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奪取江油城的軍情,很快傳至劍閣與閬中二城。而徐琨得知江油失守,大批唐軍從左擔道入蜀,深知閬中無兵可遣,遂果斷抽調劍閣守軍,命韓當、張任率兵南下,阻止唐軍奪取涪城。
韓當、張任二將領兵萬餘人,其中孫策組建精騎解煩軍由韓當統率。今徐琨讓韓當率解煩軍南下阻擊高順,便可見事態之緊迫!
唐軍先出左擔道,在德陽亭獲得補給,之後一路沿涪水直奔涪城。而韓當從劍閣南下,距涪城近兩百裡,依腳程而言,蜀軍萬人三、四日便至。
故經三日的奔赴,唐與蜀兩軍竟在涪水以北遭遇,時離涪城二十裡。
遭遇的兩軍第一時間,便指揮兵將展開軍陣。唐軍兵將自知深入敵境,已無後退之路,故士氣正盛;蜀軍將校深知是役之關鍵,且兵力不及唐軍,敗多而勝少,韓當、張任遂許下重賞,以調動蜀軍兵將戰意。
韓當看著圍在身邊的將校,說道:“當追隨先君起兵以來,時有二十年,身經百戰,深受厚恩。今國有危難,旦夕將亡,諸君懼死否?”
眾人抬頭看了看前方,遠處的田野儘頭儘是唐卒,旌旗林立,刀槍森嚴。而在步陣兩翼,煙塵滾滾,戰馬嘶鳴,一眼望去,唐軍不下萬人,遠比本部兵馬多,這就讓人很有壓力!
“某雖不及將軍追隨使君三代二十餘年,但卻深受伯符將軍重恩,今有危難怎敢背棄!”張任戰意濃濃,握緊手中長槊道。
“貪生怕死,非義士所能為!”
有張任帶頭,又有一人表態道:“出身卑微,受孫氏大恩,今以命償之!”
“敵眾我寡,忽然遭遇,已無彆路,唯死戰爾!”
“唐軍雖說驍勇,但我卻敢與之比試!”
眾人受環境鼓舞影響,七嘴八舌表明態度,言語間已有戰死之念。
聽著眾人慷慨之言,望著唐軍軍陣,韓當忽然感觸不已。
他出身幽州,轉戰天下,從中原,到荊楚,再至巴蜀。有生之年,他常想回家鄉看望。而今身受破敵重任,他不知能否有機會再回幽州,看望鄉梓族人與親友。
“不懼死,卻懼死不得其所!”
韓當暗歎了聲,這種感覺隻有自己第一次上戰場才有!
“請將軍吩咐!”
見韓當不說話,張任催促道。
韓當收斂心情,沉聲道:“鼓舞部下鬥誌,言唐人殘酷,好屠戮。今奮勇殺敵者,是役後儘賜錢糧。而如有斬獲者,則倍賞之!”
“遵命!”
韓當吩咐了幾句話,將校紛紛離去,抓緊時間排兵列陣。而考慮到兩翼關乎勝敗得失,故韓當將大軍指揮權交由張任,他自統解煩軍。
在蜀軍布陣之際,高順作為大將,登上一處高坡,望著眼前黑鴉鴉的蜀軍。
“我軍奔涪城,徐琨調劍閣精南下,此番如能破敵,蜀人驚懼,再無可用之兵!”
高順沉聲說道:“傳令諸將,深入敵境,無後退之餘地,唯死戰破敵,方能得勝!”
說著,高順指著蜀軍步騎,說道:“敵騎為解煩,乃孫策糾集蜀中精騎所聚,故敵欲破我,必用騎突陣,命張豐率騎牽製。趙阜統率精卒前擋,先壓陣腳任由蜀卒衝擊。郭淮所部為後備,如蜀軍敗退,壓上追殺!”
“諾!”
高順手握兩萬唐軍,蜀軍方才萬餘人,人數上占有優勢。故高順反而不著急破陣,而是欲借人數優勢,拉長戰線等候蜀軍主動進攻。
若急於用兵,與敵針鋒相對,豈不是順了蜀卒之意。這般用兵打仗,若讓陛下曉得,怕不是會來信責備!
畢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語不假,韓當報以儘忠死誌衝殺,本身就是靠精神。一旦心裡一口氣沒了,蜀軍兵敗僅在須臾之間。
稍微歇息半響,高順回至中軍,見時間差不多,下令步騎向前進軍。
“列陣,前進!”軍官聲嘶力竭呼喊著。
吃完胡餅的唐卒紛紛起身,盯著眼前的旗幟徐徐向前,矛手、弓手與盾兵交錯列陣,伴隨鼓聲的踩點進軍。
張豐率騎卒踏步伴隨,兩翼騎兵合約三、四千騎。昔出征前,有騎五千,然經六百裡的折損,戰馬折損五分之一,今作為壓陣騎卒,由善騎射的張豐統率。
在唐軍進軍之時,蜀軍三千騎先行,近萬名步卒列陣徐行,朝唐軍方陣壓上。故看兩軍配比而言,唐軍在質量與數量上都勝蜀軍一些。
為給予壓力,張豐率騎出陣,繞行蜀陣。並將解煩軍吸引而出,韓當率騎在寬闊的田野中與唐騎廝殺。
兩軍步卒相互前進,走至半途時,唐卒忽而止步戒備,靜等蜀軍上前。
彼時陽光正烈,蜀軍見唐軍止步不前,但因麵對太陽,又不得不繼續前行。
鼓聲轟隆作響,唐軍弓手們箭如雨下,將箭簇朝著蜀軍兵將傾瀉。
“噋噋噋!”
盾牌上布滿密集箭簇,盾士緊縮大盾後,不敢露頭。
另有兵卒的慘叫聲,那是被箭簇射中的軀體吃痛而發出的聲音。
“射!”
很快,唐軍弓弩手回擊,箭簇在空中交錯,破空聲在耳畔乍響。
兩軍挺近數十步,數輪箭簇後,蜀卒猛地向前速進,衝擊外圍的唐卒。
“殺!”
唐軍用盾、矛組成方陣,擋住蜀卒猛烈的衝擊。
刀盾手擠兌盾牌,將刀捅入縫隙中,刺戳敵寇腹部、手臂。而長矛如冰森的毒蛇伸進拔出,與蜀卒長矛手殺作一團。蜀卒為了賞賜而廝殺,唐卒則是深入敵境,沒有任何的退路,遂撐住壓力,與之以命搏命。
一時間,戰場上鮮血飛濺猶如血雨落下,頭顱、斷臂雜錯其中。戰況雖說慘烈,依舊難阻擋蜀軍衝擊,各個嘶吼衝殺!
鏖戰半個時辰,蜀卒一波一波衝殺,卻無法讓唐軍戰線發生動搖。而唐卒一隊一隊的補上,將盾陣死死抗住,讓蜀卒寸步不得進。
終於蜀軍士氣漸散,兵馬徐徐後撤。
很快,激昂的鼓聲響起,蜀卒稍兵陣複衝唐卒。此次廝殺的蜀卒更為瘋狂,領頭軍校甚至脫了衣甲,持握重斧,企圖用重斧破陣。
“嗡!”
第二波箭簇射出,帶走了上百條人命後,兩軍即將爆發廝殺。
勇猛斧手猛衝上前,忽然唐軍中前排兵卒取出弩箭,朝來人猛地射上一箭,令蜀人攻勢為之一挫。
畢竟猛士縱有不畏死傷的鬥誌,但也得廝殺時才能派上用場。今忽遭弓弩近射,讓斧手士氣為之大衰。
蜀軍士氣稍衰,唐軍嚴陣以待,那一排的盾牆再次成為蜀卒無法逾越的天險。
二衝唐陣失敗,蜀卒稍退整軍。
與此同時,唐軍兵卒調動,在高順的指揮下,兩千重甲步卒披掛出發,偷偷換至前排盾手身後。
三通鼓下,蜀卒三衝唐陣。
前兩通鼓消耗了蜀卒不少氣力,故所發動進攻,比不上之前有威脅!
鏖戰半響,蜀卒承受不住傷亡,漸漸朝後撤軍,準備喝點水,吃點東西,以來恢複體力。
而趁蜀卒撤軍,唐軍鼓聲激蕩,兩千甲士踏步向前,與盾手錯身後,加快進攻的腳步。
見唐卒進攻,後撤的蜀卒不得不在軍官的指揮下回身列陣。疲憊的蜀卒失去了對錢糧封賞的渴望,僅有結束戰鬥,或是安然無恙歸家的念頭。
“殺啊!”
兩千甲士稍整隊形,趁蜀卒隊列不整之時,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向蜀卒發起最後的進攻。
鼓聲如雷鳴作響,所有唐卒在令旗的指揮下,跟在兩千甲士後發起衝鋒。
三通鼓疲敵,四鼓奮進殺敵!
養精蓄銳很久的唐卒先用投矛投擲,將蜀陣打散,繼而持刀矛衝入陣中。頃刻間,慘烈的肉搏戰瞬間爆發,蜀卒被殺得節節敗退。
見情況不妙,張任命人擊鼓反擊,而他自率親衛督戰,欲止住撤退的前軍。
沿途敗退的蜀卒不少,他令屬下斬殺敗卒,勉強才能止住敗退。然隨著張任越向前,靠軍法根本無法阻止敗卒,甚至張任看見了唐軍甲士衝鋒的身影。
張任神情大怒,欲率親衛反抗。然洶湧唐軍湧了上來,擊退他身邊的蜀卒,將張任及其部曲孤立於外。
張任揮舞長槊作戰,接連掃倒數人。一名唐卒甚有勇力,趁亂抓住張任的槊杆,用力拉扯下。張任竟一時沒抽回長矛,而下一瞬間,數杆長矛刺向張任。
張任舍矛拔刀,左擋右格來矛。然可是一人之勇安能比及眾人,張任遂在蜀軍的圍攻下,悲憤怒吼,竟戰死在亂軍中。
張任身亡,前卒敗退,在這一刻蜀陣幾乎崩潰!
體力達到極限的軍士向後潰退,有人向唐卒投降,有人隱匿鄉野。
見步卒敗退,韓當大為悲憤,率騎不顧唐騎的圍追堵截,欲直衝唐卒步陣,企圖扭轉戰局。
見狀,張豐率親騎斜擊韓當所部,將其部攔腰截斷,與之混戰廝殺在一起。蜀卒敗退,讓唐軍步卒圍了過來,幫助騎卒圍獵蜀騎。
韓當本可出逃,然卻隨軍赴死,以報孫氏三代厚遇之恩。一番混戰下,被張豐麾下騎卒所斬!
傍晚,韓當、張任敗亡,唐軍掃清殘部,高順控製涪城,切斷蜀中與閬中、劍閣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