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提到水情,對麵的劉曄插話問道:“請問司空,黃河各處水情如何?”
曹睿和其餘臣子的目光也都投在了司馬懿的身上。
各處公文司馬懿都已經看過,水情都已熟知在胸,因此直接對著劉曄說道:
“黃河水情,與八月各處雨水直接相關。由於大都是黃河南岸各郡暴雨,因而黃河以北倒是影響不大。黃河自洛陽以下皆漲,過了東郡方才平緩些。而洛陽南邊的伊水、洛水已經溢流,汴水、潁水、渦水等豫州諸水更是泛濫。”
劉曄開口問道:“那荊州呢?”
“我還沒說完,子揚莫急。”司馬懿臉上略顯一絲無奈:“荊州各郡位於潁川、汝南兩郡正西,雨情不過稍晚幾日,卻同樣猛烈。”
“此前給陛下的上表中提到過,樊城西邊的水軍碼頭被淹沒,水軍船隻暫時無虞。而漢水已經泛濫到南北兩岸之上,最近的消息中,襄陽、樊城地麵皆溢流一尺深度。”
曹睿此時歎道:“這是天意要讓襄樊變成澤國啊。”
關於這種反常的氣候,曹睿心裡有些預料,可真正來的時候卻也覺得有些棘手。
朝中臣子們都是在建安年間就開始出仕了的,洛中和州郡的經曆也都有,因此曹睿問起每年具體氣候的時候,可以從眾人口中的答案拚出一個大概的全覽。
近幾十年來的氣候變化,可以總結為兩個主要的特征。
第一個特征是漸冷,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冷。
最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黃初六年之時先帝曹丕大率水軍欲要經揚州廣陵南下征吳。水軍在經過廣陵南下之時,水道竟然結冰而不能入江。
要知道,廣陵的位置在淮水和長江之間。從整個國家的版圖來看,已經屬於明顯的南方了。這個後世都沒有暖氣的地方,竟然水道封凍。
天氣之寒可見一斑。北方的鮮卑、烏桓各部胡人,部族中也不如以前興盛,與冬季寒冷的氣候還是相關的。
而第二個特征,就是天氣反常。
大雨越來越多,乾旱也增加了一些。建安二十四年、黃初四年……無法一一枚舉。
曹睿心中明白,這或許是被後世稱為‘小冰河期’的階段中,一些反常的氣候現象。
若當下還是漢朝,少不得一次災害就要罷免一、兩個三公。所幸大魏立國方才十年,朝中都是擁戴大魏之人,沒人說什麼‘天子失德’、‘天人感應’的怪話,就是百姓辛苦了些。
司馬懿道:“司隸、豫州、荊州三處水情雖然都很急迫,但荊州畢竟是對吳前線之地,臣已經責令工部尚書傅公悌徑直前往樊城,全攬襄樊水情之事。”
“司隸和豫州兩處,臣也派了水部郎前往許昌,輔助豫州刺史黃公衡賑災疏導。”
曹睿點頭:“司空做得不錯。就是傅巽的身體,以他年齡還受得住嗎?”
司馬懿正色答道:“傅公悌身為國家大臣、工部尚書,當此之時怎能惜身?恕臣直言,若傅公悌真有個三長兩短,臣為尚書右仆射,願親為傅公悌向朝廷請求追諡。”
“言重了。”曹睿擺了擺手:“傅巽此人不錯,是個能臣。”
“司空,朕此番回返的倉促,還有擔憂吳國趁機進犯的因素,加之朕在路上收到文聘重病的消息。此事司空怎麼看?”
司馬懿道:“後將軍文仲業為國家重將,在江夏數十年恩威深重,朝廷理應委派一名重將前往鎮守江夏,否則不能安撫其眾。”
“是該派重將前往,朕一時卻不知道派誰。”曹睿掃視一遍堂內眾臣,出言問道:“諸卿可有推舉之人?”
眼下朝廷重將,大多都在淮南和關西兩個方向鎮守。
最優秀的將領皆在關西,如大將軍曹真坐鎮陳倉、征西將軍張郃坐鎮武都郡、護羌將軍陸遜在遝中、征蜀將軍郭淮在漢中。
中軍眾將都是不能動的,或者說都不適合為邊將。
牽招年紀有些大了,毌丘儉又太年輕。文欽、程喜二將智略見短,在曹睿和中樞的指揮分派下作戰可以大用,獨自領兵則就尚未可知。惟一一個有些才能的王淩,又是曹睿培養的對象,不願將其放出。
而淮南眾將,在曹睿的潛意識裡則更因地製宜一些。陳群是個抓總的調度之臣,賈逵是個在皖城、皖口的專用之將。曹泰、張虎、樂綝等都是鬥將,而且資曆都有些不夠。
這般捋順下來,駐紮在豫州的右將軍朱蓋或許可以。可豫州乃是個東西兼顧的重要位置,曹睿並不願意動他。
司馬懿還在沉默思索之時,劉曄率先問道:“陛下,臣以為有一人或許可以。”
“誰?”曹睿看向劉曄。
“執金吾臧霸。”劉曄說道:“近幾年臧霸在洛陽養老,日子頗為悠閒。當下朝中資曆之將,唯有臧霸一人全然無事。且臧霸對陣吳國的經曆也比其餘將領豐富,”
曹睿有些無語:“劉卿,臧霸都已經七旬了,如何還能再領兵?”
劉曄搖了搖頭,有些為難:“陛下容臣再想一想。”
曹睿接著看向其餘眾人:“諸卿可有推薦之人?”
話說出去,眾人依舊沉默不語。
過了半晌,侍中徐庶拱手說道:“稟陛下,若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臣願走一趟江夏,為陛下分憂!”
徐庶此語一出,其餘眾人儘皆看向了他。
曹睿摸著下巴想了幾瞬:“徐卿去江夏倒也不是不行。隻是徐卿,朕有一問。”
徐庶拱手:“陛下請問。”
曹睿道:“早在建安年間,文聘為劉表部下之時就在江夏鎮守。當年武帝沒有挪動文聘的位置,就是因為專人專用。如此數十年,朝廷都將文聘留在江夏,此人部曲、將領,徐卿想要如何調派?”
徐庶幾乎沒有遲疑,直接回應道:“啟稟陛下,國家選用文聘是因人為政,若臣到了江夏文聘還在,當然以他為主。”
“若文聘不在,臣以為應當先敕封文聘之子,統領文聘舊日部曲。先安其心,臣再向其曉諭禍福,使其暫時安穩下來。待水情退去,邊地安泰,再慢慢計較。”
曹睿點頭:“文聘在江夏多年,若從根子上來說,也快成了聽調不聽宣一般。徐卿緩緩圖之的想法是對的,從長計議。”
“其餘諸卿可還有人選推舉?”
司馬懿心中閃過一絲想要推舉兵部尚書武周的念頭,可轉念一想,江夏緊鄰吳國武昌,算不得什麼好去處,因而也將到了嘴邊的話頭忍下,轉而拱手應道:
“徐侍中熟悉軍務,多有建樹,足以為國家鎮守江夏,臣讚同。”
司馬懿在前表了態,其餘臣子們也紛紛表示讚同。裴潛有些躍躍欲試之感,可想到自己確實不如徐庶擅長兵事,去了江夏也不一定能把控時局,不免覺得有些遺憾。
曹睿點頭:“徐侍中公忠體國,朕心甚慰。”
“侍中徐庶!”
徐庶心知陛下這是要宣旨了,會意起身走到堂中,俯身拜倒:“臣在!”
“徐卿,朕封你為寧遠將軍,持節往江夏主持軍務。徐卿這是毛遂自薦,朕也屬意於卿,勿要讓朕失望!”
徐庶應道:“臣受陛下信重,定會為國家建功!”
“平身吧,”曹睿點頭:“太初,去讓劉中書擬旨。待擬好了旨意,徐卿這就走吧。”
徐庶站起身來,麵容嚴肅:“臣遵旨。”
曆來臨危受命之人,最是令人感懷。
曹睿看著徐庶的麵孔,不禁有些感慨:“徐卿是國家重臣,朕之所以加卿為寧遠將軍,而非常設將軍,就是讓卿暫時為朕去江夏應急。”
“待局勢漸穩,徐卿的前途還是在朝中的。知曉了麼?”
徐庶拱手應道:“陛下聖意,臣五內俱感。區區吳國小兒,若其敢來犯,臣定為陛下克而勝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