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朕就是萬曆帝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路東行到西安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路東行到西安(1 / 1)

推荐阅读:

在遠處,在隨風飄蕩,起伏不定的金色麥海的另一邊,有密密麻麻的幾排防護林。

劉把頭指著那幾排防護林說。

“修直道時,那裡被一並被種下防護林,用的就是這暗渠的水。很多人都說是浪費,那邊再過去就是荒地戈壁。

但是我說啊,那裡是給修鐵路準備的!”

沈萬象很驚訝地問道:“劉把頭,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劉把頭嘿嘿一笑,“甘肅那邊的直道比昆崚這邊修得早,也有十來米寬。昆崚這邊加防護林,修暗渠,甘肅馬上就學了樣,在直道兩邊種防護林,也跟著修暗渠。

除此之外,還在防護林的另一邊,離著十幾裡地,也這般多種了好幾排防護林。有人說這是備用林;有人說是加固防沙防風效果;也有人說是勞民傷財,白白浪費。

後來我才聽一位朋友說,那是提前規劃,留出來修鐵路的。

結果昆崚這邊又反過來學甘肅,在那邊多種了幾排防護林,不就是留出來修鐵路嗎?”

眾人不由笑了起來,“劉把頭好眼力。”

一行人結伴而行,有劉把頭這個老江湖相伴,走到哪裡都能給大家講出一段典故來。

姑墨城(阿克蘇)北邊有一條河穀,蜿蜒深入天山山區,走小路可以去到真珠河的源頭,再沿著河流蜿蜒而下,可以直抵真珠河穀。

龜茲城(庫車)北邊,隔著天山就是伊寧城,隻是這裡山高險峻,溝深林密,人跡罕至。隻有少數獵人和趕山人知道翻越山嶽,穿行南北的小路。

鐵門關位於兩山之間,旁邊有一條小河,再旁邊有一處盆地,綠樹成蔭,房屋連片。相比兩邊的光禿禿砂石山巒,這一片綠洲顯得格外重要。

過往路人可以在這裡歇息。

劉把頭介紹,鐵門關是龜茲進入土魯番盆地的要道,過去就是高昌郡的焉耆縣。

從焉耆縣城再走三百多裡就是高昌郡郡治西州縣(吐魯番)。

策馬站在高高的赤焰山上,看著穀地裡的西州城。在城外北邊靠近山巒的地方,可以看到四根煙囪豎立在山巒陰影之中。

劉把頭指著那些煙囪說道:“朝廷在西州城開設了棉紡廠和毛紡廠,還有罐頭廠,隻是可惜啊”

“劉把頭,可惜什麼?”

“西州跟昆崚其它地方一樣,都缺水。它隻有附近天山上融雪流下的泉水,彙集成的兩條河流。

水量不大,原本通過坎兒井暗渠用於澆灌農田,現在還要分出部分用於工廠,根本不夠用,所以這三個廠子的規模不大,聊勝於無。”

沈萬象點點頭,“還是要通鐵路。隻有通了鐵路,昆崚這塊廣袤的土地才能盤活。”

王用汲和王逢猛轉頭看著他,好奇地問:“千鶴,怎麼盤活?”

“昆崚缺水,終年少雨,全靠天山和昆侖山上的積雪融化。所以高效用水,還能發展其農業。這裡地域廣袤,日照充足。

可以大量種植棉花、大豆、小麥、玉米、土豆,以及蘋果葡萄等果樹,發展經濟作物。按照經濟學分類,可以向其它地區提供農牧資源。

但關鍵問題是交通。

本地缺水,就算有工廠,也很難上規模,必須轉運到水源極其豐富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在那裡進行工業生產。

隻有這樣,昆崚布政司這豐富的農牧資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工業增值,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再通過轉移支付,從東部補償回來。

如此發展,才能均衡所以話又說回來,關鍵還在交通。”

王用汲讚許地連連點頭,“朝廷除了修通京漢武香和津浦寧滬這兩條南北大動脈外,就是在傾儘全力,修建威鄭、海鄭和鄭西,再到西高這條東西走向的鐵路。

劉把頭,敢問一句,甘肅和西安以西的鐵路,有沒有在開始修了?”

聽到問話,劉把頭連忙點頭:“有在修。鳳翔郡,天水郡,還有武威郡、張掖郡,都有鐵道兵入駐。蘭州城北,也看到有人在修橋。

但是修得最紅火的還是鳳翔和天水兩郡。”

“這就對了。”

劉把頭看著沈萬象、王用汲指著西州城意氣風發地指指點點,雖然隻知道他們說的是大事,但是到底有多大,卻不知道。

但他知道,這兩人肯定是位大人物。

一行人過高昌郡西州城、伊吾城,經過數百裡的無人區。

這裡說是無人區,但是直道上修建有五個驛站,有堅固的石砌房屋,可以抵禦風沙;有深井,提供充足的水源。

每個驛站方圓一兩裡,都種上了耐旱的胡楊樹,以及沙棘、花棒等各種耐旱植被。綠鬱蔥蔥,充滿生機,成為茫茫黃沙裡無比珍貴的綠洲。

劉把頭感歎道:“我們這位徐製台,從做甘肅藩台開始,十幾年在西北主要做兩件事,修渠挖塘,種草植樹。

有人還戲稱他為種樹總督。

可是我們老百姓感觸最深,要不是有這位種樹徐督,陝甘就不會變成這個模樣,就連這曆朝曆代不知吞噬多少人的數百裡沙磧無人區,都有了五個綠洲。”

“孺東公功在千秋,流芳青史啊!”

王逢猛也忍不住用無比敬佩的語氣說:“徐督治理西北十幾年,皇上讚他為治理西北的國朝第一人。”

他們說的是接替徐渭出任陝甘總督的徐貞明。

劉把頭眯著眼睛、眺望遙遠的祁連山,悠然地說:“徐製台出任陝甘總督,按例是駐紮西安。可是徐製台上疏皇上,堅持留駐蘭州。

他說西北乾旱苦瘠之地,在河西,在寧夏,在陝北。蘭州地處三地交彙,可以兼顧三地治理。

徐督上疏有言,臣才識淺薄,得皇恩出督陝甘,不敢逞經緯之功,隻求有生之年,為陝甘多添幾處綠鬱生機之地。

當時吾等聽讀書先生念及此文,無不感動涕下。

天幸蒼生,天佑大明,有聖天子垂拱,勵精圖治、愛恤民命,有聖君才有良相賢臣,才有這曠古爍今的太平盛世。”

萬曆十年深秋,沈萬象一行人來到蘭州城。

先到陝甘總督府投書,請求拜見陝甘總督徐貞明。

可惜徐貞明去了西寧郡鄯城縣(西寧)。

青海地區分出青海湖以東的湟中地區,設立西寧郡,歸於甘肅布政司,其餘的以古格山脈(唐古拉山)為界,北邊的為青海宣政司,南邊為烏斯藏宣政司,萬曆七年後改名為象雄宣政司。

未能見到這位名臣,沈萬象三人十分遺憾,但前路還得繼續走,趁著大雪封路之前,一行人繼續東行。

劉把頭商隊的終點站是西安,於是繼續結伴而行

從蘭州城出來,穿過蘭州郡,進入到陝西天水郡的定西縣。

一路上可以看到鐵道工程團在緊張地施工,趕在大雪之前完成預期任務。

看著井然有序、熱火朝天的工地,劉把頭感歎:“大明到處到處生機勃勃,都在搞建設。農牧工廠,欣欣向榮。搞得現在大明最金貴的是人。”

“人?”

“對。修鐵路要人,建工廠要人,工廠建好了需要更多的工人,還有打下的疆域,需要移民填鎮。

我聽人說,陝甘各偏僻山區,陝南秦嶺、漢中、隴西、隴南,還有陝西、湖廣、河南交界的勳陽郡,那裡的山民,全被官府動員下來。

要麼分地種田,要麼進工廠掙錢。

現在山區人煙稀少,野物就多了。野豬、豺狼虎豹,越來越多,時常出沒。以前在路上往來,最大的威脅是山賊盜匪。

現在山賊盜匪絕跡了,攔路劫道的成了這些野獸。時常有野獸傷人事情發生。

各地的警衛軍和守備團,經常出動,圍獵這些野獸。

關於圍獵這些野獸,還有件趣聞。”

有了劉把頭,旅途從此不再寂寞。一路上他有說不完的故事。

“劉把頭,什麼趣聞?”

“前兩年,祁連山野狼成群,警衛軍和守備騎兵團大力圍獵,連同狐狸等野物也殺死了不少。

後來西北農科所叫停了,說野狼狐狸殺絕了,祁連山山下草原就該野兔泛濫成災。這些野兔多了,要跟羊群牛馬搶奪牧草。

於是就叫留一部分野狼狐狸,幫著吃掉野兔”

“哈哈,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事。”

過了天水郡就是鳳翔郡,這裡建設更加熱火。剛過清水縣,可以看到鐵道兵在開始鋪設鐵軌。

“速度真快。我們開春時離開西安時,鐵軌還隻是在鹹陽鋪設,一下子鋪到這裡來了。看樣子用不了年就能修通到高昌啊。”

大明鐵道兵修築鐵路,路基、火車站等固定設施可以分段施工,但是鐵軌鋪設,必須通過鐵路先把鋼軌運過來,再利用龍門車在現有的鐵軌上進行鋪設,所以需要一段段向前鋪設。

王逢猛看出端倪,“咦,這鐵路不是按照驛站直道走的嗎?”

劉把頭豎了個大拇指,“王軍爺英明。直道是從清水縣向東北走隴州,再走汧陽縣,進鳳翔城。

但鐵路是沿著渭河邊上走,清水縣直接進鳳翔郡,直通寶雞,再過郿縣、興平、鹹陽進西安城南,跟那個鄭西鐵路連上。”

“怎麼沿著渭河走呢?”

“不知道,說是測繪隊勘測出來的路線,怎麼好修怎麼走唄。”

一行人終於在萬曆十年臘月,大雪紛飛的日子,進到了西安城。

沈萬象、王用汲和王逢猛與劉把頭告辭,先去陝西布政司和巡撫衙門投書。第二天下午,有官差來接他們三人,說是陝西巡撫石星要見他們。

石星石拱辰!

沈萬象、王用汲對視一眼,這位可不是善茬啊。

當年河南爆出大案,海瑞、王一鶚聯袂下來調查,大家都以為時任河南巡撫的石星要承擔最大的責任,從一位年輕有為、前途遠大的政治新星驟然隕落。

萬萬沒有想到,人家隻是以身入局,直接把河南布政使梁岑為首的河南當地勢力,一網打儘。

萬曆八年轉任陝西巡撫,大家都說是準備接任徐貞明的陝甘總督。

但沈萬象和王用汲用心一想,覺得不可能。

以前陝西、甘肅是邊地,所以需要設陝甘總督。現在成了腹地中的腹地,按照皇上的治政理念,用不了多久會廢除陝甘總督職,直接以巡撫分治兩省。

石星接任陝西巡撫,很有可能是一步步向西移。

先接甘肅巡撫兼青海宣政使,然後很有可能接任徐渭徐公的三邊總督一職。

石星親自出衙門迎接沈萬象和王用汲。

“千鶴、明受,你二人奉詔出使海外三國,披荊斬棘,曆時五年,而今終於回國複命,勞苦功高啊!”

讚歎兩人幾句,又對王逢猛說:“虎臣,我曾受剛峰公大恩,而今他的門生過陝,我必須儘地主之誼。”

石星挽著沈王兩人,走在前麵,王逢猛跟在後麵,四人進了巡撫衙門中院。

那裡已經擺好了一桌酒席。

石星先各敬了三人一杯,然後說:“三位暫且等幾日。”

沈萬象三人不明就裡。

石星解釋道:“你們二位身負使節皇命,本撫不敢耽誤行程。隻不過再過日,陝甘總督徐公會趕來西安。屆時我們一起坐火車,直去京師。”

“徐公要來!那可太好了。我們在蘭州見不到,想不到在西安能見到。那就再等日無妨。坐火車進京,一下子省了許多天路程。”

主賓相宜,喝得十分儘興,一直到晚上八點多鐘才散席。

石星回到後院,在妻妾伺候下,洗了一把熱水臉,換了一身家居服,正要喝醒酒湯,有婢女在門口稟告。

“老爺,衙門有人來找老爺,說是急事。”

“叫進來。”

妻妾連忙避到內室,婢女把來人請了進來,正是石星令史李三才。

“道甫,出了什麼事?”

“撫台,電報局送來京師急電。”

“京師急電?”石星目光一閃,“朝中出了什麼大事?電報給我!”

李三才連忙把電報遞了上去。

石星接過來細細一看,雙眼精光閃爍不定,炯炯有神。

“果真,朝堂上出大事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