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的北京,金秋的陽光為長安街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色。陳樾站在歡迎隊伍的第二排,不停地調整著領口——這套嶄新的藏青色西裝讓他渾身不自在,總覺得像是被捆住了一樣。
"陳工,彆亂動。"身旁的外交部李處長小聲提醒,"今天可是重要場合。"
陳樾剛要說話,遠處突然傳來整齊的腳步聲。一隊解放軍儀仗隊邁著正步走來,鋥亮的軍靴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道路兩側,數千名群眾揮舞著夏毛兩國國旗,歡呼聲此起彼伏。
"來了來了!"李處長突然挺直了腰板。
遠處,一列黑色吉斯轎車緩緩駛來。陳樾眯起眼睛,看到第一輛車上插著的毛熊國旗在秋風中獵獵作響。當車隊在人民大會堂前停下時,軍樂隊立刻奏響了《國際歌》。
"那位就是毛熊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同誌。"李處長低聲介紹,"後麵跟著的是三百多人的代表團,有政府官員,也有各領域的頂尖專家。"
陳樾注視著那位身材魁梧的毛熊領導人走下轎車,與夏國領導人親切握手。閃光燈亮成一片,將這一曆史性時刻永遠定格。
歡迎儀式結束後,陳樾剛鬆了鬆領帶,就被一位工作人員叫住:"陳工,請留步,晚上七點在外交部3號會議室有重要技術會談,首長點名要您參加。"
傍晚時分,陳樾走進燈火通明的會議室,發現裡麵已經坐滿了人。長桌一側是夏國方麵的代表,另一側則是二十多位毛熊專家,他們大多頭發花白,胸前彆著各式勳章。
"這位就是陳樾同誌,"主持會議的副總理介紹道,"我國無人機和龍門吊項目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陳樾剛坐下,就感受到對麵投來的十幾道審視目光。一位戴著厚厚圓框眼鏡的毛熊專家直接發問:"據我所知,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無人機載重不超過2噸,你們真的能生產載重5噸的型號?"
會議室裡的空氣瞬間凝固。陳樾不慌不忙地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精致的模型:"這是1:20的'翼龍2'模型,明天可以安排實地演示。至於載重數據"他微微一笑,"眼見為實。"
毛熊專家們傳閱著模型,小聲用俄語討論著。陳樾注意到其中一位頭發全白的老專家特彆認真地檢查著每一個細節,還用放大鏡觀察了螺旋槳的構造。
"聽說你們還獨立研製了千噸級龍門吊?"一位身材魁梧的毛熊重工業專家質疑道,"這在我們毛熊也是重大技術突破。"
"是的,"陳樾點點頭,"目前已經在大連造船廠投入使用三個月,性能穩定。如果貴方有興趣,也可以安排實地考察。"
會談持續到深夜十一點。毛熊專家們提出一個個尖銳的技術問題,從空氣動力學到結構力學,從材料科學到控製係統。陳樾對答如流,隻在談到某些核心專利技術時,才會巧妙地用"這部分屬於我們的專有技術"一帶而過。
散會時,那位白發老專家特意走過來,用生硬的中文說:"年輕人,你讓我很驚訝。我是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莫斯科航空學院教授。"
陳樾禮貌地握了握他布滿老繭的手:"久仰大名,您的著作《飛行器結構設計》是我們的教材。"
老教授眼睛一亮,隨即壓低聲音:"明天演示後,我有些專業問題想單獨請教。"
第二天清晨,北京西郊的一個秘密試驗場戒備森嚴。陳樾親自檢查著"翼龍2"的每一個部件,確保萬無一失。九點整,毛熊代表團的車隊準時抵達。
"今天將展示三個科目,"陳樾向觀摩的專家們介紹,"首先是5噸標準載荷起飛與巡航,然後是精準空投,最後是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返航。"
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翼龍2"平穩升空,很快變成了藍天中的一個小黑點。毛熊專家們紛紛舉起望遠鏡,有人還架起了專業測距儀。
"飛行高度1500米,速度220公裡每小時。"陳樾的助手報告著數據。
當無人機完成了一係列高難度機動後,伊萬諾夫教授忍不住讚歎:"太不可思議了!它的轉彎半徑比我們的產品小30!"
最精彩的環節是精準空投。隻見無人機在預定空域打開艙門,將一個標靶準確地投放在半徑不足5米的靶心位置。觀禮台上爆發出一陣掌聲。
"這精度足夠用於軍事打擊了。"一位毛熊軍官小聲對同伴說。
演示結束後,毛熊專家們立刻圍住了降落的無人機,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仔細檢查著每一個部件。有人拍照,有人素描,還有人取出小本子瘋狂記錄。陳樾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揚——他知道,這場技術展示已經成功了。
十月底,毛熊代表團轉赴大連。站在巨大的龍門吊下,這些見多識廣的專家們也不禁發出陣陣驚歎。
"看這個桁架結構設計!"一位毛熊重型機械專家仰著頭,脖子都快折斷了,"比我們的方案節省了15的鋼材,但承重能力反而更強!"
參觀過程中,陳樾注意到幾位毛熊專家一直在交頭接耳,還不時用警惕的目光掃視四周。他悄悄提醒安保人員加強戒備,防止技術泄密。
當晚的歡迎宴會上,氣氛卻異常熱烈。夏毛工程師們推杯換盞,用俄語、中文甚至手勢交流著。伊萬諾夫教授喝得滿臉通紅,拉著陳樾的手說:"年輕人,你們用五年走完了我們二十年的路!"
十一月初,技術談判正式啟動。陳樾作為首席技術顧問全程參與,每天都要應對各種刁鑽的專業問題。
"我們希望能引進這兩項技術,"毛熊代表團團長在第一次正式會談中開門見山,"作為交換,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工業援助,包括最新的煉鋼技術和機床製造工藝。"
中方代表沉穩回應:"這兩項技術對我們的國防建設具有戰略意義,必須慎重考慮"
談判桌上暗流湧動。白天,雙方代表唇槍舌劍;晚上,陳樾還要準備各種技術資料到深夜。他的嗓子說啞了,眼睛布滿血絲,但看到毛熊專家們眼中的欽佩,又覺得一切都值得。
十一月中旬的一個雨夜,陳樾正在宿舍整理資料,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竟是渾身酒氣的伊萬諾夫教授,手裡還拎著半瓶伏特加。
"年輕人,陪我喝一杯。"老教授不由分說地擠進門,一屁股坐在床邊。
兩杯酒下肚,伊萬諾夫的話匣子打開了:"知道嗎?我們出發前,克格勃給我們每人發了一份資料,說夏國連像樣的拖拉機都造不好"他打了個酒嗝,"現在我回去要寫報告,說夏國的無人機技術至少領先我們五年!"
陳樾微笑著給他斟滿酒:"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向毛熊老大哥學習的地方。"
"不,不,"伊萬諾夫搖著手指,酒灑了一地,"現在該是互相學習了。對了,"他突然壓低聲音,酒氣噴在陳樾臉上,"我接到指示,如果你願意去莫斯科工作,可以給你院士待遇,彆墅,專車,要什麼有什麼。"
陳樾愣了一下,隨即笑道:"我的根在夏國。不過很感謝您的美意。"
老教授盯著他看了幾秒,突然大笑起來:"好!有骨氣!來,乾了這杯!"
十一月下旬,談判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夏毛雙方達成了曆史性的技術合作協議:毛熊將免除夏國24億盧布的債務,並提供156個重點工業項目的援助;作為交換,夏國將向毛熊轉讓"翼龍2"無人機和千噸級龍門吊的大部分核心技術。
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陳樾站在角落裡,看著兩國代表在閃光燈下交換文件,心情複雜——既為國家的成就感到自豪,又擔心技術優勢被超越。
"放心,"會後,副總理特意找到他,"我們轉讓的都是即將淘汰的第一代技術。再說,"領導神秘地眨眨眼,"用不了半年,我們就會有更先進的'翼龍3'了。"
十二月的第一天,毛熊專家團帶著數十箱技術資料啟程回國。與此同時,三百多名毛熊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陸續抵達夏國,分赴各地的工廠、研究所和高校。
在大連造船廠,陳樾接待了新來的毛熊專家組。組長彼得羅夫是個豪爽的烏克蘭人,一見麵就給了陳樾一個熊抱:"終於見到傳說中的天才設計師了!我帶了家鄉的蜂蜜酒,今晚一定要喝個痛快!"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夏毛工程師們同吃同住,共同工作。毛熊專家帶來了先進的質量管理體係和標準化生產流程,夏國工程師則展示了驚人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一個寒冷的早晨,陳樾和彼得羅夫站在船廠碼頭,看著朝陽下的龍門吊。巨大的鋼鐵結構上結了一層薄霜,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知道嗎,"彼得羅夫突然說,"莫斯科方麵把你們的龍門吊稱為'東方奇跡'。"
陳樾笑了笑:"這是夏毛同誌共同努力的成果。"
彼得羅夫拍拍他的肩膀:"你們確實創造了曆史。不過,"他狡黠地眨眨眼,"我們毛熊工程師很快就會追上來。"
"那我們隻好跑得更快了。"陳樾望著遠處海平麵上躍出的朝陽,輕聲說道。
十二月底,當最後一批毛熊專家完成工作交接後,陳樾組織了一場盛大的歡送會。宴會上,夏毛工程師們把酒言歡,有人唱起了《喀秋莎》,有人跳起了民族舞。伊萬諾夫教授喝得酩酊大醉,拉著陳樾的手說:"一定要來莫斯科!我帶你參觀我們的航天中心!"
夜深了,陳樾獨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凜冽的北風呼嘯而過,但他的心裡卻暖洋洋的。這三個月來,他見證了夏毛友誼的深化,也親曆了夏國工業的飛速進步。
遠處,新建的鋼廠高爐噴吐著熊熊火焰,將夜空染成絢麗的橘紅色。陳樾知道,在這片火光的照耀下,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到來。而他,正是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回到宿舍,陳樾打開筆記本,開始規劃下一階段的工作。窗外寒風呼嘯,但春天的種子已經播下。在筆記本的扉頁,他鄭重地寫下了一行字:"1956,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