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的一個雨夜,陳樾正在辦公室研究新型步槍圖紙,突然聽見窗外傳來"哢嚓"一聲輕響。他條件反射般吹滅油燈,從抽屜裡摸出一把手槍。
"陳總工,是我。"警衛班長王鐵柱的聲音從門外傳來,"逮著個翻牆的。"
陳樾打開門,隻見兩個戰士押著個渾身濕透的中年男子。那人穿著普通工裝,但手腕上的瑞士手表在煤油燈下閃閃發亮。
"第幾個了?"陳樾皺眉問道。
"這個月第七個。"王鐵柱擦了擦臉上的雨水,"都是衝著新式武器來的。"
陳樾走到窗前,望著雨幕中燈火通明的工業園區。三個月前還隻有兵工廠孤零零地矗立在這裡,現在周圍已經擴建出二十多個分廠,像迷宮一樣將核心廠區層層包圍。
"通知保衛科,明天開始實行新的通行證製度。"陳樾轉身說道,"每個分廠用不同顏色的證件,總廠的證件要每天更換暗記。"
第二天一早,工業園區的布告欄前擠滿了工人。新出台的《園區安全管理條例》足足有二十多條,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條"非本廠職工嚴禁跨區活動"。
"老李,你這鉗工證是紅色的啊?"一個工人好奇地問道。
"那可不,我們五金加工廠都是紅證。"老李得意地晃了晃證件,"聽說總廠是紫金色的,還有防偽水印呢!"
與此同時,在園區最外圍的紡織廠裡,一個叫"張師傅"的新來技工正在和工友們閒聊。
"咱們廠這麼大,總廠在哪兒啊?"張師傅狀似隨意地問道。
"誰知道呢!"年輕女工小劉一邊接線頭一邊說,"我表哥在機械分廠乾了三個月,連總廠大門朝哪開都不知道。"
張師傅眼中閃過一絲焦躁,但很快又堆起笑容:"那總得有人去總廠送材料吧?"
"各分廠之間有專用通道,都是當兵的押運。"老工人頭也不抬地說,"小夥子,少打聽這些,小心保衛科請你去喝茶。"
這樣的對話,在園區各個分廠裡不斷上演。來自不同勢力的間諜們很快發現,這個看似開放的工業園區,實際上是個精心設計的迷宮。每個分廠都像獨立的小王國,工人們隻熟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7月15日深夜,一隊黑衣人悄悄摸到了工業園區西側。為首的男子掏出懷表看了看,低聲對同夥說:"根據情報,兵工廠的核心實驗室就在這個方向。"
"老大,這地圖不對啊。"一個瘦子疑惑地說,"圖上標的是倉庫,怎麼變成機械廠了?"
黑衣人首領咒罵一聲。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撲空了,每次按圖索驥找到的地點都和情報不符。
"不管了,去破壞變電站!"首領惡狠狠地說,"沒了電,看他們怎麼生產!"
這群人不知道的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隱藏在樹上的哨兵看得一清二楚。當黑衣人摸到變電站外五十米時,四周突然亮如白晝。
"不許動!"數十支50a突擊步槍同時上膛的聲音在黑夜中格外清脆。
"撤!"黑衣首領剛喊出口,一串子彈就打在他腳前。
"再動一下,下一槍就打腦袋!"王鐵柱舉著喇叭喊道。
事後清點,這次行動共抓獲特務28人,繳獲手槍、炸藥若乾。最讓陳樾在意的是從首領身上搜出的一張園區地圖,上麵詳細標注了他們獲取的"機密區域"。
"有意思。"陳樾看著地圖笑了,"他們把我們的廢料處理站當成導彈研究所了。"
趙廠長匆匆趕來,看到審訊記錄後臉色大變:"這些家夥居然混進了三個分廠!"
"彆緊張。"陳樾遞給他一杯茶,"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原來,這一切都是陳樾設計的"迷霧計劃"。他故意讓各分廠生產一些似是而非的"機密產品",還在廢料區偽裝出高科技研發的假象。真正的核心區域則偽裝成普通倉庫,連運輸都走地下通道。
8月初,又一批特務在試圖潛入時被抓獲。這次他們攜帶的竟然是園區食堂的排班表,上麵標注著"科學家用餐時間"。
"越來越離譜了。"保衛科長哭笑不得,"他們以為我們的研究員會戴著金絲眼鏡在食堂討論國家機密?"
陳樾卻嚴肅起來:"這說明敵人已經無計可施了。傳令下去,所有要害部門實行雙崗製,夜間巡邏增加狙擊手。"
8月15日,一場更大的危機悄然降臨。化工分廠突然發生爆炸,雖然損失不大,但引起了陳樾的高度警覺。
"不是意外。"他檢查完現場後斷定,"是微型定時炸彈,專業手法。"
當天下午,園區召開緊急會議。陳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我們要主動出擊,給敵人一份'大禮'。"
三天後,園區"意外"丟失了一份"絕密圖紙"。很快,各路人馬都得到了這份"50a步槍改進型"的設計圖。毛熊的專家如獲至寶,鷹醬的情報部門連夜分析,禿子的兵工廠甚至開始試製。
然而一個月後,這些按照圖紙生產的步槍全部成了廢鐵——不是炸膛就是卡殼。原來,陳樾故意在幾個關鍵參數上做了手腳,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來。
"這叫技術反間計。"陳樾笑著對趙廠長說,"讓他們浪費點資源也好。"
8月25日,一份詳實的反間諜報告送到了北京。首長們看完後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這個陳樾,不僅會搞發明,反間諜也有一手啊!"
"看看這些數據:破獲敵特組織7個,抓獲間諜89人,挫敗破壞行動12起"
"最難得的是,核心機密一件都沒泄露!"
而在奉天工業園區,陳樾正站在沙盤前,和王鐵柱研究新的安保方案。沙盤上,整個園區被劃分成紅、黃、藍三個安全等級,像洋蔥一樣層層包裹著核心區域。
"記住,最好的防守不是築高牆。"陳樾指著沙盤說,"而是讓敵人連門都找不到。"
王鐵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就像變戲法,眼睛看到的都是假的。"
"對了!"陳樾拍拍他的肩膀,"從明天開始,各分廠的廠牌每周輪換一次。今天的第一機械廠,明天就變成第三紡織廠。"
當天夜裡,又一批特務在園區外踩點時,突然發現地圖上的標記全變了。為首的間諜氣得直跺腳:"見鬼了!這兵工廠會自己長腿跑嗎?"
而在總廠的實驗室內,陳樾正對著係統投影出的園區三維圖做最後調整。一個更大膽的計劃正在他腦海中成形——他要讓這個工業迷宮,成為所有間諜的噩夢。
"係統,調取二戰時期英國反間諜戰例。"陳樾輕聲說道,"特彆是那些'以假亂真'的案例。"
【檢索中1943年倫敦監督處欺騙行動1944年堅忍行動】
陳樾的嘴角微微上揚。這場暗戰,才剛剛開始。
8月28日清晨,園區廣播突然播放了一條通知:"請各分廠負責人立即到總廠開會,攜帶藍色文件夾。"
這個看似平常的通知,實際上是陳樾設下的又一個陷阱。保衛科的同誌早已埋伏在各個路口,等著看誰會帶著"藍色文件夾"出現。
果然,不到半小時,保衛科就抓到了三個形跡可疑的"分廠負責人"。最可笑的是,其中一人拿的文件夾竟然是天藍色的——而真正的內部文件袋都是藏青色。
"陳總工,您這招太絕了。"王鐵柱佩服地說,"連顏色都算計到了。"
陳樾笑而不語。他正在翻閱從特務身上搜出的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園區各個"可疑地點"。
"看來我們的'假目標'布置得還不夠多啊。"陳樾合上筆記本,"通知後勤處,明天開始在廢料區搭建幾個'實驗室',要弄得像模像樣。"
第二天,工人們驚訝地發現廢料區突然多出了幾棟刷著白漆的房子,窗戶上還貼著"絕密"字樣的封條。更誇張的是,每天早晚都有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進出,實際上都是保衛科的同誌假扮的。
這個"假實驗室"很快就引來了第一批獵物。9月3日深夜,兩個黑影撬開了"實驗室"的後窗,剛跳進去就被等候多時的戰士們按倒在地。
"你們你們怎麼"被抓的特務一臉茫然。
"怎麼知道你們會來?"王鐵柱冷笑道,"因為那扇窗戶是我們故意留的,鎖都是壞的!"
這場"釣魚執法"取得了巨大成功。接下來的半個月裡,先後有七批特務栽在了這個假實驗室裡。最讓陳樾哭笑不得的是,這些特務來自三個不同的陣營——毛熊、鷹醬和禿子,居然都盯上了同一個假目標。
9月中旬,陳樾又祭出一個新招:他讓各分廠定期"泄露"一些所謂的"內部消息"。比如機械分廠的工人會"不小心"說漏嘴,提到總廠正在研製"能打五百米的超級步槍";化工分廠的技術員會在食堂"悄悄"討論"新型炸藥配方"。
這些半真半假的消息很快就在特務圈子裡傳開了,搞得各方情報部門暈頭轉向。鷹醬的情報分析員在報告裡寫道:"兔子軍工領域近期傳聞眾多,難以辨彆真偽,建議暫緩行動"
而毛熊那邊更誇張,他們的專家甚至召開專題研討會,分析那些陳樾隨口編造的"技術參數"。
9月25日,趙廠長從北京帶回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上級決定將奉天工業園區的反間諜經驗向全國重點軍工單位推廣。
"老陳,你這套'迷魂陣'可算是出名了。"趙廠長笑著說,"連首長們都好奇,你是怎麼想到這些點子的?"
陳樾望向窗外的園區,輕聲道:"因為我深知,在暗處窺視的眼睛永遠不會少。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看到的,都是我們想讓他們看到的。"
當天晚上,陳樾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真正的安全不是沒有敵人,而是讓敵人無從下手。今日之成果,非我一人之功,而是千百雙警惕的眼睛和無數智慧的結晶"
寫完,他合上日記本,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這次是為各分廠設計一套全新的"防間諜識彆係統"。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陳樾和他的同誌們,正在用智慧築起一道看不見的鋼鐵長城。