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6月的大連,初夏的陽光已經帶著灼人的熱度。陳樾站在臨時指揮部的窗前,望著遠處正在開挖的巨型船塢工地。海風裹挾著鹹濕的氣息從窗口灌進來,吹散了他桌上堆積如山的圖紙。
"陳工,上海江南廠發來的電報。"通訊員小王急匆匆跑進來,額頭上的汗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陳樾接過電報掃了一眼,眉頭立刻擰成了疙瘩:"最大起重能力才200噸?這連泰山號的一個炮塔都吊不起來。"
他轉身走向牆上的巨幅設計圖,手指重重地點在圖紙中央:"我們需要至少1000噸級的龍門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窗外傳來推土機的轟鳴聲,陳樾的目光穿過飛揚的塵土,落在遠處空蕩蕩的岸邊。那裡本該矗立著能夠吊裝萬噸巨艦的鋼鐵巨人,可現在卻隻有幾台小型起重機孤零零地立著。
"召集所有機械專家,明天上午開會。"陳樾突然轉身,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們要設計自己的龍門吊。"
第二天清晨,指揮部裡擠滿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專家。陳樾站在黑板前,用粉筆畫出一個簡易的龍門吊輪廓:"我們需要起重量1200噸,跨度60米,高度80米"
"開什麼玩笑!"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專家拍案而起,"國內連300噸的起重機都造不出來!"
會議室裡頓時炸開了鍋。陳樾不慌不忙地從公文包裡取出一疊泛黃的照片:"這是鷹醬諾福克海軍基地的1500噸級龍門吊。"
照片在專家們手中傳閱,引起一陣陣驚歎。陳樾趁機調出科技係統中儲存的詳細圖紙,在腦海中快速分析著可行性。
"我們可以分三步走。"陳樾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關鍵參數,"先解決主梁結構,再攻克起升係統,最後完善控製係統。"
會議從清晨一直持續到深夜。當最後一位專家離開後,陳樾獨自留在會議室,就著昏黃的燈光開始繪製草圖。窗外,海浪拍岸的聲音仿佛在為他的筆尖伴奏。
六月底,設計工作全麵鋪開。陳樾將團隊分成五個小組:鋼結構組、起升係統組、傳動組、電氣組和安全組。每個小組都配備了最優秀的工程師,但進展依然困難重重。
"陳工,這個節點強度不夠啊!"鋼結構組組長老李愁眉苦臉地指著圖紙,"按這個設計,主梁中部會下垂。"
陳樾盯著圖紙看了半晌,突然眼前一亮:"用蜂窩複合結構怎麼樣?"他在草圖上快速畫出一係列六邊形網格,"這樣既能減輕重量,又能增加剛度。"
老李盯著草圖看了半天,猛地一拍大腿:"妙啊!我怎麼沒想到!"
七月的天氣越來越熱,設計室裡像個蒸籠。陳樾的襯衫後背已經濕透,但他渾然不覺,全神貫注地計算著承重參數。汗水滴在圖紙上,暈開一片墨跡。
"陳工,鞍鋼回信了!"小王興衝衝地跑進來,"他們說可以試製我們需要的特種鋼材!"
陳樾長舒一口氣,這解決了一個關鍵難題。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繼續埋頭工作。不知不覺間,窗外已是繁星滿天。
八月初,設計工作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陳樾幾乎住在了設計室,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一天深夜,他正在檢查電氣圖紙時,突然眼前一黑,差點暈倒在地。
"陳工!您必須休息了!"值班的小王趕緊扶住他。
陳樾擺擺手,喝了口濃茶提神:"就差最後一點了"
八月十五日,當最後一張圖紙完成時,整個團隊都累得東倒西歪。陳樾強打精神,將厚達五百頁的設計圖整理好,親自送往北京彙報。
軍委會議室裡,首長們仔細審閱著圖紙,不時發出讚歎。
"這個模塊化設計太巧妙了!"
"全國37個工廠協同生產,真是大手筆!"
"安全係數居然達到5倍,考慮得太周全了"
陳樾沙啞著嗓子解釋關鍵技術點:"我們采用了三重保險係統,即使兩套係統失效,依然能保證安全"
彙報一結束,陳樾就馬不停蹄地趕回大連。接下來兩周,他跑遍全國各地的配套工廠,親自進行技術交底。
在沈陽重型機械廠的車間裡,陳樾指著齒輪圖紙強調:"這個精度必須達到001毫米。"
老師傅皺著眉頭:"陳工,咱們的設備恐怕"
"設備可以改造。"陳樾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就帶著工人們調試機床。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終於加工出了合格的樣品。
在武漢電機廠,陳樾親自測試每一台電動機:"起升係統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大連造船廠的工地上,他頂著烈日監督地基施工:"混凝土必須分層澆築,每層都要充分振搗。"
八月底,第一批部件開始陸續運抵大連。陳樾親自驗收每一批貨物,不合格的堅決退回。
"陳工,這個齒輪隻是差了一點點"供貨商還想求情。
"差一絲都不行!"陳樾罕見地發了火,"這是要吊上千噸重物的設備!"
九月一日,組裝工作正式開始。巨大的工地上,上千名工人忙碌著。陳樾穿著沾滿油汙的工作服,在鋼架間爬上爬下。
"左邊再高5公分!"
"這個銷子要對準了再敲!"
"液壓測試壓力再加10!"
一天傍晚,正在安裝主梁時,突然刮起大風。三十多米高的鋼架劇烈搖晃,工人們嚇得臉色發白。
"固定纜繩!所有人穩住!"陳樾大喊著衝向絞盤。他和十幾個工人拚命轉動絞盤,終於在大風加劇前將主梁固定住。
第二天,陳樾的雙手纏滿了繃帶,但他仍然堅持在一線。這種拚命精神感染了所有人,工地上掀起了勞動競賽的熱潮。
九月十五日清晨,當最後一塊控製麵板安裝完畢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陳樾深吸一口氣,按下了啟動按鈕。
隨著低沉的轟鳴聲,這個高達80米的鋼鐵巨人緩緩動了起來。巨大的吊鉤平穩上升,各項測試指標全部達標。
"成功了!"工地上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工人們把陳樾高高拋起,慶祝這一曆史性時刻。
當晚的慶功宴上,陳樾隻是簡單吃了兩口就悄悄離席了。他回到辦公室,開始規劃下一步的造船工作。窗外,新安裝的龍門吊在月光下熠熠生輝,像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夏國海軍的未來。
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陳樾站在窗前,目光越過波光粼粼的海麵。他知道,這台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龍門吊,將托起夏國海軍騰飛的夢想。而更艱巨的挑戰——"泰山號"戰列艦的建造,才剛剛開始。
"報告!"門外傳來小王的聲音,"毛熊專家團明天抵達,說要參觀我們的龍門吊。"
陳樾嘴角微微上揚:"讓他們來吧,正好展示一下夏國工人的智慧。"
遠處,第一縷晨光已經刺破海平麵。新的一天,新的征程,正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海岸線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