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人才計劃(1 / 1)

推荐阅读:

1991年3月15日清晨,哈爾濱火車站的蒸汽機車發出悠長的鳴笛聲。站台上,省外事辦的二十多名工作人員早已嚴陣以待,他們身後停著三十輛嶄新的"解放"牌大客車,車窗上貼著中俄雙語的"歡迎"字樣。站長辦公室的電話響個不停,接線員小劉的登記本上已經記滿了到站車次:"k19次,莫斯科至四九城,載有毛熊民間交流團成員387人"

"注意!列車進站了!"站台廣播突然響起,伴隨著鐵軌的震動聲。列車員老張用力推開綠皮車廂的窗戶,寒風夾雜著西伯利亞的鬆木香撲麵而來。他眯著眼數了數站台上的歡迎隊伍,光舉著鮮花的少先隊員就有上百人,紅領巾在晨風中像一片跳動的火焰。

"達瓦裡希!"一個滿臉絡腮胡的毛熊大漢突然從車廂裡探出頭,用蹩腳的中文喊道,"廁所在哪?"老張憋著笑指了指站台儘頭的指示牌,上麵用醒目的箭頭標注著"wc",旁邊還畫了個穿裙子的小人和穿褲子的小人——這是專門為外國客人新裝的標識。

站台另一端,省歌舞團的演員們已經擺好了架勢。隨著列車完全停穩,歡快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旋律立刻響起,穿著民族服裝的姑娘們跳起了俄羅斯民間舞,裙擺旋轉出絢麗的花朵。毛熊遊客們紛紛擠到車窗前,有人跟著節奏拍手,還有人掏出"澤尼特"相機拍照,閃光燈亮成一片。

"體育代表團的同誌請往這邊走!"外事辦的小王舉著擴音喇叭喊道,她嶄新的的確良襯衫後背已經被汗水浸透。三十多個身材高大的毛熊運動員拖著行李走來,冰球杆和體操墊在行李堆裡格外顯眼。"安排他們住體工大隊招待所,"小王對助手說,"記得多準備些黑麵包和紅菜湯。"

突然一陣騷動從藝術團那邊傳來。原來是一位毛熊芭蕾舞演員的行李箱裂開了,演出服散落一地。幾個兔子小姑娘立刻蹲下來幫忙,其中一個紮羊角辮的撿起一隻芭蕾舞鞋,小心翼翼地撫平緞帶,像捧著什麼珍寶。

與此同時,四九城語言大學的留學生食堂正飄出誘人的香氣。廚師長老趙擦了擦汗,往直徑一米的大鍋裡又下了兩百個餃子。"豬肉白菜餡兒的,"他對幫廚說,"再準備些酸黃瓜和紅腸,聽說毛熊孩子愛吃這個。"灶台上擺著一本翻爛了的《俄式菜譜》,書頁上沾滿了油漬。

食堂門口,機械工程係的安德烈正和同學們研究新發的飯票。這種硬紙片印著"北語留學生專用"字樣,每月定額發放,但在小賣部能換到"大白兔"奶糖和"北冰洋"汽水。"看這個,"安德烈指著飯票背麵的小字,"憑此票可優先購買周末電影票!"

宿舍樓下的空地上,幾個毛熊學生正圍著輛"永久"牌自行車研究。來自明斯克的謝爾蓋試著蹬了蹬踏板,鏈條發出清脆的"哢嗒"聲。"比我們的'烏拉爾'輕多了,"他讚歎道,"要是能帶一輛回國"話沒說完就被管理員打斷:"同學們,三點在禮堂開迎新會,彆忘了帶翻譯耳機!"

1991年8月7日,華清大學專家樓前停著幾輛掛著軍牌的"紅旗"轎車。物理係趙教授看了看表,又望向校門口的方向。突然,一輛麵包車駛來,車門打開,白發蒼蒼的列彆傑夫教授顫巍巍地走下來,手裡緊緊攥著個舊皮箱。

"教授,一路辛苦了!"趙教授快步上前,卻被老人行李箱上的標簽吸引了目光——"基輔理論物理研究所,19531991"。列彆傑夫注意到他的視線,輕聲說:"最後的紀念品了,研究所上周已經關閉"老人抬頭看了看嶄新的專家樓,陽光在玻璃幕牆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暈。

301室的客廳裡,列彆傑夫的夫人正驚訝地摸著暖氣片。"冬天室溫能保持多少度?"她問前來幫忙的研究生小林。"至少二十度,"小林驕傲地說,"咱們學校自備鍋爐房,二十四小時供暖。"說著拉開冰箱門,"這是給您準備的牛奶和雞蛋,每天都會有專人補充。"

樓下實驗室裡,列彆傑夫已經換上了白大褂。他撫摸著嶄新的電子顯微鏡,手指在"上海光學儀器廠"的銘牌上停留了片刻。"這台分辨率是多少?"老人突然用俄語問道。正在調試設備的博士生小張立刻用流利的俄語回答:"01納米,教授。我們還配了圖像分析計算機。"他指了指角落裡蓋著防塵布的機器,那是剛從深圳運來的"長城0520"。

與此同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材料實驗室裡卻是一片歡騰。彼得羅夫教授舉著塊銀灰色的合金樣品,興奮地手舞足蹈。他的兔子助手們雖然聽不懂那些夾雜著烏克蘭方言的俄語,但從老人發紅的鼻尖和閃爍的淚光中讀懂了喜悅。"快!"實驗室主任老陳抓起電話,"給501廠總工辦打電話,就說耐高溫合金的配方成了!"

走廊上,兩個穿著藍色工裝的技工正推著氧氣瓶經過。"這老毛子嗓門真大,"年輕的那個嘀咕道,"我在三樓都聽見了。"年長的技工神秘地壓低聲音:"聽說這位是毛熊航天局的寶貝,能造導彈頭的材料專家"

1991年9月1日,四九城大學俄語樓前擠滿了新生。來自莫斯科大學的安娜緊張地拽著裙角,她的中文名字"安雅"工整地繡在衣領上。"彆怕,"係主任拍拍她的肩膀,"你的漢語比某些南方同學還標準呢!"教室裡突然爆發出一陣笑聲,原來是有個廣東學生把"ы6a"念成了"雷爸"。

而在莫斯科大學主樓的走廊上,兔子留學生王剛正盯著課程表發愁。"量子力學周三幾點?"他捅了捅室友謝爾蓋。大個子俄羅斯青年咧嘴一笑,露出兩顆虎牙:"彆擔心,我幫你記筆記。"說著從書包裡掏出個鐵皮盒子,"嘗嘗,我媽做的酸奶油餅乾。"

突然,廣播裡響起《國際歌》的旋律,這是下午課開始的信號。王剛手忙腳亂地收拾書本,卻不小心帶出了一張照片——家鄉的全家福,背景裡還能看到501農機廠的大煙囪。謝爾蓋好奇地湊過來:"這是你們家的工廠?"王剛趕緊把照片塞回口袋:"隻是個生產拖拉機的普通廠子。"

這樣的場景在1991年秋天的兔子毛熊高校裡比比皆是。據統計,到9月底,兔子38所重點高校共接收毛熊專家5127人,其中院士級學者47人;同期來華的8033名毛熊留學生分布在127個專業,從核物理到敦煌學應有儘有。而赴毛熊的2000名兔子公費生中,有三分之一進入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頂尖學府。

教育部的機密報告顯示,這些交流學者三個月內已聯合發表論文139篇,完成科研攻關項目27項。最引人注目的是哈爾濱某研究所與毛熊專家合作的新型合金材料,性能參數比鷹醬同類產品高出15,而成本僅有三分之一。

12月24日,莫斯科大學主樓前立起了高大的聖誕樹。兔子留學生們正在裝飾"兔子角",紅燈籠和剪紙窗花引來無數圍觀。物理係的李強踩著梯子掛燈籠,突然聽見有人用中文說:"需要幫忙嗎?"轉頭看見個毛熊姑娘,胸前的校徽旁彆著枚"四九城大學"的紀念章。

"你是?"

"娜塔莎,去年在北師大交換過。"姑娘笑著遞上一串鞭炮,"我從四九城帶回來的,今晚十二點放?"

與此同時,華清大學的新年茶話會上,列彆傑夫教授正用剛學的中文致辭:"同誌們朋友們"老人停頓了一下,突然改用俄語,"這一年,我在兔子找回了科學的春天。"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他的兔子學生們舉著伏特加和茅台,高喊"烏拉!"

克裡姆林宮的新年賀詞通過短波電台傳遍世界:"毛熊人民正以嶄新的麵貌迎接1992年"在哈爾濱開往莫斯科的k19次列車上,列車員老張給一位毛熊教授倒了杯熱茶。老人膝上攤開著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滿了中文詞彙。

"學這麼多啊?"老張好奇地問。

教授推了推眼鏡:"明年要帶研究生呢,得用中文講課。"窗外,西伯利亞的雪原在月光下泛著銀藍色的光暈,就像無數個正在書寫的未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