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月3日清晨,四九城西郊的一棟灰色小樓裡,暖氣片發出輕微的"哢嗒"聲。陳樾搓了搓凍得發紅的手指,麵前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外文期刊和內部資料,像一座座小山丘。《電子工程》《半導體進展》的英文原版邊角已經卷起,幾本俄文雜誌上還貼著"限當日歸還"的紅色標簽。陽光透過結霜的玻璃窗,在《貝爾係統技術期刊》的扉頁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小張,把這些按時間順序排好。"陳樾對正在整理文件的秘書說道,順手把一杯冒著熱氣的茉莉花茶推過去。茶杯是普通的搪瓷缸,上麵"勞動模範"四個紅字已經褪色。"特彆注意1960年以後貝爾實驗室和德州儀器的技術報告,還有毛熊那邊半導體研究所的論文集。"
年輕的女秘書小張推了推圓框眼鏡,鏡框上的小螺絲已經鬆動了。她纖細的手指靈活地在一堆資料中穿梭,突然"啊"了一聲,從一摞文件中抽出一本藍色封麵的內部刊物:"陳總,這本《半導體通訊》裡有上海元件五廠的最新報告!"她的指甲修剪得很整齊,但食指上有道新鮮的紙劃痕。
陳樾接過刊物,封麵上還沾著食堂的油漬,散發著一股炒白菜的味道。他翻開扉頁,一行鋼筆字映入眼簾:"僅供內部參考,注意保密"。窗外老槐樹上的麻雀被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驚飛,撲棱棱地掠過窗前。
1月5日深夜,陳樾的辦公室依然亮著燈。科技係統的掃描光幕在資料上一遍遍掠過,那些複雜的分子式、電路圖和工藝流程像流水一樣湧入知識庫。他右手小指上沾著藍色油墨,那是翻閱油印資料時留下的。淩晨三點,警衛員小王輕輕敲門,端來一碗冒著熱氣的餛飩:"首長,炊事班老李特意給您留的,說您最愛吃這個。"搪瓷碗邊緣有個小缺口,但洗得發亮。
陳樾這才發現自己的右手食指因為頻繁翻頁已經磨出了水泡。他接過碗,熱氣模糊了鏡片,餛飩的香味讓他想起前世在矽穀加班的日子。那時吃的也是中餐館的外賣,但遠不如這碗樸實的熱湯餛飩來得溫暖。桌上台燈的鎢絲發出輕微的嗡嗡聲,在牆麵上投下他佝僂的身影。
1月10日早上,小張幾乎是蹦跳著衝進辦公室的,辮子都跑散了,發繩上的小珠子掉了一顆:"陳總!好消息!河北所去年就做出了矽平麵型晶體管!上海五廠也試製成功了高頻鍺管!"她手裡揮舞著兩份電報,像舉著兩麵勝利的小旗子。電報紙嘩啦作響,在晨光中微微顫動。
陳樾一把抓過電報,紙張在他手中發出脆響。河北半導體研究所的報告用藍色油墨打印,字跡有些模糊,右下角還印著個模糊的指紋;上海元件五廠的電報則是手寫的,落款處還沾著一小片茶漬,墨跡有些暈開。他摘下眼鏡擦了擦,又仔細看了一遍,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杯裡的水晃了出來:"備車!馬上去河北!"茶杯蓋在桌麵上轉了兩圈才停住。
1月18日,河北半導體研究所的紅磚廠房外積雪未消。陳樾的吉普車碾過結冰的路麵,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車尾噴出的白氣在嚴寒中迅速凝結。研究所所長趙明德早已在門口等候,凍得通紅的鼻子像顆小草莓,眉毛上結著霜花。他身後跟著七八個穿藍色工裝的年輕人,手裡捧著厚厚的實驗記錄本,有個小夥子不停地跺著腳取暖。
"歡迎陳總指導工作!"趙所長敬禮的手勢不太標準,但眼神熱切得像燃燒的火炬。陳樾注意到他的棉襖袖口已經磨得發亮,左胸口袋彆著三支鋼筆,筆帽上的漆都掉光了,露出下麵的銅色。研究所大門上的鐵牌被寒風吹得輕輕晃動,發出"吱呀"的聲響。
在簡陋的實驗室裡,陳樾啟動了科技係統的掃描功能。光幕掃過那些手工搭建的真空鍍膜設備和土法上馬的擴散爐時,係統突然發出隻有他能聽見的提示音:"檢測到技術斷層,建議優化方案已生成。"他的視網膜上浮現出一係列複雜的參數調整建議,就像前世看過的增強現實畫麵。角落裡,一台老式蘇聯產示波器的掃描線在不停地跳動。
1月20日,穿著白大褂的陳樾親自參與了單晶矽的拉製過程。高溫爐映紅了每個人的臉,汗水順著安全帽的帶子往下淌,在水泥地麵上留下深色的斑點。當那根銀灰色的矽棒緩緩升起時,陳樾的心沉了下去——晶體的表麵布滿了細微的瑕疵,像是一麵磨花了的鏡子,在燈光下泛著暗淡的光澤。
"純度多少?"他輕聲問道,聲音被排氣扇的噪音蓋過了一半。
"999,已經是國內最高水平了。"負責檢測的女技術員驕傲地回答,牙齒在爐火映照下白得發亮,工作服口袋裡露出一截彩色頭繩。
陳樾沉默了片刻,從公文包裡掏出一份英文資料,紙張邊緣已經起了毛邊:"國際水平是這個數的十萬倍。"他的手指點在那個醒目的"9n"標注上,指節有些發白。
實驗室裡突然安靜得可怕,隻能聽見通風櫃嗡嗡的運轉聲。技術員們麵麵相覷,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死死攥住了自己的衣角,指節發白。牆上"安全生產"的標語被熱浪吹得輕輕晃動。
1月22日,研究所的會議室變成了臨時作戰室。牆上貼滿了陳樾帶來的外文資料和技術圖紙,有些頁邊還留著他在飛機上做的紅色批注,墨水暈開了少許。科技係統投影出的優化方案被巧妙地轉化為"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由陳樾用粉筆在黑板上一步步推導,粉筆灰簌簌落在他的黑皮鞋上。
"三氯氫矽還原法的關鍵在於氣體純度和溫度梯度控製。"陳樾寫下一串化學式,粉筆在黑板上發出刺耳的吱吱聲。台下二十多名技術骨乾的筆記本翻得嘩嘩響,有個頭發花白的老專家甚至掏出了孫子的小學算術本做記錄,鉛筆頭已經削得很短了。
會議一直開到深夜,食堂送來的白菜豬肉包子熱了又熱,籠屜布都蒸黃了。當陳樾講到氣相沉積的分子動力學模型時,趙所長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杯跳了起來:"我明白了!就像蒸饅頭要控製火候,不能急也不能慢!"這個接地氣的比喻引得滿堂大笑,緊張的氣氛頓時輕鬆了不少。窗外,夜班的工人推著小車經過,車輪碾過積雪的聲音清晰可聞。
2月15日淩晨,新改造的西門子法反應爐前圍滿了人。技術員小劉的手一直在抖,連防護眼鏡都戴了三次才戴正,鏡片上沾著汗漬。當控製屏上的純度指數突破99999時,指針劇烈擺動了幾下才穩定下來。不知是誰先哭出了聲,接著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老趙所長像個孩子一樣又蹦又跳,差點撞翻了旁邊的氧氣瓶,安全帽都歪到了一邊。
"還沒完!"陳樾大聲喊道,聲音沙啞得幾乎聽不清,"繼續優化工藝參數!"他的白大褂上沾滿了汗漬和化學試劑的痕跡,眼鏡片後的雙眼布滿血絲,但亮得嚇人。記錄儀上的曲線還在緩慢上升,繪圖紙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2月20日,最終的檢測報告放在陳樾麵前時,他的手罕見地抖了一下。紙張左上角蓋著"絕密"的紅章,表格裡的數字清晰得刺眼:999999999。窗外,不知哪個年輕人放起了鞭炮,劈裡啪啦的響聲驚飛了一樹麻雀,翅膀拍打的聲音像是遠方的掌聲。
"成了!"小張秘書衝進來,手裡舉著個鋁飯盒,盒蓋上的凹痕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所長讓我送來的慶功餃子!"她打開蓋子,韭菜雞蛋的香氣頓時充滿了辦公室。陳樾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兩天沒正經吃飯了,他夾起一個餃子,突然發現飯盒底下還壓著張紙條,是從實驗記錄本上撕下來的格子紙。
紙條上是趙所長歪歪扭扭的字跡,鉛筆印很深:"陳總,咱們的'水晶宮'建成了,下一步是不是該造'金箍棒'了?"陳樾噗嗤一笑,餃子餡差點噴出來,連忙用手帕捂住嘴。他知道老趙說的是即將開始的集成電路研製計劃,這個《西遊記》的比喻倒是格外貼切。窗外傳來廣播聲,正在播放《我們走在大路上》,鏗鏘的旋律驚起一群歸巢的麻雀,撲棱棱地飛向更遠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