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從諫如流數宇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從諫如流數宇文(1 / 1)

推荐阅读:

永濟渠濁流嗚咽,割裂了汲縣城外的殺場。宇文化及今日出戰的兵馬,分作三片,各出本營,黑壓壓地漫過城北、城東、城西的原野,金鼓聲隔著水麵隱隱相撞,攪動著不安的晨霧。

汲縣城,北城樓。

屈突通、李靖、魏征等十餘文武大臣,簇擁著李善道,立在扶欄之後。

“三麵兵馬合計,得有四五萬眾。”魏征仔細地觀望了多時,估算說道。

屈突通說道:“這隻是表麵所見。據宇文化及與竇建德的回信,已知城東,宇文智及藏了伏兵萬人,以此推之,城北、城西可能也會有伏兵。這樣一來,宇文化及今日所出之兵馬,至少七八萬眾上下。其所率來汲縣的全部兵力,約十萬步騎。大王,宇文化及今日可謂傾巢而出,意圖顯是誌在必得。卻不僅大王決定今日與其決戰,看來宇文化及打的也是這個主意啊!”

晨風吹麵,帶著潮濕的悶熱,還有東邊黃河、西邊永濟渠與清水處的腥鹹氣息。平常時候,這股氣息令人不適,但此刻卻讓李善道精神振奮。他點了點頭,說道:“宇文化及軍心不定,缺糧日緊,若論決戰,他比咱們著急。好容易得了竇建德的叛投,他當然就急不可耐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宇文化及自以為得計,卻不知已墮大王彀中!”屈突通說道。

李靖謹慎地說道:“大王,今日此戰雖然形勢有利,臣愚見,卻亦不可輕敵。宇文化及固已墮大王彀中,然其兵力仍眾,兼且甲械精良。此戰,尚需步步為營,才可克敵製勝。”

李善道讚賞地說道“藥師所言極是,有道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我軍雖占先機,但臨敵作戰,最忌輕敵。藥師,你提醒的很好!傳我軍令下去,令城外諸營切切不可輕敵!”

本身的軍略才能出眾超群,可偏偏又不驕傲,越看李靖,李善道越是喜歡。

軍令很快傳出。

……

城東。

宇文智及營外,高大的望樓上。

此時,也正有十餘人在眺看對麵出營漢軍的情況。

被眾星捧月,圍在正中的,可不就是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嫌鎧甲重,天氣熱,早晨上好,下午時,穿著鎧甲並且還如似罩了個蒸籠似的,——盛夏時節,在外部的高溫環境下,鐵甲內的溫度,用後世的計溫單位,能達到四十度以上,即便而下已經入秋,下午最熱時,甲內溫度也仍得有個三十多度,這自然不是宇文智及這等公子哥能忍受得了的,故此,他未著鎧甲,僅裹了個襆頭,穿了件涼薄的絲衫,又在望樓的各個角落,提前備下了成桶的冰塊,以及幾個搖動大扇的壯漢,供其取涼。

叉著腰,眯著眼,望著對麵數裡外陣勢將將列成的城東漢軍諸陣,宇文智及躊躇滿誌,笑與隨從的諸將、諸吏說道:“李善道在河北、河東打贏了幾場仗,就覺得自己了不得了,狗膽包天,敢與我王師對壘汲縣!今日,就好生地讓他嘗嘗我王師的厲害,讓他知道知道,竇建德、李淵手下的烏合之眾,卻遠非是能與我王師相比!”說著話,眼在城東漢軍諸陣中搜索。

找到了他想找的東西,他的視線定在了城東漢軍諸陣中,偏左一陣的上邊。

——城東漢軍,共是列了五陣。李文相陣在中間;其左兩陣,由近至遠,分是王君廓、“高雅賢”兩部列成的軍陣;其右兩陣,分是馮金剛、鄭智果兩部列成的軍陣。五陣互相之間,大致皆是相距五裡,各自對應的是他們這五部的本營。五部的本營,在五陣南邊十來裡處。營與陣間、陣與陣間,可見遊騎來往,不用問,這些遊騎必或是令使,或是負責警戒的任務。

宇文智及落目的此陣陣中,兩麵將旗飄揚。

一麵小些,上繡著黑字“南皮公、大將軍高”;一麵大些,亦黑字,上繡著“上柱國、信都公竇”。——南皮縣公、大將軍,是高雅賢的封爵、勳官。“大將軍”也者,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之下,就是大將軍,品秩為正三品,在勳官中,位次不低,堪稱顯貴。當然,比之高雅賢在竇建德帳下時的地位,還是差了一截。他為竇建德臣屬時,勳官係柱國這一等。

從將中,有人注意到了他的視線,便湊近說道:“大將軍,卻不知竇建德今日會何時倒戈?”

“你這話問的就外行了!”宇文智及指點此將,說道,“兩軍對陣,其雖已投我,豈能輕易就倒戈?又豈能預先定下時辰?必待戰局膠著,方能見機行事。但可以肯定的是,竇建德今日必會倒戈!又可以肯定的是,今日此戰,我王師既有內應,複準備充足,我阿哥調了精銳步騎萬人增援我軍,必能一舉擊潰李賊,讓其見識我王師之威!”摸著胡須,得意地仰起了臉。

瞧其架勢,似乎是已取得了勝利。

諸從將、從吏中,本是大部分不知竇建德投誠此事,直到今早出兵,方才從宇文智及口中得悉。不少人還在消化這個令人驚喜的消息。這時聞得宇文智及此話,不論是還在消化消息者,抑或是也已對勝利滿是信心者,無不紛紛點頭,阿諛之詞不絕而出,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有的說:“悉賴大丞相、大將軍威德遠播,才能令竇建德歸心!”

有的說:“大丞相、大將軍運籌帷幄,賊兵早已膽寒,今日一戰,定教李賊灰飛煙滅!”

宇文智及撫須,哈哈大笑。

侍吏奉上冰鎮的蜜水,請他飲用。宇文智及坐上胡床,便一邊啜飲蜜水,早上已然頗熱,使喚壯漢搖扇卷風,一邊繼續觀望對麵的漢軍各陣,等待宇文化及進戰的軍令下達。

……

宇文化及正在城北營中的望樓上,亦在觀望漢軍陣容。

“李賊今日出戰各部兵馬,看起來比前兩次出戰都多了些。”他瞧了半晌,得出結論,說道。

唐奉義擦著汗,說道:“大丞相,前兩次李賊出戰,儘管皆被我軍擊退,但其也各有斬獲。想來應是因此,是故今日李賊增兵,以求一搏。不過我軍今日精銳儘出,卻勝算依然在我!”

此話說的頗為委婉。前兩次交鋒,漢軍不說大獲全勝,也是占了相對的優勢。“皆被我軍擊退”雲雲,更是無從說起。兩場鏖戰,最後都是漢軍主動地撤兵。

但這話,宇文化及愛聽。

“正是如此。”宇文化及按著扶欄,踮起腳尖,越過永濟渠波光粼粼的渠麵,望向城東的漢軍諸陣,隔得太遠,他看不到竇建德、高雅賢的將旗,隻能望見出戰的城東漢軍一字排開,列了五個方陣,遠觀之,各陣俱是陣型整齊,矛、鎧甲的反光,星光似地在塵土中時隱時現。

他望了片刻,接著說道:“城東今日出戰的漢軍,得有萬把子步騎?”

唐奉義答道:“稟大丞相,據探報,城東今日出戰的漢軍確約萬人。大丞相是在觀望竇建德、高雅賢營陣的情況麼?竇、高部之陣,從西往東數,位置在西邊的第二位。”

“就是說,竇建德、高雅賢之陣,與李文相陣間,隔著一陣。”宇文化及略顯擔憂,說道,“這樣的話,其陣就算臨陣倒戈,唐公,是不是對李文相陣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唐奉義一聽宇文化及此話,就知憂心所在,說道:“大丞相是不是在擔心,當我城東主力進攻李文相陣時,竇、高陣可能會因為沒有與李文相陣相鄰,而起不到太大的幫助作用?”

等宇文化及點了下頭,他繼續說道,“仆愚見,大丞相無須過慮。竇、高陣雖不與李文相陣相鄰,然其一旦倒戈,李文相等陣的軍心卻勢必會受此影響,大為震恐。當其時也,我城東精銳,隻需趁其陣亂之際,迅猛突進,便定能將李文相陣,於短時內,即可擊潰!”

實則宇文化及此憂,完全沒有必要。

他無非是決戰在即,患得患失,又急於求勝,又生怕落敗,故而才生出些無端的疑慮。

亦是虧得唐奉義對他的無能了解得很透徹,才儘管心中對他此憂嗤之以鼻,麵上仍耐心解釋,言辭恭謹而懇切,儘力安撫其心,以免得大戰即將開打,宇文化及作為主將,卻心生猶豫。

“對,對。唐公,你說得對!是本大丞相多慮了。”

望樓下上來了幾個將領,到至宇文化及身邊,下拜行禮,稟道:“大丞相,城北諸陣已列完畢,諸將請示,並及城西令公、城東大將軍,亦俱遣吏來問,何時開始發起進攻?”

宇文化及遲疑片刻,顧視唐奉義等,說道:“唐公、諸公,你們說,何時進攻為宜?”

做為三軍主將,不意居然連何時開始發起進攻,都要詢問謀佐們的意見。

唐奉義撫摸著胡須,略作沉吟,答道:“大丞相,以仆之見,天色已亮,已可發起進攻。連日秋熱,今日當也是個熱天,再等下去,日頭升高,熱氣蒸湧,士卒們體力消耗加劇,士氣易泄,或會對我軍之進戰不利。再者,賊陣初成,尚未穩固,亦正我三軍進擊之良機。”

其餘從將、從吏紛紛附和,都是這個建議。

宇文化及乃做出決定,下令說道:“傳令三軍,半個時辰後,同時展開進攻!”

詢問何時開戰的這幾個將領得令,從地上爬起來,就要下望樓。

唐奉義趕緊將他們叫住,——宇文化及的軍令下的太簡單了,他得作些補充。

隻他不是主將,不好越俎代庖,直接與這幾個將領說,便叫這幾個將領先彆下望樓後,他與宇文化及說道:“大丞相,今日此戰,關乎勝敗。勝則何止黎陽城拔,黎陽倉的糧食將為我有,我軍缺糧之窘迎刃而解;挾此大勝,西進洛陽,震懾李密,迫其讓道,以還長安,也指日可待。可若敗了,則不僅黎陽倉的糧,我軍難以再圖,而且士氣將會愈挫,隻怕河北、山東我軍亦不好立足矣。故此,仆愚見,值此決戰打響的關頭,不宜僅一道命三軍進攻之令也。”

宇文化及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說道:“不錯!唐公,你所言甚是!”看了看被唐奉義叫住的這幾個將領,他張了張嘴,像是有話想說,可終究是無話可講,他眨了幾眨眼,捂住嘴咳嗽了兩聲,尷尬地重看向唐奉義,囁嚅說道,“唐公,依你看,我還應再補充些什麼?”

唐奉義對他這幅樣子見慣不怪,——他若不問,反是奇怪了,便應聲答道:“仆愚見,大丞相宜親頒激勵之詞,振奮士氣,使三軍將士深知此戰重大,奮勇爭先;同時,須明肅軍紀,確保令行禁止,各部協同無間。此外,還可將已定之部署,再次宣示各將,嚴令不得有誤。”

“對,對!”宇文化及喝令被唐奉義叫住的這幾個將領,說道,“唐公的話,都聽到了?我不贅述了,你們就按此向城北諸將、我二弟、三弟傳令。”

唐奉義隻是大略地提了個籠統的建議,宇文化及“不贅述了”,就令這幾個將領“按此傳令”。這著實便讓這幾個將領難辦了。“明肅軍紀”此條補充的建議,還好轉達;但“激勵之詞”、“已定部署”,宇文化及不親自擬令,他們卻如何傳達?難不成,他們還敢代宇文化及擬“激勵之詞”?——唐奉義的建議中,實際上就已經提到,請宇文化及“親頒”。

這幾個將領麵麵相覷。

一人硬著頭皮,說道:“大丞相,激勵之詞與部署細節,敢請明示。”

唐奉義等人又一次迎來了宇文化及求救的視線。

於是,虞世基落筆,唐奉義口述,為宇文化及擬寫了令旨三道。三道令旨,前半部分內容相同,俱士氣、軍紀方麵;後半部分內容有異,分彆是已定的在今日此戰中,城北、城東、城西三軍各自的具體作戰部署、作戰任務等等。三道令旨分送城北諸將、宇文智及、宇文化及。

這幾個將領畢恭畢敬地接下令旨,再次下拜,行禮罷了,急忙下望樓,傳令去也。

令下到不久,鼓聲、號角聲,率先在城東響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