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帶著鐵路到大明 > 第510章 以大明律嚴懲日國貴族、武士!大歸化【求追訂】

第510章 以大明律嚴懲日國貴族、武士!大歸化【求追訂】(1 / 1)

推荐阅读:

大明京師。

皇宮,奉先殿。

劉寬與數位內閣閣臣、軍機大臣同列殿內,參議日國戰後處置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劉寬並非是由朱元璋特詔過來的,而是以軍機大臣的身份參與——在征日戰爭開始前,朱元璋便下了一道聖旨,讓劉寬又多了一份軍機大臣的兼職。

其實朱元璋原本是想讓劉寬入閣的,但一則考慮到劉寬終究還有點年輕,二則考慮到入閣之後將承擔許多事務,會耽擱天工院那邊的事,朱元璋便放棄了這一想法。

“先說說日國南朝該如何處置吧。”

朱元璋雖然自馬皇後喪禮後便感覺精力不濟,可在外臣麵前卻仍保持著一副精神矍鑠的樣子,雙目掃視眾臣時仍有強大的壓迫力。

禮部尚書詹徽率先出列,道:“陛下,日國南朝既是獻上降表內附的,臣以為可以參照對高麗國的處置辦法。”

戶部尚書楊靖跟著道,“臣亦認為可以參照高麗國處置辦法。”

吏部尚書王鈍跟著道,“臣附議。”

見此,劉寬趕緊站出來,拱手道:“陛下,臣反對!”

劉寬這一反對,立馬惹得詹徽、楊靖等人側目,且皆麵露不解之色。

朱元璋:“劉寬,說說你怎麼想的。”

劉寬一臉正色地道:“陛下,日人不同於高麗人,他們的民族凝聚力更強,對日國認同感也更高,尤其是貴族及武士階層。”

“若是參照昔日對待高麗的處置辦法,將那些貴族遷居大明內地諸城,隻怕不僅難以令彼輩迅速融入我大明,反而會讓大明內多出一批心懷日國的士紳、富豪。”

“待到百年之後,朝廷對地方掌控力稍弱,隻怕彼輩便會成為禍亂之源!”

雖然一眾閣臣、軍機大臣都知道劉寬是朱元璋眼前的紅人,甚至對劉寬來曆有猜測,可聽到他這番言論,還是有人忍不住出聲質疑。

詹徽便皺眉道:“劉院正怕是有些危言聳聽了吧?日國南朝才多少貴族,尚不足昔日高麗世家一半多,如何就會成為禍亂根源?”

劉寬道:“詹尚書,我方才說的不明白嗎?日國人不同於高麗人,他們對國家認同感更高,甚至可以說比高麗人高得多。”

“我再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詹尚書會因為中國為外族統治,就輕易放棄漢家語言、文字及習俗嗎?”

“若有朝一日外族統治力減弱,詹尚書子孫後代難道不會圖謀恢複華夏正朔?”

詹徽聽得眉頭裹成一團。

因為劉寬的問題明顯就是陷井。

他若說會放棄漢家語言、文字,子孫後代也不會想著恢複華夏正朔,那就是沒有骨氣,甚至可以說有想要順從前朝蒙元統治的嫌疑,屬於政治錯誤了。

他若說不會,那不就正好佐證了劉寬的“日人禍根論”?

一時氣得胡子翹翹的,不知該說什麼。

這時戶部尚書楊靖出聲道,“那劉院正認為該如何處置日國南朝?他們主動降表投降,我大明總不能做得太難看吧?”

劉寬麵向朱元璋,道:“陛下,臣以為日國南朝既獻表內附,那麼朝廷就該對日國南朝百姓負責——此百姓不僅是指那些貴族、武士,更指那些沒有姓氏的黔首。”

“所以,請朝廷派出由刑部、督察院、錦衣衛所組成的欽差隊伍,前去處理日國南朝不法之事。”

“按照咱大明的律法,該抄家的抄家,該流放的流放,該斬首、夷族的便斬首、夷族!”

聽劉寬這麼說,詹徽、楊靖等人皆神色駭然。

隨即詹徽趕緊道:“陛下,萬萬不可如此啊——曆朝曆代,都不曾聽聞有追究歸降之前罪責的事。若朝廷真這麼做,必然會激得日國南朝之貴族、武士紛紛揭竿而起!”

楊靖等人亦跟著道:“還請陛下三思!”

殿內一時安靜下來,朱元璋似乎真的在三思,但不過十幾秒,他便道:“爾等難道覺得若日國南朝貴族、武士揭竿而起,咱大明不能平定?”

詹徽等人沒想到朱元璋會這麼問,愣了愣相繼搖頭道:“當然不是。”

朱元璋又道,“那咱問你們,是咱大明根基穩固、長治久安重要,還是那些日國貴族、武士的性命重要?”

詹徽麵露苦澀,卻不得不回答道:“自是大明根基穩固、長治久安更重要。”

朱元璋站了起來,洪聲道:“那殺一批日國貴族、武士又何妨?咱也不怕告訴爾等,若非擔心有礙朝廷名聲,咱直接便下旨,將日國南朝所有貴族皆抄家,男子斬首,女子發配!武士亦全部流放!”

詹徽等大臣聽得汗毛直豎,沒想到朱元璋都一大把年紀了,還這麼激進,這麼大的殺性。

所以說,在朱元璋眼中,劉寬的激進建言反而太保守了?

這麼想,一時間沒人再敢提出什麼反對意見了。

“劉寬,你繼續講。”

“是。”得到老朱這麼給力的支持,劉寬也更有勁兒了,“對於那些犯了罪的日國貴族、武士,咱們自是不需要客氣,甚至可以從嚴處置。”

“至於極少數沒有犯罪,或者說查不到罪證的日國貴族、武士,臣認為可以將彼輩遷徙到大明內陸。”

“但必須對其家族進行極致的拆分,如兄弟成年數人的,隻許一人奉養父母,其餘人必須分戶,且遷徙到不同州府。”

“再規定彼輩必須更改漢家姓名,限期學會漢話,且不得做日人著裝,甚至屋中不許有任何與日國文化有關之物。一旦發現,必須嚴懲!”

雖然劉寬覺得,依照大明律,日國南朝沒犯過罪的貴族、武士隻怕很少,但依舊對彼輩進行了極為嚴厲的防範——若非沒有名義,他都想建議直接將日國貴族、武士中的男子都打為苦役了。

詹徽等人則覺得若按劉寬這套方法,對日國人也未免太過嚴厲了,隻怕到時候會激得日國南朝降而複叛。

又或者,劉寬的目的就是激日國南朝叛亂?

‘這劉寬跟日人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竟要致日國貴族、武士於死地?’

‘難不成,這位之所以會被貶下凡間,便是因為在天界被那日國神靈陷害了?’

‘又或者,這位前世曾托生在日國,遭日國貴族虐待過?’

詹徽、楊靖等人見無法改變朱元璋的想法,就不禁對劉寬建言之因胡亂揣測起來。

朱元璋、朱標自是都知道劉寬為何如此痛恨日人。

朱標雖然也覺得按劉寬所言處置日國南朝貴族、武士,未免太過嚴苛了些,等於是逼那些人造反,可他也明白,日國之事若不處理好,會給大明江山留下不小的後患。

所以,最終他和朱元璋都同意以劉寬的建言為主,去處置日國南朝的貴族、武士。

至於被大明打下來的日國北朝、大和國,那些貴族、武士處理起來就不需要顧忌什麼了。

日國北朝的貴族肯定是一律抄家,成年男子斬首,婦孺發配。

凡參與對抗大明戰事的武士皆打為苦役,送去挖礦、修路——至於沒參與對抗大明戰事的?你說沒參與就沒參與?日國都要滅亡了,身為武士,怎麼可能挺身而出?

所以,隻要是武士,必然就參與了對抗大明的戰事!

而大和國貴族本就少,即便有幾家及時投降大明的,按照對待日國南朝貴族、武士的方法處置就可以了,估計沒有一家貴族能夠幸存···

這場內閣、軍機處聯合會議散會後,劉寬又被老朱、朱標留了下來。

“劉寬,跟那些人議事有時候未免太耽誤時間,所以這處理日國黔首之事,咱想先聽你仔細說說。”

劉寬道:“便是陛下不問,臣也會就此事建言——日國黔首雖然沒文化,甚至沒幾個識字的,但到底受日國習俗、文化影響,不可不防。”

“臣的想法是,哪怕花費二三十年時間,也要將日國黔首遷徙出去,並且所有人都要改漢名——這既是讓他們忘掉日國先祖,也算是施以恩惠,畢竟目前日國大部分黔首都是沒姓氏的。”

朱標對遷徙日國黔首是沒有任何異議的,聞言便道:“那妹婿認為日國黔首適合遷徙到哪些地方?”

劉寬沉吟了下,“日國黔首畢竟有數百萬,遷徙的越分散越好,免得他們抱團影響歸化。”

“所以,臣以為,可以甘肅、漠北、吉林、西域這些地方遷徙多點;再次是貴州、雲南、廣西這需要人力開發的西南三省。”

“還可以讓各海外藩國遷徙一批過去——如今海外各藩都需要人口,想必一起瓜分個上百萬日國黔首不成問題。”

“最後,大明內陸各行省也可以撒芝麻般遷徙些許,但絕不能多。”

“此外,待這些日國黔首遷徙之後,對他們下一代的教育一定要抓緊。”

“日國下一代男子必須要入學校,學習漢字;下一代無論男女,都必須說漢話,甚至是禁止他們說日國話!”

朱標聽完先是點頭,隨即又不禁道:“日國黔首畢竟有那麼多,僅過去一帶就禁止他們說日語隻怕很難。”

劉寬聞言,罕見地露出一抹有些陰險的笑容,道:“太子殿下,此事簡單,屆時隻需暗示地方學校歧視日人學子即可。”

“甚至,不需要暗示,這些遷徙過去的日人都可能被歧視。而為了避免這種歧視,他們必然會一代代地努力隱藏出自日國的身份。”

“如此幾代人下去,也許他們自己都會忘記,先祖是從日國遷徙而來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