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依舊頂著太陽前行,諸葛瑾聽後微微歎氣:“此時不同往日,子璜且先忍耐下吧。”
“近日武昌城中有一說法,不知子璜聽說過沒有?”
全琮皺眉:“什麼說法?”
諸葛瑾輕哼一聲:“說當下至尊身前最為得用之人,就是胡、呂、葛、隱四人。”
全琮搖了搖頭:“胡偉則倒還好說,他是至尊親信重臣。葛玄隱蕃一個道士一個降臣,都是在為至尊建極造勢之人。”
“惟獨這個執掌校事的呂壹最為可惡!”
就在全琮吐槽之時,走在前麵的丞相顧雍忽然轉過半個身子,皺眉目視了全琮一眼,而後繼續向前。
於是全琮也不敢再多說。
西山距離武昌城約有五裡,其中還要爬一段山路。等到一眾臣子在洞玄觀前的空地排列完好之後,孫權才示意呂壹上前叩響洞玄觀的山門。
顯然,這都是早已排練好的橋段。
呂壹剛剛叩門,轉瞬之後洞玄觀的山門大開,葛玄葛天師從內走出。葛玄須發略微有些斑白,身披一件畫有八卦形狀的道袍,快步走到孫權的身前躬身一禮。
“恭迎至尊出巡!貧道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還請入觀。”
孫權微微頷首:“天師先請。”
聽聞孫權這般客氣的話,葛玄也隻是領先半個身子,側身指引著孫權向內走去。兩人入了山門,複又爬了許多階梯,才走到正殿中拜了三拜。
至於後麵跟著的那些臣子,也亦步亦趨的入了正殿。好在洞玄觀修的寬大,如同吳王宮正殿一般,臣子們終於也能躲躲暑熱了。
道童們為大臣們一一發了席子,眾人坐下之後,目光也都集在了最前方對坐的孫權和葛玄二人身上。至於坐在後麵看不到的,也將自己的耳朵支棱了起來。
葛玄俯身拜了一禮,而後說道:“承蒙至尊恩德,小觀得以落成,實乃福生無量之善行。今日至尊出巡至此,貧道近日也有所得,欲向至尊稟明一二。”
孫權輕輕頷首:“天師請說。”
葛玄一甩拂塵,也不知是胸腔共鳴、還是這殿中有什麼揚聲的法門,聲音竟變得異常洪亮起來:
“武昌之地有天子氣,漢祚已衰,此地當有王者出!”
孫權似乎也被葛玄的音量驚了一瞬,麵容不解的問道:“天師此話是何意?”
葛玄不緊不慢的說道:“貧道有三句話可說!”
“天師請說。”
葛玄看向吳國的一眾臣子:
“武昌實擁江漢要衝,龜蛇兩山夾峙長江,西控荊襄而東鎖柴桑,龍脈交融之處,漢水龍脈移至長江。貧道觀天文而察地氣,武昌當出天子!此其一也!”
“武昌星分翼軫,下照重樓。太乙遊宮臨太微西垣,熒惑退舍而紫氣貫天穹,正合天子當興!此其二也!”
“今年夏口、武昌二地並言黃龍、鳳凰出現,祥瑞出而德行至。所謂天子,天下至德之人也,黃龍、鳳凰祥瑞,正昭示帝業興盛!此其三也!”
全琮坐在殿中席上看著葛玄仙風道骨的在那講述吉兆,心裡倒也真的被繞了進去,緊接著好奇了起來。
是如自己一般的臣子因緣際會,集在吳王身側做出這等事業,還是王者帝業本乃天授,吳王本就該成就帝業?
這種問題當然一時間想不透徹。
聽著葛玄在前麵與吳王講授著那些高深的道家理論,全琮聽不甚懂,隻覺無聊、甚至有些昏昏欲睡之感。
可當全琮看到呂壹站在一邊,如同殿中侍禦史一般左右巡視之時,心中的厭惡愈加深了一層。
且先讓此輩囂張些時日!
……
八月一日的武昌城外,驕陽似火,秋老虎依舊酷烈。可再往北麵的豫州潁川郡中,卻雷電閃動,暴雨傾盆一般的揮灑而下。
百姓們早就被安排到了屋中躲雨,而司馬昭與山濤二人站在屋簷之下,看著入注的暴雨愣愣出神。
司馬昭輕咽了下口水:“巨源兄,許昌最近幾年的天氣檔案,郡中都輯錄成冊發下來,你我也都看過了。”
“過去幾年,可並沒有這麼大的雨!當下乃是正午,你看著天色如墨一般,幾乎看不見多少光亮。有些反常啊!”
山濤歎了一聲:“最近幾年是沒有如此大的雨。可再往前呢?”
“再往前?”司馬昭吸了口冷氣:“巨源兄是說黃初四年的大雨?那時我年齡尚小,記不得那麼清楚,隻記得好似下了一個夏天一般,而且城中還進了許多水。”
山濤點頭:“子上那時是在洛陽吧?”
“對。”
“我在河內家中,大雨斷斷續續下了將近三月。黃河、伊水、洛水儘皆溢出,而洛陽就更慘了。”山濤絮絮叨叨的說著:“我聽人說,洛陽城中洪水平地可高四丈五尺!”
司馬昭恍然:“我想起來了!巨源兄還記得崇文觀發下來的詩選中,有一篇雍丘王的麼?”
山濤問道:“伊洛廣且深?”
“對。”司馬昭道:“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
“這詩我有些印象。”山濤接著說道:“而這潁川郡中的天氣記錄中寫得分明,潁川郡中大雨連著下了百日,為史冊中僅見之事。而且記錄中還說,許昌城的城牆、宮室都被毀壞許多。”
司馬昭歎了一聲:“莫非這太和四年,也要如黃初四年一般發水嗎?也不知是不是這‘四’字犯了什麼忌諱,否則何至於此?”
山濤感慨道:“前些時日修築堤壩,那時你我還不理解,今日便知曉堤壩之重要了。你我二人在潁川郡中負責屯田之事,方知天下之事為大不易!”
司馬昭倚著牆根坐在了地上,喃喃道:“誰說不是呢?農事艱難,百業艱難,國事艱難。好不容易風調雨順幾年,可這天氣看上去又像是洪水欲來。”
“巨源兄,我今日方知朝廷艱難。你我二人在潁川一地,僅僅麵對暴雨、溝渠就窘迫如此。朝廷上下這麼多郡縣、這麼廣的地方,一一都要照看到,豈不更艱難百倍?”
山濤看了司馬昭一眼:“那就更需要令尊這種大才之人輔佐朝政了。”
“那是自然。”司馬昭回應道:“我父身為三公,在閣中輔弼陛下、在軍中參知軍事。我家中叔父為涼州刺史統管一州,族叔為九卿執掌要務,兄長在揚州任從事儘心用命。就不知我何時能坐到他們這種位子上。”
山濤沉默了幾瞬:“子上高門子弟,腹中又有才學如此,早晚必為國家棟梁!”
話音剛落,山濤似乎瞧見了遠處有個模糊的黑影朝著這邊行來,連忙用手肘懟了懟司馬昭。
二人看了半晌,才發現那是一個車隊。等到車隊越走越近,山濤和司馬昭才猛得發現,這正是豫州刺史黃權的車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