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一百一十三章 知己知彼重王公

第一百一十三章 知己知彼重王公(1 / 1)

推荐阅读:

李靖說的是:“叛逆之臣,人人得而誅之。然竇建德與王敬之不同。王敬之本一山賊耳,其所率投大王之眾,不過數千,卻從竇建德降大王之眾,數萬之多,現分布在各營之中。因此,要不要殺竇建德,不在於竇建德一人,而乾係到從他降從大王的這數萬之眾!貿然殺之,恐此數萬眾,將各自疑。值此將與宇文化及決戰之際,不利於軍心穩定。又則,王伏寶奉大王之令,而下領兵在外,為我軍奇兵,從這一點說,亦不宜即斬竇建德。是故大王釋之。”

這一番代李善道為魏征答疑的解釋,正是李善道不殺竇建德的緣故!

原本時空中,竇建德兵敗,為李世民所擒之後,李世民起初也沒殺掉他,直等他逃散的臣屬齊善行等獻山東之地與李淵、戰事整個結束後,才在長安斬殺了竇建德。饒如此,竇建德死後,他散落在山東的舊部們,還因竇建德之死而不能自安,於是擁劉黑闥為主,再次舉事。

卻是須知,一方勢力戰敗,被另一方勢力吞並以後,最難處理的就是戰敗這方勢力的舊部歸心問題。一個不慎,就極可能會激起大變。尤其在戰敗這方勢力,才被吞並不久,人心未定之時。竇建德之於李善道,他與他的舊部當下就是人處在心尚未儘附的微妙狀態。

若驟然處決竇建德,無異於在未愈的傷口上撒鹽,舊部或將不安,或者心生怨恨,從而也許便會引發連鎖反叛。李善道深諳此理,故暫留竇建德一命,以穩住其舊部,避免重蹈原本時空,激起其舊部反叛之覆轍。之後,待時機成熟,再視情況,再做處置。

同時,做這樣的暫時處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既能不影響即將與宇文化及展開的決戰,且則能博得一個“寬厚”的名聲。——當然,這個名聲隻是捎帶所得,不是李善道的主要目的。

聽完李靖代為解釋,魏征豁然開朗,對李善道表示過讚佩過後,他摸著下巴,忖思稍頃,又正色進言,說道:“大王不殺竇建德的緣故,臣已明了。然臣以為,叛逆之罪,實不容赦,若就此輕饒,何以儆效尤?況竇建德之此叛,是被大王提前察覺了,又若沒有察覺?後果不堪設想!因臣愚見,縱因形勢,暫不宜斬竇建德,待殲滅宇文化及後,亦當懸首門闕!”

“玄成,既已恕之,複又殺之,你這豈不是要讓我做出爾反爾的小人?”李善道嗬嗬笑道。

隻從他摸著短髭,嗬嗬笑著的舉動、表情,看不出他真實所思。

魏征下拜行禮,說道:“臣怎敢陷大王於出爾反爾之境?臣唯慮及長遠,防微杜漸。”

“好,好一個防微杜漸!玄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方下的當務之急是殲滅宇文化及,餘下的事,無須急切,等殲滅掉他後,再議不遲。”李善道不置可否似地說了句,喝了口茶湯,頓了下,笑道,“要說起來,竇建德潛通宇文化及,意圖謀叛,確乎罪不容誅,然就像他自己說的,既被我提前察覺,確是對我軍接下來與宇文化及的明日此戰,反倒增添了幾分勝算。”

為何早就知道竇建德與宇文化及暗通,而卻偏偏等到他即將舉事的頭一晚,才將他擒下?

李善道所圖,正是為欲借此機,——趁宇文化及尚不知竇建德被擒的這個機會,使其措手不及,進而尋機取勝。這也是蘇定方在擒捕竇建德時,與竇建德所說“將計就計”此話的意思。

李善道的這番打算,屈突通、李靖、魏征等心腹士儘知。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便就此,諸人根據之前已大體初定的方略,緊急的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夜色漸深,堂中燭火明亮,映照得如同白晝。

李善道正在與屈突通、李靖等進一步完善方略,堂外腳步匆匆,王湛德入內,呈上書信一封。

將書信打開,李善道看之,卻是宇文化及與竇建德的回信!

卻原來,宇文化及的回信剛被送至高雅賢營中,蘇定方立刻遣人急送到了城內。

略將回信看罷,李善道撫摸短髭而笑,顧盼諸人,示信說道:“明日此戰,勝算八成矣!”

回信中,宇文化及將他明日的部署、預備怎麼打的方略,一清二楚,和盤托出。

……

月落星沉,天邊露出一抹魚肚白。

昨天李善道就已下令,今日城外諸營接著出戰反擊,故諸營將士,俱已起來,有的營在用飯,有的營用飯早,已整裝待發,在檢查兵器,披掛鎧甲,諸營皆殺氣騰騰,戰馬嘶鳴。

而就在此際,一道軍令,相繼傳到了城北、城東、城西三麵諸營的主將營中。

亦即城北高曦、城東李文相、城西趙君德這三營。

高曦、李文相、趙君德接到軍令,展開看罷,不敢怠慢,立即遵令行事,召集本區各營營將,速來主營聽令。不多時,各營營將,分彆趕到三人營中。

天光尚未大亮。

高曦、李文相、趙君德三將帳內,均燈火通明,帳外衛士環繞,氣氛凝重。

……

“大王令旨,今日此戰,不再僅是出襲反擊,已經定為是與宇文化及的決戰!”

城東,李文相營內帳中。

見城東各營營將到齊,李文相立在案後,手捧李善道的軍令,肅然說道。

竇建德、高雅賢作亂不成,結果被擒的消息,雖然沒有刻意擴散,但為防止謠言,城外諸營的高級將領們,李善道卻是都通知到了他們。因城東諸營將,現已是皆知此事。

驟然聽得李善道臨時改變的這道軍令,——李善道臨戰指揮,一向謀定後動,基本沒有臨時變策者,諸營將中有心思機敏者,就已將此改變與竇建德、高雅賢作亂被擒此事聯係了起來。

便一將起身,試探地說道:“敢問將軍,大王此令是否與高營變故有關?”

問話之將,係王君廓。

“正是如此。”李文相將李善道的軍令,給諸營將傳閱。

軍令的內容並不複雜,言簡意賅。

首先提到了竇建德、高雅賢謀逆被擒之事,然後指出,宇文化及尚不知此變,接著即告知諸營,李善道因是臨時改變主意,決定趁此機會,今日與宇文化及決戰。爭取一舉破賊!

針對已知的宇文化及部今日將會做出的部署,李善道製定了應對的策略,分彆對城北、城西、城東三麵的諸營下達了相應的作戰指令。城北、城西兩麵的作戰指令,在給李文相的這道軍令中簡略地有所提及,城西仍然以守禦為主,城北仍然是主攻方向。

給李文相的這道軍令,主要是對於城東諸營今日此戰的詳細指令。

“依據情報,宇文化及已潛調精卒萬人,增援城東宇文智及軍。其所增援之眾,於開戰之初,將會伏兵不動。候高營臨陣起亂,此萬人乃才出襲。宇文智及軍今日進戰,前期作戰,會重點進攻馮金剛、鄭智果兩營,以調李文相、王君廓營分兵增援;其後待高營作亂,李、王諸營驚亂,宇文智及軍便再轉而全力猛攻李文相營,以期先潰李營,再破我城東其餘諸營。”

李文相是城東諸營的主將,所以宇文化及計劃先破李營,再逐一擊潰彆營。

“針對宇文化及此番部署,今日開戰之後,馮、鄭兩營堅守,李文相、王君廓佯裝支援,而各留精銳於營內待戰。候時機至,蘇定方佯裝作亂,誘宇文智及伏兵出,及轉攻李文相營。而王君廓即引精卒從側翼突襲,截其退路,李文相率主力反擊。到時,城中亦會出騎,支援城東。今日此戰,城東兩個任務,第一,殲滅宇文智及軍;第二,若有餘力,分兵渡永濟渠,與城北諸營夾擊宇文化及主營。期卿等勠力,共破此賊,何吝重賞!”

王君廓、馮金剛、鄭智果、蘇定方等諸營將傳看罷了,將軍令還給李文相,

李文相站將起身,捧著軍令,顧視諸將,說道:“大王的令旨,都清楚了?”

“回將軍的話,清楚了!”諸將答道。

李文相說道:“俺重申一下軍紀。大王的軍紀,實際上也不用俺再多說。今日此戰,凡有令而不進,或違令而不遵者,定斬不饒!戰後查驗各營將士,有功者,俺不敢私,上報大王,論功行賞;有過者,亦不姑息,依律懲處。諸將務必齊心協力,勿負大王厚望,誓破賊軍。”

王君廓等將也都已經起身,一同躬行軍禮,齊聲應道:“末將等遵令!”

“好,時間緊張,你們各回本營,將大王此令轉達你各營將士知曉,便等俺號令,預備進戰。”

王君廓等將再行了個軍禮,倒退著,便依次往帳外退去。

卻王君廓雖然投從到李善道帳下的時間,沒有馮金剛、鄭智果、蘇定方等長,靠他的戰功,儼然已是諸將之首,退在最前;蘇定方是臨時授任的營將,他在諸將中位次最低,退在最後。

王君廓、蘇定方退出帳之前,李文相叫住了他倆。

“蘇將軍,高營的軍心穩住了?今日出戰,會不會有影響?”李文相先問蘇定方,說道。

蘇定方卻很有把握的樣子,躬身答道:“回將軍,竇建德、高雅賢昨晚被押入城中後,末將與王朗、李友等親自安撫,先是召集高營校尉以上軍將,宣布竇、高二人罪狀,繼曉以大義,宣布大王令旨,彼等不知情,不會追究他們的罪責,而且竇建德、高雅賢,大王也沒有殺之,隻是暫時囚禁,以觀後效,又向他們承諾,戰後論功行賞;隨之,依照大王之令,儘出高營財貨,分賞諸部兵士,各種舉措之下,高營軍心現下已穩,絕對不會影響今日決戰!”

“好!不會影響就好!蘇將軍,高營畢竟剛剛經過昨晚的變故,雖軍心已經暫穩,你還是需要密切關注其營各部將士的動態,以防生變。一旦有異動,立即上報,切勿延誤。”李文相頓了下,接著說道,“大王的軍令,你適才也看到了。今日此戰,大王慮及高營的現實情況,高營在今日戰中,主要僅起一個‘誘賊’、‘配合’的作用,其它的不需負責,隻要這個任務,你能完成,就是你的大功一件!蘇將軍,你要切記,一定需得謹慎從事,不可懈怠大意。”

李文相的軍事才能,不算高明,但他到底投從李善道的時間較早,且當時為了籠絡他,李善道還與他結拜了兄弟,便是直到今日,李善道對他依然是以“賢兄”相稱。

故而,包括王君廓這等桀驁之輩,麵對李文相時,亦頗是恭敬有加,不敢造次。

何況蘇定方?蘇定方更是恭謹,當下應諾。

“你先還營去罷。”

蘇定方又再行了一禮,退出帳去。

李文相轉看王君廓,撫著胡須,露出點笑容,說道:“王公,大王的軍令中,明令指示,今日此戰,城東戰場,以俺營與你營為進戰主力。公勇猛敢戰,曆來戰功赫赫,今日定能再建奇功。就今日此戰,公有何策略,俺想聽你說說。”

王君廓昂首挺胸,恭敬中帶著點桀黠,說道:“大王將一切都布置好了,我暗賊明,今日這一場仗,咱們若還打不贏,乾脆就都抹了脖子算了,也彆再等大王懲治。

“將軍,末將營步騎共計四千餘,末將準備謹從大王軍令,等會兒回到營中,便選出步騎各五百精銳,留為總攻時用。其餘三千餘人馬,選出老弱五百,加上民夫,湊夠千餘,大張旗幟,當是足能冒充兩千之數,就以此千餘,充作援馮、鄭兩營之兵,以哄宇文智及。

“待總攻的時機到至,將軍一聲令下,末將就親引精卒步騎,直撲賊之側翼!”

李文相大喜,下到帳中,搖了搖王俊傑的手,笑道:“王公,你與俺不謀而合!俺也正這般計量。好,好得很!王公,如你所言,今日此戰,大王籌謀高明,你我隻需按計行事,定便能一舉破敵。俺願與公合力,共襄此役,誓取全勝!此戰得勝,願推公首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