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華夏真相集 > 第三十五集 石虎歸天

第三十五集 石虎歸天(1 / 1)

推荐阅读:

永和四年四月,趙都鄴城。

石虎寵愛秦公石韜,意欲立為太子,但因世子石宣為長,尚自猶豫不決。

忽一日,太子石宣偶違趙王指令,辦事不力。石虎當即怒道:些許小事也不能辦好,尚有何用處!孤甚悔當初未立石韜為太子也。

石宣不答,恨恨而退。

此言後被石韜聞之,因此更加傲慢無忌,便常以太子自居。因在太尉府建造殿堂,命名為宣光殿,橫梁長達九丈,與天子規製相同。

石宣聞其殿名,竟犯自己名諱,於是勃然大怒道:宣光,宣光。你欲使我光光,我便先讓你淨淨!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也。

遂引兵至太尉府,殺其工匠,截斷橫梁,拂袖而去。

石韜怒不可遏,複將橫梁加長到十丈,另聘工匠監造大殿。

石宣聞說此事,乃謂親信楊杯、牟成、趙生:此子竟敢如此傲慢剛愎,皆因我父寵愛,欲立之耳!你等若能替我將其誅之,某即位入主西宮,則必將其封國郡邑,全都分封爾等。石韜死後,主上必親臨其喪,到時我等可行大事,蔑不及矣。

楊杯等人領諾而出,懷揣利刃,日夜遊蕩於太尉府左近,尋找時機而動。

八月,石韜出遊龍華寺,住於佛舍之中。

楊杯等三人聞知,於是佯為香客入寺,藏身殿側遊廊柱後。待石韜行經之時,便一擁而出,將其砍斷手腳、挖目穿腹刺死,其後趁亂而逃。

石韜親隨因未帶兵器,不敢追擊,隻得收斂石韜之屍,歸報趙王。

石虎見愛子被刺,撫屍大哭,哀慟欲絕,良久方複。遂令厚加殯葬,下詔親臨其喪。

司空李農諫道:害秦公者今未知是何人,尚潛於暗處,陛下鑾輿未宜親出。

石虎大悟,因懷疑是石宣主使殺害石韜,其本意在於圖己,謀奪帝位。乃欲在宮內召見石宣擒之,但恐其不至,於是思得一計,喚過近侍。

近侍:陛下有何差遣?

石虎:你可冒充皇後內侍,休說是我所派,前至太子西宮報信,謊稱其母杜後因悲哀石韜之死過度,因而病危,欲見石宣囑以後事。

近侍:小臣遵旨。

石虎:事若辦成,孤有重賞。

近侍:是。

石虎:若有疏漏,小心腦袋。

近侍應諾,遂至西宮來見太子,傳達杜皇後懿旨。石宣見來使說得合乎情理,並未察覺趙王已懷疑到自己頭上,便即入朝,至中宮探視母病。

然而剛至內宮,尚未得見母後之麵,早被皇帝親軍一擁而出,就此扣留拘禁。

石虎既擒石宣,便命廷尉,將太子部屬一一拷問。內中有建興人史科,知道石宣策劃殺害石韜計謀,因懼酷刑拷掠,便即出首告發。

廷尉將史科供狀上報,石虎觀之怒不可遏,便派人去抓楊杯、牟成等人。

時間不長,禁軍還報:楊杯、牟成二人皆已逃出鄴都,隻抓到趙生。

經過追拷,趙生不抵酷刑,隻得全部招供。

石虎聽畢,愈加悲憤,於是令將石宣囚在坐具貯庫,以鐵環穿其下頦上鎖,拿來殺害石韜之刀劍凶器,令石宣舔食上麵血跡。石宣哀鳴嚎叫不已,聲震殿宇。

佛圖澄當時住在鄴宮,聞到石宣哀嚎之聲,問明其事,於是來見石虎。

石虎:我師不在靜室清修,何事親來見我?

佛圖澄:石宣、石韜皆為陛下親子,今若為石韜再殺石宣,乃是禍上加禍。陛下如能恕石宣,則福祚可延;若定殺石宣,其死後當化彗星,橫掃鄴宮。

石虎暴怒不聽,令人將佛圖澄挽回彆殿,然後喝令行刑。

禁軍統領遵旨,依令在鄴城北門外堆柴,上麵架設橫杆,安置轆轤,繞以繩索,傍豎坐梯。遂將石宣押至柴堆,令石韜所寵宦官郝稚、劉霸行刑,為家主報仇。

郝、劉二人揪發拽舌,拉石宣登梯升椅,將繩索套在頸中,轉動轆轤絞上。複砍斷石宣手腳,挖眼穿腹,使其被害慘狀一如石韜被殺之時,然後點火引燃柴堆。

石虎率昭儀以下數千人登上中台觀刑,令取石宣骨灰,分彆撒至諸門十字路中,使國中萬民踩踏。又殺石宣妻兒九人,黜廢石宣母後杜氏,貶為庶人。

石宣幼子年方數歲,為石虎平素所愛,因此意欲赦免。

大臣李農等恐其長成人後報複,竟然上前,將其奪出石虎懷抱。小兒手牽石虎衣襟大叫大鬨,以至於扯斷祖父腰帶,終不能保,亦被殺之。

諸昭儀、嬪妃、宮女、侍婢見此,無不下淚,扭頭掩麵,不忍猝睹。

石虎還歸內宮,怔忡不已,因此得病。

李農又殺石宣左右三百五十人,全都車裂肢解,後拋屍漳水。太子宮被改作飼養豬牛之地,衛士萬餘人皆被貶謫戍衛涼州。

因石韜被殺之前,大臣趙攬曾對石虎進言說“宮中將有變故,宜加防備”,石虎至此疑其與石宣通謀,也便怒而殺之。

驚天血案平息過後,因二子俱亡,乃立石世為太子,以劉昭儀為王後。

字幕:永和四年秋,燕國西境。

駿馬踏地,長箭破空,燕王慕容皝正率侍衛在西部邊境狩獵。

奔馳之間,忽見一隻白兔,自馬前縱跳而過。

燕王急張糾引矢,馳馬疾射,不料絆上一根樹藤,以致馬倒人傷。

慕容皝受傷沉重,棄馬乘輦回宮,隨即召見慕容儁等,托付後事道:孤今日之災,乃天意也,非人力可為者。

慕容垂:陛下此等小恙,定能不治而愈,何出此不吉之語!

慕容皝:不然,此事蹊蹺至甚。孤初欲渡河狩獵之時,曾見一老者身著紅衣,騎白馬,舉手揮動道:“此處乃神人所居之地,非圍獵之場,請大王自回。”孤以為山野村語,因而未聽其勸,於是渡河,連日獵獲極多。後竟因區區白兔致傷,莫非天神使其來召我乎?

慕容儁及諸臣聽畢,無不伏地而哭。

慕容皝止之,複對太子慕容儁說道:某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今中原未平,方資俊傑以經世務,智勇兼濟,才堪重任,爾其委之。陽士秋誌行高潔,忠士貞固,可托以大事,當切記我言,善以待之!

囑罷絕氣身亡,時年五十二歲,共在位十五年,諡號文明王。

字幕:永和五年正月,趙都鄴城。

後趙天王石虎正式即皇帝位,實行大赦,改年號為太寧,並將諸子爵位全都晉升為王。眾臣山呼朝賀已畢,於是議立太子。

將軍張豺奏道:陛下若立太子,宜擇母貴子孝者立之。前番太子生母出身皆賤,故至禍亂相循。經此大變,陛下不可不慎。

石虎準納其言,於是屬意齊王石世。因伐前趙時張豺獲前趙王劉曜幼女,殊色驚豔,獻於石虎,石虎寵而幸之,遂生石世,故謂其生母亦乃天子之女,出身貴胄。

公卿既知石虎欲立石世為皇太子,遂聯名上疏請奏,惟大司農曹莫不肯在署名。

石虎問其緣故,曹莫頓首答道:天下重器,向來立長不宜立少。陛下欲立少子,非為臣本意,故不署名。

石虎稱其忠直,亦不怪罪,遂立石世為太子,生母劉氏為皇後。

石虎稱帝,雖然大赦天下,惟故東宮侍衛高力等萬餘人仍令謫戍雍城,不在敕免之例。涼州東宮衛梁犢遂反,攻拔下辨,掠奪民財,以至河西大亂。

史說梁犢身長丈餘,騎五花馬,執巨斧喚作一丈柯,攻戰若神,所向無不崩潰。因長驅東向,至長安之時,已眾至十萬。

石虎令樂平王石苞引五萬軍迎戰,被梁犢一戰而敗,由此兵進洛陽,殺入關中。

趙帝大驚,複急派大司空李農率步騎十萬來討。

兩軍對圓,梁犢持長斧衝突入陣,橫衝直撞,殺人如同割韭,人迎人死,馬當馬亡,殺得李農十損七八,大敗而逃。梁犢於是一路向東,先後攻取滎陽、陳留等郡,逼近鄴都。

石虎驚懼,遂命燕王石斌為大都督,總督內外諸軍事,統領冠軍大將軍姚弋仲、車騎將軍蒲洪、護軍將軍冉閔等將,前來討伐。

姚弋仲收到石虎詔命,不敢耽擱,遂引本部羌兵八千餘人,先至鄴城求見皇帝石虎。

石虎因病不欲出見,使宦官引入宮內賜以酒食,令宴罷不必辭帝,竟可引兵出征。

姚弋仲大怒道:主上召我出征擊賊,即應當麵授方略,我豈為此一餐酒食來耶!且主上既不見我,某焉知其今是死是活?是為哪個前去出征!

內侍急入內將此語告之,石虎無奈抱病而出,與姚弋仲相見,敘禮。

姚弋仲仔細相看石虎臉色,說道:陛下當為兒死犯愁,何故得病?你兒初時不擇善人教之,使終至為逆;既已誅之,又何愁焉!且今陛下既已病重,又複立幼兒為嗣,豈不惑乎?公若不愈而死,天下必亂,幼兒亦不可保。陛下當先憂此,何憂賊不能勝!彼等窮固思歸,相聚為盜,朝中諸將何所能製?公且勿憂,看老羌為你一舉殲之!

石虎雖被其麵抑己非,並不發怒,愧然微笑而已,反以寶鎧駿馬賜之。

姚弋仲拜受其賜,於是奮然而起,說道:你且看我老羌,堪能破賊否!

乃出殿披鎧跨馬,策馬南馳出宮,亦不麵辭皇帝,揚長而去。

數日之後,姚弋仲與石斌等率部至於滎陽,迎戰梁犢,兩軍相遇,各列軍陣。

那梁犢因連戰連勝,自謂天下無敵,於兩陣對圓之時,先令擂鼓吹號,呐喊助威,自坐於馬上立於陣前,昂首睥睨敵軍。

石斌亦令擂鼓,預備鼓響三通,再遣將出擊。

姚弋仲卻不耐煩,說道:遇此賊胚,殺了便是,又擂得甚麼鼓,吹得甚麼號?待我老羌先試試老石贈送的這匹駿馬,究竟腳力如何!

不待一通鼓罷,催動胯下神駒,如潑風般便到梁犢近前,舉起手中鋼鞭,奮力砸下。

梁犢前軍看得清楚,齊聲呐喊:將軍小心著!

梁犢心中納悶,問道:小心甚……?

隻出言半句,腦袋已被姚弋仲手中鋼鞭削去半邊,死屍落於馬下。

石斌見姚弋仲得手,揮軍與蒲洪、冉閔等掩殺而進,梁犢軍大潰而敗。

由此賊眾四散,梁州遂定。石斌回師,奏凱還朝。

石虎驚問:怎生敗回來的恁快?

石斌:此番卻不是敗回,而是奏凱還朝也。

便將陣前一通鼓未畢,姚弋仲便削去梁犢半邊腦袋之事說了。

石虎大驚:當初關公古城斬蔡陽之時,還需張飛助其三通戰鼓。此老羌一通鼓都不用,豈非神助!

遂命姚弋仲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封為西平郡公。命蒲洪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雍、秦州諸軍事、雍州刺史,並晉封為略陽郡公。

此次征伐梁犢獲勝,石虎雖封功臣,卻以為乃是佛祖護佑之力,於是愈加禮佛,大作法事以祈國祚。又命在諸州各起佛塔,工費無算。

佛圖澄諫道:陛下暴虐恣意,殺害非罪,雖複傾財事法,亦無解殃禍。

石虎卻不發怒,唯唯稱是,愈加恭敬。百姓因佛圖澄影響奉化,競造寺宇,相率出家,但其中品類雜濫,生出諸多事故。

石虎也認為沙門甚眾,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乃下詔書囑命中書簡議真偽。

著作郎王度奏道:佛陀乃外國之神,非中華所應供奉,請陛下除以年禁。

石虎明知其所言不錯,卻不能聽。

期月之後,有人入報趙帝:妖馬現於鄴城。有人見其鬃尾皆有火燒痕跡,進中陽門,出顯陽門,凝望東宮不進,悲鳴一聲,向東北跑去,轉眼不見。

石虎不解,便親到城外寺中,求問佛圖澄:我師,此事怪甚,兆何吉凶?

佛圖澄:無他,隻小心宮中當有火災。

石虎於是便不在意,告辭回宮。

佛圖澄望著皇帝背影歎道:太子前來複仇,災禍將至,無可消解,我當遠行矣。

於是便寫書一封,遣弟子持往宮中,呈遞皇帝。

石虎折書視之,見上麵隻有一句話,寫道:貧僧今百餘歲矣,身軀將至化解。因久受陛下恩澤,特來相告。

石虎大驚,手中玉如意落地粉碎,忙令備輦,再至寺中問候。

佛圖澄笑道:臣未入宮請辭,陛下何必自至?出生入死,天道常態。性命修短,自有定數。修道貴在事備,修德貴於不懈;若操行無缺,雖死猶生。若損德以苟延性命,非我所望也。今惟覺國家鼎力事佛,造廟修塔,本應受到我佛佑護。但陛下施政暴烈,濫用淫刑,於聖典佛法皆相違背,終不得福佑。若陛下改行以恩惠百姓,則貧僧死而無憾矣。

說罷瞑目不語。石虎忽然良心發現,伏地痛哭而回。

佛圖澄此時已知石氏當滅,也不說破,乃命眾徒,為自己開掘墳塋於鄴城西郊紫陌山。這一日聞報墓穴既成,老和尚親去看了,連連點頭,因回至宮中精舍,焚香靜坐入定。

及至晡時,和尚出定,喚弟子法祚至前而囑:趙國其祚當終,石氏當滅。我應趁其未亂,先行坐化;免得至其國滅之時,被世人說我佛法不靈,未能保其國祚綿長也。待我死之後,爾眾徒當葬我棺於所建墓穴,待殮葬六十日後,再去報喪於陛下可也。

言罷坐化而卒。法祚率眾弟子舉哀發喪,葬於紫陌塋墓,六十日滿除孝,來報皇帝。

石虎聞報,心甚煩惱,飲食俱廢。

適逢有沙門自雍州而來,聽聞趙國皇帝好佛,因而求見。石虎雖予勉強接見,然而心懷不悅,坐論片刻便不耐煩,每每辭不達意。

那沙門說道:陛下談佛,因何心緒不寧?

石虎勉強答道:朕自佛圖澄法師升天寂滅,不勝悲愴,心緒不寧。卿且暫退,改日專設素宴,再來相請。

沙門聞罷奮然而起,振衣說道:陛下是何言耶!某自雍州而來,路上正遇圖澄法師西入函穀關而去,何故言其已死?

石虎大驚,急使人至西郊挖開墓穴,開其棺木,見裡麵果無死屍,惟有一塊大石。

使者將實情回報,石虎說道:石者,乃是朕也。彼葬我於棺中而去,是我將死矣!

自此之後,果然病重不起。

字幕:西元三四九年,晉永和五年四月初九日。

後趙皇帝石虎病篤,於是遺命:彭城王石遵為大將軍,鎮守關右;燕王石斌為丞相,總領尚書職事;張豺為鎮衛大將軍、領軍將軍、吏部尚書。

三臣並受遺詔,輔佐朝政。劉皇後恐石斌不利太子,遂矯詔免其官職,使歸府第。

石遵在幽州聞天子病危,還歸鄴城問疾,劉後又詐為詔敕,令於朝堂受封遣之,石遵遂不得親見石虎,望宮門涕泣而去。

四月二十三日,石虎坐於西閣,令傳燕王石斌進宮。左右皆是劉後心腹,便不奉命。

石虎遂死,終年五十五歲。

張豺奉劉後之命,派張雄假傳詔令,誣石斌以不孝之罪,收而殺之。

劉氏又假傳詔令,任命張豺為太保、都督中外諸軍,總管尚書,如霍光輔政故事。

侍中徐統聞變歎道:禍亂將臨,我不必參與也。

於是盛服而坐,服毒自殺身亡。

張豺扶太子石世即位,遵劉氏為太後,臨朝稱製。石虎被安葬顯陵,上廟號為太祖。

石遵歸於河西,聞說父親已崩,石世繼位且殺石斌,於是朝夕痛哭,欲報此仇。

字幕:石遵,字大祗,乃趙武帝石虎第九子,生母鄭櫻桃。

姚弋仲、蒲洪及冉閔等討滅梁犢還軍,遇石遵於季城,訴說劉後稱製、張豺當權之事。

冉閔大怒道:殿下長而且賢,陛下在時便有傳嗣之意,至病中湣惑,為張豺所誤。今殿下若聲討張豺之罪,率我等部軍鼓行而伐之,國中誰不開門倒戈,以迎殿下者!

石遵喜道:果若大事能成,孤必以汝為太弟,承我大嗣。

冉閔慨然允諾,遂與姚弋仲等率眾還鄴,沿途稱暴張豺之罪。至於城下,方欲下令攻打之時,城中故舊羯士皆開門出降,來迎石遵。

張豺不敢抵抗,隨眾惶怖出迎,石遵立命執拿。

遂擐甲耀兵進城,升於前殿,重新為石虎發喪,哭號儘哀,命斬張豺於市,誅其三族。

冉閔等即逼勒太後劉氏,詔命石遵嗣位,降石世為譙王,廢劉後為太妃,其後將其母子皆暗殺之。

石遵既登帝位,司空李農前來歸附謝罪,石遵命其官複原位。

於是下詔:尊母鄭氏為皇太後,立妃張氏為皇後,立燕王石斌子石衍為皇太子。以義陽王石鑒為侍中、太傅;沛王石衝為太保,樂平王石苞為大司馬,汝陰王石琨為大將軍,武興公石閔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輔佐朝政。

趙帝分封已畢,當夜鄴都城中暴風拔樹,震雷不已,雨雹大如盂升。太武、暉華等宮殿,皆為冰雹打破毀壞,災及諸門觀閣,蕩然無餘,金石皆塌。

石遵見天象疊變而大懼,於是詔命諸郡,大赦天下。

沛王石衝鎮守薊州,聞石遵弑殺太後及太子石世自立,對其臣僚說道:石世秉承先帝旨意繼位,卻為石遵廢殺,世間再無罪大過於此者!宜令內外戒備,孤當親自征討之!

於是留寧北將軍沭堅守幽州,親領五萬兵自薊城南下,並將討伐石遵檄文傳遞燕、趙之地。石衝每到一地,從者皆雲集而來,抵達常山時眾達十萬有餘。

石衝駐紮苑鄉,見到石遵大赦詔書,忽又回心轉意,轉對部將說道:石世、石遵皆我弟也,死者無法複生,何至再互相殘殺!吾其返歸。

部將陳暹諫道:彭城王石遵殺君奪位,自立為帝,罪大惡極。雖殿下欲揮旗北返,然我等將繼續南進。待平定京師,擒彭城王,再恭迎殿下大駕可也。

石衝聞此,複又改變主意,於是繼續揮師前進。

石遵聞之,派王擢寄書勸說石衝回兵,石衝不聽。石遵見此無奈,於是詔命石閔引兵十萬,來討石衝。

兩軍遇於薊州之西五十裡平棘,列陣交鋒。冉閔追及入陣,在元氏縣擒拿石衝於馬上,就地斬之。薊州軍大潰,降者三萬餘眾。

冉閔令將薊州降卒坑殺,引軍得勝而回,入見石遵:石衝已被某斬之,薊幽二州定矣。而蒲洪乃當世人傑,今鎮關中,恐其造反,則秦雍之地,非複為國家所有,宜急圖之。

石遵聽從冉閔之諫,於是下詔:令罷蒲洪秦、雍二州都督之職。

蒲洪大怒,領其家屬部曲數萬戶私歸枋頭,遣人具表入建康降晉,欲求內附為藩。

褚太後與眾臣議而許之,便令蒲洪及其氐族諸部散居枋頭,以為晉國北部屏藩。

畫外音:枋頭又名枋堰,古為冀、豫二州交界之地,乃是黃河北岸重鎮。在今河南浚縣西南五十六裡,舊址便位於前枋城村。枋頭本是晉、趙兩國門戶,隻因趙主聽信冉閔之言,自撤西藩,至令蒲洪一怒之下率部族數萬戶自關中徙此,卻又逼其轉奉晉室為主,則鄴都南門就此洞開。後趙之亡,亦於此發乎其端,無藥可救。

字幕:晉穆帝永和三年,東晉王朝占領巴蜀,正式與西方拜占廷建交。

自蒲洪舉秦、雍諸羌之眾以降晉室,後趙揚州刺史王浹亦舉淮南全境投降東晉。朝廷準納其降,遂遣西中郎將陳逵進兵占據壽春。

征北將軍褚裒請表北伐,朝廷許之,令其率軍討伐石遵,直指泗口,到達下邳。

桓溫亦聞石虎已死,趙國大亂,自率眾十萬出屯安陸,分遣諸將經營北方。

當時朝議,皆以為褚裒身份貴重,不宜孤軍深入,宜先遣偏師北進。

褚裒上表進言:臣前已遣前鋒王頤之等引兵徑造彭城,後又遣督護糜嶷進據下邳,二軍皆進於淮北,今宜大軍速發,以成北進聲勢。

朝廷準奏,遂加褚裒為大征討、大都督,使其率眾五萬,直趨彭城。

中原士民聽聞王師北渡,以為當年祖逖再生,乃群情振奮,每日前來降附者數以千計。消息傳至建康,朝野群臣大悅,皆以為中原指日可複,互為慶賀。

惟蔡謨謂其部將道:胡人若滅,誠為國之大慶,然恐複貽朝廷之憂也。

部將驚問:卻為何故?

蔡謨答道:夫能順天乘時,濟蒼生於艱難者,乃上等英雄方能為也,其餘則莫若度德量力。某觀今日之事,殆非時賢所能及之,必將經營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才略見疏不能副心,財殫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憂及朝廷耶!

諸將大悟,皆以為然。

魯郡之民時聞王師北渡,有五百餘家起兵附晉,遣人求援於褚裒。褚裒應其求援,遂使部將王龕率驍騎五千,前往迎之。

趙主石遵聞聞晉兵渡淮擾境,遂任司空李農為南討大都督,領二萬騎兵前往抵抗。

兵至代陂,遇王龕前鋒之軍,兩下對圓交鋒。晉兵大敗,王龕被殺,幾乎片甲不還。

褚裒聞說王龕全軍覆沒,以為大軍不能前進,隻得退守廣陵。

陳逵聞說褚裒兵退,深恐獨力難支,亦儘焚壽春積聚財物,毀城遁還淮南。

於是褚裒複引軍還鎮京口,自請解除征討都督之職。

當時河北大亂,趙國之民二十餘萬口渡河欲來歸附王師,卻逢褚裒已引軍退還江南,遂威勢不振,皆不能自救,被李農殺略殆儘。晉室本以為一派形勢大好,至此又化雲煙。

後趙樂平王石苞當時鎮守長安,見東晉伐趙,趁機謀劃率領關中兵眾攻打鄴城。

左長史石光、司馬曹曜等人竭力勸諫,石苞大怒,殺石光等一百多人。

石苞生性貪婪但無謀略,雍州豪門之士皆知其將一事無成,於是遣使稟報東晉梁州刺史司馬勳,使其率眾前赴雍州,光複關中。

司馬勳遂從其請,率兵出於駱穀,攻破趙國長城守兵,築長壁於懸鉤,隔長安二百餘裡,西向討伐石苞。又派治中劉煥攻打長安,殺京兆太守劉秀離,攻克賀城。

三輔豪傑之士聞晉師西來,大都殺掉郡守縣令官吏,以響應司馬勳。

此時司馬勳共有三十多座營壘,五萬兵眾,雍州大震。石苞於是放棄攻打鄴城圖謀,遣部將麻秋、姚國等統兵抵抗司馬勳。

石遵即派車騎將軍王朗,率領二萬精騎西進,以討伐司馬勳為名,實則討伐石苞。

王朗引兵過東平,趁石苞不備,順勢馳入中營,劫持石苞,送至鄴城。趙帝石遵念及親情,遂複赦之。

司馬勳手下兵力不足,由於害怕王朗精銳騎兵,不敢繼續前進。十月,司馬勳放棄懸鉤,攻克宛城,殺死後**陽太守袁景後還於梁州。

於是河洛大擾,關中不寧,後**境岌岌可危。

外患未除,內憂複起。當初趙主石遵在李城起兵,曾對冉閔許以事成之後立其為嗣,後卻立石衍為皇太子;冉閔頗感失望,引以為恨。

冉閔自謂英勇善戰,功高蓋世,眼下既總攬內外兵權,為安撫手下將士,遂奏請皆令出任殿中員外將軍,封爵關外侯。

石遵雖從其奏,但令題記諸將姓名,品評善惡,加以貶抑,於是諸將儘皆怨恨。

中書令孟準、左衛將軍王鸞進言石遵:應漸奪冉閔兵權,免其坐大。

其事卻為冉閔所知,越發心懷不滿。孟準等人於是密奏石遵,建議將冉閔譾殺。

永和五年十一月,趙都鄴城。

趙帝石遵召義陽王石鑒及樂平王石苞、汝陰王石琨、淮南王石昭入宮,麵見鄭太後。

太後:諸兒入宮,所為何事?

石遵:石閔不忠,跡象已顯,我欲殺之。母後及公等以為如何?

石鑒等人皆道:應當如此!

鄭太後卻道:當初陛下於李城起兵之時,若無石閔,豈有今日?石閔國之所賴,更兼未聞過惡,雖居功自傲,宜有所寬縱,何殺之耶?若無故殺之,晉、燕則必來犯境也。

石遵聞言,猶豫不決。

石鑒見太後不允,借口更衣外出,遣宦官楊環出宮,反將皇帝眾議之事告訴冉閔。

冉閔聞訊,勃然大怒道:我以德立汝為君,今反欲以怨報我耶!

於是使人請司空李農入府,與其密議道:今主上無道,召義陽王等入宮,議欲誅殺我二人,義陽王乘間而出,遣人前來報我。故請公前來商議,欲廢此昏君,望公助我。

李農沉吟道: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可深信?尚容某試問實情再議。

說畢便要告辭。周閔此時焉肯放他出府?遂使從人軟款拘留,不令出府。

於是李農無奈,隻得與冉閔同謀;複將右衛將軍王基召至密謀,派將軍蘇彥、周成率甲士三千人,擒皇帝石遵於南台如意觀。

蘇彥、周成於是舉兵入宮,見石遵正與姬妾下棋。

石遵見甲士入門,便知大事不妙,卻故作鎮定,乃問周成:造反者誰?

周成撒謊答道:義陽王欲為天子。

石遵投擲棋子入匣,說道:孤尚如此,石鑒又能支撐何久!

周成不答,就在琨華殿弑殺石遵,並殺鄭太後、張皇後、太子石衍、孟準、王鸞及上光祿張斐。石遵自登基至死,共在位一百八十三天。

聞說皇帝已死,李農與冉閔便率百官入殿,共推義陽王石鑒即位。

石鑒登基,遂以李農為大司馬,錄尚書事,冉閔為大將軍,總督中外諸軍事。

趙國由此大亂,流民相率西歸,欲歸故鄉並州。路經枋頭,因聞蒲洪引部曲居住於此,於是皆入城,共推蒲洪為王。

蒲洪忽得趙國流民來歸,一下子眾至十數萬,威名大振。

蒲洪子蒲健正在鄴城,此時也投奔枋頭,歸於其父。

趙帝石鑒聞報不安,遂與百官商議,準納司空李農之諫,遣使拜蒲洪為征西大將軍、雍州牧、領秦州刺史,使其往歸鎮所。

蒲洪大怒道:彼乃羯胡,我乃氐胡;彼能為帝,我不能自為天子耶!

於是驅回趙使,便起造反之心。

晉永和五年十二月,京口府衙。

褚裒屢伐趙國不克,損折兵將頗眾,還至京口,悶悶不樂。閒坐衙中,每聞城中家家夜哭,便問左右:滿城男女泣號連天,卻為何故?

左右答道:此皆代陂死亡將士家屬,號哭子父兄弟,且未得撫恤,官府不能禁之。

褚裒聽罷悲憤不已,大叫數聲,吐血盈鬥,發疾而卒。

僚佐奏聞朝廷,褚後哭之不已,因令厚葬,使荀羨代理徐、兗二州軍事。

荀羨時年二十八歲,中興諸侯方伯之中,未有如其當時如此年少者。

永和六年閏正月,東晉朝廷詔授蒲洪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又任命其子蒲健為假節、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

蒲洪父子拜受晉室之命,於是懷有占據關右之誌。

羌王姚弋仲恐蒲洪坐大,危及於己,遂派子姚襄率五萬兵眾攻擊枋頭。蒲洪迎頭反擊,大敗姚襄,斬殺三萬餘人。

自此蒲洪崛起於中原之地,聲勢大震,於是左右近臣勸其稱王。

蒲洪因讖文有“草付應稱王”之語,且其孫蒲堅背上生來便有“草付”字樣,於是改蒲姓為苻,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三秦王。

自此建立社稷宗廟,設置百官,命雷弱兒為輔國將軍,梁楞為前將軍,左長史;魚遵為後將軍,右長史;段陵為左將軍,兼左司馬,王墮為右將軍,兼右司馬;趙俱、牛夷、辛牢為從事中郎,氐族酋長毛貴為單於輔相。

苻洪大封朝臣已畢,對群臣道:使孤率眾十萬,占據形勝之地,則石閔、慕容儁指日可滅,姚襄父子也在我算中。我取天下,比漢高祖猶為容易耳。

眾臣拜伏,皆呼萬歲。

永和六年正月,麻秋、王朗從長安奔赴洛陽。冉閔致書麻秋,令其殺王朗軍中數千胡人,王朗僥幸逃脫,投奔襄國。苻洪聞說趙軍自西而東,遂遣子龍驤將軍苻雄迎頭攻擊,一戰獲勝,俘獲麻秋。因愛麻秋勇猛,遂勸其降,命為軍師將軍。(本集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