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槍倭國生意(1 / 1)

推荐阅读:

1980年4月2日淩晨三點十七分,奉天兵工廠第三繪圖室的日光燈管發出輕微的"嗡嗡"聲。陳樾把第七杯濃茶放在繪圖板邊緣,茶垢在搪瓷缸內壁勾勒出深淺不一的褐色環線。他左手按著本田suer cub的解剖圖,右手食指在科技係統投射的虛擬屏幕上快速滑動,指甲不時刮擦出隻有他能聽見的"嗒嗒"聲。

"老李,調取麻省理工198號實驗室的陶瓷鍍層數據。"陳樾突然停下動作,鉛筆尖在圖紙某處戳出個小凹痕。係統立即在視網膜上投射出三維模型,藍色的數據流像瀑布般衝刷而下。他抓起03毫米的繪圖筆,筆尖在硫酸紙上劃出"沙沙"的聲響,突然"啪"地斷了鉛芯。正在打瞌睡的技術員小王猛地驚醒,手忙腳亂地摸出削筆刀,刀片刮擦木屑的聲音在靜夜裡格外清晰。

"小鬼,看這個缸壁設計。"陳樾用筆杆敲著圖紙,震落了粘在圖紙邊緣的橡皮屑,"倭國人的原版厚度能塞進兩根火柴。"他比劃著從口袋裡掏出兩截粉筆,在桌麵上擺出間距,"咱們的陶瓷鍍層能讓它薄到一根火柴的厚度,散熱效率提升40。"小王盯著那個像熱水瓶膽似的剖麵圖,忍不住伸手去摸,結果蹭了滿手藍墨水。

4月10日深夜十一點四十八分,最後一組傳動係統圖紙完成時,車間主任老張端著印有"先進生產者"字樣的搪瓷缸湊過來。缸體上的紅漆已經斑駁,隨著他彎腰的動作,茶水晃出來在總裝圖上洇開幾朵黃褐色的小花。

"陳工,這錳鋼車架成本夠買三輛倭國原裝車了。"老張的拇指在材料表上按出個濕漉漉的指紋印。陳樾抓起桌上的活動扳手,"咣當"一聲砸在樣品鋼管上,金屬震顫的餘音在天花板下回蕩:"聽聽這動靜!非洲那些炮彈坑,普通鋼管跑三個月就變麻花。"扳手反射的冷光在他眼鏡片上劃過一道弧線。

老張突然湊得更近,帶著蒜味的呼吸噴在圖紙上:"那自動離合器真是用哈雷戴維森的圖紙改的?"陳樾笑而不語,從工具櫃底層摸出個鍍鉻零件拋過去。零件在空中旋轉時,哈雷的飛鷹標誌在日光燈下忽明忽暗,"哢嗒"一聲落在茶缸旁,驚飛了落在窗台上的麻雀。

4月20日組裝現場彌漫著防鏽油和橡膠的混合氣味。十幾個老師傅圍著原型車打轉,工作服上沾滿了各色油汙。鉗工老劉蹲在後輪旁,突然用扳手敲了敲擋泥板:"這胎紋咋跟俺媳婦的搓衣板一個樣?"他粗糙的指腹撫過輪胎上獨特的波浪紋,沾上不少未乾的橡膠碎屑。

"老哥識貨。"陳樾踹了一腳輪胎,橡膠發出沉悶的"咚"聲,"直線紋在泥地裡就是溜冰鞋。"他轉身拍打油箱,防鏽塗層與掌心摩擦發出"沙沙"響,"十二升容量,加了從t62坦克裝甲上逆向的磷酸鹽轉化膜。"

試車員大李跨上摩托時,皮褲與座墊摩擦出"咯吱"聲響。點火瞬間,改良後的發動機像打嗝似的"突突"兩下,排氣管噴出淡藍色煙霧,隨即轉為均勻的"嗡嗡"聲。老張突然把搪瓷缸放在排氣管旁——水麵紋絲不動,隻有缸底沉澱的茶葉末在微微顫動。"好家夥,震動比上海牌手表還穩當!"

4月30日的越野測試場上,五羊摩托正拖著八百公斤沙袋爬越35度斜坡。沙袋摩擦貨架的"沙沙"聲中,化油器突然發出"噗"的爆鳴。記錄員小趙趕緊看油表:"百公裡18升?這讀數錯了吧?"陳樾掏出紅星計算器,按鍵發出清脆的"滴"聲:"陶瓷鍍層減少的熱損耗,相當於每百公裡白送03升油。"

五月初的國務院第三會議室裡,工業部長用紅藍鉛筆敲著預算報表,鉛筆上的漆皮已經剝落大半。"五個廠子同時上馬?重慶廠連廠房地基都沒打完!"鉛筆在"設備采購費"一欄戳出個洞。副總理端起印有國徽的茶杯,杯蓋與杯身碰撞發出"叮"的輕響:"倭國人賣兩千美元,咱們定價多少合適?"

"三百八十美元整。"陳樾從公文包裡掏出個紅木算盤,"嘩啦"一抖,三顆算珠卡在橫梁上發出悶響,"成本控製在一百九十美元整,利潤率剛好卡在出口退稅線上。"他手指翻飛間,算盤珠的碰撞聲驚飛了窗外楊樹上的喜鵲。

七月的曼穀街頭,烈日把柏油路曬得泛起油光。泰國商人頌猜正用尼龍繩捆紮五羊摩托的貨架,繩子勒緊時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吱"聲。"再裝!再裝!"他指揮工人往上摞麻袋,後減震彈簧被壓縮到極限時發出"嘎吱"呻吟。當第二十個裝滿香米的麻袋壓上去時,輪胎花紋幾乎完全貼地,但側壁依然堅挺。

"本田車早散架啦。"頌猜用濕透的汗衫擦臉,突然發現排氣管上貼著張泛黃的中文標簽。他結結巴巴地拚讀:"最大載重"旁邊的華僑小夥"噗嗤"笑了:"八百公斤啦!折合我們泰國秤是一千四百斤!"話音未落,摩托車突然"突突"地自己往前竄了半米——超載觸發了自動離合器的保護機製。

非洲剛果的泥濘小路上,五羊摩托正劈開沒踝的紅色泥漿。輪胎甩起的泥點子像雨點般砸在車身上,但發動機的運轉聲依然平穩如初。當地農民約瑟夫拍了拍貨架上的六袋木薯,對同伴豎起大拇指:"chois!bon!"他們沒注意到,車架接縫處的泥漿正順著特殊塗層的表麵張力緩緩滑落,露出底下"501農機廠"的鋼印。

八月的東京本田總部,市場部長山田把報表摔在會議桌上,震得青瓷茶杯跳起來。"七成!東南亞市場份額掉了七成!"茶水潑灑在"1980年銷售預測"曲線上,墨跡暈染成哭泣般的形狀。技術課長跪坐著撿起浸濕的報表,突然瞪大眼睛:"這個熱效率數據除非他們發明了永動機!"

與此同時,廣州摩托車廠三號裝配線上,工人們正在給出口版加裝副油箱。新來的學徒失手把14號扳手掉進車架空腔裡,"當啷"一聲引得質檢員老周回頭瞪眼。車間廣播突然滋滋作響:"同誌們注意,倭國通產省考察團五分鐘後到達三車間,請立即用帆布遮蓋鷹醬國進口的數控銑床"

在白象孟買的達拉維貧民窟,改裝版的五羊摩托正充當臨時校車。八個孩子擠在後加的側鬥裡,書包帶子纏住了刹車線。司機老辛格邊開車邊用老虎鉗修理,金屬碰撞聲與孩子們的嬉笑混成一片。路過倭國摩托專賣店時,櫥窗裡的suer cub價格牌已經貼上了"第三次大降價"的標簽,玻璃映出五羊摩托後座上高高堆起的課本。

雨季的越南胡誌明小道上,五羊摩托隊正在濃霧中運送藥品。車頭綁著的方形備用油桶被流彈擊中時,內置的蜂窩結構讓汽油隻是順著彈孔緩緩滲出。帶隊的老兵阮文雄摸了摸陶瓷氣缸上那個不起眼的彈痕,轉頭對戰友說:"倭國貨挨一槍就趴窩,這輛中了三槍還在跑"霧氣在排氣管上凝結成水珠,滴在滾燙的缸體上發出"嗤"的聲響。

1980年聖誕節前夕,莫斯科街頭出現了戲劇性一幕:兩個毛熊交警騎著五羊摩托拖拽違停的伏爾加轎車。當這輛標稱載重八百公斤的摩托輕鬆拉動兩噸重的轎車時,防滑鏈與冰麵摩擦發出刺耳的"哢哢"聲。圍觀人群中,有個穿貂皮大衣的老太太嘀咕:"倭國人該睡不著覺嘍"她呼出的白氣與摩托車排氣管的煙霧交融在一起,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氣中緩緩上升。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