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研究團隊成員的到位,讓許青山能夠開展的工作變得更多。
在快速入職之後,幾位研究員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辦公室裡收拾收拾,準備開始跟著許青山做新課題的研究。
至於他們之前在自己學校裡的課題?
抱歉,不熟,我怕老大誤會。
把研究院的事情簡單敲定了,許青山就要開始把精力花在挑選學生上了,原本隻有他一個人的話,學生還不好安排。
現在人多了,每個人挑兩個,隻要最終負責簽字的大老板是自己就行。
在這個研究團隊裡,大老板就是許青山,二老板是劉若川,其他研究員一概都算小老板。
也就是數學這種學科,在出重大成果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有人員數量上的要求,這些小老板都能一對二、一對三地帶教,否則像工科那種一個導師就要帶大幾個十幾個,甚至誇張的幾十個的那種。
學生一學期還真不一定有機會能見到幾次大老板。
李廣直他們三個剛剛入職,就都在想著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來幫助這個百廢待興的研究團隊快速成型。
這並非是他們具備著先天牛馬精神,而是因為研究團隊成型的越快,許青山指導的越好,那他們作為研究團隊的一員出成果成績的可能性就越大。
隻要能夠在這幾年內跟著許青山做出大成果,那他們就很有希望能夠留在京城大學,作為長聘教授。
雖然說同一個級彆的教授到越普通的院校去,能夠得到的資源越集中,工作越清閒。
可是院校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平台,如果你讓一個教授能夠去更高一級的院校,哪怕是讓他的級彆往下調半級他也願意。
試問搞科研的有誰能夠抵擋住國內Top0級彆院校的誘惑呢?
就在辦完入職手續後的第三天,張珂他們連住房宿舍都還沒有定下來,人都還住在博雅酒店裡,但他已經從王隗的手中接過了信息實驗室設計打造的工作,開始聯係起了自己的人脈,和在這方麵各行各業頂級的供應方商討建設方案。
這種時候他在集團工作過的經驗就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比起王維還需要一家一家一個一個問,甚至有些設備還找不到有保障的門路。
張科一周的時間就把整個信息實驗室搞定了。
而金晶則是在和許青山探討之後,知道了許清山希望能夠將《數學原本》作為研究生們對於數學學術的基礎了解課程,並且由此為藍本打造出屬於京城大學、屬於數學實驗室、屬於他們許青山團隊自己的數學科研框架教育的全著後,主動請纓來幫許青山做基礎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金晶也曾經在法國巴黎高師做過一段時間的博士後工作,某種程度上來說,她還是劉若川的前輩。
至於方雲海,則是跟著劉若川一起研究和製定研究團隊的組織框架,包括人員預分配和實驗室日常分工、特殊分工等管理工作。
隻有李廣直眼巴巴地在等許青山給自己安排任務。
還好,許青山沒有忘了他,他讓李廣直去稍微檢查檢查王隗和薛雪情的基礎薄弱項,為丟番圖和p進打好基礎。
這二者李廣直有所涉獵,但並不算特彆精通,好在應付兩個初學的博士生還是做得到的。
這小小的研究團隊就這麼有條不紊地運轉了起來。
江浣溪和佟童再來的時候,都感覺有些驚奇,幾個人就能把一個研究團隊實驗室撐起來的感覺,頗有一種一將勝過千軍萬馬的氣勢。
最主要的是正常來說,學校裡麵的各種研究所、實驗室,由於平時的研究工作都比較枯燥,而且研究生涯比較漫長,很多人都是冷板凳一坐十幾年,所以在實驗室裡往往都會缺乏一些激情和生機。
有時候經常能夠在實驗室去食堂的路上看到那些表情行將就木的研究人員,那就是典型。
可是在許青山的實驗室裡,他們看到的是每一個進來的人臉上都充滿著活力。
雖然工作節奏不慢,可沒有人感到不滿。
而許青山也收到了來自京城大學信科中心那邊的戴維斯教授他們的喜訊。
雖然上次許青山調整了實驗室研究團隊架構的問題,把那些女研究生們丟到樓上去當小外包工。
可戴維斯教授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見。
他們一個個都在忙著,把自己項目組的論文成果投到更好的頂級期刊上去。
都已經忙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開始逐步顯現出好的回饋了。
傑西卡·戴維斯教授他們組的論文,關於波達操縱的複雜性和算法問題,成功地通過了全稱為《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nligence》的TPAMI初審,並且在複審的獨立審查中,得到了小修的建議。
這意味著這篇論文有很大概率能夠通過審核。
按照時間來看,預計下半年年底之前就能夠成功上線,記錄進學術數據庫之中。
TPAMI是公認的人工智能、模式識彆、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國際期刊,該期刊影響因子和穀歌指數在計算機科學和工程技術兩個大類學科裡均列首位,在2010年計算機科學的人工智能領域108種JCR國際期刊中排名第一,影響因子為5.308。
同時,該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穀歌指數列也位列CCF A類期刊首位,是目前信息領域中影響最大、水平最高的期刊。
是全球計算機領域目前公認的人工智能第一刊。
就算是許青山之前參加的ICML,在影響力上也要比TPAMI差上一籌。
這樣巨大的成果讓戴維斯教授春光滿麵,每天都要背著手去其他的項目組去巡視一下,去看看他們的項目成果。
這種給隊友壓力的行為,你還真彆說,真出效果了。
另外幾個課題組雖然並沒有能夠把論文投遞到TPAMI上,但他們也同樣通過了人工智能SCI頂刊的門檻。
其中有一個項目組關於計算機視覺的數學計算方麵的論文成功通過了IJCV的初審,還在等待複審回饋。
另外兩個先出結果的項目組直接通過了CCF B類期刊的複審,隻等待終審敲板。
而這些成果無一例外,都是共一作者,許青山的名字位列其中,甚至都排在了第二位。
像這種有多位研究人員參與的論文,在共一作者的排列上有時候會按照姓氏的首字母,但有時候也會默認按照貢獻程度。
像這一批出身京城大學信科中心的論文,許青山的名字列於共一作者第二位,那就一定是貢獻程度。
第一位是各個項目組的帶隊教授,畢竟這些課題本身都是他們在主導做的,許青山隻是作為後來的參與者提供了幫助。
而這一波,京城大學可是美美地吃爽了。
梅鴻覺得自己最近走路都會有點飄,畢竟他們信科院可是很久很久沒有這樣大批量的出過高質量成果過了。
而且這個出成果的時間還是在自己擔任信科院院長的階段。
雖然吧,信科中心相對來說獨立於信科院之外。
可這其中的功勞,校領導也好,科技部也好,都無法忽略自己的作用。
往往這個時候,梅鴻就想仰天大笑高喊上一句:“我有許青山,我怕什麼?”
隻不過許青山的實驗室裡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每天保有著熱情,在簡單的處理完自己從外地移居到京城的事情之後,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頗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陽光透過密集的樹梢,斑駁地灑在樓旁。
微風輕拂,樹葉沙沙作響,燕雀蹦跳,低頭覓食,啁啾的鳥鳴聲此起彼伏,為這片綠意盎然的空間增添了幾分靈動和歡快。
實驗室的大門半掩,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室內的情形。
陽光灑在整齊嶄新的工位上,白色的瓷磚反射出溫暖的光芒,使得整個實驗室顯得明亮而寬敞。
許青山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看著文獻,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青山,你看看這個,我基本上把數論部分的框架確定好了,要是有哪些地方沒有做好的話,你提出來我就去修改。”
金晶手裡捧著兩本打印出來的合集,站在門口。
“金姐進來吧,客氣什麼呢?最近辛苦你了。”
許青山的笑容十分和煦,他們的研究團隊並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和俗套化的要求。
儘管他是研究團隊的核心,但他年齡最小,也是毋庸置疑的,讓這幫比自己年齡要大上一輪或者七八歲的前輩管自己叫什麼領導、老板,他其實還是有些不太適應的,因為在學校裡麵的感覺和在商海沉浮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
他自己肯定是更希望校園內能更加純粹一些。
所以整個實驗室裡的其他人,除了學生,都能夠直呼他的名字。
而學生們對於其他研究員也並不需要有級彆之分,都是老師,都叫導,隻要前麵加個姓就行。
至於私下關係更好,有其他的昵稱,那團隊也不會去管。
“不辛苦,我覺得你的想法很不錯,我自己重新整理這些部分的內容時,也有所收獲。”
金晶笑容爽朗,她確實是一個不太一樣的女性。
“在這部分裡你提出來的一些重新結構重新組合的框架、思路,我覺得非常有指導性意義,如果是初學者或者是基礎不夠紮實的學生,以我們的這套全著來入手學術數學,應該會有很大的好處,我的意思是,他之後學術生涯的好處。”
“我也希望能夠做到這樣,不過這條路想走全了,可不好走。”
許青山接過了文件,認真地閱覽了起來。
金晶坐在一旁,看了看許青山桌上的手稿,有些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多問。
許青山注意到了金姐的情況,笑著問道。
“這是我給若川師兄在做的p進霍奇理論的新思路,金姐要不給我點意見?指點指點?”
“那怎麼能是指點呢?我能看嗎?”
金晶聽到了許青山的話之後,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但她對於知識和前沿研究的渴望戰勝了不好意思。
從桌麵拿起許青山的手稿,金晶也耐心地看了起來。
辦公室裡,安靜得隻能夠聽得到紙張翻頁的聲音和有節奏的呼吸聲,但金晶看著許青山手稿的眼神,卻越發地煥發出了耀人的光彩來。
太天才了。
自己選擇破釜沉舟來到京城大學追隨他的腳步,果然是正確的。
金晶本身在p進數領域也有深入研究,畢竟她也是去法國巴黎高師做研究的,人家在數學領域的強項就是p進數。
她在來到實驗室之後,除了跟許青生有交流之外,還跟劉若川聊起了在法國巴黎高師的事情,並且深入地探討了一下雙方對於p進數在數論和代數幾何中新型應用方式的見解。
她原本就在感慨許青山的團隊裡,除了有許青山這麼一個耀眼的如同旭日一般的學術巨星,竟然還藏了一個年紀輕輕就造詣很深的天才青年學者。
現在看來,指不定劉若川當時就是被許青山這種超強的學術嗅覺和甚至可以談得上是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推導思路所征服的。
或許學數學的人自己才會更清楚。
有時候在麵對同樣一個無解的問題時,有些天才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奇巧絕妙的思路,是真的能夠讓人感覺到了天賦上的極致碾壓的。
一般來說這種場景會出現在小學奧賽賽場上比較多。
到了頂尖的學術研究界,除非出現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妖孽,否則也很難讓一位學者能夠感受到那種天賦和智力上的差距。
說實話。
腦力沒兩把刷子,誰敢專讀數學?
但金晶今天就感受到了。
說實話,有點不好受,甚至有點讓人嫉妒,可一想到這是自己老大,而且還比自己年輕。
金晶突然就覺得自己找到了畢生尋求的學術港灣了。
隻要許青山沒走,那她覺得自己這輩子都不用挪窩了。
這純純的成果製造機啊!
“這思路豈不是直接能把若川的猜想證明了嗎?隻要推導順利的話。”
金晶拿著手裡的手稿有點手抖。
這是純大爹啊。
“正常來說應該是可以,不過他的猜想和應用思路不止這些課題,他自己也忙,要不金姐你去找若川師哥聊聊,你們一起做,剛好你們都是巴黎高師的,應該挺好做的,就是到時候成果的作者的話.”
“沒關係的,不用寫我名,我隻要能跟著做就行!”
金晶很是堅定地出聲說道。
她要的就是這種機會。
走在學術領域的最前沿,走在人類智力巔峰的最前麵。
“寫還是要寫的,但應該就是二三作了,沒啥用處。”
許青山擺了擺手,他可不是真的學術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