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從大明王朝開始橫推諸天 > 第十章 欺人太甚,無法無天(第一更)

第十章 欺人太甚,無法無天(第一更)(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當朝宰相傅宗書與國師詹彆野,在聚會飲宴之時,被神秘人斬殺。

這個消息,已不隻是令京師震動,而是令天下震動,隻因其中令人瞠目結舌之處實在太多。

首先,以傅宗書、詹彆野的身份,誰敢在京師刺殺這兩位?

其次,傅宗書雖是向來深藏不露,但光是元十三限弟子這一個身份,就足以令武林人對他高看一眼。

而詹彆野的武功,更是公認地不在“天下六大高手”之下,甚至是猶有勝之。

究竟誰有這樣的實力,能夠潛入丞相府這種守備森嚴之地,將這兩個穩稱天下一流的高手,連帶著元十三限的護法“大開大合三神君”一並打死?

再然後,“神秘人”又是什麼意思?

京師本就是臥虎藏龍之地,難道這麼大的事,竟然沒有一個數得著的絕頂高手,出來管事兒,兼查清此人身份嗎?

最起碼,皇帝趙佶是這麼想的。

在他心目中,這絕頂高手最好是個愛穿白袍,相貌清臒,仙風道骨,約莫六七十歲,以槍法聞名武林的老人。

蔡京幾乎是在事發的第一時間,就請趙佶下了聖旨,要徹查神侯府。

趙佶當然知道,自己這兩大重臣之間的矛盾,可他還是將聖旨頒給了蔡京。

他這麼做,當然不是懷疑諸葛正我。

如果說諸葛要殺蔡京,趙佶還真會思索一下,可死的不過是傅宗書、詹彆野之流。

他相信,以諸葛之智,不會在蔡京麵前,如此輕易地露出破綻。

趙佶頒布聖旨,也隻是見諸葛先前不僅包庇當街殺人的凶手,還將此人聘為府中門客,想借此敲打一番罷了。

其實,這種事蔡京做得實在是太多了,包庇個人犯又算什麼?

真正令趙佶感到不安的,是諸葛在這件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實在是太積極、太主動,完全不像是他認識的那個太傅。

正是這種陌生,讓趙佶感到有種不可名狀地恐慌,故而才頒布了一道聖旨,令方應看去查神侯府。

可出乎趙佶意料的是,一晚過去,蔡京非但絕口不提聖旨之事,甚至還主動請罪,說自己老眼昏花,竟然敢懷疑到諸葛神侯頭上。

諸葛更是一反常態,毫不自謙,甚至擺出一副坦然受之的模樣,似乎就等著蔡京在皇帝麵前給自己磕頭。

隨後,諸葛更是宣稱傅宗書之事乃是蔡京一手主導,自己昨晚還被方應看帶兵圍了神侯府,說什麼是奉旨行事。

好在他老人家雖老,卻是眼明心亮,一眼就看出此乃蔡京矯詔偽旨,識破了這大奸賊的陰謀,沒有受到蒙騙。

說到這裡,諸葛正我連連頓足,老淚縱橫。

“老臣之心,日月可鑒,官家豈能不知,定是這奸賊矯詔啊!”

聽到“矯詔”二字,趙佶不由得麵色尷尬,故作沉吟狀。

說到底,他隻憑蔡京一麵之詞,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遣方應看去清查一位當朝太傅,實在是有些荒唐。

看諸葛這一副上綱上線、刨根問底的模樣,趙佶還真不知該如何應對,就乾脆不說話,想直接糊弄過去。

“額……”

一般到這個份兒上,以趙佶和諸葛的君臣默契,很多事也都是不言自明了。

可今天的諸葛卻像是沒收到趙佶的暗示,仍是不依不饒,又一跺腳,整個身子湊過來,扯住趙佶的袖子。

他一邊用袖子抹眼淚,一邊哽咽道:

“老臣一片忠心,何以落到這般田地,竟然被一介依仗父輩餘蔭的小兒輩侵門踏戶,實在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若無蔡元長撐腰,方應看安敢如此辱我!臣諸葛正我,請斬蔡京!

在趙佶心中,諸葛正我就像是一個雖喜歡絮絮叨叨,心腸卻始終不壞,且永遠注重風度和儀態的長輩。

他何時見過,諸葛正我露出過這般軟弱模樣,胸中也泛起些心酸。

心酸之餘,趙佶又感到一種詭異的熟悉感。

他不禁看了眼蔡京,這種話、這種表情,似乎都是你蔡元長的拿手絕活啊……

不過,對諸葛正我的說法,趙佶雖然沒有表示,心中還是信了七八分。

蔡、傅等人雖是狼狽為奸,可是,傅宗書是在蔡京被貶為太師之後,才得以晉為丞相,平素在趙佶麵前,他們兩個也表現出互相不滿,卻相忍為國的模樣。

所以,在趙佶看來,蔡京為了重奪相權,害了傅宗書,再嫁禍給諸葛正我這種國之乾城、朝堂棟梁,那是合理得不能再合理。

畢竟,太傅這種正直的老實人,在朝堂上,就是容易受委屈啊。

唉,若不是朕一力維護,太傅怎能鬥得過蔡元長、傅宗書這等人物……

念及此處,還不用諸葛正我多說,趙佶自己就已將這事兒的原委補齊。

蔡京殺傅宗書,自然是為了相權、殺詹彆野嘛,最近他不是和林靈素走得很近?

為了獲取這位“金門羽客”的支持,殺個詹彆野,也很正常吧。

連趙佶都能生出這種想法,蔡京之囂張跋扈,由此可見一斑。

可是,趙佶雖是明知蔡京平素裡的行事風格,是真的找不到第二個,如蔡京這種用起來順心順手的人物。

諸葛太傅正則正矣,奈何實在是太正。

兩人若隻是短暫一會,趙佶還能念著諸葛正我的種種好處,勉強忍受他不厭其煩的說教和嘮叨。

若是長久相伴,那趙佶很快便會滿心厭煩。

罷了罷了,等到玩得差不多,該勤於政事之時,再罷黜這蔡元長,重用諸葛太傅吧。

下定決心後,趙佶便握著諸葛正我的手,緩聲寬慰了幾句。

最後,他更是拍著胸脯,朝這位公忠體國、夙興夜寐的老太傅保證,此後絕對不會再出類似事件。

言語間,趙佶轉過頭去,當著諸葛正我的麵,看了眼蔡京,目光嚴厲,個中含義不言而喻。

蔡京雖然早就打定主意,在諸葛老兒麵前,今天要當鴕鳥當到死,可被趙佶這麼一瞪,仍是忍不住升起種幾欲吐血的衝動。

平日裡,向來隻有他誣陷彆人的份兒,何曾被旁人誣陷過?

還是這種簡單直接到近乎拙劣的誣陷?

好在,蔡元長終究是蔡元長。

哪怕是諸葛正我如此羞辱、被趙佶這般懷疑,他仍是沒有做出任何出格的舉動,而是儘忠職守地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在趙佶的目光下瑟瑟發抖,嗓音顫抖道:

“臣遵旨。”

在得到兩人的保證後,趙佶甚至連嚴查凶手的場麵話都沒說,便將此事拋諸腦後,起駕回宮,準備開始今天的玩樂。

當然,走之前,他也沒忘把蔡京給捎上。

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諸葛目光幽如枯井,無悲無喜。

諸葛正我很清楚,蔡京向來是睚眥必報的性子,在皇帝麵前如此忍讓,隻說明一件事:

這位太師,正在醞釀一個真正致命的殺局。

在昨日之前,太師府和神侯府,哪怕在暗地裡已拚得你死我活,結下血海深仇,明麵上仍是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製。

兩方還不至於整個將這最後一塊遮羞布都給扯下來,無所顧忌地全麵開戰。

不過,在蔡京“痛飲”慶功酒後,這本就脆弱的默契與平衡,已是蕩然無存。

真正的全麵戰爭,近在眼前。

可是,那又如何?

念及此處,諸葛長袖一拂,大踏步地遠去。

雖然在皇帝麵前,兩位相忍為國的忠臣們都默契地沒有提昨晚的“慶功酒”之事。

可諸葛神侯輕描淡寫打暈“神油爺爺”葉雲滅等一眾高手,威淩太師府群雄,令眾多高手俯首稱臣,不得不痛飲“慶功酒”之事,早已隨傅宗書、詹彆野之死的消息,傳出京師。

這一次,天下豈止震動,簡直震撼。

北方戰場,一處森嚴軍帳中,喬峰聽聞此事,高呼痛快,連飲三壇方休。

站在一旁的丐幫副總舵主張三爸雖然想要阻止,卻也來不及,最後隻能無奈一笑,再撫須長歎,由衷欽佩道:

“諸葛先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經此一事,天下正道可謂是士氣大振。隻是……”

說到這裡,張三爸麵帶憂色,沉吟片刻,喃喃道:

“從此以後,京師局勢隻怕會越發激烈,諸葛先生這次漏了底,卻不知蔡京又要找什麼人來對付他,還有始終按兵不動的左武王……”

提到“左武王”這個名字,就是喬峰也震了一震。

對這位貴為皇室宗親,卻以軍功封侯的王爺,天下人所知甚少。

直到大宋與西夏國大戰之時,還不是“左武王”的趙烈才嶄露頭角,僅僅一招,便令隸屬於西夏一品堂的“天下四大惡人”悉數死絕。

此舉,也引來了一品堂幕後主人,出身逍遙派,與無崖子、天山童姥並稱為“逍遙三老”的西夏太妃李秋水。

此人功力之深,向來被武林公認為不在靈鷲宮主人“天山童姥”巫行雲之下,可就是這麼一個天下有數的大高手,竟仍是敗在左武王手下。

此戰之後,西夏大軍徹底潰退,損失慘重,丟了河套和大片西北之地,本是一尋常宗室弟子的趙烈,也憑借這般軍功,被官家封為左武王。

天下人也是這時才知道,這位宗室弟子,竟然一直用著各種身份行走江湖,不僅廣納武林百派之學,以成一家之用,還結識了諸多江湖上的高手。

據說,這位左武王曾經得到了昔年“長江三峽十二連環塢水道”總盟主,“朱大天王”朱俠武的“少武真經”,由此能將少林、武當的絕學發揮到比兩派掌門都要更勝不止一籌的地步。

西夏一戰後,這位左武王本已極有聲譽,卻隻是在王府中潛心武學,從不乾預政事,從而在天下間名聲極好。

可喬峰等人卻知道,此人實為野心勃勃之輩,暗地裡不僅拉攏了眾多武林門派,更包庇收羅了諸多邪派高手,其誌非小,所圖甚大。

不過,喬峰很快就放鬆下來,用一隻堅實有力的大手,重重地拍了下張三爸,豪邁道:

“諸葛先生是何等人物,此舉定然有深意,咱們隻管先做好手上的事。

若京師當真有變,大不了,咱們把他也接到君山來嘛。”

話雖然是糙了點,道理還是那個道理,張三爸也微微頷首,心中憂慮淡去些許。

畢竟,諸葛先生的算無遺策,天下皆知,他既然敢如此行事,想來也是有所依仗。

相似的對話,也發生在左武王府中。

“諸葛正我如此行事,定然有所依仗。”

一個麵容清俊、身如修竹的中年男人肯定道。

他身穿一襲黑色大袍,更顯膚色如玉,袍子略帶些風塵,顯然是才從極遠處趕來。

可饒是披星帶月地奔波了數千裡,他仍是那麼玉樹臨風,保養得極其到位,風姿甚至更勝過精研道家引導術、苦求長生法的詹彆野。

光看麵相,絲毫看不出來此人竟是曾三次深入大內,刺殺當今聖上的“天下第一刺客”,“絕滅王”楚相玉。

楚相玉本是當今皇帝宋徽宗趙佶的表親,自幼想要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大業,所以勤習武,攻兵法,卻因此為皇帝所忌。

按常理來說,趙佶有諸葛正我作為依仗,本不該忌憚楚相玉,可楚相玉實在是跟那個文韜武略俱佳,且頗有清譽的左武王走得太近了。

這才是趙佶真正所不能容忍的。

被觸及逆鱗的皇帝展露出了驚人的行動力和決斷,他還不敢直接與左武王為敵,便先從楚相玉下手,誣陷其人有謀逆篡位之心,派大內高手出動。

等諸葛正我知道這個消息,想要設法轉圜,保全楚相玉之時,他的全家已被徹底誅絕。

諸葛雖然知道,楚相玉平日裡也是個仗著武學超凡,便肆意妄為、為非作歹的武林惡徒,可在這件事上,他的確是無辜之人,便沒有親自出手追殺。

所以,這位絕滅王才能逃出生天,並且策劃那驚世駭俗的三場行刺。

這三次行刺中,他一次是在數千精兵的圍捕中殺了出去,一次是力戰以詹彆野、林靈素為首的大內二十餘名高手,雖未勝,仍是走得瀟灑。

楚相玉唯一一次落敗,是遇上了實在再難坐視的諸葛先生,血拚一百招後慘敗。

這章四千字,晚點還有一章四千字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