本來負責的是淯口處的防禦,在修建臨時塢堡完畢之後,全琮在淯口東西兩岸各留下一千士卒防禦,所部的八千士卒皆被他帶回了魚梁洲上的吳軍大營,並沒有參與步騭、潘濬二人的攻城之中。
孫權此番用兵戰略,從整體上來說還是偏保守的。此前孫權在武昌出兵之前,也與臣子們做了說明。
若一切順遂,孫權希望全據襄陽和樊城兩地。如果魏軍援救及時、樊城不得攻下,那麼借水軍之利隔斷漢水,借助魚梁洲、淯口的防禦體係,從容圍攻襄陽,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若樊城不可得,那麼吳、魏兩軍就勢必要陷入長久作戰的膠著之中,等同於孫權在此吸引了魏國的兵力。
白水統兵的諸葛丞相,也能從容在益州北伐魏國關西。
吳與漢之間,雖是兩國,卻為一體。
這件事情諸葛亮看得清楚,孫權也同樣看得清楚。
“稟至尊,魏軍從西北而來,右將軍所部多在圍城,軍營長且分散。不若讓屬下率軍乘舟至樊城以西,輔助右將軍應對魏軍?”
“子璜之言妥當。”孫權點頭應道:“不論魏軍此番欲拔營還是欲入樊城,孤都不能讓魏軍稱意。子璜速去,若有訊息,隨時回稟大營。”
“遵命!”全琮起身行禮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